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伏安法研究苯噻草胺对稗草DNA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正奇  梁辉  向育君  李新梅 《农药》2005,44(4):159-162
采用伏安法研究了苯噻草胺(BTMPA)与稗草DNA和水稻DNA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苯噻草胺用于水田除草的新除草机理,苯噻草胺-稗草DNA复合物的形成抑制了稗草DNA的复制,造成稗草细胞不能分裂而杀除杂草。发现水稻DNA较稗草DNA有更强的对苯噻草胺解毒作用。用苯噻草胺水田除草时植物体内的有效浓度为1.7×10-5~5.1×10-5mol/L,最宜施药期为芽期至3叶期,最宜温度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2.
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抗药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水平,利用盆钵法测定了广东佛冈、韶关、梅州等地共14个点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结果]对于丁草胺,惠州龙门稗草ED50值最大,为757.33 g a.i./hm2,相对抗性指数(RI)为3.4,说明龙门点稗草对丁草胺已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对于二氯喹啉酸,所测定的14个稗草生态型对其未表现出抗药性.[结论]稻田稗草对丁草胺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惠州龙门点抗性最高;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未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李拥兵  黄炳球 《世界农药》2001,23(3):41-45,25
1960年以后抗性害虫和病原微生物已大量出现,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50种以上的害虫和150种以上真菌对农药产生了抗性。除草剂虽已使用了50余年,70年代以前未见有抗性杂草的报道,原因是杂草抗药性形成的速率慢于昆虫和病原菌,杂草多属高等植物,生活周期较长,世代交替要远慢于昆虫和病原菌,且繁殖率相对较低,种子的传播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杂草抗药性的发生还与除草剂的品种,单用或复配以及使用方法,耕种制度如作物的轮作或种植方式的改变及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差异有关。自从Ryan于1970年首次报道,在华盛顿州西部发现北千里光(Senecio dubitabilis)对三氮苯类除草剂莠去津(Atrazine)产生抗药性后,揭开了对抗药性杂草研究的序幕。据1995-1996年国际抗除草剂调查,在42个国家和地区共发现124种杂草对一种或一种以上除草剂产生抗性,主要是对三氮苯类,乙酰乳酸合成酶抑制剂,联吡啶类,脲类及乙酰辅酶A羧酸抑制剂类除草剂产生了抗性。首例抗性稗草是在美国发现的抗莠去津稗草,此后在法国持续使用莠去津10年左右的玉米地里也发现其另一抗性生物型;在稻区,先后在希腊和美国阿肯色州发现抗敌稗的稗草生物型;而在西班牙南部也已发现有抗二氯喹啉酸(Quincloarc)和莠去津的稗草另在西班牙加里亚西亚省发现有抗西玛津的稗草生物型。而我国稻区稗草对丁划胺和禾草丹这两种除草剂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使用丁草胺8-12年的地区其抗性比在1.27-5.43之间,在连续全盘禾草丹10年以上的地区,稗草对禾草丹的抗性比大于2.8。  相似文献   

4.
稗可斯,又名苯噻草胺和8602,是德国拜耳公司和日本联合开发的稻田除草剂,80年代在日本投产.稗可斯用于移栽稻田,可有效地防除禾本  相似文献   

5.
苯噻草胺的生物活性与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联贺利  张宗俭 《农药》1999,38(1):15-18
本文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苯噻草胺对稗草的生物活性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对1 ̄3叶期稗草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保水与否以及保水时间对其生物活性有明显的影响;苯噻草胺对移栽水稻,抛秧水稻较为安全,对1叶期直播水稻则有抑制作用,不宜使用。多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亦表明,苯噻草胺是一个安全,高效,施药适期较长的移栽稻田除稗剂。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6,(4)
[目的]通过比较8种除草剂对烟株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替代品种。[方法]利用盆栽技术,将50%二氯喹啉酸WP、60%丁草胺EC、50%乙草胺EC、25 g/L五氟磺草胺OD、35%苄·丁WP、53%苄嘧·苯噻酰WP、30%苄·二氯WP、330 g/L二甲戊灵EC 8种稻田除草剂均按照最大推荐剂量、最大推荐剂量的50%、25%、10%、5%、1%、清水对照7个处理进行拌土施药处理,并测定其对烟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所有供试除草剂对烟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均小于二氯喹啉酸,其中25 g/L五氟磺草胺OD、53%苄嘧·苯噻酰WP、35%苄·丁WP、30%苄·二氯WP、330 g/L二甲戊灵EC对烟草的药害临界值分别为8.00×10-3、7.50×10-2、2.23、2.55×10-2、5.60×10-3mg a.i./kg。[结论]该5种除草剂将可作为稻烟轮作区二氯喹啉酸的替代品种。  相似文献   

7.
稻田高活性杀稗剂苯噻草胺的开发与使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苏少泉 《农药》1999,38(3):1-2,6
本文评述了苯噻草胺的开发,特性,生物活性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维静  杜颖  纪明山  王金玲  郭红霞 《农药》2020,59(6):464-468
[目的]明确东北地区稻稗对五氟磺草胺的抗药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不同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药性水平及P450s活性差异,并采用基因测序法,研究ALS序列差异。[结果]种群R-2呈高等水平抗药性,抗性指数达25.67,种群R-1和R-3分别呈低和中等水平抗药性;3个抗性种群均未检测到突变;在施用马拉硫磷后,抗性指数比分别为1.99、5.42和1.60。[结论]抗性种群对五氟磺草胺抗药性并非靶标基因突变导致的,可能是P450s活性增强导致的非靶标抗药性。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铃薯中15种除草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O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马铃薯中二丙烯草胺、氰草津、吡唑草胺、甲草苯隆、双苯酰草胺、异噁草酮、氯草灵、敌稗、炔苯酰草胺、苯噻酰草胺、扑草净、嗪草酸甲酯、吡氟酰草胺、丁草胺、二甲戊乐灵15种除草剂残留量的方法.马铃薯样品用乙腈提取,经N-丙基乙二胺键合固相吸附材料分散净化,在C18柱上以甲醇、水组成的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DAD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上述15种除草剂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775,样品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1.22%~93.8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61%.  相似文献   

