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侑”是相佐相助的意思, “以乐侑食”就是在宴会中用乐 舞来助兴佐餐。以乐侑食之风, 历史相当早。《周礼·天宫·膳 夫》上便有了“以乐侑食”的记 载。《诗经·唐风·山有枢》也 说:“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 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 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人 室。”周朝的大典、大宴,用大 雅乐;一般的宴会,用小雅乐。 小雅之乐不仅用于宫廷中,而且 也用于一般的贵族之家,如《诗 经·小雅·鹿鸣》说:“我有嘉 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 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 心。”这种弹瑟弹琴,其乐融融 的宴饮气氛是热烈的。自周朝  相似文献   

2.
年糕,又称年年糕。年糕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周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礼·笾人》中就有“羞笾之食,糗饵、粉”的记载,饵足指年糕。年糕起初含有庆祝五谷丰登之意,后取“年高”的谐音,具有长寿之意。春节吃年糕的习俗明代就有。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春场》:“正月元旦…夙兴盥漱,啖黍糕,曰年年糕。”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徵》引《民社北平指南》:“北平俗尚,谓元旦为‘大年初一’。…并食年糕(糯米为之)取年年高  相似文献   

3.
美味的软兜长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泉 《美食》2007,(3):70-70
清人徐珂在其《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淮安多名庖,治鳝尤有名。且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鳝鱼为之,多着可数十品。盘也,碗也,碟也,所盛皆鳝也。而味各不同,谓之全鳝席,号称一百有八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夏晓春 《服装设计师》2010,(12):136-139
周代《尚书·周书·武成》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唐孔颖达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左传》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素有“黄帝尧舜垂衣裳.概取诸乾坤”之称。服饰“本是生活常事.而往往成为种族、园家、宗教兴亡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礼记·月令篇》:“是月也,天子乃荐麴衣于先帝”。《周礼注疏》:“麴衣黄衣也”。又注曰:“麴衣,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又疏云:“麴衣者色如麴尘也,告桑之服也”。笔者认为《周礼注疏》上对“麴衣”的解释是不够准确的。“麴衣”应该是指制曲过程中的曲种或曲母,或指霉菌萌发时的葺毛毛菌丝。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笨麴饼酒):“三七日麴成,打破,看麴内干湿,五色衣成便出曝之。如饼中未燥,五色衣未成,更停三五日然后出,晒令极干”。又如(神曲酒方):“但候麴看沫起,便下酿,过久麴生衣,则为失候”。…  相似文献   

6.
困惑美味     
眼下诱惑人的东西真是太多,衣有华服、吃有美味、住有豪宅、行有“宝马”。如何面对?确实是一门学问。例如自古列入珍馐的燕窝、鲍鱼、海参、鱼翅被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煊染得天花乱坠,大有“不得珍味、死不瞑目”的架势。清代袁枚《随园食单·海鲜单》记载: “古八珍(即《周礼·天官》及《礼记·内则》所记的淳熬, 淳母等八种珍馐),并无海鲜说。”而如今的世俗习惯, 把燕、鲍、翅、参也列为珍  相似文献   

7.
吃的艺术     
孔凡真 《美食》2006,(4):61-62
孟子曰:“食色性也。”《颜氏家训》称:“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足见饮食于人是头等大事。而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是形而上的。《易&;#183;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所以,谈饮食文化本应是谈饮食之道。如何做菜,那只可谓之饮食之器?谈“吃的艺术”,就是要向大家介绍中华民族无比风雅的饮食之道。  相似文献   

8.
玉璧溯源     
什么是玉璧?古书《尔雅释器》中云:“肉倍好谓之璧。”肉指边,好指孔。也就是指中间有孔的圆形玉片称为玉璧。据考古发掘资料得知: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五、六千年。如在太湖地区出土的良诸文化遗址中发现掘出的玉璧。江苏吴县良渚文化遗址出土就有直径23.5cm的玉璧。早期出土的玉璧粗糙简单,没有纹饰。也有人认为:最早期的玉璧只是圆形玉片,后来才出现中间有孔的。为什么玉璧呈圆形?原来与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有关。古人认为圆形的玉璧象征天和完美。在古书《周礼·春宫·大宗  相似文献   

9.
五味,通常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周礼·天官·疾医》中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郑玄注:“五味:醢、酒、饴蜜、姜、盐之属。”《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五味三材。五味,咸、苦、酸、辛、甘。”此外,还泛指多种味道。《墨子·七患》云:“五谷尽收,则五味尽御于主。”饮食中的五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而且食物的味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如果调配得当,可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咸味,主要来源于食盐中的氯离子。食盐是人体氯和钠的主要来源之一,吃咸食可以调节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渗透压平衡及正常…  相似文献   

