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9 毫秒
1.
西藏措勤盆地中生代油气保存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措勤盆地沉积巨厚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具备形成油气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海相油气勘探区域.以实测地层剖面统计为基础,对中上侏罗统接奴群,下白垩统则弄群、多尼组、郎山组、捷嘎组及上白垩统竟柱山组作为盖层的宏观及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地壳抬升、断裂活动、高原隆升与中生代油气保存的关系,初步认为伴随高原隆升构造运动对盆地油气保存的不利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酒西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解剖了酒西盆地烃源岩发育的地质背景及主要烃源岩的性质、分布规律,分析了油气生成期与圈闭发育期的配置关系、油气运移方向与通道、储集岩特征及分布、区域盖层分布与成藏规律,总结了该盆地油气生、储、盖、运、圈、保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约酒西盆地的主要油气成藏条件,并指出了有利的勘探领域及目标。   相似文献   

3.
南塔吉克盆地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塔吉克盆地的地层、沉积、构造和石油地质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该盆地的烃源岩为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的滨浅海相与湖相泥岩、页岩和灰岩,有多套含油气层系,主要含油储集层为古近系的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主要含气储集层为白垩系与上侏罗统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砂岩,上侏罗统膏盐岩为气藏的区域性盖层,白垩系和古近系的泥膏岩和泥灰岩为区域性和局部油气盖层,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晚白垩世与早上新世,油气圈闭和油气田(藏)主要有构造型、构造-地层复合型和地层型等3种。  相似文献   

4.
中国含油气盆地超深层广泛发育灰岩,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在超深层具有很强的塑性和韧性。在小变形作用下,灰岩不容易发生断裂。灰岩尤其是泥灰岩,因其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也可以作为盖层。四川盆地元坝气藏埋深超过6 500 m,储气规模大,其盖层和保存条件一直备受关注。下三叠统膏盐岩作为元坝气藏的区域性盖层得到普遍认可,但是飞仙关组灰岩作为其直接盖层尚存争议。在岩心观察、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地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脆—韧性的角度分析飞仙关组灰岩作为盖层的完整性。飞仙关组灰岩在生气高峰期及之后,韧性显著提高,力学性质处于韧性阶段,不易发生破裂,能够保持岩层完整性,从而成为二叠系长兴组白云岩储层的良好盖层。该实例说明,灰岩在超深层可以作为盖层,对碳酸盐岩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北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羌塘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地层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该盆地油气成藏条件 ,认为羌塘盆地勘探的主力层段三叠—侏罗系总体经历了三次海侵和三次海退的过程 ,生油岩厚度大 ,有机质丰度高 ,且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 ,储集岩和区域盖层发育 ,生储盖组合条件好 ,目前已发现的多处油气苗表明 ,羌塘盆地确实有过油气的生成与运移的过程 ,综合分析认为该盆地基本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共发现7大有效油气系统和1个大规模含沥青层,预测油气资源总量超过百亿吨。 2002年,该项目组人员对羌塘盆地西部、措勤盆地沉积地层格架及石油地质问题开展了广泛调查,着重对隆鄂尼古油藏与昂达尔错含油藻礁灰岩对比、南羌塘盆地下侏罗统延伸以及曲色组与比诺错油页岩时代和对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果。 在羌北盆地中南部上侏罗统上部砂、泥岩层中发现至今羌塘盆地规模最大的含沥青层,认为该区域大面积发育良好的盖层和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7.
西藏比如盆地生储盖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蓓蓓 《海洋石油》2010,30(1):31-35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资料和采样测试分析,对比如盆地的生油岩、储集层、盖层条件及其生储盖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盆地中发育的主要烃源岩有两套,岩石类型主要为板岩,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以生气为主;储集层主要为碎屑岩,岩性以含砾砂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型;盖层较发育,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板岩,厚度大;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型式为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自生自储自盖式。  相似文献   

8.
南美西部主体为安第斯造山带,该造山带东侧亚安第斯地区由南至北分布有大量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但由于各盆地演化历史及大地构造背景不同,其源岩、储集岩、盖层及圈闭条件也不尽相同,进而影响其油气潜力.通过综合分析前人在该区的基础地质及油气地质研究成果,总结该区大地构造分区及盆地演化,比较各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及油气潜力,进而明...  相似文献   

9.
波拿巴盆地油气及伴生的CO2气体分布特征明显:垂向上,油气主要分布在中上侏罗统Plover/Mont-ara组;平面上,石油主要分布在盆地西部,天然气和凝析油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气田中普遍含CO2,靠近控盆断裂处气田CO2含量高,而位于台地上气田中CO2含量低。根据该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和石油地质特征,盖层质量控制了油气垂向分布;主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以及保存条件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CO2形成过程及运移过程决定了其含量高低。  相似文献   

10.
东地中海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低,是近年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热点地区之一。东地中海深水油气富集条件研究对该地区油气勘探选区选带具有指导意义。基于国际油气商业数据库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应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对东地中海构造沉积演化、油气地质条件、储盖组合及成藏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深水油气富集条件及未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东地中海发育中新统生物礁灰岩+盐岩、中新统浊积砂岩+盐岩主力储盖组合及白垩系浊积砂岩+泥页岩、侏罗系生物礁灰岩+泥灰岩推测储盖组合。厚层渐新统—中新统海相烃源岩、优质中新统盆底扇浊积砂岩和生物礁灰岩储层、区域性盐岩盖层及构造反转期发育的大型构造圈闭控制了东地中海深水油气富集。未来应重点关注黎凡特盆地深水区中新统浊积砂岩领域和埃拉托色尼台地周缘中新统生物礁灰岩领域,深入探索希罗多德盆地深水区中新统浊积砂岩领域和黎凡特盆地中生界深层领域。  相似文献   

