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与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组)和对照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治疗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额颞顶部分骨瓣复位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至今65例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与2000年至2003年70例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进行对比。随访半年,比较2组GOS结果。结果标准去大骨瓣减压组63例获随访,恢复良好33例(52.38%),中残10例(15.87%),重残9例(14.29%),植物生存2例(3.17%),死亡9例(14.29%);传统去骨瓣减压组66例获随访:恢复良好23例(34.84%),中残9例(13.64%),重残14例(21.21%),植物生存1例(1.52%),死亡19例(28.79%)。标准去大骨瓣减压组恢复良好率高于,死亡率低于传统去骨瓣减压组,2组有差异(P<0.05);2组病残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5)。结论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优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时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年来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2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按术后半年GOS恢复标准.疗效良好8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5例.结论 应用大骨瓣减压术抢救(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愈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2组相比,P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2组相比,P均<0.05。结论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颅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手术治疗急性颅脑创伤,并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脑中线移位基本恢复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GCS计分、恢复良好和中残病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开颅内外减压术能有效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急性颅脑损伤治疗效果;具有显露充分、操作方便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颈髓损伤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植骨于术后3个月均获骨性融合,骨折、脱位全部减压彻底、复位满意。无钢板、螺钉松动、滑脱、断钉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时Frankel分级好转率分别为55.0%和80.0%,Frankel分级平均改善分别为0.625级和0.975级,分别有2例和3例恢复正常。结论采用经颈前路手术减压、椎骨、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颈髓损伤,颈髓减压彻底,内固定可靠,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颈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切口缝合方式与晚期产后出血关系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6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子宫切口缝合方法不同,自然分为A、B2组。结果A组304例中发生晚期产后出血18例,B组320例中发生晚期产后出血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下段剖宫产子宫切口连续锁扣式缝合及切口两侧顶端各单独缝合比单纯连续缝合效果好,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加尿激酶冲洗治疗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行去骨瓣减压加血肿清除术,术中直视下清除全部或大部分血肿,术中血肿腔内置14号引流管一根用于引流及尿激酶冲洗用。术后行常规止血、脱水、降低颅内压、抗感染补充水分电解质、营养及对症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疗、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结果12例病例死亡1例,死亡率为9.3%,自动出院1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微创手术加尿激酶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组疗效好,可能是脑出血周围水肿脑组织水肿挤压减轻,坏死减少,全脑水肿减轻,并发症减少。脑内血肿对周边脑组织局部生化反应和毒性作用减轻,继发性神经原损伤减轻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舟骨瓣移位术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及对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Marti-Weber分型Ⅲ型的距骨颈骨折患者46例,按患者的意愿分为两组,舟骨瓣组28例,采用舟骨瓣移位术治疗;内固定组18例,采用"BIOFIX"可吸收螺钉和固定棒(芬兰)行内固定治疗。随访1~3年,评定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治疗总有效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骨瓣移位术与可吸收内固定术在Ⅲ型距骨颈骨折治疗效果和对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无明显差别,但前者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处理体会,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和处理能力,降低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处理后全部痊愈,其中5例于局麻下行二次缝合7~9d后痊愈。结论熟悉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并及时正确处理,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会阴切开及缝合的最佳方法。方法将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初产妇30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00例。A组产妇行改良式会阴侧切(20~30°角)术,B组行会阴直切术,C组行传统会阴侧切(45°角)术。结果会阴切开伤口撕裂伤A组明显少于B、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会阴伤口缝合时间A组最短,B组次之,C组最长,3组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B2组会阴肿胀、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术中出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式会阴侧切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会阴伤口撕裂伤明显降低,缝合时间短,术后会阴伤口肿胀、疼痛明显减轻,切口愈合好,疤痕小,产后康复质量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行窗式减压峡部植骨术的疗效。方法对20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实施窗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术。随访2 ̄7年,平均3.6年。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窗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在症状改善优良率分别为85.0%,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5.6%。结论对于腰椎椎弓峡部裂伴Ⅰ度滑脱患者窗式减压单纯峡部植骨治疗方法疗效满意,融合率高。单纯嵌入式植骨的术式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予以钻孔扩大骨孔硬膜下血肿冲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何使并发症得到避免及予以此种手术的手术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都被治愈,2例在术后出现继发性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之后被治愈,1例硬膜外血肿再采取保守治疗后血肿被吸收,术后2例患者出现气颅,予以调整高位引流管位置引流及取患侧卧位后,所积气体被吸收,1例泥砂样慢性硬膜下血肿,引流术后血肿残存,予以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治愈。结论采取钻孔扩大骨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术野暴露充分,对硬脑膜进行悬吊、术中冲洗干净、直视下打开血肿壁及术后通畅引流,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其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穿孔患者中,空腹穿孔者40例,饱餐后穿孔者60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70例;胃穿孔30例。采用不同形式的治疗方法,其中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6例,胃大部切除术44例。结果100例患者中,75例有突发性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25例患者腹痛症状不明显,腹膜刺激征不典型;80例白细胞计数升高(10×109/L~20×109/L);20例正常;穿孔时间超过24h,行单纯穿孔缝合术;穿孔时间在24h以内,行胃大部切除术;单纯穿孔缝合术组和胃大部切除术组的住院日数分别为(9±2)d和(10±2)d;单纯穿孔缝合术组中毒性休克4例(7.0%)高于胃大部切除术组1例(2.2%)(χ2=3.85,P<0.05);单纯穿孔缝合术组切口感染2例(3.5%)低于胃大部切除术组4例(9.0%)(χ2=3.92,P<0.05)。结论早期诊断,采取胃大部切除术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者15例,占30%。结论凡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有出血征象,进行有效的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冷冻用于剖胸切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50例接受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肋间神经冷冻,对照组行常规关胸,以VAS评分判断两组术后胸部切口疼痛情况,并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减轻开胸切口术后疼痛的效果明显,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观察三种缝合方法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的效果。方法将同时期内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89例产妇随机分为三组,采用Shutes缝合法的199例产妇作为Shutes组,采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法的197例作为皮内缝合组,采用传统缝合法的193例产妇作为传统组,分别观察三组的切口愈合、住院时间、切口疼痛等情况。结果皮内缝合组和Shutes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传统组,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伤口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结论皮内缝合组和Shutes组比传统组切口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疼痛程度轻、是两种较理想的缝合方法,尤其Shutes组操作简单,所用材料价格低廉,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切口开胸手术及传统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将9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开胸组)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2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以及住院时间、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均进行对比。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B组无差异(P>0.05),开胸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疼痛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肺癌较传统切口损伤轻、出血少,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胃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腹部正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直肌切口,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腹部切口疝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操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采用避开下方肋间神经缝合肋间切口的方法防治侧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方法对76例开胸患者进行随机前瞻性研究。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组1(38例)采用传统的关胸方法,组2(38例)采用避开下方肋间神经缝合肋间切口的方法,比较术后切口疼痛的程度及对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组2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组1(P<0.05);组2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也少于组1(P<0.05)。结论避开下方肋间神经缝合肋间切口的方法能够有效防治侧开胸手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