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唑禾草灵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SpherisorbSiO2 柱 ,以正己烷 :二烷=95∶5 (v/v)为流动相。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0 6 4 % ,回收率为 99 2 %~ 10 0 7% ,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6  相似文献   

2.
苯并唑是医药、农药和天然产物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中间体,其中2-取代苯并唑又是苯并唑中最重要的一类化合物。从不同的原料出发,综述了近些年来关于2-取代苯并唑的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类合成方法的反应条件、适用范围、产率以及机理的研究进行了讨论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草酮产品用途、市场需求及生产方法,对草酮原药及其制剂加工项目投资风险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二英的致命毒性及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是二英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如何控制垃圾焚烧中二英的形成和排放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介绍了二英的性质以及各工艺参数 (燃烧温度、形成二英的母体物质、碳源和氯源、表面材料、反应时间、金属离子催化剂以及气体组成和水分等 )对二英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5-取代异唑-3-羧酸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药物结构片段中,是药物研发的重要中间体。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以酮和盐酸羟胺形成肟而成环这一主要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对代表性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详细归纳和总结,并对此类方法的不同物质合成方法的差异、难易等方面加以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 Pfitzinger喹啉合成法在酚酮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3-乙酰基酚酮 ( 1 )在氢氧化钾存在下与靛红反应 ,得到了喹啉基取代的酚酮化合物 3- [( 4′-羧基 ) - 2′-喹啉基 ]酚酮 ( 2 ) ;化合物 2经溴化反应得到双溴代产物5 ,7-二溴 - 3- [( 4′-羧基 ) - 2′-喹啉基 ]酚酮 ( 3) ;化合物 2经偶联反应得到 5位偶联产物 5 -苯偶氮基 - 3- [( 4′-羧基 ) -2′-喹啉基 ]酚酮 ( 4)。化合物 2、3、4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肉桂酰基酚酮的5位单溴代产物的合成。设计路线为:以2-肉桂酰基-7-甲氨基酮(1)为起始原料,首先进行溴化得到4-溴-2肉桂酰基-7-甲氨基酮(2);化合物2在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中水解得到目标物5-溴-3-肉桂酰基酚酮(3)。化合物2、3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物理性质的测定、光谱数据和元素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金属钠和正戊醇还原N-烃基啶酮法合成了十一个N-烃基啶满,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它们和DDQ、TCNE与CA的氧化反应.它们只能和DDQ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不能和TCNE或CA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其原因是DDQ有较强的络合能力和较弱的氧化能力,TCNE和CA则相反,有较弱的络合能力和较强的氧化能力.并用两种方法求得了N-烃基啶满的电离势(Ip)值,结果很接近.  相似文献   

9.
以马来松香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磺胺甲唑为模板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热聚合了一种磺胺甲唑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膜。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及电化学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敏感膜对磺胺甲唑的响应特性。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差分脉冲的峰电流与磺胺甲唑浓度分别在1.0×10-6~1.6×10-4mol/L及4.0×10-4~1.4×10-2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8 9,R=0.999 1),检出限(S/N=3)为3.0×10-7mol/L。该印迹传感器选择性高,重现性好。将此印迹传感器对复方新诺明中磺胺甲唑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回收率在95%~106%。  相似文献   

