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用六偏磷酸钠对超细Al(OH)3粉体进行湿法改性,利用红外光谱评价其改性效果.通过沉降量、沉降速率及透光率的测定,研究了分散剂、pH值、温度和搅拌速率对Al(OH)3水悬浮液体系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湿法改性过的Al(OH)3粉体亲水性增强,在288 K,pH值为11的条件下,控制搅拌速率为600 r/min,加入0.2%的Tween-20可制得分散性和稳定性俱佳的改性Al(OH)3水悬浮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纳米氢氧化铝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 ℃、改性时间为30 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度约为50 nm.  相似文献   

3.
采用碳分法并经油酸钠表面改性制备了纳米Al(OH)3粉体,用活化指数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用量为1%、改性温度为60℃、改性时间为30min时,氢氧化铝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其活化指数可达98%;改性后氢氧化铝呈单分散性,平均粒度约为50nm.  相似文献   

4.
pH值对改性石墨表面覆层形成及性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应用非均匀成核法进行石墨表面改性时,改性溶液pH值对石墨表面Al(OH)3包覆层形成及其性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性溶液pH值对石墨表面包覆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仅当改性溶液pH值为6.5-7时,石墨颗粒表面才能形成一层均匀的Al(OH)3粒子包覆层。此覆层使改性石墨的表面电性与Al(OH)3粉体的基本相同,并因此而使石墨的抗氧化性和润湿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超细Al(OH)3粒子团聚机理及其防团聚手段.通过实验考察了SDS,PEG6000,TEBAC不同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对Al(OH)3粒子防团聚的影响.用XRD,TEM,BET等测试方法对表面活性化的Al(OH)3粒子进行了分析.复合表面活性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磷酸钠(TEBAC/PO3-4)对超细Al(OH)3粒子有较好的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6.
掺锑氧化锡纳米粉体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钛酸四丁酯对掺锑氧化锡(ATO)纳米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用FTIR、XRD、TG、TEM等分析手段结合沉降系数、活化指数的测试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偶联剂与硬脂酸按1:3比例混合,与经无水乙醇处理的ATO粉体比例为1:2加入,在140℃、二甲苯回流5h的试验条件下对纳米ATO粉体的改性效果最佳,此改性粉体粒径小、抗团聚性好、在26#白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超细Al(OH)3粉体防团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超细Al(OH)3粒子团聚机理及其防团聚手段.通过实验考察了SDS,PEG6000,TEBAC不同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对Al(OH)3粒子防团聚的影响.用XRD,TEM,BET等测试方法对表面活性化的Al(OH)3粒子进行了分析.复合表面活性剂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磷酸钠(TEBAC/PO4^3-)对超细Al(OH)3粒子有较好的团聚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γ-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90)、苯基异氰酸酯(PI)和十八烷基异氰酸酯(ODI)对超细羽绒粉体进行表面疏水化改性,制备了不同改性剂处理的超细羽绒粉体.通过FTIR、TG、水接触角实验、吸湿性实验研究了改性前后羽绒粉体的结构、热稳定性以及亲疏水性能.结果表明:PI和ODI可以化学结合在羽绒粉体表面,改性后的超细羽绒粉体保留了良好的吸湿性能,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且初始热降解温度提高了约4-7℃;KH590偶联剂处理对羽绒粉体的热稳定性、吸湿性以及亲疏水性没有明显影响.PI和ODI改性是改善超细羽绒粉与非极性基体(如聚丙烯等)界面性能,提高非极性纤维材料吸湿性的有效方法,且对于这类复合材料的热加工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硬脂酸、硬脂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种物质做为表面改性剂对纳米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改性剂种类、温度等参数对纳米氧化镁改性效果的影响。应用活化指数、分散性评价改性效果,应用FTIR对改性前后纳米氧化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硬脂酸、硬脂酸钠对纳米氧化镁改性效果显著,硬脂酸改性效果最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改性效果最差。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改性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75℃,改性时间50min,硬酯酸用量5.2%,此条件下制得的改性纳米氧化镁的活化指数95.8%,分散性为89.1%。硬脂酸与纳米氧化镁的表面形成了化学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超细 Al2 O3 粉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 .方法 对比了制备 Al2 O3 粉体各种方法的优劣 ,综述了超细 Al2 O3 的团聚机理及防团聚研究进展 ,介绍了超细 Al2 O3 的特殊功能及应用前景 .结果与结论 液相法将是制备超细 Al2 O3 的主要方法 ,表面活性剂控制是防团聚的主要手段 ,超细 Al2 O3 将促进我国电子和材料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石膏与树脂的相容性,以硬脂酸为改性剂对天然石膏进行表面湿法改性,考察石膏表面改性中改性剂用量、温度、时间及pH值等因素对活化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用量6%、温度60℃、时间40min、pH7条件下获得的改性石膏的活化指数达10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剂与石膏表面形成化学吸附.对天然石膏改性前后的接触角、相容性分析,发现改性天然石膏的表面接触角由35.64°增加到87.47°,改性石膏与液体石蜡的相容性良好.改性石膏填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表明,改性天然石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复合材料的透过率高于天然石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2.
超微颗粒尺寸测量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透射电镜法、比表面积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对自制的Ni(OH)2超微粉及标准颗粒度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分析原理、颗粒形状等因素对粒径测试准确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球形颗粒组成的超微粉,透射电镜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分析的结果均比较准确;4种方法对由不规则形状颗粒组成的超微粉分析结果相差悬殊,应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比较以得出可信的颗粒尺寸.实验证实,样品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程度对超微颗粒尺寸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测量前对超微粉进行充分的分散是得出准确结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方法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加入适量的I1、I2、I3、I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添加剂可以强化分解过程,提高分解产物氢氧化铝的粒度和强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添加剂的重要组分——油酸的吸附平衡时间及吸附等温线;借助红外光谱确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氢氧化铝颗粒表面的吸附方式.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油酸40 mim即达到吸附平衡;在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静电力作用吸附到氢氧化铝颗粒表面.结论确定了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体系油酸在氢氧化铝界面的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4.
水镁石作为一种天然的无机阻燃材料有许多的优点,但是由于其表面能高,存在团聚现象,使其与聚合物混合时相容性不好,严重影响了其阻燃性能和材料的物理性能。针对水镁石这一缺点,采用干法改性技术,用硬脂酸在室温条件下对水镁石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对改性后水镁石的活化指数、沉降时间、DOP/水镁石黏度进行测试,确定了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1.5%(质量分数),以乙醇为分散剂的最佳稀释比例为1/10,最佳改性时间为80 min。最佳条件下改性水镁石与未改性水镁石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硬脂酸与水镁石之间发生的是酸碱反应,在水镁石表面生成硬脂酸镁;同时,对改性水镁石热乙醇洗涤前后的FT-IR谱图分析表明,硬脂酸镁是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于水镁石表面。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硬脂酸(SA)的加入方式对注射成型工艺的影响,探讨了SA对氧化铝粉末改性作用机制、对喂料性能和注射性能的影响,并对注射成型工艺过程中容易引起的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球磨法对陶瓷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可改善陶瓷颗粒表面、有机黏结剂的相容性及分散性、喂料的均匀性和注射性能,有利于提高注射坯体质量、烧结体的密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纯度超细粒径的氧化铝粉体,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必须添加某些添加剂.用激光粒度分析仪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粉体制备过程中对粉体粒径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晶种和相变添加剂对氧化铝粉体晶型的影响.研究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ZZ)为较理想的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的表面活性剂.当溶胶中不含表面活性剂时粉体表面改性是必然的,因为表面改性可以防止粉体团聚;当溶胶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改性的作用不明显.晶种和相变添加剂有利于稳定晶型αAl2O3的生成,而在溶胶中表面活性剂含量较适宜的情况下对氧化铝粉体粒径影响不大.同时,在烧结过程中,硝酸铵会分解释放出多种气体,析出的气体对烧结的固体有粉碎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镁石作为一种天然的无机阻燃材料有许多的优点,但是由于其表面能高,存在团聚现象,使其与聚合物混合时相容性不好,严重影响了其阻燃性能和材料的物理性能。针对水镁石这一缺点,采用干法改性技术,用硬脂酸在室温条件下对水镁石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对改性后水镁石的活化指数、沉降时间、DOP/水镁石黏度进行测试,确定了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1.5%(质量分数),以乙醇为分散剂的最佳稀释比例为1/10,最佳改性时间为80 min。最佳条件下改性水镁石与未改性水镁石FT-IR谱图对比分析表明,硬脂酸与水镁石之间发生的是酸碱反应,在水镁石表面生成硬脂酸镁;同时,对改性水镁石热乙醇洗涤前后的FT-IR谱图分析表明,硬脂酸镁是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在于水镁石表面。  相似文献   

