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芡实为原料制取芡实粉和芡实淀粉样品,研究了其糊化性、溶胀度、可溶指数、质构性和消化性等性质.结果表明,芡实淀粉样品的黏度明显高于芡实粉样品,芡实粉的峰值黏度与芡实淀粉相比降低了57.75%;随温度升高,芡实粉和芡实淀粉的溶胀度和可溶指数呈现递增趋势,但在较高温度下,芡实粉样品的溶胀度和可溶指数明显高于芡实淀粉样品;与芡实淀粉样品相比,芡实粉的凝胶的硬度减少了91.86%;芡实淀粉样品的快速消化淀粉含量明显高于芡实粉样品,但慢速消化淀粉的含量要低于芡实粉样品,抗性淀粉的含量高于芡实淀粉样品.  相似文献   

2.
芡实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芡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保健功能,介绍了目前已开发的芡实产品和加工技术,并对芡实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芡实采后加工与功能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芡实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两用型水生植物,以芡实为原料开发的各类食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该文对芡实的采后深加工及功能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芡实的加工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做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芡实的营养功能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芡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潮州芡实含蛋白质 9.68% ,比北方芡实高 2 0 .4% ,脂肪含量较低 ,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含量较丰富 ,尤其是矿质元素 P、Fe、Se、I及维生素 C、维生素 E含量较高。以芡实、大豆、白米为主料研制生产了芡实膨化即食糊、鲜湿芡实罐藏制品 ,对其加工工艺、配方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芡实(南芡)的主要营养价值进行简要的概述,介绍了芡实(南芡)的烹饪加工工艺与在烹饪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并对芡实的产业现状与路径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更好的开发与利用芡实,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芡实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植物之一,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药用价值。芡实的种仁富含多种营养素,可作为食品加工的原辅料。此外,芡实的种皮、壳、叶柄和花梗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可作为活性成分制备的原材料。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芡实脱壳技术、保鲜技术、干燥技术、大分子物质研究、副产物综合利用以及芡实食品的开发与研究进行了综述,为充分利用芡实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种低度芡实酒理化功能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芡实这一地方特产资源,拓宽其应用领域,将一定比例的芡实与糯米混合发酵,制备一种低度芡实酒,对其主要营养组分、酚类物质含量及其体外抗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得芡实新酒和陈酿1年的成熟酒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总酚,风味浓郁,相关指标达到了一级半干型黄酒国家标准。HPLC分析显示,芡实酒中含有较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如没食子酸、阿魏酸、槲皮素和芦丁等。在陈酿期间,芡实新酒中的芦丁几乎全部转化为槲皮素。此外,芡实酒显示出很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这与其中丰富的还原糖和多酚含量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所得芡实酒营养丰富、具有较强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三种吸附剂对芡实多酚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芡实多酚的柱层析纯化过程中,为了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本研究分析了聚酰胺、D101树脂和中性氧化铝三种吸附剂对芡实多酚的吸附特性.结果显示,聚酰胺、D101树脂和中性氧化铝三种吸附剂对溶液中芡实多酚的平衡吸附量均较高,在多酚初始浓度为0.5mg/mL时,平衡吸附量依次为34.48、33.21、35.49mg/g.其中,D101树脂对溶液中芡实多酚的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分离纯化芡实多酚较理想的吸附剂.芡实多酚经D101树脂吸附后,用pH=5,50%丙酮水溶液(v/v)洗脱,即可将其中91.84%的芡实多酚洗脱下来.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后,得纯化芡实多酚样品,其中总酚舍量达81.38%.  相似文献   

9.
张汆  薛连海  贾小丽  孙艳辉 《食品科学》2009,30(20):260-264
采用50%丙酮溶液对芡实中的多酚进行分离提取。在D101树脂对芡实多酚吸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101树脂吸附-柱层析分离法,对芡实多酚进行纯化。结果显示,D101树脂对溶液体系中芡实多酚的平衡吸附量为33.21mg/g,在蛋白质、低聚糖和多酚等组分共存的溶液体系中,D101树脂对芡实多酚的吸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芡实多酚经D101树脂吸附后,用pH5、50%丙酮溶液(V/V) 洗脱,即可将其中91.84%的芡实多酚洗脱下来。洗脱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后,得到纯化芡实多酚样品,其中总酚含量达81.38%。  相似文献   

10.
黎卫  毛健  陈婷  齐斌 《食品与机械》2015,31(2):205-210
为了优化芡实谷蛋白提取工艺以及分析其亚基组成。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芡实谷蛋白,运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温度、时间以及碱浓度对芡实谷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谷蛋白提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对芡实谷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芡实谷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3(V/m),温度51℃,时间2.2 h,碱浓度4.5 g/L。该条件下,芡实谷蛋白提取率可达32.45%,与理论值32.55%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该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可通过该法指导提取芡实谷蛋白。同时通过对芡实谷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芡实谷蛋白中15 k D亚基含量最高,占52.4%。这为构建芡实谷蛋白指纹图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然  王晶  张悦  焦素娟 《粮油加工》2010,(11):68-71
以6个产地芡实为材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部分微量营养素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其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个产地芡实干品中总糖、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3.9、7.63、0.5、13.3、0.479、0.995g/100g;6个产地芡实的VB2、VC、钙、锌、铜、锰最高含量分别达到0.92、15.14、24.58、4.14、1.10、3.20mg/100g;6个产地芡实均存在黄酮类物质,广东芡实总黄酮含量为0.478mg/g,明显高于其他5种芡实(P〈0.05)。  相似文献   

