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跃军 《甘肃冶金》2019,41(2):10-13
针对八钢公司120 t产线板坯4号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影响Q345钢种板坯表面纵裂的因素,发现纵裂与结晶器冷却强度、钢水成分、保护渣性能、拉坯速度及结晶器液面波动、钢水过热度、结晶器内钢水流场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连铸板坯纵裂指数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
从表面纵裂形貌、结晶器冷却、过热度与拉速、专用保护渣、弱冷工艺等方面分析27Si Mn圆坯表面纵裂成因,并从专用保护渣、拉速和过热度匹配、结晶器液面波动以及二冷配水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保证圆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
依据提钒炼钢二厂1~#、2~#板坯连铸机生产Q235B、Q345B钢板坯表面纵裂的实际,分析了钢中C含量、Mn/S比、连铸保护渣的性能、浇注过程钢水过热度、拉速、结晶器冷却以及结晶器参数等对板坯表面纵裂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37Mn5圆坯表面纵裂缺陷,从37Mn5表面纵裂的形成机理、中包过热度控制、拉速控制、保护渣加渣操作、结晶器冷却、铸坯缓冷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天钢37Mn5连铸圆坯表面纵裂的形成原因。通过采用中包低过热度恒液位、恒温、恒拉速,以及合理的铸坯缓冷工艺技术,使37Mn5表面纵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CSP薄板坯表面纵裂原因及防止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薄板坯表面纵裂是CSP连铸连轧生产线上一个严重的质量缺陷,通过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控制废钢质量、钢水成分、钢水浇注过热度、结晶器保护渣、结晶器循环水水质、结晶器与扇形段等设备状态、浸入式水口的安装精度,及保证浇注温度与拉速的匹配关系,可有效控制纵裂缺陷的发生,使纵裂纹比例稳定在0.4%以下。  相似文献   

6.
何冲 《甘肃冶金》2012,(3):25-28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起因于结晶器弯月面出现坯壳厚度的不均匀性。针对河北钢铁集团金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板坯连铸机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影响板坯表面纵裂的因素,发现连铸板坯纵裂与结晶器冷却强度、钢水成分,夹杂物含量、拉速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各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连铸板坯纵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钢连铸机生产管线钢数据的统计分析,查找影响管线钢X70表面裂纹的因素。结果表明铸坯断面、拉速、过热度、钢水成分、结晶器冷却强度均对X70管线钢的表面裂纹产生影响,而设备的精准却是被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X70表面裂纹发生率的措施,即规范拉速、改进保护渣、调整结晶器冷却水流量、稳定过热度、控制钢水成分以及优化水口及提升设备精准等。  相似文献   

8.
申志强 《河北冶金》2012,(7):47-49,78
介绍了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成因及特征,从钢水成分、连铸机拉速、保护渣液渣层厚度和结晶器液面波动、结晶器冷却效果和二次冷却方面,提出了防止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速浇铸亚包晶钢表面质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和明  王新华  张炯明 《钢铁》2006,41(6):22-26
为改善亚包晶钢高速浇铸时的表面质量,从过热度、锰硫比、拉速、铜板温度、平均热流和保护渣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浇铸亚包晶钢时钢水过热度高,在较强的冷却制度下会促进铸坯表面形成凹陷和纵裂.随着拉速的增加,凹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拉速条件下,铸坯内弧比外弧更易于生成凹陷.结晶器壁热流不均是纵裂纹产生的有利环境,铸坯表面产生裂纹和没有裂纹时,二者的平均热流和铜板温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低碱度保护渣相比,使用高碱度保护渣时,结晶器热流量和铜板温度低,有利于实现弱冷却,均匀形成凝固坯壳,有助于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铸坯.  相似文献   

10.
从410不锈钢表面纵裂形成的机理出发,通过采取优化钢水成分、调整结晶器水流量、优化保护渣理化性能和拉速等工艺措施,410不锈钢小方坯表面纵裂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且基本上杜绝了漏钢等生产事故的发生。铸坯的表面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铸坯表面纵裂发生率由11.24%降为2.18%,铸坯的修磨率降低了3.4%。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济钢第三炼钢厂1号连铸机连铸工艺环节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取得效果,认为板坯角部纵裂纹主要源于结晶器侧面足辊与样板的间隙、结晶器冷却和锥度、钢水成分和过热度、拉速等。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后,使板坯的偏离角纵裂纹发生率由2.77%降低到0.09%。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济钢第三炼钢厂1号连铸机连铸工艺环节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生产中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及取得效果,认为板坯角部纵裂纹主要源于结晶器侧面足辊与样板的间隙、结晶器冷却和锥度、钢水成分和过热度、拉速等。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后,使板坯的偏离角纵裂纹发生率由2.77%降低到0.09%。  相似文献   

13.
主要分析了舞钢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原因,同时从稳定拉速、控制结晶器冷却、二冷水弱冷、浸入式水口优化、保护渣的使用和首炉纵裂控制等方面着手,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最终减少了连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包晶钢连铸生产时易出现表面纵裂这一问题,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详细分析了钢水成分、结晶器水冷却强度、浸入式水口插入深度、保护渣、拉速等对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发生控制在0.05%以下,提高板坯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张瑜  漆鑫  杨春雷  张红斌 《特殊钢》2016,37(1):29-33
Q235B钢(0. 11% ~0. 17%C)10~20 mm热轧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50 t转炉-吹氧-(2。0 ~ 230)mm x(900 ~ 1 600)mm板坯连铸-热轧工艺。分析表明.Q235B钢热轧板表面裂纹来源于铸坯纵裂。统计分 析了成分、钢水过热度、拉速、连铸二冷水量、保护渣等对连铸坯纵裂的影响。通过控制Mn/S≥40,钢水过热度 15-35 °C,拉速1. 15 m/min,按季节调节二冷水量,釆用熔点≥1 100 °C,粘度0.20 ~0. 32 Pa .s,碱度≥1. 10的保 护渣等措施,使Q235B钢热轧板表面纵裂纹由3.51%降至W0. 96%。  相似文献   

16.
朱祖民  陈荣欢 《钢铁》2005,40(5):29-31
连铸板坯开浇时的浇铸状况恶劣,开浇炉的铸坯表面缺陷发生率较高。使铸坯在结晶器内缓冷是防止铸坯纵裂的有效措施。针对通常使用的低碱度、低结晶温度的发热型开浇渣不能使铸坯在开浇阶段得到缓冷的缺点,开发了连铸板坯中碳钢开浇用发热保护渣,除进一步改善发热性能外,高碱度、高结晶率的开浇渣所形成的渣膜增大了结晶器与铸坯问的热阻,改善了铸坯在结晶器内的缓冷条件,开浇炉的第1、2块板坯的纵裂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根据CSP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中边部裂纹的形成机理,从钢水成分、保护渣、二冷水等方面对裂纹产生、发展进行分析,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薄板坯边裂。  相似文献   

18.
吴健鹏  董长征  曾建立  朱志强  潘艳华 《炼钢》2012,28(1):29-32,36
根据CSP薄板坯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机理,结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CSP生产现场实践,从钢水成分、锥度设定、保护渣、冷却制度、设备精度等方面因素对板坯裂纹的产生、发展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薄板坯表面纵裂提出了相应措施,攻关后,由纵裂引起的改判比率由2009年12月的3.22%降至2010年12月0.43%,板坯纵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