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分析归纳了各种含砷饮用水处理技术,重点阐述了混凝沉淀法在处理饮用水中砷的研究进展,对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五种其他饮用水除砷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各种除砷技术的优缺点,指出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介绍了含砷废水的危害,处理的现状和前景。阐述了含砷废水的处理方法、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对用生物法处理含砷废水作了介绍,提出将生物法与物理化学法相结合处理含砷废水将是很有前途的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3.
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含砷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如物理法和化学法的不足之处是费用高、二次污染大、工程化程度小。微生物法在含砷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成果已投人工程应用。作者全面介绍了各种微生物方法,着重论述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可行性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认为活性污泥法对含砷废水的处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粉煤灰的利用现状,及现阶段利用粉煤灰除砷的方法,叙述了运用各种预处理方法得到的粉煤灰的优缺点及其处理含砷废水的效果。阐述了现今的一些物理预处理与化学预处理后得到的吸附材料对砷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认为化学处理方法较优于物理处理方法,预处理后粉煤灰对高含量砷的去除率不够理想,改性粉煤灰在低含砷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发展前景,提出应探究有机酸处理及多种处理方式联合使用的改性方式,期望未来预处理后的粉煤灰可用于处理工业含砷废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去除废水中的砷已受到广泛关注。简单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存在形式,重点综述了除砷的几种主要方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膜分离法和吸附法,并提出高分子膜材料与吸附剂结合的吸附膜技术是有效处理水体中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活性炭及改性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及化学还原法处理含高氯酸盐废水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异养微生物法与自养微生物法等技术在处理含高氯酸废水方面的作用和功效等。基于含高氯酸盐废水的化学特点及水环境污染防治学科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相关研究中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不同浓度含砷污水的处理方法。高浓度工业含砷污水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石灰-铁盐法与硫化法,低浓度含砷污水常用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与微生物法等;对含砷废渣常见处理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渣量减排、金属回收、防止二次污染将是企业未来除砷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含砷废水目前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指出了传统化学沉淀法的局限性,对臭葱石固砷法处理含砷废水进行了重点阐述。介绍了臭葱石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臭葱石固砷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臭葱石的稳定性研究,并展望了臭葱石固砷法的重要意义。指出臭葱石的稳定性高于无定型砷酸铁,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表现出很低的砷浸出浓度,能稳定存在,满足长期堆存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磨矿工艺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砷和COD等,不能直接进入氰化工艺阶段,需进行处理。分别采用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和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对磨矿含砷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2种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对水中总砷的吸附能力差,处理出水不能达标排放;而单一的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也不佳,但经酸化预处理后,处理出水中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眄 《广东化工》2009,36(8):168-168,185
文章介绍了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吸附法、膜分离法、萃取法、化学氧化法、生化处理法等,综述了近年来处理方法、技术进展情况,提出了当前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张蓓  赵璇  李琛 《云南化工》2011,38(1):77-79
简要介绍偶氮废水的特性,概述了偶氮染料废水治理方法,着重介绍吸附法、生化法、化学法,总结了偶氮染料废水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砷(As)污染的去除工艺仍然是最主要的挑战之一,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吸附法过程简单且具有高效的吸附潜力,生物质基材料具有遍在性、丰富性、可再生性等优点,因此生物质基吸附法在除As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从As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As(Ⅲ)的氧化吸附、生物质基材料改性及吸附机理等多维度介绍了生物质基吸附法对含As废水的处理研究,最后,从研究与应用的角度,对生物质基材料吸附As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铁矾土为原料制备得到改性铁矾土除砷吸附剂,考察了反应时间、p H、竞争离子对该吸附剂吸附砷效能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废水中的砷具有较高的吸附效能。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内,该吸附剂对砷的吸附呈快速上升趋势;该吸附剂对砷的饱和吸附量可达19.2 mg/g;酸性与中性的p H环境有利于砷的吸附去除;废水中的PO43-与砷存在较强的竞争吸附,而SO42-、NO3-与砷的竞争吸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硫酸厂酸性污水减排技术进展。探讨了酸性污水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如中和、固-液分离、污泥处理、稀酸及中和水回用的特点与应用情况。我国硫酸厂酸性污水减排仍要立足于源头治理,尽量减少污水产生量;利用好现有成熟的石灰-铁盐法、硫化法、电絮凝法等中和技术及污水、污泥分离回收技术,确保硫酸厂污水达标排放和有效利用。建议在提高传统铁盐法和硫化法的脱除效率、降低成本方面继续深入研究,加快吸附法、萃取法、膜过滤法等新技术脱除酸性污水中砷及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5.
