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用户环路的各种新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探讨,包括光缆接入网,光纤网的发展,双绞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  相似文献   

2.
宽带接入网技术众多,各有其特点,而光接入网(OAN)以其优点的技术特性,将成为今后宽带接入网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阐述了OAN技术的出现背景、定义、传输原理,特别介绍了PON系统中对上行信号采用TDMA方式以及OAN的3种应用类型,突出说明了这些应用上的优势,最后介绍了光接入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纵观国内接入网配套12V蓄电池的发展,2000年是个分水岭。在这一年发生的两件事值得再次回顾:其一是原华为电气的接入网一蓄电池攻关小组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电信级12V电池概念并开发出新一代接入网配套电池(即目前艾默生的Telion系列电信级12V电池);另一重要事件是原河北电信在面对接入网配套12V电池(UPS类型电池)高故障率的困扰下,主动出击对接入网配套电池进行选型,改变了原先单一由接入网OEM供应商选配电池的状况,极大提高了网络运行质量。然而有趣的巧合是,当时  相似文献   

4.
介绍和讨论了接入网在我国通信专网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电力通信专网接入网发展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也在稳步提高。铁路通信网络是铁路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保障,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传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对现代接入网技术及铁路接入网的特点、管理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一个简单介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V5接口是接入网系统和本地交换机之间的数字接口。最近几年,电力通信变电站接入网已组建好光纤通信网络,改变了过去电力线载波话音容量少、频带窄等缺点,但交换网和PCM接入网之间基本还是以模拟Z接口相连,模拟转接带来局端工作量大、PCM设备多、可靠性低、维护不方便等。文章介绍了V5接口的历史、技术特点、基本功能等,结合电力接入网现状,提出以V5数字接口连接本地交换机和变电站接入网,解决了上述问题,增强了变电站接入网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电力信息化》2014,(9):10-10
正2014年9月4日,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通信专委会通信接入网学组举办的"终端接入网支撑能源互联网"专题研讨会在杭州成功召开。电力通信专委会接入网学组成员与来自高校、通信厂商和系统内的专家学者就终端接入网支撑能源互联网主题展开讨论,组员单位分别介绍了接入网建设情况,并讨论了技术发展趋势,会议议题包  相似文献   

