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Ag-CuO基钎料在空气炉中对氧化铝陶瓷进行钎焊连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点的成分和界面反应产物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Ag-CuO基钎料可以实现A国2O3陶瓷在空气中的直接钎焊连接.Al2O3,陶瓷的接合为元素的扩散和界面反应的综合结果,界面反应产生的新相主要为Cu、Al、O组成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Al2O3-TiC/Q235真空扩散钎焊界面组织及抗剪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Al2O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与Q235钢的接头,采用Ti/Cu/Ti复合中间层对Al2O3-TiC复合材料与Q235低碳钢进行了真空扩散钎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抗剪试验等测试方法对Al2O3-TiC/Q235扩散钎焊界面的组织、成分及结合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加热温度为1110℃,可获得界面抗剪强度122MPa的Al2O3-TiC/Q235扩散钎焊接头,Ti/Cu/Ti复合中间层与Al2O3-TiC和Q235润湿性较好,并发生一定程度的扩散反应,在Al2O3-TiC与Q235之间形成厚度约80μm的界面过渡区,过渡区内形成的组织结构主要是Ti3AlC2,Fe2Ti,Cu和TiC。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Ni诱导无压浸渗法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方法: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出含Ni颗粒的Ni/Al2O3复相陶瓷预制体,真空状态下,在1600℃以不锈钢熔体无压浸渗该Ni/Al2O3预制体,获得了不锈钢浸渗增强的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SEM观察了结合界面的微观形貌,用EDS分析了结合界面附近元素含量的变化,用XRD分析了界面反应产物,以抗拉试验测试了钢与复相陶瓷体的界面结合强度。结果表明,钢熔体可浸渗到陶瓷体内部并与Ni互溶形成新的Ni-Fe合金;不锈钢与复相陶瓷的结合界面存在界面反应;界面结合强度的最大值可达到67.5MPa。  相似文献   

4.
氧化铝基复合陶瓷-金属钎焊界面的热应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Ag-Cu-Ti钎料钎焊SiCw/Al2O3复合陶瓷和金属时,陶瓷与钎料发生化学反应,在陶瓷表面形成由TiO、TiC等物相组成的反应层。采用有限元法,对SiCw/Al2O3复合陶瓷/反应层界面的热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复合陶瓷/反应层界面的残余应力变化急剧,最大拉应力位于晶须、基体和反应层交界处;晶须内部及其表面存在较高的双向压应力,Al2O3基体主要承受垂直于界面的拉应力;SiC晶须/反应层界面及其附近的反应产物TiC内具有较高的平行于界面的拉应力,当连接界面承受剪力作用时,SiC晶须/反应层界面和TiC处极易破坏。借助TEM和SEM观察了复合陶瓷/反应层界面区的精细结构和剪切断口形貌,并利用计算结果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分析纯三氧化二铁和粒度小于10μm的铝粉为反应原料,采用强电流加热的方法点燃,在马氏体不锈钢上原位合成Al2O3陶瓷,形成Al2O3陶瓷/马氏体不锈钢复合材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显微镜对自蔓延高温合成的Al2O3陶瓷相及其与马氏体不锈钢形成的过渡区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利用电子探针对合成的陶瓷相的成分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Al/Fe2O3自蔓延高温合成体系中,合成的Al2O3陶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Al2O3陶瓷相和少量的铁素体与尖晶石相Al2O3·FeO;反应合成原料中过量的Al有利于Al2O3陶瓷相的致密化;反应合成原料坯块的厚度大于2.00 mm时,能获得结合界面状况良好的Al2O3/马氏体不锈钢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杨敏旋  林铁松  韩春  何鹏  魏红梅 《焊接学报》2012,33(7):33-36,40
分别以不同配比的铜和硼混合粉末作为钎料,在钎焊温度930℃,保温时间10min条件下钎焊连接Al2O3与TC4合金,并结合SEM与EDS观察对钎焊接头的连接状况及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12O3/TC4合金钎焊接头的界面组织为Al2O3,/Ti3(Cu,A1)3O/Ti2Cu+Ti2(Cu,Al)/Ti+Ti2(Cu,Al)+Ti(Cu,Al)+AlCu2Ti+Ti2Cu/Ti2Cu+AICu:Ti+TiB/Ti+Ti2Cu/TC4合金.钎焊过程中,复合钎料中的铜与TC4合金中的钛发生互扩散,在连接层与TC4合金界面形成不同成分的Cu-Ti化合物.硼与液相中的钛反应,在接头中原位生成TiB晶须,且主要分布在Ti2Cu和AlCu2Ti上.随TiB生成量的增加,Ti2(Cu,Al)生成量增加,并逐渐变得连续,同时向Al2O3侧移动.  相似文献   

