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敖顺福 《贵金属》2022,43(3):82-88
锌浸出渣是湿法炼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含有的银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浮选回收银是重要的途径。锌浸出渣中浮选回收银,面临着含银矿物种类多而分散、矿物粒度细、酸性强及难免离子含量高等综合叠加影响。部分锌浸出渣可采用直接浮选法回收银,但对银赋存状态异常复杂的锌浸出渣,直接浮选往往难以实现银的高效选别回收,多采用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后再浮选的间接浮选法。常用的预处理技术主要有浆洗、磨矿、外加载体、焙烧及热酸浸出等,预处理可针对性的调控矿浆环境、改变矿物的赋存状态及矿物表面性质,以提高选择性和捕收能力。各种预处理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合适的预处理技术结合湿法炼锌工艺或预处理技术的有机联合应用,对浮选回收锌浸出渣中的银将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从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跃华  水承静 《贵金属》1995,16(3):55-60
一般湿法炼锌厂所产出的锌浸出渣含有相当数量的银、锌及稀散金属。近20年来,人们从这类残渣中回收银及人价金属的研究和生产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3类;浮选富集,火法富集和直接浸出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缺点,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铜阳极泥是资源综合回收的优选对象,分析各有价金属的分散情况对后续的回收有着指导性的方向作用。铜阳极泥选冶联合工艺较为成熟,具有不断外延拓展金属回收的空间。针对4000 t铜阳极泥物料的生产数据,考察了该工艺有价金属的走向,统计分析了金、银、硒、碲、铅、锑、铋、铜等在工艺流程中的分布率,摸清了有价金属主要分散情况。分析表明,金、银、硒、碲最大的分散点均为浮选尾矿,分别占分散总量的67%、37%、34%、58%,确定为重点管控对象。并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对提高金、银、硒、碲回收率及铅、锑、铋、铜的回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湿法炼锌产生的酸浸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有价金属银,通过添加药剂改善物料表面性质,采取浮选法回收银,达到综合回收、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并根据生产实践中影响银回收率出现的问题,对设备、工艺进行改造和改进,使得银回收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湿法炼锌产生的酸浸渣中含有一定量的有价金属银,通过添加药剂改善物料表面性质,采取浮选法回收银,达到综合回收、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并根据生产实践中影响银回收率出现的问题,对设备、工艺进行改造和改进,使得银回收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白银公司三冶炼厂硫酸烧渣提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综合回收硫酸烧渣中有价金属,试验采用硫酸-食盐浸出预处理后,氰化回收金银等的工艺流程,探讨了预处理及氰化的工艺条件,达到了综合回收金,银、铜、铅,锌等有价元素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镀锌工业和钢铁工业产生的含锌废料,具有最大、锌含量差别大、有价金属种类繁杂的特点。目前,处理含锌废料的方法主要分为火法和湿法,得到金属锌锭、锌粉或者各种含锌的化工产品。本文归纳总结了火法和湿法处理钢铁厂含锌废料的工艺流程及其设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火法、湿法联合处理锌灰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联合处理钢铁厂合锌废料可大大提高锌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8.
从铂族金属二次资源中回收铂族金属,对于解决我国铂族金属的供需矛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火法工艺回收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多、技术较成熟。本文详细总结了火法回收铂族金属工艺研究进展,其中以铅、铜、铁、锍等金属捕集法在工业上应用较多、技术较成熟,其中铁捕集法、铜捕集法回收率高、发展前景广阔;高温氯化挥发法对设备要求高、产生有毒气体;焚烧法仅适用于处理炭质载体催化剂;未来需针对火法回收工艺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基础研究,同时开发高效清洁回收新方法,实现我国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的高效清洁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选分选某锌挥发窑渣,铁、银等金属富集于磁性矿物中获得银铁矿,煤富集于非磁矿物中得到碳泥.磁精矿和非磁矿可分别应用于铅冶金和制砖生产.工艺简单且综合回收了煤、银、铁等有价元素,有效控制了窑渣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对铅银渣进行了实验研究。铅银渣中银品位为245 g/t,金品位为1.52 g/t,金、银含量均较高。银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银主要以再造矿物铜蓝、硫化银混合相存在。结合银的赋存状态进行流程探索,确定采用水热浸出-浮选工艺流程。条件实验研究表明,液固比为2:1,浸出温度为70℃,浸出时间为2 h进行水热浸出,金、银在渣中富集率较高。当磨矿细度-0.044 mm占85%,粗选T19用量为4000 g/t,硫酸铜用量为600 g/t,酯-30用量为500 g/t时,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一次扫选的闭路实验流程,可获得银品位为3805 g/t,银回收率为86.82%的银精矿,银精矿中金的品位为25.8 g/t,金回收率为94.96%的较好指标,实现了铅银渣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1.