11.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资源丰富,前期勘探仅在台北凹陷周缘正向构造带发现巴喀、温吉桑和米登等小型油气藏.在对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条件及源储盖组合特征综合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台北凹陷源内致密砂岩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台北凹陷水西沟群纵向发育八道湾组煤岩、三工河组泥岩及西山窑组二段煤岩3套两类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张夏期原型盆地类型与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寒武统张夏组鲕粒灰(云)岩在鄂尔多斯具有一定规模分布,是值得探索的油气勘探领域之一。综合分析认为:张夏期盆地为隆坳相间格局,南北向展布的中央古隆起雏形起到了分隔鄂尔多斯西缘祁连海和南缘秦岭海的作用,盆地原型为克拉通台地型盆地。张夏组储层鲕粒结构类型复杂,主要成岩作用为白云岩化和埋藏溶蚀作用等;孔隙结构与储层物性分析表明为低孔、低渗储层,局部发育一些较好的储集岩。油气地质条件有利因素包括储集条件、储盖组合和构造背景,不利因素为寒武系烃源岩不发育。加强对寒武系的研究和勘探力度,争取油气勘探新突破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断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北缘块断带德令哈断陷是一个勘探程度很低的地区。通过野外露头石油地质考察,结合目前钻井、地震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广泛发育中生界侏罗系和古生界石炭系泥岩、碳酸盐岩和煤系烃源岩,奥陶系泥岩和碳酸盐岩也是较好—好烃源岩;储层发育,中新生界油气储层都为砂岩。德令哈断陷为两凹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区内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样,数量多,面积大,埋藏深度多小于4000m,有利于钻探。预测油气总资源量在10×108t以上,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沉湖地区油气系统演化与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湖地区位于江汉盆地东部,发育有多个含油气构造。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对沉湖地区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下志留统泥岩、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为该区主力烃源岩,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上石炭统黄龙组和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层;中上三叠统至侏罗系泥岩为区域性盖层;中三叠世末期、侏罗纪末期和古近纪末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具有良好的配置关系。在油气系统演化研究的基础上,预测区内存在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类油气藏,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藏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托纳木地区位于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为羌塘盆地相对稳定的构造区,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地表油气显示主要为裂隙型沥青、“油浸”灰岩和油页岩,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大规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备形成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储集层和盖层分析表明,托纳木地区储集层中等,盖层中等-有利。依据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将托纳木地区生储盖划分为Ⅳ1、Ⅳ2、Ⅳ33个二级组合,其中Ⅳ2 组合最为有利,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Ⅳ1组合较为有利,而Ⅳ3 组合相对较差。托纳木地区生油条件优越、成熟度适中,储集层类型多、物性较好,盖层发育,表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史大海  陈清棠  邱微  郭展  吴小琴 《断块油气田》2013,20(3):321-323,328
近年来在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获得了勘探突破,发现了火山岩之上的浅层普通稠油油藏,油源分析表明,该油藏原油主要来自于深层巴音戈壁组的暗色泥岩。对浅层油藏成藏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毛西断层晚期构造反转,形成了良好的油气输导条件,早期形成于构造带深层原生油藏中的原油向上运移至浅层,是浅层成藏的主控因素。同时,构造浅层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流相,储层较为发育,为油气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上覆的乌兰苏海组发育大套泥岩,形成了区域性盖层,为浅层油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从而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藏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活动热流体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悠  陈红汉  肖秋苟  耿峰 《石油学报》2011,32(4):621-628
对2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系统分析表明,青藏高原措勤盆地下白垩统郎山组、多尼组存在大量沥青及有机包裹体,证实盆地内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测温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5幕热流体活动,且均与油气运聚有关,其中以第2幕-第5幕的大量天然气运聚为主。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和沉积埋藏史,确定措勤盆地下白垩统有3期热流体充注,其时间分别为距今124.1~101.5 Ma、距今96.4~89.9 Ma和距今80.4~63.1 Ma,其中第1期和第2期是研究区油气的主要运聚时期。措勤盆地在构造作用影响下流体活动频繁,后期高温热流体活动促进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但也使古油藏遭到强烈破坏,油气散失严重。由此认为,措勤盆地油气勘探应以寻找晚期形成的新生界油藏或者中生界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的油藏、天然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8.
大庆长坦以东地区深部与中下部油气封盖条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庆长坦以东地区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登娄库组,泉一、二段和青山口组,嫩一、二段泥岩分别是深部和中下部含油气组合的油气封盖层,由于二者形成于盆地不同的发育阶段,它们的形成环境差异较大,从而使得它们不仅在发育程度上,而且在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特征上都存在着差异性。深部登娄库组和泉一、二段泥岩除了可对游离相油气形成毛细管封闭外,只部分存在较弱的烃浓度封闭,且单层厚度小,横向分布不稳,只能通过0  相似文献   

19.
伊朗库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库姆盆地是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的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中下侏罗统舍姆沙克组和渐新统—中新统库姆组两套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油源对比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舍姆沙克组烃源岩为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层系,库姆组为一套潜在的烃源岩层系。舍姆沙克组烃源岩在早白垩世开始进入生烃门限,大约在17Ma时进入湿气和凝析油阶段,上新世早期盆地的快速沉降使侏罗系源岩达到过成熟阶段。经对库姆盆地成藏要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库姆盆地的区域石油地质背景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演化。库姆盆地既存在以舍姆沙克组(及库姆组)为源岩的新近系油气藏,也可存在舍姆沙克组原生油气藏。燕山期和喜山期形成的圈闭是本区的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