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控制锅炉受热面氧化皮的生成速度,以某电厂600 MW超临界锅炉为例,电厂采取将主、再热汽温降低10℃的运行方式,正常运行过程中悬吊管与末级过热器存在较大的壁温偏差,加剧了电厂的运行风险,严重地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针对电厂的运行情况,结合设计参数和电厂运行规程,通过燃烧优化调整,减小了悬吊管与末级过热器的壁温偏差,实现了锅炉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容量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普遍存在的烟气侧速度与温度偏差以及过热器的汽温偏差,对北疆电厂1000MW锅炉实测运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对炉膛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四角切圆锅炉炉膛上部残余旋转导致气流在屏区左右两侧形成流动差异,在折焰角前后两侧汽温偏差的分布规律截然不同.通过对电厂锅炉后屏过热器与末级过热器之间管道布置形式的调整(由交叉改为平行),使两级受热面的吸热偏差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减温器的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3.
350MW锅炉末级过热器频繁爆管,对末过及集箱进行内窥检查和取样检验,并对炉内相应管屏安装测点,采集壁温数据,分析造成爆管的原因,针对带5%BMCR过热器小旁路的机组采用少油点火启动方式进行燃烧调整,解决爆管问题使机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利用炉膛热力计算,探究660MW超临界机组的锅炉屏底温度及烟气流速等因素变化对机组各受热面吸热量的影响。结合机组运行数据分析造成燃烧偏差的主要原因。对于四角切圆锅炉,通过调整燃烧器摆角,降低炉膛上部受热面两侧屏底温度偏差,使屏式受热面两侧汽温偏差显著降低。通过调整燃尽风(SOFA风),减小了炉膛出口烟气残余旋转的影响,降低汽温偏差。对于对冲燃烧锅炉,通过调整旋流燃烧器外二次风,降低了炉膛宽度方向上的屏底温度偏差使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沿炉膛宽度方向中间位置的壁温有所下降,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欠温现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屏间热偏差在线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热偏差计算方法为基础,采用全局寻优方法,根据当前的负荷、磨煤机组合、燃烧器摆角、各层配风方式、末级过热器和再热器热偏差状况,对运行状况进行优化评判,从而降低管壁温度峰值,控制管壁超温幅度和超温时间,进而减缓氧化皮的生成速度,使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双重保证.通过在某600 MW超临界锅炉上的在线优化运行,表明锅炉末级过热器屏间热偏差系数最大约为1.2,比以往的最大热偏差系数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6.
卢福平  王虎  李国彬 《节能技术》2021,39(3):256-260
某电厂15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运行过程中存在床温偏高,床温均匀性较差,直接导致锅炉NOx原始排放量高,脱硫脱硝单耗偏高,屏式过热器壁温偏差较大等问题.在与锅炉厂研讨分析后得出煤质变化、布风不均及二次风分级燃烧效果不佳是主要原因.为此在电厂锅炉上实施布风板风帽分区及二次风深度分级等改造.改造项目实施后,锅炉运行结果表明:在保证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及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可大幅降低锅炉床温与床温偏差及脱硫脱硝单耗,有效控制炉内屏式过热器壁温偏差,明显提高炉内燃烧的均匀性.在90%负荷测试工况下,锅炉平均床温降低了28 ℃,此时床温标准差为33.2℃;炉内屏式过热器管屏出口汽温升高了10℃,同屏管间标准差为4~23 ℃,主汽温偏低问题得到较好改善;同时锅炉NOx原始排放量降低了46.5 mg/Nm3,脱硫单耗下降了27%,脱硝单耗下降了60%.  相似文献   

7.
电厂中由于锅炉的壁温及使用寿命监测手段比较落后,锅炉四管爆裂问题经常发生,尤其是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而过热器和再热器超温爆管直接影响到机组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性,因此电厂中对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和寿命损耗率的计算显得很重要。对苏制TII-82型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寿命损耗率的计算进行了研究,根据文中提出的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寿命损耗率计算的模型,以某电厂的1号炉为例,最后计算出寿命损耗率=0.22141,为以后能够开发一套能准确计算锅炉过热器再热器壁温及寿命预测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董琨  赵慧传  张宇飞 《锅炉技术》2013,44(3):52-55,59
分析和研究了锅炉运行方式对炉管氧化皮的影响,通过对某电厂2号锅炉正常运行和滑参数停炉的数据分析,得出了锅炉一级过热器减温水投用量过大,后屏过热器壁温大幅波动,造成氧化皮大量集中剥落。说明控制启停炉速度的要求,不但适用于超(超)临界机组,同样适用其它机组。  相似文献   

