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进行了螺旋翅片管束沾污特性的半工业性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横、纵向相对节距的螺旋翅片管束的沾污系数与烟速的拟合关联式,可应用于锅炉的受热面设计及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沾污特性是锅炉设计计算中的重要参数,通过在电站燃煤锅炉烟道中搭建实验台,进行了螺旋翅片管束沾污特性的热态试验,得出了不同横、纵向相对节距的螺旋翅片管束的沾污系数及热有效系数与烟速的拟合关联式.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翅片管束沾污系数值比<锅炉机组热力计算标准方法>中的取值小一数量级,其结果可应用于锅炉的受热面设计及运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型电站锅炉省煤器的运行工况,对单H形和双H形翅片管束气侧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模化试验研究,并利用Fluent软件对H形翅片管束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单H形和双H形翅片管束的传热与阻力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H形翅片管束的传热和阻力特性与气体的Re有关,随着气体Re的增大,气侧Nu不断增大,传热性能提高,而Eu则逐渐减小,并趋于定值;在相同Re下,单H形翅片管束气侧Nu大于双H形翅片管束气侧Nu,而气侧Eu则小于双H形翅片管束气侧Eu;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较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分析H形翅片管束的流动与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4.
空气横掠矩形翅片椭圆管束换热规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uent软件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束空气侧的对流换热情况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流速下翅片表面温度分布,分析了迎面风速与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随着速度的增大,空气侧的换热系数增加,并拟合了换热计算公式。同时分析了不同翅片间距对换热的影响因素,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大,空气侧换热系数增加,而且随着Rg数的增加,换热的强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翅片间距Sf、管束横向节距St和管束纵向节距Sl的9组螺旋翅片管束的换热和流动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换热过程的熵产,研究了雷诺数(RP)、翅片间距、管束横向节距和管束纵向节距对管束换热熵产数NsH、流动熵产数NsF和总熵产数Ns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同布置方式的管束,随着Re的增加,NsH迅速减小,NsF逐渐增加,Ns先减小后增加;翅片间距对NsH影响较小,在高Re下,翅片间距增大时,NsF和Ns均明显降低;横向节距对NsH几乎没影响,但随着横向节距的增加,NsF和Ns均明显降低;管束纵向节距对NsH、NsF和Ns的影响都很小.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余热锅炉受热面传热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螺旋翅片管束在余热锅炉中应用的重要性。根据螺旋翅片管束的特点及其在常规电站锅炉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螺旋翅片管束在余热锅炉中应用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肖雪葵 《现代节能》1998,14(2):8-10
本文对狭窄矩形槽道内水平矩形翅片管束的自然对流放热进行了实验研究,揭示了矩形翅片和张力绕片椭圆管束 的放热强度与板间距d、管间距S1、S2及空气流通截面  相似文献   

8.
锅炉过热器的灰污系数是计算其传热状况的重要数据。文中根据在14吨/时燃油锅炉上的试验情况,用线性回归法整理所测得的数值,得到了该炉过热器的灰污系数。并认为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大、中型锅炉。  相似文献   

9.
船用锅炉方形翅片管经济器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某船主锅炉经济器更新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分析了方形翅片管的应用情况和优点,在传热风洞试验台上采用恒壁温法对方形翅片管束空气侧流动阻力和传热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速大于25m/s时,应通过试验对换热系数进行修正,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经过多方案优化比较得到了方形翅片管经济器的合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单元"Λ"型布局和传统翅片结构使得冷却空气流过翅片管束时发生严重转向,从而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的流动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翅片管束,其翅片通道与基管椭圆长轴方向呈一定夹角,使翅片通道方向与塔浮升力方向平行。通过CFD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获得了采用新型倾斜翅片管束的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器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得到了不同环境风速下空冷凝汽器总换热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现有翅片管束的空冷凝汽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倾斜翅片空冷凝汽器可以显著改善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降低机组背压,提高空冷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研究空冷凝汽器散热管束积灰时的流动换热特性,利用FLUENT软件数值模拟了翅片管外不同积灰厚度的流动换热情况,得到了夏季工况翅片管4种积灰厚度的对流换热系数、传热系数及流动阻力随迎面风速的变化曲线,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摩擦系数、努赛尔数与雷诺数之间的关联式。利用性能评价指标PEC,对翅片管束积灰前后的流动换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的增加,积灰前后的管外对流换热系数,传热系数以及流动阻力逐渐增加;随着翅片管外积灰厚度的增加,对流换热系数、流动阻力以及摩擦系数变大,传热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12.
