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筑热回收技术是降低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热回收系统的常见类型;阐述了热泵式热回收系统的应用原理;提出了热回收系统的评价方法;通过与普通显然热回收系统的分析比较,探索了济南地区气候条件下热泵式热回收系统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对于排风量较大的中央空调系统,采用普通热回收装置与热泵式热回收系统联合运行模式,冬季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可达到3.18.  相似文献   

2.
对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再一次探讨,主要的内容是结合聚酯纤维及其制品的特定废旧纺织品进行了评述,提出了初级回收技术、能量回收技术、物理回收技术和化学回收技术四类主要的废旧聚酯回收再利用方法,并且探讨这四类回收技术的基本工艺及特点,为推动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特别是涤纶回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费回收工作作为影响和制约供电企业发展和经营成果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电力改革逐步步入市场化的今天,电费回收工作也越来越困难.本文通过分析了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绩效路径的基本框架,结合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实际,深入探讨了提高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绩效路径的对策措施.对此,笔者提出了供电企业应当采取强化电费回收服务意识,加强电费回收风险防范,建立电费回收预警机制,健全完善电费回收体制等途径与方法,确保电费回收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及再利用技术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回收锂电池内有价金属离子,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为湿法冶金技术。根据废旧锂电池的结构、组成及回收工艺特点,分析比较了多种回收工艺的优缺点,讨论了国内外锂电池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最终是由回收的电费来衡量。本文阐述了电费回收工作的主要特点、方式和重要性,分析了电费回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影响电费回收的外部和内部因数,提出了供电企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使电动汽车再生制动系统和ABS协调匹配,提出了恒值能量回收、定速率能量回收、最大化能量回收3种能量回收控制策略,并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数学建模仿真.结果表明:3种控制策略各有一定的适用性,最大能量回收策略的制动能量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医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回收导致医护人员感染及药物污染环境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医用一次性输液器分类回收装置.本研究对回收装置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悬挂转动装置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回收装置可以满足输液器的回收要求,适合于大中型医院及诊所推广.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废旧汽车拆解与回收利用的现状,并结合发达国家废旧汽车拆解与回收专业化的特点,对废旧汽车拆解与回收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只有通过专业化的拆解与回收及关键技术的支撑与保障,我国废旧汽车资源回收才能达到发达国家回收利用率比较高的水平,由此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考虑产品绿色度的情形下,研究了闭环供应链的回收渠道选择问题。以单一生产商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商回收两种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两种模式下的最优产品价格、回收努力及成员利润,并通过单调性分析和算例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回收模式下,产品绿色度与最优零售价格和供应链总利润均成正比,而与最优回收努力成反比;第三方回收商的回收努力高于零售商,而两种模式下零售价格的高低存在临界值;当第三方回收成本节约率较低时,生产商应选择零售商回收模式,而当第三方回收成本节约率较高时,生产商选择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  相似文献   

10.
UUV水下带缆回收纵向运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UUV水下带缆回收运动模型进行了受力分析,并结合动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适用于UUV水下带缆回收运动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UUV水下带缆回收相关理论知识,文中提出了UUV水下带缆回收的纵向弹道规划,并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一方面对文中所提出的UUV水下带缆回收纵向弹道规划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另一方面总结出了UUV水下带缆回收的相关结论,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位成本分析模型对2000-2009年西安市固废环境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固废治理成本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城镇生活垃圾的治理投资(亏缺)量;危险固废、一般工业固废的治理投资(亏缺)量很难影响固废治理成本的变动方向或强度;2/3变化年份的一般工业固废与城镇生活垃圾的治理投资量不能满足需求;危险废物治理投资量基本上能满足需求;实物量基数小、政府管理监督以及企业固废资源化力度增大是一般工业固废治理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发生变化的主因;实物量基数小、处置力度增加是危险固废治理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发生变化的主因;实物量基数大、人口数量与人力成本增加、处理方式特性是城镇生活垃圾治理成本占总成本比例发生变化的主因.提出了西安市固废治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重庆市1995—2012年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废气及废弃物等经济和环境数据,构建了人均GDP和"工业三废"之间的模型,对重庆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基于工业废气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典型的倒N型特征;基于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库茨涅茨曲线具有弱倒N型特征,可以看作近似倒U型的右半侧;重庆市的产业结构特征有利于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减排,但不利于工业废气的减排,甚至工业废气的排放还可能有增长趋势。基于重庆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建议,并提出了调整研究数据和质量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工业废液对电解煤浆制氢的影响,在电解煤浆制氢体系阳极电解质中添加3种工业废液:洗气水、硫磺水、碳化水,分析废液添加前、后的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研究废液加入对氢气电流效率和产氢速率的影响以及废液体积分数和搅拌速率对电解电流密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3种废液不改变煤浆初始电解电位,但影响煤浆电解速率,其中洗气水、硫磺水废液可以有效地增大电流密度,提高电解速率;洗气水废液的加入不改变电解煤浆的氢气电流效率,但随着洗气水体积分数的增大,电流密度呈现先急剧增大再略微降低的趋势;电解废液煤浆速率受搅拌速率的影响,提高搅拌速率使传质增强,电流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废弃玻璃在处理时采用填埋的方法,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因此为实现废玻璃的资源化,现研究将其应用于建筑原材料混凝土中。将废弃玻璃破碎后得到的不同粒径颗粒分别取代混凝土中的部分粗骨料、细骨料或凝胶材料制成标准试件,按照标准试验法测试不同玻璃颗粒掺量下玻璃混凝土试件的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讨论废弃玻璃掺量与废弃玻璃混凝土坍落度及抗压强度的关系,并同时测试了龄期变化对玻璃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发现,将废玻璃颗粒加入混凝土后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在最优取代率下与基准混凝土相似,最后以力学强度和废弃玻璃取代率为考量指标得到的最优废弃玻璃再生混凝土的取代率为:废弃玻璃粗骨料25%、废弃玻璃细骨料25%、玻璃粉0%;最优取代率掺量下废弃玻璃混凝土工作性能优于基准配比混凝土;另外当用75um的玻璃粉替代混凝土的水泥会降低玻璃混凝土强度,但当替代量小于10%的时候,对试件的强度影响不大。本试验结果表明将废玻璃颗粒按一定比例替代混凝土的天然骨料是可行的,并为玻璃混凝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供了参数。  相似文献   