10.
丁草胺等防除水稻肥床旱育秧池杂草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广仲  成汉高 《农药》1997,36(1):45-46
试验结果表明,丁草胺,丁草胺加秧苗保护剂,丙草胺,杀草丹等药剂肥床旱育秧池水稻出苗及秧池生长的无不良影响,丁草胺,丁草胺加秧苗积对单,双子叶杂草防效的均较好,丙草胺对单子叶杂划防效较好,对双子叶杂草防铲不理想,杀草对稗草防效较好,对其他杂草防效较差,施药短期为播种盖事覆盖前常规喷雾。  相似文献   

11.
2013年进行了机插秧田杂草防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5%吡嘧·丙草胺WP 1125.0 g/hm2封闭效果最理想,药后20,45 d,封闭综合防效分别为93.75%、92.63%,与55%吡嘧·丙草胺WP 750.0~937.5 g/hm2的防效54.38%~75.00%、51.48%~72.88%及对照药剂50%苄·丁·异丙隆WP 1200.0 g/hm2、53%苄嘧·苯噻酰WP 1200.0 g/hm2的防效76.87%~87.50%、72.07%~85.31%差异极显著。在试验剂量条件下,药剂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研究了几种三氮苯类除草剂对几种杂草防治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0%莠去津悬浮剂O.04ga.i./hm^2对牵牛防治效果最好;50%赛克津可湿性粉剂O.04ga.i./hm^2对稗草和茼麻防治效果最好:50%氰草津可湿性粉剂200g/667m。对玉米和棉花安全性较高.在土壤处理时50%阿灭净可湿性粉剂200g/亩对花生、大豆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和化除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冯维卓 《农药》2000,39(3):7-10
肥床旱育,少免耕,抛秧,移载稻扩行距缩株距等使稻田杂草总发生数量增加。在群落结构上,稗草,眼子菜数量下降,矮慈姑,野荸荠,水莎草等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数量上升。稻田化除的进展主要表现在新除草剂、一次性复配除草剂大面积的推广使用;难除恶性杂草化除技术的提高和除草剂新剂型的开发与应用等。长残效除草剂的药害,部分除草剂对水稻的隐性伤害,除草剂复配剂含量上升配比不统一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药肥的研制及其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隆”牌返青药肥是利用复混肥生产线生产的药肥新产品,养分配方为14—5—9,微肥2%,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及助刺0.3%;介绍药肥除草机理及返青药肥在水稻上的除草、返青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原药及多种农药助剂和填料筛选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从众多的助剂中筛选出15%苄嘧·丙草胺泡腾片剂的最佳配方,其配方为:苄嘧磺隆2%,丙草胺13%,润湿剂2.5%,分散剂4%,柠檬酸14.5%,碳酸氢钠16.5%,乳糖6%,硬脂酸镁2%,填料[m(白炭黑)∶m(膨润土)=1∶1]补充至1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6.
王博  侯德粉 《农药》2020,59(5):343-346
[目的]对4种常用除草剂(唑啉草酯、解草啶、丙草胺和氯氟吡啶酯)进行分析方法验证,并对自制的45%乳油进行定量分析。[方法]用Zorbax StableBond SB-Phenyl填料的不锈钢色谱柱和紫外器(240 nm),乙腈-甲醇-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组分分离,外标法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唑啉草酯、解草啶、丙草胺和氯氟吡啶酯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好的相关系数(0.9999、0.9993、0.9995、1.0000),并且变异系数分别为0.7%、0.1%、0.1%和0.3%,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9.4%、100.8%和98.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拥有较好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可作为含有该组分产品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几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室内生物活性及对甘薯的安全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张成玲  路兴涛  刘震  马士仲  马冲 《农药》2012,51(3):218-221
[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和土壤处理法测定8种药剂的活性及对甘薯的安全性。[结果]供试的8种药剂对反枝苋及稗草均具有较高除草活性;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氟乐灵、乙草胺、仲丁灵、异草松6种药剂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6.15、5.78、3.04、2.57、2.29、2.19,安全性好;草酮和扑草净选择性系数为0.70、1.24,安全性差。[结论]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氟乐灵、乙草胺、仲丁灵及异草松可以开展田间试验,进一步确定在甘薯田应用的可行性,扑草净和草酮不宜在甘薯田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除草型颗粒药肥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药除草剂苯噻酰·苄可湿性粉剂以及化学肥料尿素、氯化钾等为原料,采用包裹造粒技术制备除草型颗粒药肥合剂.探索了制备颗粒药肥合剂的工艺条件,筛选了制备颗粒药肥合适的矿物填料,测定了药肥合剂的物理性能,分析了药肥合剂中除草剂药分和肥料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利用该工艺制备的除草型颗粒药肥合剂包裹率和强度高、在水中崩解速度快、肥料与农药成分之间无拮抗退化作用. 除草型颗粒药肥合剂的研制为多功能农用化学品的生产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