9.
某百万双切圆∏型二次再热锅炉试运过程中高/低压末级再热器壁温沿炉宽方向存在壁温偏差大的问题,限制两级再热汽温达到设计值。通过烟气再循环喷口反切和燃尽风喷口反切,减小了高/低压末级再热器的壁温偏差,为两级再热汽温达到设计值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600 MW机组锅炉末级再热器壁温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云松 《锅炉制造》2004,(1):8-9,17
某电厂600MW机组锅炉在运行初期出现末级再热器右侧壁温高的问题,在理论上系统分析的同时,提出了防止末级再热器超温爆管及合理的运行控制建议,以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大唐托克托电厂2号炉600MW亚临界锅炉设备情况,介绍了2号炉存在的运行问题和改造方案。通过减少低温过热器、末级再热器受热面积并且提升末级再热器材料,解决了2号炉过、再热器喷水较多和再热器壁温超温爆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型电站锅炉烟温偏差与汽温偏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型电站锅炉的烟温偏差与汽温偏差是影响机组运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了大型电站锅炉发展过程中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系统总结了有关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的长期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并提出了减小大型电站锅炉的烟温偏差与汽温偏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过热器超温爆管是造成火电机组非计划停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600MW超临界机组的前屏过热器进行分析,计算25MPa、22MPa、19MPa的壁温、吸热量以及传热系数,优化过热器管的设计与选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以带基本负荷为设计原则的锅炉,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发生过热器超温爆管的可能性会增大。  相似文献   

14.
1025t/h锅炉炉内烟气温度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介绍1025/h控制循环锅炉四角切向燃烧残余旋转引起的两侧烟温偏差,采用炉膛出口总旋强数疠ΣSw≈0的科研成果,改进燃烧系统设计后,所得的试验测量表明,末级过热器后左右侧平均烟温偏差小于50℃,最高与最低壁温偏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15.
某公司超超临界66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由于设计、安装等原因,运行中出现燃烧火焰偏斜问题,水冷壁壁温左右侧偏差达到80℃,后屏出口蒸汽温度左右侧偏差达到60℃,主、再汽温左右侧偏差达到15℃,严重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基于对660 MW四角切圆锅炉燃烧调整方法的分析与总结,纠正了火焰中心偏斜,消除了水冷壁壁温偏差和汽温偏差,优于设计值,确保了锅炉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锅炉受热面积灰污染导致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下降,过高的排烟温度也给脱硫系统正常运行带来困难。结合某电厂660 MW机组排烟温度高的而进行吹灰系统优化。通过改变吹灰器位置和增加吹灰器数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表明,吹灰对高温对流受热面区域烟温影响幅度较小,对低温区域省煤器出口烟温影响较大。末级过热器出口、末级再热器出口以及省煤器出口烟温分别由优化前的755℃、679℃、435℃降低到751℃、674℃、407℃,排烟温度由吹灰前的164.5℃降低到吹灰后的131.9℃。  相似文献   

17.
大型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壁温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作者在苏联热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我国科研工作者在沿集箱轴向流量偏差和同屏辐射热量偏差研究的成果,在导出一次交叉流动汽温变化规律、U型管束交叉流动烟温和汽温的解法的基础上,最后得到综合考虑沿烟道宽度流动偏差、吸热偏差以及同屏的流量偏差、辐射热量分配、沿烟道高度烟温偏差及同屏流量偏差等因素的壁温计算方法。本文还介绍了作者基于上述方法所编制出的壁温计算程序概况和应用该程序于30万千瓦直流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计算结果。作者认为,建立井采用合理的、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壁温计算程序用于大型电站锅炉的设计,对于提高我国大型机组设计水平、保证机组安全进行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某 3 0 0MW火电机组锅炉过热器的结构特点 ,对原有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结构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控制系统能够减小过热器两侧的温度偏差 ,有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1 025 t/h锅炉再热器管壁超温、减温水量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热力计算等方法,分析管壁超温和减温水量大的原因,提出燃烧调整和受热面改造方案。研究表明:该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管壁温度存在较大偏差,烟道中间及右侧部分管壁超温,原因在于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通过将燃尽风由四角均匀配风调整为左侧风门开度50%、右侧风门开度100%,降低了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温偏差,进而减小了再热器出口的壁温偏差;针对锅炉再热器、过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二次风优化调整,当二次风正塔配风时炉膛出口温度比二次风均等配风和束腰配风时有所降低,有利于降低减温水量;该炉二次风配风优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减温水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减少再热器、过热器受热面及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使减温水量在不同负荷下均能满足锅炉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基于燃烧与水动力耦合模型的锅炉蒸汽管壁温度数值模拟方法,对某660 MW超临界切圆燃烧锅炉壁温进行了计算分析。以均匀外壁温为边界条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煤粉气固流动、燃烧和辐射等过程,获得了炉内不同位置受热管的传热热流。再以热流分布为边界,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了工质流动及气-壁-汽换热方程组,Fluent软件重新计算的壁温边界。通过编写模型间的网格映射函数,实现壁温的耦合计算。研究表明:壁温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在2%以内;炉膛出口残余旋转使水平烟道左侧和右上方热流较大,高温再热器和末级过热器的外壁温沿炉宽方向呈双峰分布;高温再热器整级受热管出口壁温的峰谷差值远高于末级过热器,实际运行中应特别注意高温再热器靠烟道左侧管屏外圈管子向火侧弯头处的超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