10.
从楔叶茶果实中提取了食用黄色素 ,研究了该黄色素的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 ;该黄色素在 p H=6时较稳定 ,对氧化剂 (H2 O2 )的耐受能力强 ,蔗糖介质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多种金属离子对色素有增色作用 ,光和热对色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压聚乙烯反应系统进行Yong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传热不可逆造成的内部Yong损为主要的Yong损。一、二、三段反应器的内部Yong损各占其总Yong损的97.78%、98.87%、85.44%。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成庆林  刘扬  项新耀 《化工进展》2012,31(9):1936-1941
火用传递研究针对不同形式火用的转换与同一形式火用的传递,旨在通过探讨火用传递过程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从而达到对传递过程进行动态调节和控制的目的。从火用传递与能量传递共同构成能研究的完整体系、火用传递与不平衡势场密不可分、火用传递是火用分析在动态层面的必要补充、火用传递用于描述多场耦合驱替机理的有益扩展等角度,阐述了火用传递研究的形成脉络与发展现状,指出火用传递研究不应偏离工程应用的主要方向,并应在 传递系数的内在机制及评价多场耦合火用传递过程的参数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卢沛  罗向龙  陈健勇  杨智  梁颖宗  陈颖 《化工学报》2021,72(Z1):512-519
针对不同换热设备组合之间以及换热设备在系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高级分析模型,将换热设备与系统的损进一步分割成不可避免性部分和可避免性部分,计算相应的损失和效率,确定换热设备与系统中能量损失的主要部位,并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试验台中进行验证,为换热设备及其热力系统的运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的换热面积对换热设备的能效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常规分析和高级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系统优化次序。高级分析表明,蒸发器可避免损占蒸发器损的41.2%~60.0%,冷凝器可避免损占冷凝器总损最高可达91%~97%,整个ORC系统有52.5%~66.3%的损可以避免,有很大的改造潜力,且发现不合理设计的管道也会影响ORC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4.
董韶峰  袁浩然  王亚琢  鲁涛  陈勇 《化工学报》2016,67(6):2583-2590
对于垃圾气化的转换效率,传统上采用冷煤气效率来表示,采用(火用)方法并提出了(火用)效率和累积(火用)效率。根据冷煤气效率、(火用)效率和累积(火用)效率对垃圾气化的3种气化剂进行比较,发现依照3种效率选取的最佳气化剂不尽相同。分析可得:(火用)方法要比传统方法更全面更具实践价值,(火用)效率和累积(火用)效率强调了合成气焓(火用)的利用潜力。由于累积(火用)效率兼顾到了气化剂获取的能耗成本,从而可为气化剂的科学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项新耀  Ji Kun  成庆林 《化工学报》2007,58(9):2178-2182
对反应(能量)系统的描述,焓分析法单讲能的量的利用,火用分析法只作静态描述,只有火用传递法可作动态描述。运用火用传递理论分析,反应系统具有化学火用转换元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各输火用元皆以反应高温火用源为公共火用源,呈放射型并联结构的特点。据此建立的反应系统通用火用传递模型——化学火用转换元与输火用元并联群相串联的串-并联复合结构模型,清楚地显示了模型的结构特点和基本特征。基于反应系统化学平衡、火用平衡方程和传递学原理建立的系统火用传递方程,揭示了系统中计量和过量反应物、生成物,以及杂质等各项火用流变化率的性质及其相互转换或传递的数量关系,由此可获得对反应系统火用传递机理的清晰描述,进而可以作反应系统的火用传递计算和火用传递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电磁流体中火用的传递和转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平  陈清林 《化工学报》2007,58(12):2964-2969
审视了多组分黏性电磁流体(包含热传输、对流、电磁能传输、质量传输和化学反应过程)的动量传递方程、质量传递方程、能量传递方程,重新构建了电磁流体的熵传递方程。通过定义热火用、压火用、化学火用、动能火用、势能火用、电磁火用,重新构建了不同形式火用传递的分量方程及其总火用传递方程。通过分解这些传递方程,揭示了不同形式火用之间可逆与不可逆的传递和转换关系,为理解不可逆传递过程的机制、正确计算不可逆性的火用损及其改善电磁流体传递过程的性能和用能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PRO/Ⅱ对低温费托合成系统进行模拟及优化的基础上,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低温费托合成系统进行了量衡算,分析了系统中各主要能耗单元的效率和损失状况。计算结果表明,系统中损失最大的过程是费托合成反应过程。费托合成反应器是损失最大的设备,效率为86.80%,损失占了总损失的85.15%;冷凝液回流泵效率最低,只有6.71%;效率最高的为石蜡收集槽、石蜡泵、石蜡中间槽等,几乎没有损失。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揭示系统中各环节和设备的最大损失,为改进设备、节约能源提供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3):2105-2113
In this study, an air separation plant working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eparation of two columns and producing argon, nitrogen, and oxygen with a daily capacity of 250 tons was analyzed in detail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The energy and exergy values for each point defined in the system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se values, thermodynamic evaluations for both the whole system and also its components were made. The efficiency values of energy and exergy, the values of energy losses and exergy destruction rates, the EIP (energetic improvement potential rate), ExIP (exergetic improvement potential rate), and the production of entropy values were found as 0.453, 0.79, 4368.475 kW, 10535.875 kW, 2391.535 kW, 3800.485 kW, and 35.347 kW/K, respectively. The energy and exergy efficiencies of the plant were found to be 45.3% and 13.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水泥预分解窑煅烧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明  赵军  段广彬  邱学农 《硅酸盐通报》2005,24(1):104-107,111
通过对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的水泥预分解窑煅烧系统的热力学分析,介绍了火用的概念和火用平衡分析法。分析认为,火用平衡分析法反映了能量的质量关系,提高能源利用率应该以提高用效率为基础。并对窑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按照设定的条件分别编制了热平衡和火用平衡,进一步指明了降低整个过程的能耗、完善整个煅烧过程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二种酒精生产工艺的积累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淑玲  冯霄 《化学工程》2006,34(9):67-70,74
采用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的积累火用方法,比较了乙烯水合法和玉米发酵法2种主要方法生产酒精的资源消耗情况,同时与采用常规的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针对酒精生产系统而言,乙烯水合法虽然能量和火用的消耗低于玉米发酵法,但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由于乙烯水合法的积累火用消耗大于后者,玉米发酵法优于乙烯水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