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研究表明,碎绿茶初制工艺:鲜叶-杀青-揉捻-初烘-锤切-揉切-解块-毛火-足火-碎绿毛茶。精制工艺:碎绿毛茶-筛分-风选-静电拣-撩筛-补火-清风-成茶匀堆。经济效益分析表明,同等粗老鲜叶原料,加工制作碎绿茶,比加工炒青绿茶纯利高83.88%,比加工工夫红茶纯制高121.11%。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太姥银针的创制历史、品质特点,总结了太姥银针鲜叶采摘方法、鲜叶加工和毛茶加工技术。太姥银针鲜叶加工主要分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毛茶加工分抖筛、风选、平圆筛、拣剔、包装、装箱工序。  相似文献   

3.
<正> 毛茶加工中的长、圆身路、筋梗路是从其加工的主渠道——本身路中分流出来的。其原料来源主要是从本身路加工中所产生的毛茶头、抖头、撩头及抖筋、机、电拣头等。它们的特点是:外形粗大,条索粗松,梗子多,净度差。其加工特点是“反复切抖(分)”。因此,合理安排切抖(分)等工艺,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切碎,减少碎、末茶,提高制率。 长、圆身路、筋梗路的工艺因原料来源不一,产品特色不同,工艺流程有所区别。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一、圆身路的加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圆身路是以加工贡熙为主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安溪某一大型乌龙茶生产企业夏季铁观音精制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取样进行感官审评。中低档乌龙茶精制生产重内质轻外形,产品精制烘焙后,重复了筛分、风选和拣剔工序,提高了品质,保障了安全性。经样品感官审评,符合四级铁观音茶标准。  相似文献   

5.
据内蒙古西山咀造纸厂介绍,回收废黄板纸为原料,制成功了B级卫生纸,简况如下: 一、工艺流程 废黄板纸→人工拣料→切碎→25m~3蒸球→球下洗池→卧式水力碎浆机→沉砂盘→侧压洗机→CX筛→606除砂器→圆网浓缩机→漂白机→5m~3打浆机—→配料池→沉砂盘→隔膜振动平筛→纸机→半成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仙都笋峰茶产量的不断增长,因茶树品种、采摘、加工机械、炒制水平等的不同导致其外形、扁平度和色泽等品质的差异和含水量超标的问题。本文通过利用平面圆筛机、六角辉干机、名茶风选机和阶梯式拣梗机等精制设备进行整理加工仙都笋峰毛茶,并设置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具体试验参数并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工夫红茶品质主要体现在香气和滋味两方面,加工工艺对其品质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对其品质形成影响的最新进展,明确工夫红茶滋味、香气的特征成分,以及传统加工工艺与做青新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工夫红茶品质提升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大米加工流程 日本制米厂的大米加工,是从糙米开始的。其简要流程为:糙米接收→粗选机筛选→计量→选石机去石→糙米仓→有效利用率测定仪品率测定→精米机加工→品率测定→往复振动筛筛选→色选机色选→精米仓→增味剂混合→磁选机磁选→米糠筛→计量包装→出厂 摘自日刊《食品与科学》1994.4  相似文献   

9.
夏暑茶鲜叶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崂山茶区黄山群体种夏暑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重点研究了发酵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得知:鲜叶萎凋18 h时含水量为67.4%,进行揉捻工艺,发酵4 h,烘干制得的夏暑红茶,茶多酚含量为16.7%,茶红素/茶黄素比值为13.1,汤色红亮,滋味浓,甜香,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为原料,参照传统工夫红茶初制工艺,研究了"向天梅"夏暑茶鲜叶红茶的适制性,结合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成分的测定和分析得知: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茶鲜叶较适宜加工红茶。制得的夏暑红茶,水浸出物、氨基酸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30.99%、1.31%和5.10%,香气含量占提取物总量的87.76%,其中共鉴定出9类160种化合物,香气甜浓,滋味甜醇,具备较好的红茶品质。  相似文献   

