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根据桥门式起重机轨道的工作状况及环境,开发了一种适于轨道检测的单轨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携带反射棱镜沿轨道匀速行进。它具有两个侧轮,在行进过程中,根据两边侧轮距离的变化可以判断轨道横截面宽度的变化。单轨机器人中心的位置,可由全站仪追踪。全站仪发射的激光,经棱镜反射后,再由全站仪接收。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处理,计算出轨道机器人的位置坐标。该位置在轨道横截面上的变化反应了轨道中轴线的变化。检测时,单轨机器人的前进和后退速度分别为1.853m/s和1.804m/s。  相似文献   

2.
基于激光三角原理提出了一种用于桥门式起重机轨道检测的方法,并开发了适于此类轨道的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轨道测量机器人、全站仪、三维重构计算系统。轨道测量机器人携带角隅棱镜沿轨道前进,全站仪实时追踪角隅棱镜的位置,根据记录数据重构出轨道顶面中心线的空间形状,进而计算出轨道的直线度,双轨平行度,轨道跨距等参数,以此为依据对轨道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该系统的测量精度可达±2mm,与原有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效率提高约50%。  相似文献   

3.
在桥式起重机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啃轨问题,严重时会造成脱轨事故,因此。对轨道状态的定期检测十分重要。文中测量对象为长期处于高温、高湿度、强腐蚀工作环境下的100 t重载桥式起重机,利用全站仪和轨道行走机器人测量其2根轨道的跨距、单轨直线度和双轨高度差等参数,以此为依据对轨道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给出其轨道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型数控龙门移动式镗铣床,龙门架由左右立柱,联接梁组成,立柱下端与滑座联接,龙门架与滑座在两条长度为36m的平行床身上移动,从而形成一个具有高刚度的龙门框架(见图1)。本机床由左右床身组成,工件材料为HT300,单节长度为6m,总长度为2×36m,共计2×6节拼接而成,拼接精度高,装配基准跨距为6790±0.5mm,外跨距为9150mm,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适用于长度为300m、跨度为50m的起重机轨道参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准直激光作为直线基准,携带PSD光斑位置测量装置的小车行走于轨道上并根据激光光斑位置确定轨道测量点的偏差参数。为解决大跨度轨道测量的难点,提出两根轨道分别测量然后重构到同一个坐标系中的方法。计算仿真的结果表明其原理误差为10nm数量级,完全符合大长度、大跨度轨道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图像全站仪在无棱镜合作工作模式下无法实现目标点全自动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改进YOLOv5算法的图像全站仪全自动测量方法。应用融合卷积注意力机制模块的YOLOv5算法,实现了反射片靶标的广角镜头识别与检测;应用目标自动照准算法,实现了反射片靶标中心的长焦镜头精确照准,进而实现目标点位置坐标的全自动测量。借助自研的图像全站仪开展了反射片靶标的识别与检测实验和目标点全自动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的YOLOv5算法对反射片靶标的识别与检测的准确率可达98.65%;目标点全自动测量方法具有与人工照准测量方法相当的测量精度且测量效率较后者提高了1.5倍。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可广泛应用于无人值守的全自动测量工作场合。  相似文献   

