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PP-g-AA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熔融接枝方法制备了聚丙烯-g-丙烯酸(PP-g-AA)。用光电子能谱,广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方法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讨论了单体和引发剂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确定了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接枝物含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制备极性聚乙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甲苯介质中制备了聚乙烯-g-甲基丙烯酸甲酯。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引发剂,单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用裂解谱,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接枝物进行表征。接枝聚乙烯对极性材料和如尼龙,铝箔,玻璃纤维等的界面亲和力有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形态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光衍射和差热技术研究了聚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物的形态结构,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反应是由聚乙烯表面向内部进行并达到整体接枝,两种聚合物间存在相结合,随着接枝率的提高,材料的凝胶含量,亲水性,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4.
熔融法制备EPDM-g-GMA及其与PBT的共混增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EPDM-g-GMA对PBT的增韧作用及其增韧机理,在XSS-300转矩流变仪上根据自由基聚合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EPDM-g-GMA 及其PBT/EPDM-g-GMA,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考察接枝反应中特征官能团的存在,根据红外工作曲线测定了改性样品的接枝率,获得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共混物断面的微观形态,实验结果表明,当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为2.3,分散相粒径在0.5μm左右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可达49.7kJ/m^2,比纯PBT提高了30倍,接枝共聚物的存在可以改善EPDM与PBT间的相容性,EPDM对工程塑料PBT的增韧作用是通过提高两相间的界面结合,增强界面粘结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悬浮法接枝HEM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法接枝丙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EMA及过氧化苯甲酰(BPO)的浓度对HEMA接枝率的影响,同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接枝物进行了定性表征。  相似文献   