11.
<正>我厂一直用废纸为原料生产卫生纸,由于废纸收购困难,价格上升,严重制约生产,在有关信息的启迪下,1991年我厂使用全废黄板纸代替废书刊纸生产卫生纸。经生产实践,以全废黄板纸为原料生产的卫生纸,各项指标均达到B级标准,纸质外观质量好,生产运行正常。 1工艺流程 废黄板纸→人工拣料→切碎→25m~3蒸球→球下料池→卧式水力碎浆机→沉砂盘→侧压浓缩机→CX筛→606除砂器→圆网浓缩机→漂白机→5m~3打浆机→配料池→沉砂盘→隔膜振动平筛→纸机→半成品。 2蒸煮 由于废黄板的原料构成和来源复杂,所以拣料时最好根据原料来源和纸质分门别类、分别蒸煮,废黄板纸经粗制浆,部分木素已脱除,且组织疏松,有利于化学药液的渗透,精制浆比较容易。蒸煮关键是浸透均匀,因此纸片切碎要均匀,液比稍大,适当延长空转和升温时间,缩短保温时间有利于提高浆料的匀度和得率。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6年4月26日起实施一、增加条款:"4.1.3陈香型铁观音:以铁观音毛茶为原料,经过拣梗、筛分、拼配、烘焙、贮存五年以上等独特工艺制成的具有陈香品质特征的铁观音产品。"二、增加条款:"5.2.3陈香型铁观音各级感官指标应符合表3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花香型工夫红茶,对品种选择和加工工艺进行初步研究。试验从9个湖南地方资源及部分外省品种中筛选出4个适制花香型工夫红茶的茶树品种和单株。在加工过程中,萎凋时用红外灯光照射,制得的工夫红茶带有花香,但花香持久性欠佳;原料选用具有一定成熟度的1芽2叶,有利于产品品质和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品质特征和审评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闽南水仙、永春佛手茶是福建乌龙茶两枝奇葩,以其独特工艺、独特的风味、优异的品质而享誉海内外。其品质的形成与各种因素相关联,茶叶审评也较为复杂。目前,乌龙茶感官审评仍作为判别茶叶品质的优次、价值的高低的重要手段,它分为毛茶审评和精茶审评。通过毛茶审评可以判别茶叶的品种和质量,分析初制工艺过程中的缺点,以便于进一步改进工艺,纠正不足,提高质量;在精制加工前期进行审评,利于拼配付制,提高效益。为此,在茶叶审评中,除了常规的感官审评程序和操作方法外,还应注意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工夫红茶自然发酵工艺下,红茶品质的形成与儿茶素的氧化规律,以汝城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L.) O.Kuntze CV.ptilophylla]春季一芽一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自然发酵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变化和儿茶素氧化规律及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审评不同发酵阶段样品感官品质,并计算样品儿茶素苦涩味指数,结果表明,发酵6 h和8 h综合品质最好,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小,因此,在自然发酵条件(室温20℃)下,工夫红茶的生产以发酵6~8 h品质最好。儿茶素氧化规律分析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简单儿茶素均呈下降趋势。7种儿茶素组分随着发酵的进程均呈下降趋势,发酵12 h后,其中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 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含量降至0或痕量。儿茶素氧化动力学曲线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组分的氧化速度依次为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  相似文献   

16.
裴保全 《中国造纸》2004,23(7):63-63
目前,我国麦草制浆造纸企业的制浆系统多采用常规的开式筛选工艺.新亚集团在技术改造前也采用这种工艺,其流程为:麦草→切草机→羊角除尘器→蒸球→喷放仓→振框筛→水平带式洗浆机→CX筛→606除砂器→圆网浓缩机→漂白机.为了提高良浆质量,需采用多级筛选和净化;在多级筛选和净化中,筛选效果和净化率随级数增加而提高.但这种方式使设备投资加大、动力消耗增加、细浆产量降低、用水量和污染负荷增高等.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差异,采用电子鼻和GC-MS技术研究了高香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品质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高香红茶以花香为主,传统工夫红茶香气呈现甜香。GC-MS在两种红茶中检测出7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氧化芳樟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正戊醇、2-环丙基乙醇、香芹醇、β-环柠檬醛、2-乙基呋喃、对薄荷-1,3,8-三烯和1,4-戊二烯等是区分不同风味红茶的重要香气成分。传统工夫红茶的电子鼻检测响应值总和明显高于高香红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可选出S6、S10电极信号用于鉴别不同风味红茶,并预测1,4-戊二烯是鉴别不同风味红茶的重要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明确了高香红茶的香气组成特征及其与传统工夫红茶香气特征的区分,为不同风味红茶的进一步分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茶树品种对夏茶制作红茶品质的影响,从汤色、香气、滋味3个方面着手,借助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分析15个茶树品种的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感官品质和生化成分。结果表明:所制工夫红茶的汤色以橙红为主,滋味以醇为主,香气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乌龙茶具有甜香与花香。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对汤色与滋味影响均较大,其含量越高,汤色得分越高。金牡丹和金萱红茶中香叶醇含量较高,它和橙花醇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红茶制作过程中,金萱、金牡丹、铁观音和菊花春中儿茶素变化较大,而茶黄素生成较多,这与生物酶活性和儿茶素含量有关。萎凋阶段,中茶108、金萱和金牡丹氨基酸含量大幅增加,在红茶中大量保留。结合感官与成分分析可确定:由金萱和金牡丹夏茶制得工夫红茶的汤色、滋味和香气均较好。多数品种的夏茶可加工工夫红茶,其中尤以乌龙茶更佳,可优先作为夏茶工夫红茶的开发品种。  相似文献   

19.
徐永康 《广西轻工业》2014,(10):110-111
为填补烟丝筛分效果评价的空白,为技术改造和降低原料消耗提供评价依据,提出筛出率和误筛率两个技术指标,对传统的烟丝单层筛分和自主创新的双层筛分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显示:同一筛分方式下,随着筛网孔径的变化,误筛率与筛出率变化趋势一致;与单层筛分相比,使用下层筛网孔径稍大的双层筛分,既能减少误筛率,又能大幅提高筛出率;运用混丝双层筛分技术后,工序损耗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的茶树品种。方法选取碧香早、黄金茶2号、槠叶齐3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传统的红茶加工工艺制成红条茶;通过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动态分析,测得3个茶树品种制作的红茶各个工序阶段茶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对其主要理化成分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感官审评中碧香早和槠叶齐品种做出的茶样香气、汤色与滋味都较好,理化分析中碧香早做出的茶样中茶多酚含量和茶红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0%和2.19%。结论综合比较,碧香早的"湖红"工夫红茶适制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