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及其对砷溶液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蛇纹石制备的硫酸镁为镁源,以氨气为沉淀剂,常压下采用一步法制备氢氧化镁。对氢氧化镁吸附处理含砷(Ⅴ)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氧化镁用量、pH值、吸附时间及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砷(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对废水中砷(Ⅴ)的去除率为76.45%,氢氧化镁对水溶液中砷(Ⅴ)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变化规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而吸附量随砷起始浓度的变化则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天然铁矾土制备得到改性铁矾土除砷吸附剂,以某铅锌冶炼企业含砷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进水pH、砷浓度、滤速等因素对砷去除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剂再生后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化学改性处理后,铁矾土对废水中砷的动态吸附容量明显提高,处理后废水中的残余砷浓度低于《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中砷排放浓度限值。用质量分数为5%的Na OH溶液对饱和改性铁矾土进行再生,能有效恢复其砷吸附容量。  相似文献   

17.
快速吸附去除废水中无机砷的技术,由于其高效性成为污水处理领域亟需的一种技术。采用草酸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铁锰比(物质的量比)的铁锰复合草酸盐,以铁锰复合草酸盐为前驱体通过热分解得到铁锰元素均匀分布的复合氧化物,以铁锰复合氧化物为吸附剂吸附去除废水中的无机砷。在超声波辅助下,铁锰复合氧化物对废水中无机砷的去除效果显著。实验结果表明,铁锰物质的量比为6:4的铁锰复合氧化物,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396.6 m2/g)和独特的形貌,超声辅助1 min对废水中无机砷的吸附率可达95%以上。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常数为1.11 g/(mg·s)。吸附剂再生实验表明,将吸附砷的吸附剂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脱重复用于吸附实验,吸附剂重复使用3次对砷的吸附率仍可达到83.6%。  相似文献   

18.
何献峰 《广东化工》2014,(5):226-228
中职学校化工类专业"化妆品生产与检验"课程中,化妆品产品总砷含量的测定是重要的实训任务之一。为了避免实训过程中所产生的含砷废液对环境污染,必须对含砷废液进行处理及检验。本处理方法是基于大多数中职学校化学实验室的条件,采用降解性高、成本低、处理工艺简单的石灰沉淀法、石灰-铁盐沉淀法根据m(Ca)/m(As)和m(Fe)/m(As)进行不同方法的处理,并通过砷斑法检验处理液的砷含量是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从而总结最佳的实验室处理含砷废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多个矿坑、煤堆废水中富集中度嗜热浸矿菌,并在搅拌反应器中经过两年的长期驯化,获得能耐受高矿浆浓度和具有抗砷性的浸矿混合菌. 对浸矿混合菌进行耐高矿浆浓度的驯化,保持矿浆浓度为200 g/L,改变两种金矿的配比,提高驯化体系中砷含量,进行耐砷性驯化. 用驯化的浸矿混合菌对难处理金矿进行生物氧化预处理,矿浆浓度为200 g/L,砷含量为8 g/L,14 d时菌体浓度最大,达2′109 mL-1,22 d时砷浸出率为59.93%.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浸矿14和22 d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存在Sulfobacillus sp., Acidithiobacillus caldus, Ferroplasma thermophilum和Pseudomonas sp..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在发制品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单元技术,包括微电解法、混凝法、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和生物处理法,分析了它们的处理机制、处理效果及优缺点,并对处理发制品废水的组合工艺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优化适合发制品废水特点的高效混凝、高效厌氧、强化硝化、高级氧化等单元技术,并进行合理的技术集成是今后发制品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