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岩性识别精度较低的现状,根据取心、黏土、薄片分析等资料,利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将沙河子组岩性归类:首先,由岩石成分分析各类岩性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解释图版;然后,采用电导率异常对比法,利用Bortex模块从电成像测井资料中提取能够定量表征地层砾石含量的结构指示参数;最后,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选择对岩性反映敏感的测井参数,建立"成分加结构"主成分分析的岩性识别方法,实现岩性计算机自动识别.研究区10口井的岩性解释结果表明,经过32个取心段岩性验证,岩性识别符合率为90.6%.该方法不但解决成像测井定量识别岩性的难题,而且提高沙河子组地层岩性解释的精度和效率,为储层测井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大庆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为例,阐述了岩芯裂缝的总体发育特征,论述了裂缝在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上的响应特征,利用曲线元的原理和算法建立了裂缝的定量判别标准.最后将常规测井的判别结果与岩芯裂缝、成像测井进行了对比.实践证明,常规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在裂缝识别方面可以互为验证和补充,综合多种方法方能有效地判别火山岩储层裂缝,对于其他类型储层的裂缝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火山岩岩性识别是岩相划分、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井网部署、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火山岩类型多,其岩性与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和成因有关,识别难度大.岩石力学参数中蕴藏着丰富的岩性表征信息,从多个方面提供了火山岩岩性识别的资料.以准噶尔盆地六九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在对工区内40块岩样进行岩石力学参数实验的基础上,优选出对火山岩岩性响应较为敏感的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3个岩石力学参数,制作了岩性识别图版.同时,给出了利用测井资料计算泊松比、杨氏模量、体积模量的模型,进而实现了对研究区内火山岩岩性的逐点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够较准确地时火山岩岩性进行识别,识别率完全能够满足现场储层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4.
四川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岩性较为复杂,以前由于没有准确的地层岩性含量测井仪器,在地层特别是储层岩性的识别上可能产生多解性,最终导致解释失误.元素俘获谱测井(ECS)仪器通过测量地层元素的含量,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层岩性组分,使测井解释更加准确.该仪器经在四川油气田的碳酸盐岩地层应用,消除了岩石成分的多解性,提高了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一直是困扰测井评价的难题.针对火山岩储层岩石成分、结构和气水关系复杂,孔隙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储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以及低孔、低渗的特点,采用核磁-密度测井综合法、横波(纵波)-合成横波(合成纵波)重叠法、压缩系数-泊松比重叠法及压力梯度法识别松南气田流体性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各种测井方法在不同的孔隙-裂缝系统中的响应机制不同,天然气识别的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总结了各类储层的气层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岭1号气田蕴含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其中绝大部分储存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营城组火山岩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具有岩性复杂、孔洞缝较发育及储层难预测等特点.制约火山岩气藏开发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准确识别和预测岩性.针对目前本地区对岩性、岩相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芯、成像测井、岩屑和常规测井等各种有效信息,借助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单井岩相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火山岩体控岩相建模的策略,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建立了火山岩三维岩相分布模型,实现了火山岩岩性的空间展布预测,为气藏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储层含气性识别是该区致密砂砾岩气勘探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依据储层试气结果,以常规测井曲线和通过偶极子声波测井计算的岩石弹性参数作为储层含气性识别的技术资料,分别利用敏感曲线交会、主成分分析、多参数判别分析3种常用的线性方法和核Fisher非线性判别方法识别研究区储层含气性,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优选出最适合研究区的储层含气性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技术资料角度,岩石弹性参数识别该区气层、差气层和干层的效果优于常规测井曲线的识别效果;从模型方法角度,非线性方法识别气层、差气层和干层的效果优于线性方法的识别效果;核Fisher方法最适合研究区储层含气性识别,经反复验证,基于常规测井曲线的核Fisher模型的符合率达到70.7%以上,基于岩石弹性参数的核Fisher模型的符合率达到81.7%以上.核Fisher非线性判别方法识别致密砂砾岩储层的含气性是可行的,该方法对其它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用元素测井技术可从岩石成分角度准确识别复杂岩性储层的矿物组分及含量,解决常规测井资料难以识别复杂岩性地层矿物成分的问题。