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车用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涡轮BPF噪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光清  楼狄明 《柴油机》2008,30(1):42-45
阐述了涡轮增压器涡轮BPF噪声产生的机理,针对不同的涡轮壳舌尖与涡轮叶片之间间隙的涡轮增压器进行了噪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增大涡轮壳舌尖与涡轮叶片之间的间隙可以降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BPF噪声;但对发动机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型柴油机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研制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设计过程。对比了这种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与原涡轮增压器在性能上的差别。对这种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进行了台架试验和跑车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有效地提高了发动机在最大转矩点的缸内爆发压力和最大转矩点的转矩,改善了发动机的动力性。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安装了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的加速时间比原发动机的加速时间缩短了5s。  相似文献   

3.
涡轮增压器可提高内燃发动机充气效率和燃烧热效率,可实现发动机小型化,有效降低排放和燃油耗;但涡轮增压器存在低速喘振、增压压力不足现象。采用电子增压器(EBooster),可有效改善且能显著提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低速扭矩。以一款2. 0 L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应用博格华纳生产的48 V第2代电子增压器,与涡轮增压器配合使用,研究电子增压器对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动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增压器可以大大提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低速扭矩。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蜗壳流动一维模型和稳定流动涡轮特性,建立了由涡轮增压器涡轮性能计算叶轮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一小型涡轮增压器的叶轮特性,其结果对于预测基于此涡轮增压器而设计的变截面涡轮增压器的性能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JK80VNT增压器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变喷嘴涡轮调节技术是改善增压柴油机低速性能、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有效措施。本文对JK80VNT增压器进行了设计计算,将所设计的转叶式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进行了涡轮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有效地调节涡轮特性。并进行了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CA6106柴油机的匹配试验,将其结果与带放气阀增压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A6106柴油机高速油耗和整个外特性烟度都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在简述涡轮增压器加速性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Karl Zinner提出的涡轮增压器加速性能参数B并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涡轮增压器加速性能参数A。耦合应用GT-POWER与MATLAB/SIMULINK控制模块建立了涡轮增压器仿真模型,定量研究分析了瞬态加速过程中涡轮流量、温度和增压器总效率等因素对A的影响。最后,综合比较加速性能参数A中涉及的各影响因素,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对涡轮增压器的加速性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金雷 《柴油机》1994,(5):35-38
涡轮增压器及其效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1前言涡轮增压器对柴油机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效率对于柴油机和增压器如何匹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关系.我们应首先区分增压器效率和增压系统效率,从而确认它们是如何影响增压柴油机性能的。2涡轮增压柴...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三维数值模拟软件Numeca,建立了涡轮排气管增压器涡轮机的网格模型,对涡轮排气管增压器(即增压器与排气管集成)的涡轮及排气歧管内部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稳态模拟.结果表明:涡轮排气管各进出口的总压差分布不均,以2#进口进气时总压损失最大,此外,对涡轮内部流场及温度场也进行了分析,流场及温度场整体分布比较均匀,流场局部还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可见,CFD技术对于优化涡轮增压器涡轮及排气管的设计,改善增压器性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献[1]提出一种新的注汽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本文对此注蒸汽涡轮增压柴油机进行了试验,得出不同柴油机工况下注入增压器涡轮的蒸汽流量与温度对涡轮增压器及涡轮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分析。验证了注汽涡轮增压柴油机在改善低工况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贾淑珍 《内燃机》1989,(4):8-12
1.前言近几年来,配装增压器的汽车(涡轮增压式汽车)有较明显的普及,增压器的气动力性能,以及与发动机的配套技术也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另外,为了提高发动机从低速到高速全区域的扭矩与功率和消除所谓涡轮增压器惯性造成的加速滞后现象,研制开发了采用最新机械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的变容式增压器、陶瓷涡轮增压器以及滚珠轴承增压器。变容式增压器已经配装汽车,并显示出很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喷摩托车发动机电喷参数的采集和标定系统;同时针对电喷摩托车的技术要求,介绍了基于XC164CM单片机的摩托车电喷系统的主要标定内容及其标定方法;并就电喷摩托车及其发动机的重要运行工况及排放特性的标定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将CA488汽油机改装成天然气发动机,并匹配合理的可变截面增压系统,利用软件对改装后的发动机进行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对可调增压器进行合理的控制,可将改装后的天然气发动机动力性恢复到原机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汽油机排气消声器对动力性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设计开发中预测消声器内部结构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GT-POWER建立了捷达发动机和其配套消声器的联合模型,并且通过实验进行了模型的验证,利用验证好的模型,研究了排气系统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并且研究了消声器内部压差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中低转速时,消声器对发动机造成的功率损失很小.在高转速时...  相似文献   