12.
对芡实乳饮料的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芡实浆防褐变、饮料稳定性等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利用芡实和奶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凝固型芡实酸奶。并对影响芡实酸奶感官品质的因素(芡实浆与奶液的比例、加糖量、嗜热链球菌的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芡实酸奶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芡实酸奶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芡实浆与奶液体积比1∶5,发酵温度42℃,加糖量5.8%,接种量3.4%,发酵时间8.5 h,该条件下制作的芡实酸奶呈微黄色,具发酵乳特有的滋味、气味,组织细腻,凝块细小均匀,感官评分达90.1分。  相似文献   

14.
芡实中淀粉含量丰富,芡实淀粉糊的黏度特性直接影响其食品的质地特性及其加工条件.以米淀粉为参照,分别考查了芡实淀粉糊的质量分数、温度、pH值以及常用食品添加剂(如氯化钠、氯化钙和蔗糖等)对淀粉糊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与米淀粉相比,芡实淀粉糊的黏度较低,淀粉糊质量分数、温度、淀粉糊pH值等因素对其黏度影响很大.添加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氯化钠、氯化钙和蔗糖对芡实淀粉的糊化有抑制作用,其中盐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15.
芡实保健香肠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芡实打泉添加到肉馅中,制成芡实保健香肠制品.选取芡实添加量、猪肥肉与猪瘦肉的添加比例和淀粉添加量3个主要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根据香肠的外观、口感等感官指标的评价,得到了芡实保健香肠的最佳配方:芡实添加量4%.猪肥肉与猪瘦肉的添加比例1:9,淀粉添加量8%.按此配方生产出的芡实保健香肠的肠衣表面干爽、完整、无斑点,截面颜色鲜艳.切面光润;芡实果粒分布均匀,元气泡;肉质鲜嫩,产品兼有香肠和芡实的特殊风味,无异味;产品的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芡实为试材,采用微波辅助碱溶酸沉法提取芡实蛋白,以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温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对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采用L_9(3~4)正交实验对芡实蛋白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测定芡实蛋白对DPPH·、ABTS~+·、·OH、O_2~-·四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芡实蛋白等电点为4.0,影响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温度;芡实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pH11.5,温度40℃,微波时间10 min,微波功率400 W;此条件下,芡实蛋白提取率可达61.45%,其蛋白质含量为81.5%;芡实蛋白对DPPH·、ABTS~+·、·OH、O_2~-·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其IC_(50)分别为0.985、0.313、0.872、0.926 mg/mL,但均低于V_C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芡实中甾醇提取及抗氧化开展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芡实开发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如下:芡实甾醇提取的最佳条件是超声波功率321 W,液料比值为15 mL/g,超声波时间为32 min,乙醇体积分数为80%。同时芡实甾醇具有较强的OH·清除能力,芡实甾醇抗氧化活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芡实、大米、麦芽为原料,研究了酵母接种量、pH、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芡实酒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芡实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芡实酒发酵的因素从主到次依次为: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pH;发酵的最佳条件是:初始pH 4.0,发酵温度28℃,酵母接种量0.6%,主发酵8 d;在此条件下,所得原酒经澄清、调配、杀菌等工序处理可得酒精度不低于11.0%的芡实酒。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热处理过程中鸭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蛋白质交联程度、氨基酸侧链氧化程度、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及DSC分析,研究了芡实黄酮对加热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的抑制作用。通过实验得知:当蛋白-芡实黄酮混合溶液中芡实黄酮质量分数为10%,且混合溶液热处理时间为15 min,芡实黄酮对蛋白质氧化损伤的抑制较显著(P0.01),肌原纤维蛋白羟基自由基清除率由41.00%增至50.10%;同时,芡实黄酮质量分数为40.00%时,蛋白质吸热吸收由1825.00 J/g降至118.42 J/g。高温条件下,芡实黄酮能通过抑制蛋白氧化损伤以及维持蛋白热稳定性进而预防肌原纤维蛋白变性。  相似文献   

20.
芡实壳矿质元素及其油状物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对芡实壳中矿质元素和芡实壳挥发油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进一步采用薄层层析鉴定芡实壳提取物中三萜类化合物。样品预处理后经高氯酸-硝酸消解,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气质联用(GC-MS)方法检测芡实壳提取物中挥发性成分,以1:1浓硫酸-甲醇为显色剂对芡实壳提取物进行硅胶薄层层析,鉴定三萜类化合物。实验测得了芡实壳中Na、Ca、Mg、Fe、Cu、Zn、Mn、Pb、Cd等元素的含量,检测出11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十八烷氧基)-醇等,鉴定出芡实壳中含有三萜类化合物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芡实壳富含Ca和Fe,含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实验的结论可为芡实壳资源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