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HREEQCI 2.8在溶浸剂配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峰  孙占学  史维浚 《铀矿冶》2007,26(1):15-18
应用PHREEQCI模拟软件,对我国某高矿化度地下水的铀矿地浸溶浸剂进行模拟,通过计算饱和指数和表观饱和指数,确定溶质水解沉淀的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临界值。采用混合淡化高矿化度地下水的方法,可以使石膏饱和指数降为负值,高矿化度地下水与当地淡水最佳体积比为1:4。充入CO2气体能使碳酸盐饱和指数也降低为负值。  相似文献   

2.
淡化地下水对缓解某矿床地浸化学堵塞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地球化学模式计算结果,分析某矿床采用常规酸法和碱法地浸工艺失败的原因,说明在该矿床地浸前进行淡化的必要性。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淡化作用对防止硫酸钙沉淀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只要适当地控制pH,也不会导致碳酸钙沉淀。淡化效果受流体混合作用和盐离子综合体的溶解作用影响,但总体效果影响不大。因此,用淡化地下水方法解决该铀矿床地浸化学堵塞问题,进行有效浸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新疆某高耗酸矿床探索更科学经济的溶浸工艺,在该矿床开展了碱法地浸采铀试验研究。经过两年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碱法浸出试验进程顺利,浸出液峰值铀浓度为54mg/L,铀浓度维持在约50 mg/L已达8个月;浸出液量维持在约3.5m3/h水平,与验收水量相近;直接材料成本较酸法开采降低了32.89万元/tU。碱法浸出试验为该矿床溶浸工艺的选择及下步开采提供了依据和参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浸开采工艺在砂岩型铀矿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开采过程中发现抽液孔流量逐步下降,导致经济效益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开采过程中随着水岩作用的加剧,地下水矿化度逐步增高,导致部分离子在迁移过程中由饱和状态向着过饱和状态演化,出现沉淀堵塞现象,导致矿层渗透系数降低.总结了地浸系统的酸法浸出、碱法浸出及CO2+O2中性浸出三种浸...  相似文献   

5.
吴培生  张宝恩  齐静 《铀矿冶》2010,29(3):167-168
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变化着手,探讨现场地电化学地浸采铀浸出液铀浓度低的问题。由于矿石中腐植酸溶于高pH地下水,故使地下水处于还原态,推断溶解的U(Ⅵ)被溶解的腐植酸还原沉淀可能是导致浸出液铀浓度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邓锦勋  李建华  程威  周磊 《铀矿冶》2012,31(2):74-78
根据某矿床铀矿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形式,分别进行酸法、碱法搅拌浸出及酸法柱浸试验,以探索处理该矿石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酸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达到88.44%;酸法柱浸时,铀浸出率达到87.63%;碱法搅拌浸出时,铀浸出率较低。综合考虑,工业上宜采用酸法堆浸工艺处理该矿石。  相似文献   