6.
EPM—g—AA和EPM—g—MAH的热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SC研究了共聚聚丙烯-g-丙烯酸(EPM-g-AA)和共聚聚丙烯-g-酸酐的热学性质。与未接枝的EPM相比,接枝物中丙烯序列的熔融温度峰值Tm下降上3-5℃,结晶的峰值Tc上升了4-16℃,熔融热焓△Hm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乙烯序列的Tm值峰值降低5-6℃,Tc略有下降或保持不变,△Tm则有一定的下降。接枝和未接枝样品中的丙烯序列的等温结晶学均可用Avrami方程来描述。在研究的结晶温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Mn(H2PWO7)3]^3—引发淀粉与苯乙烯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Mn(H2P2O7)3〕^3-为引发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实施方法,初步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对核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所获接枝物的接枝率最大值为150%;对溶液聚合和乳液聚合这两种接枝共聚实施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淀粉与苯乙烯的乳液接枝机理进行了探讨,并通过红外光谱对接枝情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SAN/EVA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体积比为30/70的环已烷/丙酮混合溶剂进行了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物的选择性溶解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形态对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当SAN含量较低并构成分散相时,SAN的溶解非常因素,若用环已烷含量较高的混合溶剂先使共混物全部溶解,再滴入丙酮使EVA沉淀,则可得到满意的分离。采用这种分离方法,并用红外光谱法定量分子SAN/EVA接枝共聚试样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9.
低等规度聚丙烯固相接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低等规度聚丙烯(LIPP)固相接枝马来酸酐(MAH)。红外谱图证实了MAH成功地接枝在LIPP链上。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物的接枝率,考察了接枝率与单体,引发剂和时间的关系。另外将LIPP按等规度进行分级,用NMR对每个级份进行了表征。最后将接枝物也分级,测定了每个级份的接枝率,探讨了等规度与接枝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聚硅氧烷-g-聚丙烯酸酯乳液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含活性点的聚硅氧烷为主链,以丙烯醚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醌(MMA)为接枝单体,通过乳液接枝共聚合合成了聚硅氧烷-g-聚丙烯酸酯接枝共聚物,通过对产物的分离过程,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加料方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用配比等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和交联度的影响;研究了部分工艺的乳液的粒子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肖为维  姚家华 《功能材料》1994,25(4):317-321
本文研究了用化学引发剂引发丙烯酸接枝聚丙烯纤维的某些影响因素。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丙烯酸接枝在聚丙烯大分子链的叔碳原子上。X-射线衍射和DSC分析指出,纤维接枝后结晶度有所增加,接枝前纤维存在的β-变体转化成了α-变体,接枝纤维的吸湿性、离子交换容量和染色性随接枝率增加而增大。接枝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PP固相接枝物增容PP/PA6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PP固相接枝混合三单体(gPP)增容PP/PA6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gPP是PP/PA6共混物的有效增容剂,在PP/PA6共混物的所有组成范围内,加入少量的gPP均可达到良好的增容效果,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固相接枝物对PP/PA6共混体系的增容效果与固相接枝物用量及制备固相接枝物时第三单体的用量相关,通过Molau实验,傅里叶红外谱换光谱测试,抽提实验等证实;gPP的加入使得PP/PA6共混物在共混过程中就地形成了两相之间的增容剂PP-gPA6,增强了两相界面间的相互作用,gPP用量越大,PP-g-PA6的生成量越大,两相间的界面相互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3.
DBM-g-PE与PVC的相互作用研究EI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固相接枝法制备了DBM-g-PE,用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了接枝物确实存在。PVC/CPE=100/5合金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添加5份接枝物的合金(A),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分别为18.2kJ/m2和53.0MPa;而添加5份PE的合金(B),其相应性能为5.1kJ/m2和33.8MPa。不加接枝物的合金(C),虽有高韧性,但拉伸强度却由53.0MPa降至50.2MPa。DSC、SEM的结果均表明,PE接枝DBM后与PVC的相互作用增强,与CPE协同作用能增韧、增强PVC,并探讨了其机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EAA与端唑啉聚醚(活性聚醚)的偶联接枝反应,用IR及化学分析方法证实了流形接枝物EAA-g-PEO的生成;考察了不同用量和不同种类的活性聚醚所形成的梳形接枝物对LDPE表面电阻率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梳形接枝物是一种较好的持久性高分子抗静电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过硫酸钾-半胱氢酸氧化还原体系引发丙烯腈在丝素上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红外,电镜确证了研究所得材料为丙烯腈在丝素上的接枝共聚物。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司计算出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活化能和总活化能并对接枝后丝素的结晶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马来酸及其酐和衣康酸与PP熔体接枝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马来酸酐作对照,用热分析、流变、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马来酸和衣康酸在非隔氧条件下与PP熔体催化接枝反应的特点和规律,阐述了单体结构-单元反应相对速率--接枝产物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3种接枝物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用自制接枝共聚物GR-I、GR-Ⅱ相容剂研究其对HDPE/PS共混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DMA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表明在HDPE/PS共混中加入这些相容剂其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用空气等离子体活化处理技术制备聚丙烯-胰蛋白酶膜的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和接枝反应条件对聚丙烯接枝丙烯酸的接枝率和聚丙烯-胰蛋白酶固定化酶膜活力的影响。评价了聚丙烯-胰蛋白酶膜的稳定性。用IR和ESCA分析了接枝膜和聚丙烯-胰蛋白酶的结构与组成。  相似文献   

19.
衣康酸接枝PP对PA6/PP共混物增容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马来酸酐接枝作对照,用ESCA,SAXS,WAXD,SEM、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衣康到接枝对PA6/PP共混物和增容作用机理,证实共混物中有PA-co-gPP共聚物生成,讨论了gPP,PA-co-gPP的结构与后者生成量和增容效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PA-co-MPP和PA-co-IPP的增容作用模型。  相似文献   

20.
尼龙—6/PP—g—MAH共混体系的结构及流变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通过Molau实验,二甲苯萃取抽出物的IR分析,DSC,SEM测定了尼龙-6/PP-g-MAH的结构,发现尼龙-6与PP-g-MAH的酸酐或羧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接枝共聚物起到了共混体系增容剂的作用,改善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形态。流变学测定表明,体系假塑性增加,熔体粘度上升,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较之纯尼龙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