7.
庄骏  李娟  孙斌 《光学仪器》2011,33(6):7-10
近年来,起重机轨道的检测系统测量准确性不高并且效率较低.为了提高现有起重机轨道检测的测量准确性,提高检测效率,提出了一种新型轨道检测系统.在系统中综合使用基站搭载的激光扫描仪,实时追踪小车位置,根据扫描仪采集的数据重构出轨道顶面中心线的空间形状,检测轨道变形程度.系统测量精度可以满足现有标准要求,同时相对于传统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8.
在工地上同时采用数台辐射式缆索起重机,它们的副塔共用一条弧形轨道时,经常引起起重机的跨距变化,使缆索垂度变化。文中就缆索垂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张力和温度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计算主轴最佳跨距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床主轴最佳跨距的新方法,即通过引入相关参数和变量,建立新的关系式,利用平方根迭代法使之达到所需的计算精度,同时将迭代结果建立相应的数值表,可以直接从表中查出,然后根据建立的相关参数和主轴最佳跨距之间的关系式求出最佳跨距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全光纤干涉的新型光纤长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光纤长度测量系统,该系统基于全光纤干涉系统,通过扫频系统和压电陶瓷实现对两束相干光信号的相位差进行调制,并在信号处理端检测出待测光纤的消光频率从而计算出待测光纤长度.与传统的时域反射仪(OTDR)测量方法相比,该系统不存在测量盲区,适用于各种长度光纤的测量.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的可行性,并用实验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测量结果与OTDR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关于自由度的计算,已经引起了世界上许多学者的注意。本文提出了“根据机械系统的闭合特点,割断机架分析末杆运动,在同一瞬间把末杆与机架焊接,重新形成原机械系统”的理论,来计算机械系统(包括机构、结构)的自由度。本文阐明了机械系统中的静不定次数和自由度数的内在联系;为判断机械系统能否实现有限位移提供了必要性判据,同时为判定机械系统是否能作为结构提供了充分性判据;揭示了静不定和自由度的物理意义;严格地说明了把机构分成六个族是错误的,机构分族的观点是毫无意义的。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导出了闭合数计算公式、自由度数计算公司以及静不定次数计算公式。用这些公式可以毫无例外地按机械系统(包括机构、结构)的构造,正确地计算出它的自由度数和静不定次数。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RV减速器的传动原理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从系统角度出发,考虑RV减速器两级传动系统耦合变形、摆线轮轮辐结构以及轴承刚度,建立了RV减速器啮合特性分析模型。对RV减速器针摆传动啮合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具体讨论了摆线轮轮缘厚度、修形量以及载荷大小对啮合特性的影响规律。同时根据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对RV减速器的扭转刚度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RV减速器进行了针齿壳齿根压应力实验测试以及扭转刚度实验测试,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球开蜗杆砂轮的磨齿原理及其球基螺旋面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用球开蜗杆砂轮连续分度展成磨削内齿轮的概念,阐述了其磨齿原理.建立了砂轮的球基渐开螺旋面议程和分度球面螺旋线方程,给出螺旋运动参数,螺旋线导程,螺旋升角的定义及计算式.  相似文献   

14.
车辆主要噪声源识别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描述了车辆车外主要噪声源的两种常用识别方法即声强法和声压法,给出了小客车车外噪声源的声强法和声压法的对比识别结果。这两种方法对比识别结果表明:在声源愈单一的情况下,声强法与声压法识别结果的相差愈小;在声源愈复杂的情况下,声强法与声压法识别结果相差愈大。  相似文献   

15.
For the calculation of machining forces in turning processes, the empirical equation of Victor and Kienzle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 common model. However, the model has some constraints. The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 has to be higher than 0.1 mm and the ratio of undeformed chip width and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 has to be higher than four. This means that the equation cannot be used for several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This paper shows an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machining forces for any form of undeformed sections of cut based on the approach of Victor and Kienz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the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 and the undeformed chip width are defined in a new way. Furthermore, the direction of chip flow is considered to determine the feed and passive forc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6.
球形滚刀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球面螺旋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给出了球面螺旋线导程、螺旋运动参数、球面螺旋升角的定义及新公式。建立了球形滚刀各螺旋面方程、刃口方程及侧后角计算等一整套新公式,可作为设计制造滚刀时的参考,总结出球形滚刀存在的有理论误差及减少误差的方法。最后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7.
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现象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论述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破坏的几种典型现象,定性地分析它们的起因和发展过程。介绍我国部分铁路现场轮轨接触表面的疲劳破坏调查情况,给出由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分析计算的我国铁路轮轨接触表面作用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我国铁路轮轨接触表面疲劳现象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轮轨型面不配匹和轨底坡设置不合理。并论述该领域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五足步行机器人步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五足步行机规则步态分为奇异和非奇异两大类型,对步态各类数、负荷因子取值范围、稳定行走条件以及稳定裕度求算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对于指导五足机的机构和实用步态设计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的源泉--知识的条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源于创新。创新的内涵源于知识的拓新,而知识拓新又源于知识本身的特征──条件性。自觉地还是自发地运用知识的条件性,具有很大的效果差异。自觉地认识知识的条件性并转化为方法,可加快和顺利地开拓创造性思维,把难题化解,并进行物化,以获得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圆管凸缘整体成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圆管凸缘一步及多步整体成形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圆管坯料尺寸、摩擦等因素对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的影响及缺陷产生的原因。给出了2种内径、3种壁厚情况下,成形凸缘宽度-极限摩擦因数关系曲线,提出了圆管镦锻凸缘成形极限图的概念。并依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圆管镦锻凸缘一步整体成形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所成形的圆管凸缘符合数值模拟预测的结果,说明所提出的成形极限概念对圆管凸缘整体成形技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