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一种与菲涅尔二次反射塔式太阳能聚光系统匹配的新型吸收器,在吸收器上方固定CPC,以增加其集热效率。首先理论上分析聚光系统的光学效率以及吸收器的集热效率和效率;然后通过实验测定导热油在吸收器不同进口温度和流量下的集热性能。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集热效率和归一化温度T~*的线性关系,获得整个聚光集热系统的光学效率η_0。最后通过效率确定吸收器在不同流量下的最佳运行温度T_(opt)在流量580 L/h时约为145℃,在流量400 L/h时约为142℃。  相似文献   

2.
槽式复合多曲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光热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一种槽式复合多曲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器,并对其进行光学仿真计算和实验测试研究,通过光学仿真软件模拟计算,研究跟踪误差、接收体位置和入射偏角等对其聚光效率的影响,基于光学仿真研究结果,在实际天气条件下对集热器的光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跟踪误差为5°时,其光线接受率仍可达到82.26%,装置聚光效率随接收体距槽底的距离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晴天运行时,跟踪误差为10°时集热器出口油温比正入射时低3℃,当集热器中导热油流速为100 kg/h时,装置集热效率最高可达65.04%。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汽轮机组热机效率和太阳能集热器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热机效率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不同状况下的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效率和最优运行温度。研究表明:随着太阳辐照度、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比的增加,系统效率提高,最佳集热温度升高;然而,当综合传热系数增大时,系统效率下降,最佳集热温度降低;太阳能集热器光学效率的变化,只影响系统效率,对系统的最佳集热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聚光、集热协同进行,聚光太阳能能流极不均匀,对能量转换效果有较大影响。为避免太阳直射辐照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采用碟式聚光器和圆柱型接收器,搭建了两套结构一致的实验系统,同时开展聚光和集热实验,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接收器采光口能流分布是聚光和集热效率研究的基础,利用水冷式能流密度传感器,在接收器集热实验时同步测量了接收器采光口能流密度分布,通过面积剖分,得到接收器入射能流。开展集热实验,分析了太阳能直射辐照度和工质流量变化对系统集热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直射辐照度增加,系统入射功率、输出功率和接收器采光口截获功率不断增加,但上升趋势逐渐变缓;聚光器聚光效率、接收器热效率、系统总热效率均呈下降趋势,且斜率逐渐变缓;随着传热工质流量增加,接收器腔内壁面温度下降且温度场梯度变小,减少了接收器热损失,系统输出功率不断加大,总热效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豪举  张正  宋德胜  陶涛 《太阳能》2013,(18):45-47
本文主要讨论了利用腔体式吸收器和槽式聚光反射集热技术构建太阳能中温集热系统,产生150℃热水或导热油,驱动双效吸收溴化锂空调机运行制冷。通过建设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在满足夏天制冷、冬天采暖、四季产生热水的需求情况下,研究系统结构、运行及监测方法等,为太阳能空调系统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线聚焦太阳能真空集热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城 《太阳能》2007,(7):28-32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利用槽式抛物面聚光器聚光,通过线聚焦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集热,获取近400℃左右的高温,然后借助高温导热油导热,通过常规换热技术获得蒸汽,或直接获取饱和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由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所要求的集热器工况温度和压力相对较低,可以利用较为成熟的换热设备和发电技术,单位投资成本低,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小槽聚光-真空管集热整体封装式太阳能集热器,该集热器具有冬季集热温度高、跟踪要求低和易于与建筑结合等优点;介绍了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其聚光性能进行了光学仿真,给出了最大聚光角范围;对其集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在冬季使用时的温升曲线。结果表明,该太阳能集热器在冬季环境温度为-10℃时,运行温度可达到60℃左右,效率达到40%,能满足一般用户热水或供暖的需求,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2015,(11)
结合浙北地区的气象条件,构建了分体承压平板型太阳能热水装置,对其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较低的集热介质温度可保证较高的集热效率,集热介质温度为18~35℃时对应集热效率为54%~45%;太阳辐照度对装置平均效率影响不大,当辐照度平均值为620~950 W/m2时装置平均效率分布为34%~43%;蓄热水箱的最高终温可达60℃;并分析了集热介质循环方式、集热介质流量及环境因素对装置性能的影响。此研究可为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中的运行规律,将一种熔点86℃、上限工作温度550℃的低熔点熔盐Hts用于所搭建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试验台的传热工质,测得稳定、可靠的熔盐流量,得到集热管在不同熔盐温度下的热损失,初步掌握熔盐在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中的运行规律。通过实验运行解决熔盐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易于凝固堵塞管路和设备、非聚光状态下能耗过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某国产直通式太阳集热管(中温集热系统核心部件),搭建435 m~2微弧菲涅尔聚光集热系统。建立该集热管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分析热损失随真空度、金属管内壁与环境的温差和风速的变化规律;考察太阳辐照度、聚光比以及导热油流量对集热效率的影响;对集热效率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偏差小于2%,可用于传热性能预测。真空度和温差是影响热损失的主要因素,应保持气体压力小于0.013 Pa;通过非线性回归建立温差和热损失的关系式。聚光比为25,太阳直接辐照度为625 W/m~2时,集热效率达到55.4%;合适的操作流量为3.5 m~3/h。集热温度低于200℃时,该集热管的集热性能与UVAC3相当,可用于太阳能中温热利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北方寒冷地区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的适用性,研制了一套聚光比为3.9的非跟踪式复合多曲面聚光器(CPC)。该聚光器具有运行稳定、无运动部件及易于制造等特点。基于Light Tools光学软件,分析不同入射偏角和接收体偏差角度条件下的聚光特性,并对安装于呼和浩特市(北纬40°50')的太阳能建筑采暖系统在晴天和多云气象条件下不同安装倾角聚光器的光热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入射偏角为10°时,聚光器的光线汇聚率为55.2%,当板式接收体偏差角度为12°时,聚光器的汇聚率仍为93.4%;晴天运行时,安装倾角为45°的聚光器出口导热油温度比正入射时低3℃左右,多云条件下,接收体内导热油温度变化曲线平缓,说明聚光器对跟踪精度要求低,适合于应用到建筑采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线性菲涅尔反射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基于几何光学原理计算模拟了线性菲涅尔反射镜镜场和复合抛物面的接收系统,在减少末端损失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机械结构,制作了线性菲涅尔反射式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装置,并进行了集热性能的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9倍聚焦倍率下,导热油的最高温度可达176.2℃,系统的平均瞬时热效率约为53%,很好地实现了其集热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上海太平洋能源中心研究高温太阳能导热油炉系统,利用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通过聚焦集热,提高导热油温度,满足工艺要求。本文内容包含系统原理、使用效果。实践证明,该系统可以使企业和社会得益,并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空气作为换热介质的太阳能集热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微热管阵列为核心传热元件,设计并搭建了改进型微热管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测试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空气流量和不同进口温度对集热器集热性能的影响,获得相应参量对集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集热效率和微热管阵列蒸发段温度的影响特性,分析对比了改进前后集热器的集热性能,得到了集热器效率的归一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微热管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在夏季240 m3/h空气流量时集热性能最佳,改进后的集热器相比原集热器在夏季的平均集热效率最高同比提升13.8%;在240 m3/h风量下的平均集热效率最高达到了74%,对应集热器的压降为9.2 Pa。  相似文献   

