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了碱(NaOH)/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相态特征以及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对相行为影响,结果表明NaOH/TRS18/V228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原油与中相微乳液的相间界面张力达到了10^-3 ̄10^-4mN/m数量级的超低值;碱和聚合物的加入,增加了能形成WinsorⅢ型体系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体系矿化度范围以及油水比的范围,并降低了相间界面张力值  相似文献   

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OS构成的复合体系与大庆油田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时间、NaOH浓度、地层水矿化度、活性剂浓度及聚合物种类和用量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该活性剂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能在较宽的地层水矿化度、较宽的活性剂浓度及碱浓度范围内与大庆油田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3mN/m数量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NaOH/原油体系,Na2CO3/NaOH原油体系,Na2CO3/NaOH/原油体系有Na2CO3/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原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原油预处理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及体系PH值对碱/原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则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了兴1块复合驱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2.0%)Na2CO3+0.2%ADF4(或LH)+(800~1000mg/L)Mo-3000。它们均可将体系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为该区块复合驱数模及矿场试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李干佐  林元 《油田化学》1994,11(1):61-65
研究了天然混合羧酸(盐)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胜利原油构成的体系的界面性质,考察了Na2Co3、NaHCO3、NaCl、HPAM、助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提出了复合驱油体系的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混合羧酸(盐)可使复合驱油溶液与大庆或胜利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值。  相似文献   

6.
化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能力主要取决于体系的界面张力。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降低界面张力起重大作用,而聚合物影响甚微,单纯碱剂或碱浓度小于0.5%的复合配方不能使兴1块驱油体系界面张力降至超低,初步得出兴1块复合配方,其中二元配方为:(1.5%~2.0%)Na2CO3+(800~1000mg/L)Mo-3000,三元配方为:(1.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疏水缔合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体系与大庆原油形成低界面张力的特征.结果表明,在降低界面张力方面,碱与表面活性剂间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疏水缔合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其对三元复合驱体系的平衡界面张力影响不大,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碱、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对琉水缔合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体系/大庆原油间界面张力有很大影响,碱和表面活性剂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1.0%~1.2%和0.1%~0.3%.  相似文献   

8.
适用于大庆油田的天然混合羧酸盐ASP驱油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李干佐  田根林 《油田化学》1999,16(4):341-344,392
针对酸值为0.1 mg KOH/g 的大庆原油,通过相态研究和界面张力测定进行配方初选,通过稳定性测定进行配方调整,得到了以天然混合羧酸盐SDC为表面活性剂的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1 .2% 复碱( 质量比1∶1 的Na2CO3 + NaHCO3)+ 0.6% SDC5+ 0 .5% 植物胶( 苎麻胶) + 0 .16% HPAM( BP7) 。此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最低瞬时界面张力为5 .93 ×10- 4 mN/m 。在室内用两种填砂管模型进行驱油实验,得到的采收率为18 .8 % 和19.1 % ( OOIP),注入1 g SCD5 驱出原油138.3 mL。  相似文献   

9.
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直接影响强碱三元复合驱的开发效果。通过研究原油组成、油砂吸附等对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浓度及强碱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建立了原油分子量与表面活性剂当量之间的定量匹配关系。结果表明,依据该定量匹配关系选择合适当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使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地区 不同原油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提高了强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适应性;原油组成影响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比例,原油中的沥青质含量越高,水相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原油组成对表面活性剂当量的影响较小;油砂吸附改变了表面活性剂的当量及组成分布,导致三元体系中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降低、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升高,可采取增加高碳组分、调整表面活性剂当量的方法,扩大复合体系在地下运移过程中的超低界面张力作用距离。图11表3 参16  相似文献   