7.
段宇  邹增大  曲仕尧 《焊接》2002,(6):21-24
采用氩气保护下活性金属钎焊法对碳化硅晶须增韧氧化铝陶瓷(Al2O3/SiCw)与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钎焊,所用钎料为Ag-Cu-Ti3活性钎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对界面的反应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并用能谱仪(EDAX)分析了界面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钎焊接头界面的反应十分复杂,反应产物多种多样,主要有TiO,Ti2O,TiC,Fe2Ti4O,Ni3Ti,AlTi等物质,界面反应层按Al2O3 SiC/TiO AlTi TiC/TiO2 Fe2Ti4O/Ag-Cu的规律过渡。  相似文献   

8.
邹家生  初雅杰  翟建广  陈铮 《焊接学报》2004,25(2):43-46,51
采用Ti(5μm)/Cu(70μm)/Ti中间层,通过改变连接时间和连接温度进行Si3N4。陶瓷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PTLP连接),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对连接界面区域进行了分析,系统地研究了Si3N4/Ti/Cu/Ti/Si3N4 PTLP连接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的生长和等温凝固界面的迁移均符合扩散控制的抛物线方程。PTLP连接参数的优化不同于通常的活性钎焊和固相扩散连接的参数优化,反应层生长和液相区等温凝固这两个过程必须协调,才能同时提高室温和高温连接强度。  相似文献   

9.
Ni—Ti活性钎焊高纯Al2O3界面反应微观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部分液相瞬间连接工艺,采用Ni-Ti活性钎焊技术实现了高纯Al2O3陶瓷与可伐合金(4J33-Kovar)的气密性封接,采用微观组织分析,微区优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封接反应的微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铝陶瓷中的氧扩散进入焊料中,在焊料/Al2O3界面形成了Ni2Ti4O反应层,厚度1μm-2μm,起到了陶瓷晶格到金属晶格的过渡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工业级α-Al2O3、金红石型TiO2和轻质MgO粉体为原料,过量配置α-Al2O3,采用固相反应法于1400℃煅烧实现了Al2O3/Al2(1-0.2)Mg0.2Ti(1+0.2)O5基复相粉体的原位合成,实现两相的均匀混合,原位制备出性能良好的Al2O3/Al2(1-0.2)Mg0.2Ti(1+0.2)O5基复相陶瓷。利用XRD对原位合成的复相陶瓷粉体的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利用FESEM观察了复相陶瓷的断口形貌,测量了复相陶瓷的烧结密度、抗弯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研究了第二相Al2O3的引入量对钛酸铝基陶瓷的微观结构、抗弯强度和热膨胀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复相Al2O3的引入量为15%(质量分数)时,钛酸铝基复相陶瓷的抗弯强度提高到108MPa,并且具有较低地热膨胀系数0.7×10^-6/℃。  相似文献   

11.
Al_2O_3颗粒对LiTaO_3压电陶瓷增强增韧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氮气保护热压烧结工艺制备Al_2O_3/LiTaO_3(简称ALT)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_2O_3颗粒对LiTaO_3压电陶瓷增强增韧的机制.结果表明,ALT陶瓷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比烧结纯LiTaO_3陶瓷的高得多,且其各项力学性能均有明显的提高;Al_2O_3的加入起到烧结助剂的作用;Al_2O_3第二相加入后对LiTaO_3压电陶瓷起到弥散强化作用,其增韧机理为ALT复合材料中残余应力场和裂纹偏转增韧.  相似文献   