15.
<正>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属于线聚焦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其关键部件是真空集热管,真空管集热效率高,散热损失小,工作寿命长,国外大量太阳能热电站都采用槽式系统。槽式集热系统是通过抛物面结构将太阳光束聚集到真空管上,加热传热工质,工质可以是水、导热油或熔融盐等。通过跟踪系统与太阳始终保持最佳方向。由于结构原因,槽式系统聚光比一般在50~150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个由多曲面聚光器聚光集热的太阳能空气取水器,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聚光器的特点及固定倾角安装时的全年工作时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对北纬40°地区,全年只需调整一次安装倾角,当聚光器以30°和60°固定倾角安装时,聚光效率大于80%的月平均日工作时数全年都能大于6 h,可满足系统的聚光要求。采用硅胶颗粒作为吸附材料,对装置在实际天气下的产水性能进行测试,给出吸附和脱附过程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装置的产水量明显与最大脱附温度有关,当最大脱附温度为125℃时,总产水量为460 g。脱附过程最大的太阳能利用效率为20.3%。  相似文献   

17.
搭建聚光比分别为1.5、2.0和3.0的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对比实验系统,在集热器进口温度110℃条件下,对比实验研究散射辐照占总辐照比例(散射占比)对3种聚光比CPC系统集热性能的影响,并对我国不同地区典型辐照资源条件下CPC聚光集热的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散射占比对低倍CPC集热性能有明显影响,对于同一聚光比CPC,CPC热效率均随散射占比的降低而提高;对于不同聚光比CPC,1.5×CPC在散射占比高时热效率最高,3.0×CPC仅在散射占比低的晴天具有最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槽式太阳能集热器结构及能量转换过程特性的研究,建立了基于多热容变物性的集热器动态仿真模型,并由LS-2型槽式集热器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仿真平台上结合泵、阀门等模型组建起集热系统仿真模型,并根据SEGS-VI的电站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系统的集热效率和所消耗总泵功随太阳辐照量及导热油流速的变化,得到了不同工况下集热系统的最优折合效率、导热油最佳流速和单支路最优长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导热油进、出口温度下,太阳辐照量越大,集热系统最优折合效率越高,当太阳辐照量从500 W/m2升至1 000W/m2时,导热油最佳流速从2m/s变化到3m/s;在同一太阳辐照量下,系统最优折合效率随导热油工作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电偶的热电效应,将热电偶串并联形成发电组件,将其热端采用聚光集热的方法用太阳能集中加热,冷端由空气自然冷却,形成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发电方式;初步研究这种太阳能发电方式中热电势与热电偶材料的温度、直径、长度、补偿导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太阳能发电技术方法简单,设备成本低,有大规模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集热管工作过程中通过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和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环境,这部分传递到环境中的热量称为集热管的热损失.真空集热管的热损失是聚光集热系统热损失或总能量损失的主要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聚光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对集热管热性能的正确评估对聚光集热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对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性能的计算、评估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