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敏 《中外建筑》1996,(5):16-17
任何建筑都有其一定空间秩序,公共建筑多功能共生的特点决定着在进行内部空间的组织时,必须首先确定内部功能主从与协同关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空间序列的主从与导向,合理组织空间,使各使用功能在空间组织上更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以地下交通、商业、文化、娱乐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地下公共建筑,特别是集多种功能的地下大型公共综合体已成为城市整体功能结构中的重要节点甚至是城市的核心.而地下公共建筑外形及特征的塑造以及与建筑外部空间环境的整合是完善整体功能结构和优化城市风貌的重要内容.作者从空间与环境塑造的角度对地下公共建筑的外形及特征,以及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进行探讨,提出几种基本的设计模式,讨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3.
公共建筑空间可以分为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其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工具,对于提高建筑交通空间品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体作为公共建筑中常见的建筑类型,在日常生活中相当重要。以闽侯万家广场项目为例,通过复盘设计实践的过程,从功能布局、交通组织,到中庭空间、入口空间、停车空间、剖面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总结,为此类建筑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定义、特征等基本概念入手,继而分析了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功能意义及设计原则等,同时提出了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以营造宜人的城市公共建筑室外空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2)
伴随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候车空间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的一部分,除了具有公共建筑的共同性质,还有自身的特性,如候车空间的相对封闭性、传播性、交流性等。该文以"四色文化"在盐城交通候车空间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使盐城交通候车空间建设融入地域文化,且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从而使盐城交通候车空间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7.
居住区停车空间与绿化空间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言用地紧张、地价高昂、空间拥挤是目前困扰我国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的一个难题。如何高效利用土地以完善居住区功能,改善居住区空间环境,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众所周知,在居住区开发建设中,除住宅建筑用地之外,各种公共建筑和配套基础设施是道路、停车交通用地,以及园林绿化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小汽车拥有量逐渐增加,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居民小汽车拥有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私人小汽车数量增长与居住区停车场地不足的矛盾已日趋突出,相应要求居住区停车空间的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态化大空间公共建筑的基本内涵出发,分别从功能结构、环境文脉、空间拓展、生态秩序四个层面,提出了新的美学诉求。并结合案例,对生态化设计的大空间公共建筑美学表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范国辉 《住宅产业》2015,(Z1):31-34
研究创业公寓运作模式及其建筑内部交往空间设计,分析了当前创业公寓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做法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主要出入口、配套商业空间、竖向交通空间、水平交通空间、套内空间等,提出了创业公寓内部交往空间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设计》2011,(1):190-194
该项目起源于对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之间联系的分析。在城市街区的规划管理下.组织设计受到了南边已经存在的建筑和一栋U形平面新建筑的制约。内部公共空间的限定可以产生与周围已有建筑的联系.并提供吸引人的交通空间。设计也提高了居住条件.限于使用者的社会角色.建筑师为他们设计了一个集入口、会议与聚会功能的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常州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各种用地功能布局演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州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常州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共建筑中的灰空间是非常特殊的过渡空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这种过渡空间的重要性。笔者介绍了灰空间的历史沿革,并分析了公共建筑灰空间的功能以及空间形式,提出了灰空间在公共建筑中的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公共建筑外部空间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尺度适宜且随处可见,具有容纳公共生活的良好潜质.当前传统公共开放空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生活需求,所以有必要挖掘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资源.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现场调研,对公共建筑外部空间进行了范围界定,并从公共生活视角出发总结出其存在的五大问题:空间开放性不足、空间功能配置单一、空间识别性不强、空间舒适度较低、空间人性化不足,为公共建筑外部空间优化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户外活动对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而快速城市化使城市人口与建筑密度不断提高,可供城区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亟待拓展。公共建筑屋顶作为存量巨大的城市资源,目前在开发利用时对儿童利益的考虑较为有限。文章通过分析当今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载体及拓展路径,指出利用公共建筑屋顶作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优势和意义,并以儿童友好的视角,结合原型提炼和典例分析,从空间形态、空间界面、交通连接和景观主题四方面探讨了公建屋顶户外活动空间应有的环境特征,进而提出屋顶空间利用应重视儿童权益、成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多样化补充、提升空间品质等建议,以期为拓展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滢  任晋 《建筑与环境》2013,(2):114-115
当下,越来越多的高层办公建筑发展为结合了商业、餐饮等多重服务功能的公共建筑综合体;同时,城市环境的用地紧张也催生了将建筑地下空间作为交通枢纽的新型建筑交通体系。因此逐渐出现了下沉式入口、上升式入口、高架式入口、垂直式入口以及立体式入口等多种入口空间形式。在未来的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公共建筑入口空间的交通组织将逐渐从单一的常规的地面入口向多层次、多方式的垂直或立体式综合入口空间转变。  相似文献   

16.
韩颖  王艳  王强 《建筑与文化》2013,(10):81-83
论文通过比较国内外无障碍设计规范的区别,指出能形成完整无障碍流线的建筑及其室内外环境是推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提出博物馆建筑室内公共空间的无障碍流线设计主要包括室内交通空间、室内功能空间和室内标示导向系统三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运用GCAHP方法构建了博物馆建筑室内无障碍流线的评价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评分办法。最后以南京博物院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评级体系的可操作性,以提高我国公共建筑无障碍环境设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设计,是对公共建筑进行公共空间设计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人性化的设计可以为人们创造更舒适的空间环境。当前,我国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在人性化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设计思想和理论有待提高。同时,人们对建筑人性化的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之增高。论文通过研究人性化建筑设计的理论和设计实例,总结出当代公共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方法,以期提高公共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购物中心是商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场所,它装载着物质消费品并为消费活动使用。本文从购物者、经营者以及商业规模的角度,分析了商业内部水平交通空间形态,总结了拉动购物流线几种空间组织模式以及不同组织模式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BSD新城     
针对雅加达人口指数的增长和高密度情况.业主要求在城东30公里处建设一座新城。总体规划要求能积极改进社区的功能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设计涉及的问题包括交通(整个地区交通、内部交通、轻轨交通、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规划与分区规划、开放空间、街区开发、开发分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水电供应等。一条河贯穿其中.它是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商业区一分为二,一边是政府活动区一另一边为商业活动区.由条环形道包围。  相似文献   

20.
针对使用问题,对公共建筑集散空间提出了优化设计的设想:首先建立健全公共建筑内部集散空间环境质量的评价体系;其次,提出了在设计中针对集散空间的进行优化设计的具体手法,以改善公共的空间环境,使之更符合人的需要;最后,对现行的设计程序提出了一些调整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