某选矿厂采用缓冷(空冷+水冷)-浮选工艺回收铜熔炼造锍捕金熔池熔炼渣,研究了缓冷制度、磨矿细度、调整剂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对金、银和铜浮选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熔炼渣先空冷22 h后水冷40 h;磨矿80 min至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96.44%(自制活化剂JC-100加入量为200 g/t);浮选调整剂氧化钙用量300 g/t,捕收剂用量丁基黄药为60 g/t、Z-200为160 g/t、自制JC-200为100 g/t,起泡剂2#油用量为120 g/t;经一粗二扫二精选矿,闭路实验金、银和铜回收率达97.66%、92.71%和94.44%。据此对生产流程进行合理改进后提高了回收率,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张松  王宇  陈婷 《贵金属》2019,40(S1):111-114
综述了我国铅锌矿中伴生贵金属金、银和稀散金属铟、锗和镓的资源概况,对相关回收技术进行了阐述。铅锌矿中的伴生金、银主要赋存于铅矿物中,低碱性条件有利于伴生金、银的浮选回收。稀散元素铟、锗和镓主要赋存于锌矿物中,回收率随锌矿物回收率的增加而增加;抑制锌的ZnSO4对稀散元素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CuSO4活化剂可显著提高稀散元素的品位及回收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铜渣为原料,经过涡流贫化过程,回收铜渣中的金、银、铜,贫化渣进一步升温还原得到含铜铁水,最终可制备成耐磨铸铁。结果表明,通过涡流贫化,铜渣中的Fe_3O_4被还原为FeO,然后FeO与SiO_2结合,生成Fe_2SiO_4。经过涡流贫化后,金、银、铜的回收率分别达到了99.44%、93.97%和93.14%。贫化渣中Fe_3O_4和铜的含量分别为1.53%和0.61%(质量分数)。贫化渣涡流还原后得到的含铜铁水制备的耐磨铸铁成分满足高铬耐磨铸铁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金银冶炼氧化渣中回收铋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德强  肖金娥 《贵金属》2005,26(2):16-20
铋是1种重要的金属,对金银冶炼渣中的铋需加以回收。本文论述了自金银冶炼产出的氧化渣中,采用单独还原熔炼提铋和粗铋精炼回收铋的技术及原理。介绍了适应以金银熔炼中产出的氧化渣为原料,经济地生产市场急需、用户满意的高纯铋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铜矿中伴生的金银矿物是重要的贵金属资源,其高效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针对国内铜矿伴生金银资源特点,从工艺矿物学、选矿工艺、浮选药剂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评述,指出了现阶段伴生金银综合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研究伴生金银的工艺矿物学特性,选择合理的磨矿细度和选矿工艺流程,根据伴生金银可浮性,研发新型、组合药剂,加强铜硫分离,提高载体矿物铜精矿的回收率,是铜矿伴生金银回收利用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紫金山金铜矿入选矿石中有价元素铜、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及分选过程中的金属走向。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有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金银以游离矿物和硫化物包裹体为主。铜矿物常见沿明矾石溶蚀孔洞或碎裂缝隙充填,与黄铁矿密切连生,从原矿中分选铜矿物,理论品位为Cu 69.70%,理论回收率93.55%。中粒金嵌布于铜矿物和黄铁矿矿物粒间或裂隙,可随着铜和硫的回收进入铜、硫精矿,金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7.19%和27.27%;微细金粒包裹于明矾石和石英中,随脉石损失于尾矿中。银以显微银为主,多见呈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铜精矿和硫精矿中银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6.96%和26.71%。  相似文献   

17.
Separation of silver from silver-manganese ore with cellulose as reductan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Introduction Silver-manganese ore has been found in Inner Mongolia, Shanxi, Hebei, Hunan and Guangxi, so it is an important silver source in China. Generally, the beneficiability of the silver in this ore is different from in other silver minerals due …  相似文献   

18.
河北某石英脉型金矿石金品位5.4 g/t,银品位6.4 g/t。针对该矿石性质,开展浮选试验,在最佳药剂制度条件下浮选闭路试验获得精矿金回收率为78.9%,银回收率35.6%,金品位44.0 g/t,银品位23.5 g/t。为提高选矿指标,开展重选与浮选工艺联合试验。与单一浮选工艺相比,重、浮联合工艺获得混合精矿金回收率提高6.8%,银回收率提高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