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供水技术》2021,15(4)
针对南水北调引江水净水气浮工艺排泥水特点,进行了斜管混凝沉降浓缩性能、药剂投加量、水力负荷、固体负荷、排泥量和PAM絮凝浓缩脱水投加量、比阻的试验研究,并优化确定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三氯化铁和活化硅酸组合混凝处理能显著改善斜管浓缩池排泥水的脱水性能,沉降斜管浓缩池最大水力负荷为3.0 m~3/(m~2·h),最大固体负荷为6.1 kg/(m~2·h)。经阴离子PAM絮凝浓缩后,比阻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
对高密度沉淀池污泥上浮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泥上浮主要是由排泥水沉降性能变差、冲击负荷波动较大以及运行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控制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排泥水冲击负荷、合理投加混凝剂、有效控制回流比及排泥等。  相似文献   

3.
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水厂排泥水处理系统中高密度沉淀池斜管沉淀区出现的絮体上浮问题,对PAM投加量和污泥回流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阴离子型PAM的投加量与排泥水浓度存在线性关系,在生产中可以根据沉降比快速估算排泥水浓度.回流污泥的浓度和性质受高密度沉淀池泥位影响,适宜的污泥回流比为1%~2%.  相似文献   

4.
通过混凝试验,以沉降比、上清液浊度、氨氮和CODMn作为考察排泥水沉降浓缩处理性能的指标,研究了pH值调质对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酸性(pH=6.0~6.8)条件下,使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能有效地改善污泥沉降浓缩后的上清液水质;进行pH值调质时,投酸量与排泥水的浓度有关;运行中应严格控制pH值的调节,pH<5时不利于沉降,pH>7时调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净水厂排泥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管沉淀池对排泥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进泥负荷的不断增大,斜管沉淀池出水的上清液浊度和CODMn含量都逐渐升高,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的联合投加都可以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且只要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大于2 mg/L,就可以形成较大且密实的矾花;投加聚丙烯酰胺药剂后,可应对由于净水工艺进行沉淀池冲洗后排泥水性质的恶化,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出水浊度,提高出泥浓度。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下,考察了网格、折板和机械搅拌三种絮凝方式对沉淀池排泥周期和污泥静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AC投量20 mg/L时,网格絮凝池中矾花的沉降性能最好,相应的沉淀池排泥周期也最长,为10 h;当PAC投量为25 mg/L时,三者的排泥周期均为8 h左右,排泥水初始含固率也基本相同,此时,与网格池和搅拌池相比,折板池的污泥静沉性能最好、上清液浊度最低、浓缩后的污泥体积最小,表明该池型更适于对排泥水进行再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7.
自来水厂排泥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黄浦江水系闵行水厂排泥水的处理,通过污泥沉降特性研究,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PAM)、离心机固液分离的工艺流程和PLC中央控制,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浓缩池上清液能达标排放,离心机分离水的泥饼含固率≥42%,PAM加注率1.0 ̄1.5kg/t干泥。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作为黄浦江水系水厂排泥水处理的工艺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无锡市梅园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采用调节、浓缩、平衡、投加聚丙烯酰胺 (PAM)、板框压滤机固液分离的工艺,同时采用了PLC中央控制,其浓缩上清液能达标排放,板框压滤机分离的泥饼含固率为 40%左右,PAM投加量为 1. 5~2. 0kg/t干污泥。  相似文献   

9.
张群  潘晓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6):106-108
2011年临江水厂污泥脱水系统进行了调试、运行,厂内所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一级标准。对浓缩池、压滤机等关键设备设施的运行进行优化,调整了部分运行参数和自控程序,压滤部分新增投加PAM替代石灰进行污泥调质。优化后浓缩池上清液浊度及排泥浓度均有所改善,压滤机脱水后泥饼含固率明显上升,降低了污泥体积及后续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选择高效絮凝剂,提高污泥的脱水效率,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絮凝沉降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硅藻土和PAM两种絮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大于或小于这个值都会降低絮凝效果;PAM与硅藻土均以湿法投加效果为好,且PAM最好熟化2h,硅藻土浸泡1h;通过PAM与硅藻土的配伍使用实验,最后找到硅藻土占干污泥的0.83%和PAM占干污泥的0.17%的量配合使用时,污泥沉降效果大大强于单独使用一种絮凝剂,而且费用经济。  相似文献   