通过对元素测井资料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元素测井氧闭合模型、矿物体积含量计算模型;提出了适用于页岩气复杂岩性矿物含量反演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处理软件,在页岩气测井解释评价中得到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油气藏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和储量增长点.在火山岩的地层评价中,裂缝与油气识别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针对地层矿物成分与岩性十分复杂、常规测井方法很难准确快速识别,应用声波能量衰减对于天然裂缝极为敏感特性,利用斯伦贝谢偶极横波资料可以计算纵、横波及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的特性,实现对裂缝的有效识别.在岩性、物性等因素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利用纵、横波能量重叠、泊松比、波速比还可以较好地识别气层.克拉玛依火山岩地层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偶极横波资料在火山岩地层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火山岩地层裂缝与油气识别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四川碳酸盐岩储层的储层岩性较为复杂.以前由于没有准确的地层岩性含量测井仪器,在地层特别是储层岩性的识别上可能产生多解性,最终导致解释失误。元素俘获谱测井(ECS)仪器通过测量地层元素的含量,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层岩性组分.使测井解释更加准确。该仪器经在四川油气田的碳酸盐岩地层应用,消除了岩石成分的多解性。提高了解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车用天然气储气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用作汽车的代用燃料,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便宜;辛烷值高、燃烧充分;低硫、低氮、无灰、环境污染少等优点。但是,目前的压缩天然气储气技术存在储气压力高、储气量小、续驶里程短等缺点,严重制约着天然气汽车应用领域的扩展。对5种车用天然气储气技术进行了分析讨论后,指出了吸附储存和近临界流体储存天然气技术在天然气汽车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GC-1102、GC-4001和GC-2305色谱仪对重油催化裂化的气体产物进行了分析.在改进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优化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对裂化气进行分析,找到了最优升温程序:50 ℃保留36 min,再以10℃/min升到100℃保留30 min.使其中最难分离的异戊烷和顺丁烯的分离度达到了0.965.对烟气和二氧化碳分析利用40~60目硅胶作为固定相,氧气和氮气的分析利用40~60目5A分子筛作为固定相.使二氧化碳和空气、二氧化碳和杂质、氧气和氮气的分离度分别达到了2.37,1.59和1.11.对两次平行样的误差分析表明:其标准偏差介于0.003 0~0.413 4之间.  相似文献   

13.
瓦斯突出的气体介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瓦斯突出中的作用机理、煤的瓦斯吸附特性和煤的瓦斯放散特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瓦斯突出的气体介质条件,为认识瓦斯动力现象的本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流量计量中气体密度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天然气混合气体密度的计算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和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在参比条件下影响天然气密度的主要因素是天然气组分的不同,给出了天然气相对密度及其计算方法,同时给出了用VB程序实现的人机界面.程序运行表明,这套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满足该计量系统误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气井试气地面流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气是对气层进行定性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地层油气资料,并据此对被测试井及相关地层进行定性评价。在试气测试中,一是要注意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以便为油气田区块的勘探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二是要注意测试的安全性。这种安全包括气井及相关生产设备的安全、测试设备安全及测试工作人员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华白数与韦弗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判断燃气互换性,计算转换天然气后燃具的喷嘴直径和一次空气系数,分析了燃具转换天然气后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气举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常规的压缩机气举工艺在积液严重、油管下深大的气井中应用效果不佳,措施有效率大幅降低,通过对该类气井开展气举阀气举工艺,降低气举压力,实现气井的有效复产,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气举工艺原理、气举生产方式选择及气举设计影响因素.在对大池干气田排水采气工艺应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池37井气举排液工艺设计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气井口是油气田开发的关键设备,现对其进行气密封性能检测,检验和控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安全环保和油气田资源保护。对采气井口水压密封检测和气密封性能检测进行总结,并结合超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研制情况,重点对如何建立高压气密封检测装置,如何进行水压密封检测和高压气密检测,以及提高采气井口气密封性能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石油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在石油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介绍气田优化配产的国内外现状和建模流程,论述应用于气井及气藏优化配产的几种模型及其算法,并对石油企业今后建立模型和优化算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