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河油田南部缝洞储层的正演模拟及地震波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非均质缝洞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复杂,而利用正演模拟技术模拟这种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的特征能为孔缝洞储层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塔河油田南部的钻井资料,基于连续随机扰动模型,用阀值截取法模拟、构造各种不同的随机溶洞介质模型;利用联井地震剖面,建立接近实际的岩溶缝洞型储层地震-地质模型;利用非均匀介质的地震波场正演模拟技术,获得自激自收剖面及叠偏剖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溶洞数值模拟及地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岩溶性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预测非常困难。地震正演可以了解碳酸盐岩风化壳地震反射同相轴的变化特征和来自内幕洞穴的地震反射、散射等波场特征。应用高阶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对一系列不同尺度、不同充填物(速度)的溶洞模型进行了系列的正演数值模拟,并对具地震反射特征及反射波振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溶洞型油气藏的地震波沿溶洞边缘往复滑行形成多次绕射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强短反射段;②溶洞横向尺度的大小对振幅影响很大,尺度越大,振幅越大;③溶洞充填物速度越高,其振幅越小。通过正演数值模拟研究,建立了溶洞的识别模式,将其应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预测,效果较好,提高了钻井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集体地震检测的累计能量差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型储集体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溶洞型储集体在纵、横向上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串珠状”反射特征。若能通过地震资料对溶洞进行有效检测,对于提高钻探成功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实际意义。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即利用道内或道间地震反射能量上的差异进行溶洞检测。首先讨论了地震波场累计能量差的计算原理;然后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模型,利用地震正演对方法的应用基础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无噪和含噪的正演记录对检测参数进行确定。新疆塔河托普台油田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累计能量差法能很好地识别和检测出碳酸盐岩储层中溶洞的发育位置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综合识别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光付 《石油学报》2008,29(1):47-51
多期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由于溶洞被少量充填、大部分充填或完全充填,使溶洞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单因素的地质或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导致溶洞储层的钻井成功率较低。对塔河油田11区的综合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有效溶洞储层的发育应同时具备3个常规地震剖面波形特征,即断裂+串珠状反射+强波谷;一间房组顶面0~20ms振幅变化率特征为较强—极强;波阻抗特征为极低的波阻抗值(绝对波阻抗值小于1.2×107kg/m3)。利用这3个条件可识别和预测有效溶洞和被完全充填的非储层溶洞,有效实现了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与碎屑岩储层不同,是一种由古岩溶作用形成的特殊储层,其发育特征复杂。为揭示塔河油田六区溶洞型储集体的三维展布规律,对其进行了三维地质建模研究。建模遵循"成因控制"的原则,即以溶洞储集体的成因特征为地质约束条件。碳酸盐岩储层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上而下将其划分为表层溶蚀带、渗流溶蚀带、径流溶蚀带、潜流溶蚀带等4个带,并建立了岩溶三维分带模型。不同的岩溶带发育不同类型的溶洞,以测井资料结合地震资料对溶洞进行识别,并通过地震精细解释,刻画溶洞的三维展布特征,采用确定性建模技术,建立溶洞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研究发现,研究区溶洞储集体的展布在平面上受控于古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56,自引:19,他引:3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规模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建模难度大,储量参数取值不确定因素多。塔河油田在勘探和开发初期阶段,主要采用静态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储量计算结果与后期油田开发认识有偏差。根据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对比分析静态容积法、改进的容积法、动态法、概率法、缝洞单元法等储量计算方法及适用性,初步提出了按照溶洞型、孔洞型、裂缝型划分储层类型,综合地震属性确定不同类型储层的振幅变化率门槛值,进而确定含油面积,其储量计算结果与目前开发认识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较大。为此,利用地质、地震特征反演技术(InverMod)对塔河油田12区进行了波阻抗反演。根据波阻抗反演剖面上低值区的形态、规模及数值大小划分出了团块状、连片状、条带状、薄层状等4种响应特征,并将波阻抗大于1.55×10~7(kg/m~3·m/s)的称为弱显示。在此基础上,结合钻井剖面发育的裂缝-溶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等3类储层确定出了各类储层波阻抗门槛值及其波阻抗响应特征,对提高有效预测塔河12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水平,规避勘探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测井分析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强,储集层类型复杂。为此,以成像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储层综合参数分析和岩心分析资料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空间类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划分了5种油气储集类型,即大洞穴及洞穴充填型、单产状裂缝溶蚀扩大小溶洞型、溶蚀裂缝型、溶蚀孔洞型和溶蚀裂缝一孔隙型等,基本上与地质上按成因划分的储层类型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套识别和划分储层类型的方法,实测数据证明,此方法对确定酸压、测试井段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储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古岩溶缝洞型油藏,储层发育受控因素多,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多样,储集类型复杂,既有裂缝-溶蚀孔隙型储层,也有裂缝-溶洞型储层,堪称世界上最复杂特殊的碳酸盐岩油藏,油藏描述难度大,常规的储量计算方法不能有效使用。