8.
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多种现场和业务应用因素影响,目前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存在包括工程、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难题.文章通过对目前终端通信接入网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汇总提出了终端通信接入网的六大核心因素,并分别提出了初步方案设计.最后,文章为未来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先进的通信技术是实现全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目前,内蒙古西部电网(以下简称蒙西电网)的通信系统部分已光纤化和数字化,但用户网仍是传统的钢线传输,已成为限制现代通信网发展的瓶颈。本文介绍了接入网的功能、特点及设计规划方案,阐明了蒙西电网建设接入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无线光通信技术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的不断演进,接入网的“瓶颈效应”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无线光通信即是实现光接入网的一种新兴技术。文章详细阐述了无线光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并着重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和相关解决方案,接着对无线光通信的优点、缺点、应用和应用动向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智能配电通信业务的服务质量,根据智能配电网对通信技术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DFNN)的智能配电异构无线网络准入控制算法。在智能配电网络的异构准入控制模型中构建神经网络系统,以网络的接入阻塞率差作为系统参数强化学习的目标,对网络的负载均衡具有较好的动态适应性。神经网络系统在输入层较多时容易产生太多规则而影响决策结果,而DFNN通过计算当前系统规则的完备性,动态添加规则,并通过计算所有规则的重要性,动态删除规则,使得系统的规则有效而不冗余。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多接入选择算法(MLB)明显降低了网络的接入阻塞率,相对于模糊神经网络算法(FNN)而言简化了系统结构,突出了规则的重要性,具有较低的接入阻塞率和更好的均衡效果。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C地址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拓扑动态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智能变电站网络拓扑可视化和网络故障快速定位,文中在常规交换机网络拓扑搜索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网络设备拓扑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以MAC地址为外键匹配交换机MAC地址转发表、断面数据报文和智能变电站配置文件,实现了智能变电站交换机网络和智能电子设备的拓扑动态识别。在Linux平台上开发了软件工具,并在实验室模拟系统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主动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设计需要贯穿一体化思维。对主动配电网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介绍,分析主动配电网的设计要点与要求,提出基于"分步推进"和"一步一反馈"的渐进优化式总体设计思路。在前述工作基础上勾画出统筹分布式电源接入、实时数据采集、配电网自动化配置、一次接线优化等多个层面的主动配电网一体化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主要由各专业业务部门主导,自行建设、运行及管理,存在通信技术选型缺乏科学指导依据、接入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通信网络重复建设等问题。面向“十四五”能源互联网终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的特点,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面向多业务融合典型场景下的接入网通信技术规划模型,计算并提出不同供电区域终端通信接入网远程通信技术选型原则,为“十四五”终端通信接入网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力通信接入网具有结构复杂、技术多样、设备厂家众多和成本敏感等特征,其可靠性研究面临很多挑战,有必要对可靠性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首先阐述了网络可靠性的相关概念和演进特征,然后从网络分层的角度分析了网络组件、拓扑结构、路由策略、网络管理和建设成本等5个因素对电力通信接入网可靠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提高可靠性的相关建议和措施。这些建议和措施对电力通信接入网的规划、设计、建设以及运行维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s,DGs)类型的多样性及其接入对配电系统影响的差异性,研究了不同类型的DGs在接入位置、接入容量发生变化时对系统电压及网损影响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类型DGs的分析处理,运用改进前推回代法潮流计算程序对其接入辐射状配电网前后的电压分布、有功损耗进行精确计算,并采用系统电压改善程度、有功损耗改善程度指标来评价不同类型DGs对系统电压和网损的影响程度。通过IEEE33节点系统的仿真试验,全面总结了不同类型DGs在配电网中接入位置、出力、布局等方面改变时电压及功率损耗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智能楼宇中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智能楼宇环境,设计并实现无线传感网络、电力线载波网络和以太网接入的混合网络。文中的混合网络中,无线传感网络在频域和空域上分割子网,并在每个子网的接入节点进行了分布式判决。电力线载波网络将各个无线传感网进行连接,并通过以太网接入节点将信息采集并发送至Internet。本设计在保留了无线传感网优点的前提下,利用了现有电力网络布线设施,并且满足远程监控要求,同时解决了无线传感网随着节点数目增多而信号连通性急剧下降的问题。使得智能楼宇环境中组建大型无线传感网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储能(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DES)具有灵活的运行特性,通过合理配置DES可使其有效服务于有源配电网的电压管理。现有以电压管理为导向的DES优化配置研究通常基于平衡网络模型来分析储能运行特性对系统电压的影响,但配电网实际上是三相不平衡的。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灵敏度分析的不平衡配电网DES序次优化配置方法,从改善网络电压的角度研究不平衡配电网中DES的最佳配置方法。首先基于综合电压灵敏度分析确定DES接入位置;其次兼顾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以DES一次投资和运维成本最小为目标优化DES的接入容量;最后通过改进IEEE 33节点三相配电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DES序次优化配置方法可有效改善不平衡配电网的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智能电网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中技术经济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从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建设成本、效益和费效比3个方面提出了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经济性评价指标集,借助目标评估中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与熵值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集中的各指标权重,从而构建了完整的电力终端通信接入网技术经济性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间歇强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配电网台区具有点多面广、分散无序的特点,导致其接入方案的选址定容难,为此,考虑配电网台区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提出了一种规模化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鲁棒优化规划模型。首先,设计了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台区的拓扑分析方法,并构建以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规划模型。其次,应用鲁棒优化方法处理分布式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并利用遗传算法对规划模型求解,实现了一次求解即可获知分布式光伏的最佳接入点以及最优安装容量。最后,通过IEEE 33节点配电网案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在改善电能质量,提高模型优化速度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