18.
在LuAG:Ce3+闪烁陶瓷的制备中,粉体的性能对陶瓷的透明度有重要影响,提出了采用满足透明陶瓷闪烁体需求的Lu3Al5O12:Ce3+(LuAG:Ce3+)超细粉体制备方法。以CeO2,Lu2O3为原料,NH4HCO3为沉淀剂,聚乙二醇(PEG200)为分散剂,采用共沉淀法在一定温度下灼烧制备Lu3Al5O12:Ce3+(LuAG:Ce3+)超细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荧光分光光度计(PL)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样品的结构与性能。研究分散剂、不同Ce3+掺杂浓度、烧结温度对晶相形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共沉淀法制备粉体的工艺简单,所需烧结温度较低,得到粉体粒径小。结果表明,加入分散剂后的前驱体在1300℃下煅烧2h获得的粉体颗粒均匀,相纯度高,分散性好,制备的LuAG:Ce3+粉体在460nm的蓝光激发下发出505nm的绿光。  相似文献   

19.
采用铝酸钠种子分解法制备超细Al(OH)3.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样品的晶相组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样品的形貌,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粒度分布.研究了NaOH浓度、NaOH/Al(OH)3摩尔比,分解温度,分解时间、晶种率和搅拌速率等因素对Al(OH)3的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浓度越高,分解温度越低,NaOH/Al(OH)3摩尔比越小,得到的Al(OH)3颗粒的粒度越小.试验条件为:NaOH浓度180 g/L,NaOH/Al(OH)3摩尔比1.15,分解温度40℃,分解时间26 h,晶种率8%,搅拌速率200 rpm时,氢氧化铝颗粒的平均粒度为2.89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