12.
采用燃烧合成法在陶瓷和石墨铸型中成功制备了Al2O3-Cr和Al2O3-(Cr2O3)-Cr陶瓷基复合材料。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分析,探讨了AlO3和Cr2O3稀释剂与反应起始温度、绝热温度的关系。加入稀释剂使反应起始温度升高,而绝热温度降低。研究了稀释剂和冷却条件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改变稀释剂配比可得到Al2O3和Al2O3-Cr2O3固溶体基复合材料,在稀释剂含量适当时,金属Cr相细小、均匀地分布于氧化铝陶瓷基体,尺寸达到亚微米级;石墨型所得试样组织的均匀性和微细度优于陶瓷铸型。  相似文献   

13.
陶瓷复合钢管—燃烧合成涂层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燃烧合成技术充分利用了化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能量。铝热反应Fe2O3+2Al→Fe+Al2O3产生的热量使生物处于熔融状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Fe和Al2O3发生分离,从而形成陶瓷复钢管。陶瓷层厚〉2mm,主→Al2O3组成,其网状结构改善了陶瓷层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加弧辉光复合渗镀技术的Al2O3陶瓷表面合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加弧辉光复合渗镀技术,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靶对Al2O3陶瓷表面进行Cu、Tu复合渗镀,实现了Al2O3陶瓷表面合金化:采用光学显微镜、SEM、EDS、XRD、声发射划痕等测试手段对渗镀层进行分析。研究了复合渗镀机理、渗镀层成分和元素分布、渗镀层相结构以及渗镀层与基体的接合机理。在100N的最大载荷下,渗镀层与陶瓷基体未发生剥离和崩落现象。这种方法为各种陶瓷材料表面合金化及其与金属材料的微连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The special microstrUctUre of sub--micron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makes it dimcultto obtain a sa1isfactory welded joint l l--3]. Up tonow, there is no report abollt the systCm1c studyon the we1dability of the composites.T'he microstructure of laser welds of sub-mi-cron particulate-reintbrced aluminum matrixcomposite Al=O,/606lAl was analyzed bymeans of X--ray diffrac1ion, SFM and TEM, thewelding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was stu-died, and the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of the we…  相似文献   

16.
采用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连接方法,对Ti(C,N)-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与40Cr钢进行了焊接试验,重点研究了在辅助脉冲电流作用下,界面及焊缝组织演变、基体材料溶解等界面行为,探讨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强度及断口形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采用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连接Ti(C,N)-Al2O3与40Cr钢,可以在较短的焊接时间条件下获得较为稳定的接头强度,四点弯曲平均强度位于231~272 MPa之间;降低焊接件整体加热温度以缓解接头残余应力,控制界面和焊缝化学冶金反应进程以较少金属间化合物数量、提高固溶体含量,抑制活性元素Zr向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的扩散进程以减少陶瓷颗粒向焊缝中的溶解量,是提升焊接接头强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速电弧喷涂技术 (HVAS)在 2 0G钢基体上制备了Fe Al/WC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涂层 ,测试了涂层在 80 0℃下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 ,Fe Al/WC复合涂层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呈现出近似对数规律 ,5h后的氧化速率低于 2 0G钢 ;涂层的氧化物以Al2 O3、Fe2 O3、Fe3O4 和FeO为主 ,且分布不均匀 ;涂层表面优先形成具有保护性的Al2 O3膜 ,阻止了涂层的进一步氧化。  相似文献   

18.
用燃烧合成一铸造法成功制备了致密度较高的Al2O3-Cr和Al2O3(-Cr2O3)-Cr金属陶瓷,研究了稀释剂Al2O3和Cr2O3及凝固冷却速度对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Al2O3或Cr2O3稀释剂,可有效控制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并形成Cr相和陶瓷基体的共晶组织。在石墨铸型冷却条件下,Cr相在陶瓷基体上分布均匀、尺寸细小,达到了亚微米级尺度。  相似文献   

19.
纳米Al2O3颗粒含量对复合镀层组织和滑动磨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刷镀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Al2O3颗粒增强镍基复合镀层,研究了纳米Al2O3颗粒在镀液中的含量对镀层的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探讨了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纳米Al2O3颗粒含量的增加,复合镀层的组织趋于细化,在含量为20g/L时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出现极值,其磨损机制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与纳米Al2O3颗粒在复合镀层中的含量和分布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应用直流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Ni-Co/Al2O3复合镀层,并研究了Al2O3对电沉积Ni-Co/Al2O3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