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铌钙矿及其主要脉石矿物浮选的抑制与分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任皞  纪绯绯 《有色金属》2003,55(1):96-98
用 4种抑制剂研究铌钙矿及其主要脉石矿物的浮选工艺。结果表明 ,淀粉对铌钙矿的抑制强于褐铁矿 ,可用于从粗选精矿中反浮选除去褐铁矿。六偏磷酸钠 ,草酸和羧甲基纤维素 3种抑制剂都可选择性地抑制白云石 ,选择性抑制效果顺序为 :六偏磷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 >草酸。六偏磷酸钠用量为 1 0mg/L时 ,白云石上浮率降至 3 0 %以下。羧甲基纤维素对铌钙矿没有抑制作用 ,草酸选择性相对较差。推荐了铌钙矿的原则浮选工艺  相似文献   

2.
六偏磷酸钠在煤泥浮选中的应用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添加抑制剂六偏磷酸钠前后的浮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 kg/t时,精煤灰分可以降到10.73%左右,满足了生产要求,同时,精煤产率略微下降,但浮选完善指标和可燃体回收率均有所增加。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六偏磷酸钠的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的加入,会增强煤粒间的阻隔作用,使得煤粒处于分散状态,提高煤中高灰成分的亲水性,从而抑制煤中高灰物质随精煤浮出,达到降低浮选精煤灰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浮选试验、Zeta 电位测试、吸附量试验和扩展的DLVO理论计算,考察六偏磷酸钠对浮选中煤泥与黏土颗粒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六偏磷酸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岭石含量较多时会对煤泥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高岭石含量达到20%,精煤回收率降低18.70%;低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抑制高岭石上浮而对煤影响较小,高用量的六偏磷酸钠会失去选择抑制性;六偏磷酸钠用量为1000g/t时,能使煤和高岭石的Zeta电位分别从-25mV、-39mV移至-32mV、-57mV,增强了颗粒间静电排斥作用;同时,六偏磷酸钠水解形成的大分子吸附于高岭石表面,当颗粒相互靠近时产生较强的排斥力,增强了颗粒之间的空间稳定化作用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对广西某地硅锌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磨矿细度、碳酸钠用量、六偏磷酸钠用量、不同类型的活化剂、硫酸铜用量和油酸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能够有效实现硅锌矿的浮选,在原矿品位10.2%条件下,锌精矿品位达到了45.03%,浮选回收率达到81.05%。  相似文献   

5.
对纯试样电子陶瓷粉及玻璃纤维树脂进行浮选分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pH=7.5~8.0及2号油用量为10 mg/L的条件下,捕收剂煤油、机油及柴油均可使玻璃纤维树脂回收率高达90%,电子陶瓷粉回收率约达20%;在矿浆pH=7.5、机油用量为16 mg/L及2号油用量为10 mg/L的条件下,六偏磷酸钠的抑制效果最佳,其用量为30 mg/L时,电子陶瓷粉和玻璃纤维树脂能有效地分离.人工混合样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在捕收剂机油用量为16 mg/L、抑制剂六偏磷酸钠用量为30 mg/L、起泡剂2号油用量为10 mg/L及矿浆pH=7.5的条件下,可得到纯度为95.47%的玻璃纤维树脂及纯度为80.05%的电子陶瓷粉,二者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4.22%和88.42%  相似文献   

6.
在对瓦斯泥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微泡浮选柱进行了从瓦斯泥中回收碳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充气量、淋洗水量、精选次数等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泥在柴油用量为500g/t、2#油用量为25g/t、六偏磷酸钠用量为80g/t、充气量为0.32m3/h、淋洗水量为0.015 m3/h的条件下利用浮选柱进行浮选试验,经一次粗选三次精选工艺流程最终得到产率为24.75%、品位为74.21%、回收率为62.94%的碳精矿。  相似文献   