7.
根据某铀矿床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I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分析其地浸开采产生堵塞的原因是地下水中矿化度、Ca2+、Mg2+、SO42-浓度高,方解石和石膏的饱和指数大于0。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理论,采用混合淡化的方法将当地浸采铀尾液与当地淡水1∶4混合后充入CO2气体至pH为6.11时,混合水矿化度由10.216g·L-1减小到2.946g·L-1,Ca2+由0.827g·L-1减小到0.255g·L-1,Mg2+由0.473g·L-1减小到0.094g·L-1,SO42-由2.922g·L-1减小到0.777g·L-1,石膏饱和指数由0.2764减小到-5.4744,方解石饱和指数由0.4151减小到-6.9467。因此,本方法可有效避免地浸采铀过程中产生硫酸钙和碳酸钙沉淀,使地浸采铀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工艺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工艺的合理选择对矿床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经济效益最高的酸法浸出工艺,对碳酸盐含量较高或者矿体埋深较大的矿床并不适用,碱法浸出具有地下水环境治理困难的弊端,中性浸出以及微生物浸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实际开采中,地浸采铀工艺研究趋于多样性、合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在地浸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尧 《铀矿冶》2007,26(2):67-71
应用地球化学模式PHREEQC,以新疆某高矿化度砂岩型铀矿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饱和指数,研究在该地地浸工艺过程中溶质迁移的存在形式,以及用常规地浸法产生沉淀堵塞的原因,为解决地浸采铀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提供依据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用二氧化碳减缓碱法地浸采铀中的化学沉淀堵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地下水系统的Eh值及pH值对难溶物质溶解度和饱和指数的影响,得出溶浸剂pH值的变化是造成伊宁铀矿某矿床碱法地浸条件试验中出现化学沉淀堵塞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用CO2调节溶浸剂pH值来减少或避免化学沉淀堵塞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该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化学沉淀堵塞,从而提高了浸出液中的铀浓度,并使钻孔的抽注能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1.
离子型稀土矿无铵化浸取剂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道贵 《矿冶工程》2019,39(2):89-92
为从源头控制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工艺采用传统药剂造成的氨氮污染, 通过柱浸流程实验, 对比了氯化铁/铝、硫酸镁等无铵浸取剂的稀土浸出性能, 以及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的除杂沉淀性能。结果表明, 氯化铁和氯化铝是较为理想的无铵浸取剂, 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可分别作为无铵除杂剂和沉淀剂。与传统药剂相比, 无铵药剂用于原地浸矿具有浸取能力强、单耗用量少、浸取成本低、环境容量大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选取南方某铀尾矿库的浅层尾矿砂为研究对象,研究铀在浅层尾矿砂的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尾矿砂样进行酸浸试验,发现在酸浸过程中浸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不同深度尾矿砂中的铀浸出量差异明显,但各层的浸出量并不与深度呈线性关系,深度80cm处的铀浸出量最高,可达25.63mg/g,明显高于其他各层。尾矿砂中铀的这种分布特征可能是由于在氧化、降雨淋滤作用下,铀发生了溶解迁移和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沉淀-溶解反应动力学在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对孔隙度时空演化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对比动力学反应与平衡反应中孔隙度演化情况。结果表明:1)动力学参数不仅可以在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中体现时间尺度,同时也有利于溶质运移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均匀进行;2)溶质运移过程的化学反应时间尺度、动力学考虑了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等因素使得在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平衡不是瞬时完成;3)与平衡反应不同,出现化学沉淀的位置是沿着注液孔不断推移,动力学反应出现化学沉淀的位置是从注液孔不断前移到抽液孔。动力学反应研究不仅可以描述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对于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也更加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类型稀土资源的冶炼及分离提纯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目前,矿物型稀土资源中混合型稀土矿的冶炼方法主要以浓硫酸焙烧-水浸、碱法分解和酸浸碱溶工艺为主,单一氟碳铈矿冶炼方法主要以氧化焙烧-硫酸浸出法、碱法冶炼和火法冶炼为主;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湿法冶金技术主要为硫酸铵原地浸出-碳酸氢铵沉淀工艺,但是目前逐渐被更加清洁的复合镁盐浸出工艺所取代。稀土的分离提纯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萃取色层法和液膜分离法,本文在综合对比分析各种分离提纯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稀土分离提纯的新方法-萃取沉淀法,并针对稀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离子型稀土矿的资源特点,从浸出、浸出液净化和沉淀工艺的变革及技术经济指标、环境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综述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进展,总结了离子型稀土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今后应加强原地浸矿过程基础理论及边坡稳定性控制方面的研究、开发可替代硫酸铵、碳酸氢铵的高效低污染浸取剂和沉淀剂、掌握尾矿中稀土及重金属离子的二次迁移规律、重视低品位难浸离子型稀土矿的回收工作、解决碳酸氢铵沉淀法所存在的沉淀速度慢且难以制备晶型碳酸稀土问题,以促进离子型稀土矿绿色高效开发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爆破块度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应用神经网络理论,对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块度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爆破筑堆的技术特点,构建了3层前馈型神经网络结构。基于国内外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工程实例,采用BP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建立了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爆破筑堆块度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采用测试样本对模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用于原地爆破浸出爆破筑堆块度的预测是可行的,模型精度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某CO_2和O_2地浸采铀矿山在建设环境友好型铀矿山过程中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应用情况,其中关键技术包括地下水无污染循环技术、溶浸范围的控制技术和工艺废水的减量化技术(沉淀母液的循环利用技术、转型废水的反渗透减容技术)。通过工业性试验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面放射性污染及氡及其子体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使CO_2和O_2地浸采铀工艺成为了绿色、环保安全的铀矿采冶技术。  相似文献   

18.
张青林  张勇  费子琼 《中国矿业》2012,21(Z1):435-438
针对新疆某矿床矿石碳酸钙含量高的特点,开展了地浸采铀工艺试验,试验表明:中性浸出工艺是一种温和的浸出工艺,浸出的选择性好,浸出过程中对地下水化学成分影响较小,并且CO2可以调节溶浸液的pH值,避免地下水中钙镁等离子的化学沉淀,防止矿层堵塞。试验过程中,浸出液铀浓度随着HCO3-浓度的上升而增涨,浸出液铀浓度达到峰值并持续稳定在60mg/L左右,表明CO2+O2中性浸出工艺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浸采成本低,是适合该矿床开采经济合理的浸出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