11.
对自来水厂排泥水浓缩试验室凝聚条件下的正交试验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用PAM快速搅拌(不小于300r/min)且GT值介于8 000~18 000,排泥水浓缩效果明显;法国PAM的最佳投加率为0.2‰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n之间变化,出水浊度仍可稳定保持在10 NTU以下;工艺优化参数如下:上升流速为70 cm/min,搅拌转速为5~8 r/min,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4~5 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试验,出水浊度始终稳定在10 NTU以下,最佳间歇排泥间隔为4 h,出泥含水率为95.8%,处理成本为0.1元/m^3。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排泥水,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浓缩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污泥调质效果是决定板框压滤机出泥含水率的关键因素,为保证出泥含水率<60%,对污泥有机调质及无机调质的试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以天山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上机试验确定污泥浓缩段有机调质适用的PAM型号,将污泥含水率浓缩至97%以下,固体回收率高。同时通过板框压滤机脱水试验,随着浓缩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污泥无机调质所需FeCl3和Ca(OH)2的投加量亦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邓军 《供水技术》2009,3(5):18-20
进行了水厂排泥水的现场中试水力负荷和固体负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M可提高斜板浓缩池抗击负荷的能力,投加PAM+快速搅拌可进一步提高斜板浓缩池抗击负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祥符水厂采用收集、浓缩、平衡、投加PAM、离心脱水工艺处理排泥水。生产运行实践表明,斜板浓缩池的上清液能达到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经离心脱水后泥饼含固率>25%,可实现排泥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不同泥质的供水污泥,开发了污泥浓缩脱水一体化工艺及其成套中试设备(浓缩深脱一体机),并优化了设计和运行参数。对于脱水性较好的供水污泥,仅需投加聚丙烯酰胺(PAM),该设备在进泥量较小的条件下即可使出泥含水率低于70%;对于脱水性较差的污泥,分别考察了联合投加PAM和污泥改性剂,以及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两种调理方案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并对不同调理方案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达到目标含水率前提下,当单独投加PAM、联合投加PAM和改性剂、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调理污泥时,设备处理量分别为130、200和330 kgDS/h,处理成本分别为171.24、262.44和150.60元/tDS。因此,联合投加PAM和石灰乳进行供水污泥调理可提高产能、降低处理成本,推荐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预处理自来水厂污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合理选用聚丙烯酰胺(PAM)并确定其最佳投量可降低自来水厂污泥处理费用,为此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类型PAM预处理自来水厂的污泥。研究结果表明:投加两种类型的PAM均可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但阴离子型PAM的投量较低;根据毛细吸水时间(CST)变化得到的PAM最佳投量与测定比阻得到的最佳PAM投量一致,故可用CST替代比阻检测污泥的脱水性能;测定离心液和滤液粘度也是确定PAM最佳投量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也可用于PAM投量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沥浸微生物对浓缩污泥与添加聚丙烯酰胺(PAM)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沥浸处理,同时采用厢式压滤机在0.35 MPa的压力条件下,对生物沥浸前后的污泥进行脱水。结果表明,经过生物沥浸处理,浓缩污泥与稀释后的脱水污泥的CST值可分别降至11.8、14.6 s;沥浸结束后静置24 h,上清液所占比例分别从原来的12.5%、24%升至31%、42%,两种污泥中Zn的溶出率分别为66.65%、59.13%,Cu的溶出率分别为13.31%、23.55%。对浓缩污泥直接进行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高达75%;加PAM调理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达68%;而经生物沥浸后再脱水,泥饼含水率可降至58%。可见,在相同脱水条件下,生物沥浸法对污泥的调理作用要优于PAM。  相似文献   

19.
依据沉淀池和排水池的排泥规律确定了日排泥水总量,采用物料平衡法、排泥现场测定法、排泥水处理系统参数监测法及公式法确定日总干污泥量.结果表明:排泥水处理系统监测法操作容易、设备简单且数据可靠.通过污泥量的确定,可调节排泥规律和排泥水处理系统的流量及浓度,并可降低排泥水对系统的冲击负荷,使水厂在高温高藻期达到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国内部分给水厂排泥水受到镉污染,致使排泥水回用具有镉超标的风险,基于排泥水"破碎-再絮凝"过程,分析上清液与污泥中镉的变化,研究排泥水中镉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排泥水污泥对镉的吸附量与排泥水中镉的总量线性相关;破碎、高p H值、低温和投加适量阳离子絮凝剂都有助于污泥吸附镉;但对处理后的污泥进行长时间搅动会导致其中的镉释放。污泥中的镉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使用PAM对污泥进行调质,离子交换态镉和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转变为有机结合态镉。"破碎-再絮凝"过程有利于排泥水中溶解态镉迁移至污泥中,但再絮凝的污泥不宜过多扰动和停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