7.
针对废弃冶金沉泥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碳,在对其进行化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浮选法有效回收其中的碳。通过浮选单因素条件试验,对矿浆浓度、捕收剂种类及用量、起泡剂和抑制剂用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最佳试验条件:矿浆浓度为5%、捕收剂柴油用量为5 00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80 g/t,分散剂六偏磷酸钠用量为80 g/t,抑制剂苛性淀粉用量为120 g/t的条件下,得到了碳品位为65.08%,碳回收率为61.89%的碳精矿。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浮选法回收冶金沉泥中的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辽宁镁矿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降杂提纯是个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辽宁某菱镁矿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采用"反—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来降低菱镁矿中硅钙杂质,对该菱镁矿进行提纯降杂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 70%,反浮选使用混合胺作为捕收剂用量150 g/t;正浮选pH值调整剂为碳酸钠用量800 g/t,混合抑制剂为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按4∶1混合用量600 g/t,捕收剂为油酸钠用量1200 g/t的药剂制度。通过二次反浮选二次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菱镁矿回收率为68.21%,该工艺流程把菱镁矿MgO品位从41.78%提高到46.87%,SiO_2和CaO含量分别从4.21%和3.15%降到0.41%和0.91%的良好指标。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低品位菱镁矿提纯降杂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泥质煤泥浮选难的情况,研究在浮选过程中添加抑制剂以调节细粒煤泥中高灰细泥对浮选的干扰。选用六偏磷酸钠、木质素磺酸钠和硅酸钠作为抑制剂,通过测量药剂作用于煤样时的接触角,证明3种药剂均可达到强化浮选的目的。通过浮选试验,得到3种药剂对浮选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六偏磷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硅酸钠。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FO)用量为2.0 kg/t,起泡剂仲辛醇用量为300 g/t,六偏磷酸酸钠用量为2 000 g/t时,精煤产率为63.09%,精煤灰分为8.41%,可燃体回收率提高了4.10%。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浮选试验和理论分析,对细粒煤泥(-0.074mm)抑制粗粒煤泥(+0.074mm)浮选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粗粒煤泥单独浮选时具有很高的浮选产率,与细粒煤泥混合浮选时(细粒煤泥含量为27.82%),粗粒煤泥产率降低65.69%,与高岭土混合浮选时(高岭土含量27.82%),粗粒煤泥的产率不受影响;粗粒煤泥的产率随着捕收剂的增加而增大,继续增加捕收剂用量,产率变化缓慢;浮选矿浆中六偏磷酸钠的添加量为2500g/t时,粗粒煤泥产率提高18.86%,六偏磷酸钠通过降低细粒煤泥与粗粒煤泥间的作用力改善粗粒煤泥的浮选;通过偏反光显微镜观察到细粒煤泥颗粒主要是煤和矿物杂质的伴生体,兼具亲水性和疏水性表面;根据扩展DLVO理论分析得出细粒煤泥罩盖使得粗粒煤泥的疏水表面减少,抑制了粗粒煤泥的浮选。  相似文献   

11.
某钨尾矿含铷0.098%,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石榴石、萤石、方解石,铷主要赋存在白云母、黑云母及钾长石中,其与脉石矿物嵌布关系极为复杂,属伴生高钙低品位铷矿。为确定铷回收工艺,采用反浮选脱钙—铷正浮选原则流程,详细开展了反浮选脱钙粗选捕收剂、抑制剂和铷浮选粗选活化剂、矿浆pH、十二胺用量、精选抑制剂六偏磷酸钠用量等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反浮选脱钙采用捕收剂CYP+抑制剂SN-1,铷正浮选采用硫酸+十二胺,最终通过反浮选脱钙(两粗三精)—无氟少酸铷正浮选(一粗一扫一精)闭路流程,获得了铷精矿Rb2O品位0.214%、Rb2O回收率71.04%的指标,较好地实现了铷资源的回收。  相似文献   