10.
四、蚕神类神话传说嫁祖教民养蚕说螺祖,黄帝元妃。《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螺祖。螺祖为黄帝正妃”。宋罗泌撰《路史·后纪五》:“黄帝元妃西陵氏田螺祖,以其始蚕,故又把先蚕。”先蚕,即蚕神。在我国把先蚕的时间很早,《后汉书峡L仪志》:“把先蚕,礼以少车。”用猪和羊做祭祖的贡品,仅次太牢,礼不算轻。由螺祖又产生雷祖峰,清李元度重修《南岳志》GI湘衡稽古》:“雷祖从(黄)帝南游,死于衡山,遂葬之。今峋峨有雷祖峰,上有雷祖之墓,谓之先蚕家。其峰下回西陵路,盖西陵氏始蚕,后人…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三月份的重要节日当推“上巳”节。古人以十日为“旬”,一月约30天,分为上旬、中旬和下旬,所谓“上巳”就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后汉书·礼仪志上》:是月(指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之水,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相似文献   

12.
蔬菜是青菜、野菜的总称,我国蔬菜的来历至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的时代。那时古人食用的蔬菜很不讲究,凡山草野蔌皆可为菜,“百草”当也包括山肴野蔬在内。《毛诗》中的“蔌”是关于蔬菜最早的记载。《毛诗》曰,“其蔌维何,惟荀及蒲”。可见那时的蔬菜种类主要是野草和竹的嫩芽、香蕉的茎叶等。最早古人不叫“蔬菜”,而反过来叫菜蔬。到《孔丛子》才说“菜谓之蔬”,打破了先民把菜和蔬分开作为二类称的旧俗。那时生菜有一别称谓“馑”。见《尔雅》说:“菜谓之蔬,不熟曰馑”。说明我国很早  相似文献   

13.
吴敏 《风采童装》2017,(5):26-29
绛(绛)形声字。从糸,冬声。《说文》:“绛,大赤也。”本义是:“大红色”,《广雅》:“缓谓之绛。凡九旗之帛皆用绛。’’(绣:红色)后表示“深红色”。如《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为兵作绛衣行滕。”(行朦:绑腿。)又如:绛帐(绛帏。红色帷帐;对师长之尊称);绛脂(大红胭脂);绛纱(红色的纱帐);绛帻(大红色头巾。代指宫中侍卫人员);绛节(红色符节)  相似文献   

14.
鱼翅是高档的烹饪原料。人们知道,中国历来都看重饮食品中的“八珍”。《周礼·天官》“珍用八物”、“八珍之齐”是最早说“八珍”的文献,其中还列了淳熬、淳毋、炮豚、炮等八珍名称。从清代开始,“八珍”则用来专指烹饪原料了。袁枚的《随园食单·海鲜单》所指的海鲜八珍中,就列了鱼翅。光绪年间鹤云氏的《食品佳味备览·八珍单》也列鱼翅为八珍中的一珍。清代中叶开始出现的满汉全席或满汉大席,亦将鱼翅列为“海八珍”之一种。之后,市肆餐饮专业人士所谓的“上八珍”、“水八珍”、“参翅八珍”皆有鱼翅,可见鱼翅在烹饪工作者和老饕们心…  相似文献   

15.
(一)来自胡地的美食在我国古代,对外来东西的名称前常常冠以“胡”字。“胡”字的意思,原本是指我国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后来引伸为泛指国外的民族。例如,《后汉书·五行志》所记:汉代的时候,“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竞为之”。那么,胡饭是什么样的食品呢?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介绍:“胡饭法:以酢瓜菹长切,炙肥肉,生杂菜,内饼中急卷,卷用两卷,三截,还令相就,并六断,长不过二寸”。但后人也有把胡饭说成胡饼的,像北宋《太平御览》转引《续汉书》称:“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  相似文献   

16.
蕃茄调味源于西餐,国菜中也有不少菜用蕃茄调味,如苏州名菜“松鼠鳜鱼”、杭帮名菜“蕃茄虾仁锅巴”、徽帮名菜“玛瑙肉”、粤帮名菜“咕老肉”等。为何说它姓“西”?这从品名中就可知,“蕃茄”名中之“蕃”,古就是“外国”之意,《周礼·秋官·大行人》有载:“九州之外,谓之蕃国”,我们知道“九州”泛指“中国”,可知“蕃茄”是舶来品;“蕃茄”又名“西红柿”。有趣的是带“西”的物品,不少是舶来品(当然带我国地名如西安、西湖等物品除外),西菜、西装这不容多说,被谓为“解暑瓜果之王”的“西瓜”,是不是舶来品,当然也是。据载,最早发现“…  相似文献   

17.
鲍:海洋动物。学名:Haliotis gigantea.俗称鲍鱼,也称大鲍。古人称其为“鳆”、“石决明”。《周礼·天官》载其为周天子常膳用料;《汉书·王莽传》称其“鳆鱼”。  相似文献   

18.
我国食用和药用蚂蚁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专人采集蚂蚁和蚁卵供天子祭祀和宴会之用。古籍《周礼·天官》、《礼记·内则》中皆有高载。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蚂蚁的滋补作用。 近几年的研究证明,蚂蚁含蛋白质40——55%,含有28种游离  相似文献   

19.
(二)心《灵枢·淫邪发梦》曰:“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厥气客于心,则梦丘山烟火.”《医学启源》亦说:心“实则笑不休,梦火发.”心气盛一般指心火亢盛,一般表现为心烦、失眠、面赤口渴、口舌生疮等症.人体的发声“笑”与心的功能有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心“在声为  相似文献   

20.
许慎《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也。从草,亏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