15.
研究调查和分析了北京市城市废弃物及其处理的现状,构筑了未来城市废弃物收集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2020年以前的北京市建设部门、事业单位和家庭的废弃物收集量,比较了2000年与2020年城市废弃物收集量的变化,为实现城市废弃物处理系统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简易垃圾填埋场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北京地区典型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体的内部特征,在现场测定了垃圾体内部温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在室内测定了垃圾体的成分、含水率和有机质含量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填埋深度较浅的垃圾场,垃圾体内部温度随填埋深度增加而降低,填埋深度较深的垃圾场,垃圾体内部温度则随填埋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达到某一峰值后又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有机质随填埋深度增加而减小;含水量随着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表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净化含油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含油废水处理效果、简化处理工艺,提出了以旋流一静态微泡浮选柱为核心的水处理工艺,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系统上,研究了循环泵压力、柱体过流速度、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表面活性剂投加量、油水pH值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模拟含油废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均对脱油率有较大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除油率可达95.7%,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含油废水有较高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Integrating disaster waste issue i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making humanitarian action fit for the future, anticipating global risks and challenges such as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is requires a fundamental shift towards a model that not only strengthens the response to crises but also learns and adapts in order to anticipate and act before such waste garnered. This article conducted analy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aster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Uncertainties confound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timing and magnitude of each disaster, and the amounts and types of waste that will be generated. For these reasons alone,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must be an integral part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rocesses. Making 10 years since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at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is not only debris clearance or waste management following a disaster, but also includes prevention and pre-disaster preparedness aspects in terms of enhancing resilience of local communities. Such "mainstreaming" ensures that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DWM) will be treated as a priority issue, on an ongoing basis. Based on UN Environment''s experiences and approaches, this paper emphasises that preparedness is the key, and that priority should be accorded to integrating disaster contingency planning in national and city level waste management strategies as well as mainstreaming waste management issues within broader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plans and actions. It is envisaged that the issues presented and the gaps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comprehensive and cohesive research on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In turn, this research can lead to bet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on disaster wast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9.
废玻璃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玻璃排放量非常大,其再利用可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将废玻璃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是废玻璃再利用重要手段之一,发达国家已开展过大量相关研究,并取得可用于实践的研究成果,而中国这方面的研究较滞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开发适用于中国的废玻璃水泥混凝土技术是必由之路.本文回顾与概括了废玻璃水泥混凝土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认为废玻璃能以粉料、细骨料和粗骨料三种形式掺入混凝土中,一定细度的玻璃粉不会产生碱骨料反应(ASR)膨胀危害,其应用最为安全,其它两种形式通过采取抑制ASR措施也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超大型船舶主机功率庞大,废气排放热量可观。借助废气余热利用系统,可将部分排气热量转换为电能,达到节能的目的。船舶安装废气余热利用装置可提高燃油利用率。对于不同的船舶,须从工作可靠性与经济性综合考虑,选取适合的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系统静态特性的模拟分析,可合理预测和校验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为船舶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设计提供正确的方法和必要的参考。由系统的热平衡计算,可求出系统的热力学参数,由系统部件的热力设计可得到系统各部件的结构、损失与效率。对船舶废气余热利用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可为系统部件提供最优工作参数,使系统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