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弹贮存可靠性分配与预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特征,设计了型号总体贮存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工作流程。针对导弹及各分系统不同的可靠性结构,提出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或方法组合进行可靠性分配与预计的策略。以某型导弹动力分系统为例,在分析其可靠性基础上,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和故障树模型;对该分系统进行了可靠性分配和预计,获得了该分系统设备、组件的可靠性指标;分析了分配与预计结果,并指出了该分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可为导弹可靠性指标论证和总体设计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轨道交通车门系统可靠性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产品可靠性的作用和意义,并深入介绍了可靠性分配及预测的原则。通过采用合理的分配方法,从上到下分配可靠性和预测系统可靠性。根据相关故障率数据,采用数学模型法对详细设计阶段结束时客室侧门系统的各零部件的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可靠性预计示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加权因子分配法,建立了相关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励磁调节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有效分配,并对励磁调节器系统进行可靠性预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产品可靠性的要求,简化了设计,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4.
尹爱国 《装备制造技术》2013,(1):111-112,123
新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计是研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研究了从客户角度上考虑的四个影响新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计的维度,探讨了有相似机型比较的可靠性指标分配与预计的关系.通过对某新产品采用相似件的实例,应用预计与分配、调整、改进、验证等方法,确保可靠性目标.  相似文献   

5.
可靠性设计对保证飞机功能、提高飞机效能具有重要作用。本介绍了可靠性设计工作的内容和步骤,重点阐述了基本可靠性指标的预计和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电子产品,分别从机械产品系统故障模式的复杂性、编制故障准则及产品可靠性设计中的分配和预计过程3个方面阐述了新研发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设计难点。在此基础上,文中对新研发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分配及可靠性预计流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总结了一套针对新研发机械产品可靠性设计的有效方案,为以后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可靠性分配是可靠性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数控机床这种机电一体化的复杂产品,一方面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一部分不能精确的进行描述,只能通过专家评价;另外一方面就是,系统结构非常复杂,可靠性分配比较困难.因此,传统的可靠性分配方法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的模糊决策法,对其基本思路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对可靠性分配公式进行了定义,并结合具体的计算实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研究转向架系统的可靠性需要研究每一部分的可靠性与整个系统可靠性逻辑关系,文中采用功能流程图对阿根廷米轨内燃动车组转向架系统进行功能原理分析,建立了转向架系统的基本可靠性模型和任务可靠性模型,为转向架系统的可靠性分配和可靠性预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下液压机械手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基于评分分配法对水下液压机械手的可靠性分配进行了研究。介绍了评分分配法的原理,分析了评分分配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并给出了水下液压机械手三个组成单元的可靠性分配实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交流传动八轴9 600 kW货运电力机车(简称新八轴机车)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分配、预计的故障率结果与该类型机车在段实际运行统计故障数据计算的故障率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新八轴机车制动系统易发生故障的部位并采取相应措施,另能看出设计初期的可靠性分配和预计是否有所疏漏。  相似文献   