14.
电喷汽油机燃用醇汽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多点电喷汽油机燃用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参数未做任何调整的情况下,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动力性与汽油机相比有所降低,燃料经济性改善,有效热效率提高。随醇类燃料体积分数的增大,CO排放明显改善,THC排放略有升高,NOx排放的变化不明显。醇汽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醛类排放物明显升高,汽油机的未燃甲醇排放较高,未燃乙醇排放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虎林  陈仲 《山东内燃机》2009,(1):47-48,58
本文简要介绍2000型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技术特点,以及双燃料发动机与普通柴油机的区别,并以配备DJ40钻机动力为例,从经济效益方面对双燃料发动机与普通柴油机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为优选双燃料发动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航空煤油在点燃式发动机中的燃烧热效率,改善发动机爆震及拓宽发动机负荷范围,以3号航空煤油(RP3)为基础燃料,以乙醇为辅助燃料,基于一台单缸水冷、压缩比可调、四冲程点燃式发动机结合高压共轨缸内直喷技术,开展了不同负荷、不同乙醇和航空煤油掺混比、不同喷射压力、不同喷射时刻下航空煤油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压缩比为7的条件下,由于爆震的限制,发动机负荷仅能达到原机的72.0%。而乙醇具有较强的抑制爆震的能力,随着乙醇在航空煤油中掺混比例的增加,发动机负荷区间不断拓展,当乙醇的掺混比为10%时发动机可实现全负荷工作。继续增大乙醇的掺混比例,可进一步提升功率并降低油耗。为探究喷油时刻对动力性、经济性的影响,试验测定了5种喷油时刻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当喷油时刻为压缩上止点前300°时,发动机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当喷油时刻为上止点前360°时,发动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带有可变喷嘴涡轮增压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CA4G22E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台多点顺序喷射的天然气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了增压中冷技术及可变喷嘴涡轮增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增压中冷技术争可变喷嘴涡轮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进气量,优化发动机在全工况范围内与增压器的匹配,大幅度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ignition delay of a dual fuel engine operating with methanol ignited by pilot diesel was conducted on a TY1100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 equipped with an electronic controlled methanol low-pressure injection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ytropic index of compression process of the dual fuel engine decreases linearly while the ignition dela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methanol mass fr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diesel engine, the ignition delay increment of the dual fuel engine is about 1.5° at a methanol mass fraction of 62%, an engine speed of 1600 r/min, and full engine load. With the elevation of the intake charge temperature from 20°C to 40°C and then to 60°C, the ignition delay of the dual fuel engine decreases and is more obvious at high temperature. Moreover, with the increase in engine speed, the ignition delay of the dual fuel engine by time scale (ms) decreases clearly under all engine operating conditions. However, the ignition delay of the dual fuel engine increases remarkably by advancing the delivery timing of pilot diesel, especially at light engine loads.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多次喷射对发动机性能排放的影响,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布置了测试系统,详细研究了喷射策略对发动机性能排放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预喷、后喷对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影响。通过对喷射控制策略进行优化,进一步降低了发动机排放。  相似文献   

20.
单缸直喷柴油机燃用液化石油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S1100直喷柴油机为基本机型,在保留原柴油机基本结构的前提下改进设计使之完全使用LPG。在性能试验的基础上实测了LPG单缸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示功图,并对燃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直喷柴油机为基础开发LPG发动机是可行的,通过液化石油气混合气的快速燃烧,降低了原发动机的碳烟排放,取得较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等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