12.
调整剂在捕收剂之前或之后添加,对石英及硅酸盐类矿物浮选产生的影响引起关注。在十二胺盐酸盐用量为70 mg/L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无机、有机调整剂与捕收剂的添加顺序,分别对石英与长石纯矿物进行了浮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淀粉先添加较后添加,对石英浮选抑制效果更好;对于长石,六偏磷酸钠先添加抑制效果更好,淀粉后添加比先添加抑制作用更强。红外光谱显示:十二胺盐酸盐与两种矿物均存在静电吸附、氢键作用,六偏磷酸钠只与长石存在吸附,淀粉对石英、长石无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水玻璃或六偏磷酸钠为抑制剂,采用自行研制的阳离子捕收剂Wely对辽宁海城地区的菱镁矿进行反浮选脱硅试验,并与常规菱镁矿反浮选捕收剂十二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捕收剂适宜的矿浆pH均为5左右;在合适的用量下,两种捕收剂与水玻璃或六偏磷酸钠配合均可获得MgO品位>47%、SiO2含量<0.2%的菱镁矿精矿,但Wely所获MgO回收率比十二胺高2.15~4.06个百分点,可达77.15%~83.64%,证明Wely对硅酸盐矿物有更好的选择性捕收性能;水玻璃作抑制剂时所需用量达六偏磷酸钠的10倍,且精矿回收率较低,因此六偏磷酸钠更适合作为菱镁矿反浮选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4.
缅甸南邓溴水氧化锌矿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缅甸南邓溴水氧化锌矿泥化严重,进行了脱泥后磨矿浮选和磨矿后脱泥浮选工艺的试验探讨。结果表明,脱泥后磨矿浮选锌回收率较直接磨矿后脱泥浮选高4.43%。在确定脱泥后磨矿浮选工艺的情况下,考察了磨矿细度、硫化钠用量、十八胺用量、分散剂种类与用量以及硫化时间对该氧化锌矿石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硅酸钠作为分散剂优于六偏磷酸钠,硫化时间为180s时,硫化效果最佳,最终获得回收率为66.62%、品位29.35%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5.
在滑石矿中,脉石矿物透闪石会对滑石的浮选效果产生影响。进行了滑石和透闪石纯矿物浮选试验,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中不同抑制剂对滑石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捕收剂,在碱性条件下,六偏磷酸钠和植酸抑制透闪石的浮选,但对滑石浮选抑制作用不明显;而羧甲基纤维素钠对滑石和透闪石的浮选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当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用量为160 mg/L,植酸用量为60 mg/L,p H值为8.6时,滑石和透闪石的回收率分别为80%和12%,可有效实现两种纯矿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DLVO理论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六偏磷酸钠对蛇纹石浮选行为及表面性质的影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蛇纹石可浮性较差,六偏磷酸钠可很好地抑制蛇纹石上浮。机理分析表明,六偏磷酸钠通过与蛇纹石表面Mg2 作用吸附于蛇纹石表面,并使其更加亲水,从而达到抑制效果。DLVO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可改变蛇纹石微粒的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泥质煤泥难浮选的问题,采用添加分散剂的方法,减轻泥质煤泥对浮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种分散剂由好到差的分散效果:六偏磷酸钠,单宁酸,水玻璃,氟化钠。其中,六偏磷酸钠浓度为5%,用量为1 100 g/t时,沉淀比(SR)值为0.979 9、析水时间之比(DTR)值为0.807 2、上清液吸光度(A)为2.40、Zeta电位值为-26.991,达到最佳分散效果,分散—浮选的精煤产率提高了3.77%,精煤灰分降低了1.18%,改善了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褐铁矿与石英的正浮选分离及铁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钠是褐铁矿与石英分离的良好捕收剂,铁离子对石英的浮选有强烈活化作用,而对褐铁矿可浮性基本无影响。在pH为7~9范围内,六偏磷酸钠可消除铁离子对石英可浮性的影响,而对褐铁矿可浮性影响不大。以六偏磷酸钠为调整剂,在油酸钠用量63 mg/L、六偏磷酸钠用量90 mg/L、pH=8.5的条件下,进行褐铁矿与石英的人工混合矿正浮选分离试验,TFe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且混合原矿的TFe含量由28.64%提高到52%。机理研究表明:铁离子使得石英表面电位由负变为正,促进了油酸根在石英表面的吸附。六偏磷酸钠消除铁离子对石英的影响是因为其与铁离子发生络合作用,消除铁离子对石英表面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永龙  张芹  周亮  唐忠杰 《金属矿山》2013,42(10):72-75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考察了油酸钠体系中微细粒胶磷矿的可浮性,并比较了六偏磷酸钠、硅酸钠、焦磷酸钠、淀粉、腐植酸钠这5种抑制剂对微细粒胶磷矿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钠浮选微细粒胶磷矿的适宜条件应为矿浆温度45 ℃、用NaOH调节矿浆pH=10、油酸钠用量6×10-4 mol/L;5种抑制剂对微细粒胶磷矿抑制能力的强弱排序为腐植酸钠>六偏磷酸钠>淀粉>焦磷酸钠>硅酸钠。  相似文献   

20.
新疆某羟硅铍石矿BeO品位0.47%,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等硅酸盐类矿物。为回收利用其中的铍矿物,采用浮选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最终在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90%,调整剂氟化钠用量400 g/t、碳酸钠用量1 500 g/t、硫化钠用量2 000 g/t、六偏磷酸钠用量50 g/t,捕收剂油酸900 g/t+GYB 100 g/t的条件下,进行了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四次精选的闭路浮选试验,可获得BeO品位8.31%、回收率84.56%的铍精矿。该羟硅铍石的浮选富集程度较好,可为同类型矿石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