11.
柯贤朝 《机电工程技术》2023,(4):287-289+296
分析了评分分配时需要考虑的要素,介绍了评分分配法的原理。按照评分分配法流程,依次进行建立可靠性框图、确定评分要素、专家评分和评分值处理,对发射箱后盖的各组成单元的可靠性进行了分配,由分配可靠性计算可得系统可靠性为0.99991,满足系统可靠性指标(0.9999),确认了分配结果的有效性,确定了后盖各组成单元的分配可靠性。可靠性分配结果表明,为实现后盖可靠性指标(0.9999),后盖的所有组成单元分配可靠性均应大于0.99997,其中盖体是后盖可靠性薄弱环节,在研制过程中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齿轮传动系统向着高复杂性、多传动样式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快速准确地对齿轮传动系统进行可靠性分配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现有可靠性分配方法存在的考虑因素不全面、同一参数不同分配方法变化范围不统一、不便于数字化软件开发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AGREE)分配法,扩展了评分分配法;探讨了可靠性分配方法的数字化特征,建立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基本可靠性与任务可靠性模型,研究了可靠性模型自动生成的遍历算法;开发了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混合轮系可靠性快速分配的数字化平台,设计了输入模块、计算模块、结果显示模块和输出模块等4个独立模块;通过与实例结果的比较,该软件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验证;同时也实现了齿轮传动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参数化建模与自动化生成算例报告等功能,提高了可靠性分配模型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由于能源匮乏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纯电动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国纯电动车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可靠度低。对此进行可靠性研究,可靠度提升空间大,并且能够大大节约由于可靠度低下耗费的成本;所以可靠性的研究尤为重要。可靠性是衡量汽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纯电动M3类商用客车进行可靠性建模,设定可靠性指标,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配;同时,对零部件进行可靠性验证试验及整车可靠性增长试验,最终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并使其达到了预计的可靠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由于废聚乙烯塑料生产的再生料颗粒的各项性能指标不稳定,要利用再生料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气泡膜产品,需要研究一套可靠的气泡膜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以往可靠性分配仅考虑可靠性需要,而忽略经济等因素的制约。针对机器实际可靠性需要与费用之间的冲突,应用可靠性评分法与费用函数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串联系统可靠性分配模型,研究解决再生料用气泡膜机的可靠性分配问题,并与以往可靠性分配法进行对比,为气泡膜机的可靠性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刘英  余武  李岳  王扬 《中国机械工程》2015,26(11):1521-1526
针对影响可靠性分配因素的不确定性特点和产品设计阶段可靠性数据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灰色系统理论的可靠性综合分配法,对某系列卧式加工中心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考虑复杂性、故障频繁性、技术水平、危害性和维修性5个影响可靠性分配的因素,结合专家经验和部分已知信息,采用基于区间分析理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其权重,然后根据综合灰色评估值对各子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分配,并与各子系统的实际故障统计情况作 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公司轨道车辆可靠性分配工作繁琐,分配效率低以及数据管理不规范等缺点,在GB/T 21562—2008《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的基础上,结合轨道车辆可靠性分配工作实施特点,采用Visual C++6.0语言,利用ODBC访问Access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轨道车辆可靠性分配软件系统,该系统建立了轨道车辆可靠性分配数据库,依托人机交互实现了可靠性分配的无纸化操作,应用表明,系统从根本上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对分配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为后续列车的研发设计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张宏斌  贾志新 《机械》2009,36(3):1-3
针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性数据较少、传统可靠性预计方法无法进行可靠性预计或预计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进行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性预计的方法。将可靠度与对应的时间序列相结合,采用时间序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应用神经网络向外推测,从而得出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度的预计结果。通过实例证明,应用该方法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可靠度预计结果的最大误差为0.0082,远远高于其它方法的预计精度。  相似文献   

18.
对25t轮胎起重机伸缩吊臂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主要借助于有关资料得出了系统内各元件的失效数据,根据整机可靠性指标,确定了该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并进一步对各元件作了可靠性分配,提出了考虑初始失效率的AGREE分配法的具体处理法及按失效率分配的努力最小算法。  相似文献   

19.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2):1863-1868
可靠性分配是集工程决策、多因素综合权衡和过程优化的复杂问题。针对影响可靠性分配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及其影响程度也具有模糊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将熵权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以数控磨床整机为例,考虑系统的故障频繁性、故障危害性、复杂性、维修性、技术水平和费效比6个影响可靠性分配的因素,根据最小鉴别信息原理建立数控磨床的可靠性目标函数,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得到影响因素的组合权重,采用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综合分配法,求得可靠性分配结果,与实际积累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旧水压机存在的严重缺陷与故障,对旧水压机进行FTA和FMECA分析,确立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采用先进的逻辑插装阀和电液比例阀及PLC控制系统取代原有操作系统,并增加了压边机构和压边力控制系统,对新压机控制系统建立了可靠性模型,进行了可靠性分配和可靠性预计,根据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主工作缸等主要液压元件的应力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利用现场调试作为可靠性增长试验,验收试验作为连续型定时截尾可靠性验证试验,使更新后的压力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压力速度的快速调节,提高了液压系统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