H型翅片管广泛应用于大型电站锅炉省煤器。根据椭圆管H型翅片的结构和传热特点,推导并提出了分别基于等效圆管环形翅片、等效矩形翅片的3套椭圆管H型翅片的翅片效率计算方法;结合模化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不同计算方法的差异以及H型翅片结构(翅片开缝宽度与翅片宽度之比s/w)对此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等效圆管环形翅片的计算方法更为合理,且受s/w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H型翅片椭圆管束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H型鳍片管性能优化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luent平台,利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H型鳍片管的传热特性、阻力特性和综合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当烟气流速越高、翅片高度越小、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节距越大、管束纵向节距越大时,H型鳍片管的传热系数越大;当烟气流速越高、翅片高度越大、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节距越小、管束纵向节距越大时,H型鳍片管的流动阻力越大;当相对翅片高度为h/d=2.105、翅片节距越小、管束横向相对节距为s1/d=2.237、管束纵向节距越小时,H型鳍片管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4.
马晓茜 《节能》1997,(1):9-12
在风洞实验台上,对椭圆矩形翅片管束和圆管圆形翅片管束进行了对比性实验,归纳出了换热与阻力的无因次经验公式,对于管内蒸汽冷凝、管外空气横掠管束的工况,椭圆矩形翅片管具有较优的换热与阻力性能。最后,讨论了一些有关椭圆矩形翅片管冷凝器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H型椭圆翅片管束的传热与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圆形基管位置对H型椭圆翅片管束的传热和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圆形基管位置往后移,翅片管束Nu减小,圆形基管处于第一排时,管束传热明显优于后三排位置,其Nu相较于第四排B4型翅片管束的Nu高16%,全椭圆基管A型翅片管束的Nu高15%。圆形基管位置后移,翅片管束f越小,但差别较小。在综合热力性能方面,圆形基管处于第一排时,管束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燃煤电站节能减排要求,不同型式的翅片管省煤器已广泛应用于新建或在役的电站锅炉中。椭圆管的流线型外形使椭圆管的传热与阻力性能以及防积灰和磨损性能比圆管更佳,为此,对适用于低低温省煤器的不同结构H型翅片椭圆管束的换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模化试验,并与应用于燃煤电站锅炉省煤器的H型翅片圆管束性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H型翅片椭圆管束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低低温省煤器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台燃气锅炉在尾部加装翅片管束冷凝换热装置后的实炉运行情况及节能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加装分离式冷凝换热器回收燃气锅炉尾气中的显热与潜热,技术措施可行,节能效果明显,热效率提高6%以上,经济效益可观。通过实炉实验研究还获得了低烟速下含有水蒸气冷凝换热的翅片管束复合放热特性实验关联式,可供设计及运行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进行了不同真空度下单管的凝结试验,研究了真空状态下等离子注入铜管管束的换热特性,以及其换热系数随Re数的变化情况,并与普通铜管管束的换热性能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两种管束的凝结换热系数和总换热系数都随着真空度的提高而增大,而且真空状态下等离子注入铜管表面较普通铜管有更好的换热性能。在较高真空度(0.05MPa)和较大Re数(34755)下,等离子管束的总换热系数约为普通铜管管束的1.43倍,凝结换热系数约为普通铜管管束的2倍。图6表1参11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近年来,为减少占地面积及某些布置上的原因,倾斜翅片管束的空冷器和热管换热器得到了应用。但是,人们对倾斜翅片管的传热性能和气流阻力还缺乏足够的研究。 本文在传热风洞上对两种规格的钢管绕铝翅片的单管进行了倾角为±45°、±60°、±75°、90°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在各种倾角下管外放热系数和气流阻力的计算式,以供设计空冷式和热珲式换热器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H型翅片椭圆管束的管外侧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模化实验研究,得到了H型翅片椭圆管束的管外侧传热与阻力特性变化规律,分析了横向管间距s_1与纵向管间距s_2对H型翅片椭圆管束传热与阻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研究范围内,随着s_1的增大,管外侧传热性能变差、阻力减小;随着s_2的增大,管外侧传热性能明显变差,阻力明显减小;且纵向管间距s_2对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比横向管间距s_1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