在分析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连续性特征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孔隙体积来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性及相应的储量计算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典型区块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量,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精细描述和后期开发方案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北奥陶系露头古溶洞充填特征及其油气储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中国储量规模最大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是1种极为特殊且复杂的油藏类型。塔北柯坪—巴楚地区与塔河油区具有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奥陶系露头广泛发育古岩溶,溶洞被不同程度充填,充填物包括洞穴沉积物、垮塌角砾岩和化学充填物3种类型,同一溶洞中可以出现2种或3种充填物组合,形成复合充填物。文中对该区溶洞砂泥质沉积充填、垮塌角砾充填及化学充填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溶洞的成因模式,从而指导塔河油田缝洞型储层的充填物识别和充填过程研究,有助于查明该类储层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划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红涛  高楚桥 《石油物探》2005,45(1):37-38,57
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储渗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裂缝和溶蚀孔洞。而储层的孔隙空间结构很大程度地决定着地层原始流体的分布以及储层的储量和产能,为此,提出了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导电效率、分数维及裂缝密度的方法。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的具体情况,利用交会图方式,确定了通过采用导电效率和裂缝密度来划分储层类型的标准,即导电效率大于0.03或裂缝密度大于1.4,储层裂缝发育;否则为孔洞性储层。此外,分维数越大高角度裂缝越发育。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类型的划分。  相似文献   

13.
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量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结构比较复杂,造成储量评价工作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地震、测井、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成像、核磁共振测井新技术的应用,为定量评价缝洞型古潜山油藏储量参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是,同样是缝洞型古潜山油藏,由于具有不同的区域地质条件、不同的油藏特征,其储量研究也各有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东部的埕岛油田埕北30块古潜山和西部的塔河油田塔3、4块古潜山油藏,分析了该类油藏的储量参数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塔河油田4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油藏的形成与古风化壳的风化剥蚀有关,该文从油井自然产能变化和试采井见水动态特性,论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产能,试采见水动态及其与储渗类型之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的储集空间类型,储渗类型具有多亲性和复杂性,且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塔河4区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岩溶和构造运动形成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系统为主。溶洞呈离散状分布,是主要的储集空间;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塔河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非均质性强和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例举塔河4区S48单元7口井的生产动态干扰特征,由静态资料分析油藏的4种储集空间类型,包括溶洞型、裂缝型、缝洞组合型和致密岩块型。据此,提出井间洞连通、裂缝连通、复合连通和不连通4种井间连通模式。最后,由类干扰试井理论结合示踪剂扩散理论分析井间综合流量系数,初步定量表征井间连通程度。由此倡导,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析方法与挖潜措施需要结合井间连通模式和连通程度。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运移关系的研究,认为:a)油气物理性质可以宏观地反映油气运移的方向;b)原油轻烃、生物标记物和含氮化合物可以较好地反映油气运移方向,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反映了相对轻质原油的油气运移方向,含氮化合物则主要反映了相对早期原油的运移方向;c)塔河油区存在着早期由南向北、晚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油气运移充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塔河油田的主体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主要储层类型为缝洞型储层,储集体受岩溶、裂缝控制,形态复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埋藏深(超过5 300 m),地震反射信号弱,其勘探开发难度很大。近几年来,西北分公司综合利用地质、地震、钻井及测井等资料,通过模型正演,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的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一套以地震参数提取、振幅变化率计算、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及波形分析等技术为主的、适合于塔河油田储层预测的技术方法系列。该套技术方法为塔河油田探井、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论证,储量计算,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了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断控岩溶储集体(断溶体)作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一种特殊类型,受大型走滑断裂带影响,其空间结构复杂、形态不规则且随机性强,给三维精细描述及地质建模带来新的挑战.基于多元、多尺度研究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断溶体系结构层次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断溶体系"层次约束、成因控制、逐级建模"的建模思路.结果 表明:断溶体系按照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