10.
工业木素磺酸盐与大庆原油形成低界面张力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工业木素磺酸与大庆原油形成低界面张力的条件。研究证明,单纯工业木素磺酸盐不能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但与多种活性剂能产生协同效应,添加少量石油磺酸盐、碱为助剂配制的工业木素磺酸盐三元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10^-4mN/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OCS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与大庆原油间的动态界面张力.在大庆油田评价浓度范围内,考察了碱的类型与浓度、OCS浓度以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碱(NaOH)体系比弱碱(Na2CO3)体系更容易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3mN/m),即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时问较短;高浓度碱体系比低浓度碱体系更容易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弱碱条件下,OCS表面活性剂浓度变化对动态界面张力有一定的影响;而强碱条件下则没有明显的影响;聚合物HPAM的引入使得不同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丙烯醚硫酸盐(NPPS)表面活性剂。以NaCl质量分数0.5%的盐水为模拟地层水, 分别配制了NPPS、Na2CO3及Na2CO3-NPPS复配物与桩西原油的混合体系,测定了体系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单独使用Na2CO3或NPPS都无法使盐水-桩西原油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降到0.01mN/m以下。采用NPPS与Na2CO3复配,协同效应明显,当体系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大于0.35 %时,仅需质量分数0.0025 %的NPPS,体系油-水界面张力即可以降至10 -4 mN/m以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化学剂费用投入大,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以廉价的大庆减压渣油为原料在实验室内合成出廉价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OCS,并初步评价了所得OCS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制备重复性好,性能稳定。OCS表面活性剂具有优异的降低原油一地层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在NaOH存在条件下,能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内使大庆四厂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Na2CO3存在条件下,能在较宽的碱浓度范围内使大庆四厂原油、华北油田古一联原油及胜利孤东采油厂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在无碱条件下,对于大港油田枣园1256断块原油,当OCS表面活性剂含量达到0.1%时,油-水界面张力即可降至10-3^mN/m。对大庆四厂原油的驱油试验结果表明,OCS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ASP)的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加入聚合物HPAM前后,不同浓度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和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探讨了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界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加入可显著改善石油羧酸盐弱碱(Na2CO3)溶液的界面活性,未加入聚合物时,石油羧酸盐只能在Na2CO3浓度为8 12 g/L的部分范围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加入1500 mg/L HPAM后,界面活性明显改善,尤其是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较高(0.8 3.2 g/L)、Na2CO3浓度低至4 12 g/L区域的界面张力均可达到10-3数量级。聚合物的加入对石油羧酸盐强碱(NaOH)溶液界面活性的改善不如弱碱(Na2CO3)溶液明显。在低NaOH浓度(46 g/L)时,加入HPAM对石油羧酸盐强碱体系的界面活性尚有一定改善,当NaOH浓度为8 g/L时效果已不太明显,而当NaOH浓度分别为10、12 g/L时界面活性反而变差。此外,文中还对聚合物的上述影响从化学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驱油体系/原油间的瞬时界面张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活性剂浓度、碱浓度和聚合物种类及浓度对复合驱油体系与原油间瞬时界面张力(γt)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碱和盐浓度条件下,0.3%的石油磺酸盐存在即可使γt降至超低.室内模拟驱油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27.5%.本研究对于三次采油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醇复合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甲醇复合体系的界面活性、抗稀释性、稳定性和抗盐性。结果表明,甲醇对体系起到协同作用,复合体系不需任何碱剂,在表面活性剂和甲醇较宽使用浓度范围内,可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复合体系稀释到原浓度的30%后仍能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在模拟地层条件下,复合体系放置28d内可保持超低界面张力;在矿化度为2000~10000mg/L范围内,均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最佳矿化度为5000mg/L。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庆减压渣油和大港减压渣油分别制备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OCS-1和OCS-2。通过测试油水界面张力,探讨了以不同油田减压渣油为原料制备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与对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性质。结果表明,以某一油田减压渣油为原料合成出的表面活性剂用于对应油田原油时将会有较好的界面张力性能,即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对应原油间具有明显的界面张力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糠醛抽出油为原料制备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糠醛抽出油为原料,通过磺化制备了一种表面活性剂KOCS。界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在强碱NaOH存在的条件下,当KOVS含量为0.2%,碱含量在0.6%~1.4%范围时,KOCS体系与大庆四厂原油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10^-3mN/m)。在无碱条件下,KOCS表面活性剂单独用于大港油田枣园1256断块原油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KOCS能够满足不同油田化学驱对表面活性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活性物的结构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综合的方法分离出大庆原油和胜利原油乳状液油-水界面上的活性物,用元素分析、红外、核磁、色质联用等方法分析其化学结构,并在油饿水模型体系中测定了它们的动态界面张力,考察其化学结构与界面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相的pH值影响原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在油.水界面膜上的吸附;沥青、胶质和蜡是界面活性物的主要成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原油的酸性组分对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张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庆原油活性组分的分离、分析及界面活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罗澜  赵濉  张路  王洪涛  俞稼镛 《油田化学》2000,17(2):156-158
采用多次萃取的方法从大庆原油中分离出酸性活性组分,研究了酸性活性组分与碱水的乳化和界面张力性质,并对该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