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1 毫秒
1.
《煤炭技术》2021,40(4):173-176
为有效防控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利用山西省煤矿企业307份新生代矿工有效问卷调查数据,建立理论模型并探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组织认同和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内部人身份感知与矿工组织认同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内部人身份感知对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有负向影响;组织认同各维度均显著负向影响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组织认同在内部人身份感知与新生代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7,(7):246-249
为管理矿工的不安全行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心理契约违背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支持感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依据325份来自山西某地方煤矿一线员工的有效问卷,运用分层回归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契约违背对矿工安全服从行为与安全参与行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组织支持感在心理契约违背、矿工安全服从行为和安全参与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新生代矿工资质过剩感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提高新生代矿工的安全绩效水平;基于相对剥削理论、自我验证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新生代矿工资质过剩感、组织自尊、心理权利、个性化契约和安全绩效的关系假设模型;通过来自山西省3家国有煤矿企业的401份有效样本数据,采用层次线性回归和Bootstrap等方法来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新生代矿工资质过剩感对安全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和心理权利均在资质过剩感与安全绩效的负向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资质过剩感对安全绩效的直接作用以及组织自尊和心理权利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均会受到个性化契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21,40(4):166-169
为探究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对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社会交换理论、资源保存理论、自我一致性理论与个人-团队综合激励模型为基础,构建心理安全感为中介变量,组织自尊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依据353份来自山西省煤矿企业矿工的有效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逐步回归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各维度(能力发展、回报公平、赞赏认同)均显著负向影响矿工安全偏离行为;心理安全感在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与矿工安全偏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自尊能够正向调节高参与人力资源实践各维度对矿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21,52(8):253-258
由科技创新驱动的煤矿智能化建设是我国煤矿行业当前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探究在这一趋势下煤矿工人所面临的新的工作压力对其风险行为的影响,引入矿工心理韧性作为中介变量,以掘进工作面一线矿工为调查对象展开研究;研究运用Amos 24.0和SPSS 24.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分别从资源不足、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以及工作负荷4个维度分析工作压力通过心理韧性对矿工风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矿工工作压力对风险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矿工工作压力对矿工心理韧性呈显著负向影响;矿工心理韧性对风险行为呈显著负向影响;矿工的心理韧性在矿工工作压力对风险行为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明晰矿工反生产行为的诱发因素及机制,基于工作需求-资源(JD-R)理论,并结合一线矿工实际工作情况,从环境-心理-行为层面确定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工作需求、工作资源、损耗因素及激励因素,并构建矿工反生产行为的完整JD-R模型,运用CMA3.3针对收集整理的相关文献进行元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在矿工反生产行为JD-R模型中,工作需求与损耗因素各包含4个因素,工作资源与激励因素各包含3个因素,各要素间作用效果显著。对于健康损害路径,工作需求通过损耗因素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矿工反生产行为;对于动机激发过程,工作资源通过激励因素的中介作用负向影响矿工反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6,(11):234-237
了解矿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安全绩效水平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将心理契约划分为发展型责任、规范型责任和人际型责任3个维度,将安全绩效划分为安全结果和安全行为2个维度来设计测量量表,并对407名矿工的心理契约状态和安全绩效水平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矿工心理契约与其安全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组织责任通过员工责任影响安全绩效。通过提高矿工与企业之间达成的心理契约状态水平可以提高矿工的安全绩效,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9,(11):244-248
为探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特从组织公平的视角出发,基于SEM理论,构建了组织公平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理论模型,并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来自于山西某煤矿集团的297份矿工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平对矿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不安全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工作满意度在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信息公平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应逐步提高矿工的组织公平感,增强工作满意度,进而有效降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辱虐管理对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的影响机制,引入组织公平感作为中介变量,利用山西省煤矿企业的224份有效问卷数据,构建影响关系理论模型,分析辱虐管理、组织公平感与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辱虐管理与组织公平感的程序公平、互动公平及分配公平均显著负相关;辱虐管理显著正向影响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组织公平感各维度均显著负向影响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组织公平感在辱虐管理与矿工安全偏离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2021,52(10):256-260
心理弹性能够帮助煤矿工人应对煤矿生产的高压环境,减少其不安全行为。基于心理弹性发展的挑战模型,以组织公平感为自变量,不安全行为为因变量,心理弹性为中介变量,工作压力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采用组织公平感量表、矿工工作压力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和不安全行为量表对891名一线煤矿工人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对相关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分配公平和程序公平能够正向预测不安全行为,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能够负向预测不安全行为;心理弹性在组织公平感与不安全行为之间是一个有调节的中介变量;工作压力能够调节心理弹性在组织公平感与不安全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也能够调节组织公平感对不安全行为的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矿工工作压力进行管控,提高矿工组织公平感促进其心理弹性提升,是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煤矿企业并购、重组等组织结构变革是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为探究煤矿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引入矿工工作不安全感作为中介变量,对山西潞安集团潞宁煤业公司156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Amos 24.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组织扩张、组织合并、组织重组及组织裁员4个维度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组织结构变革与矿工工作不安全感呈显著正向关系;工作不安全感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正相关;工作不安全感是组织结构变革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矿工不安全行为组织干预效果,深入分析其时效性,结合煤矿实际建立了涵盖整个煤矿系统的组织干预系统.在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组织干预策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矿工不安全行为组织干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仿真软件进行了不同时长以及不同干预系数下的动态模拟仿真,并通过对比仿真结果与某矿实际违章统计数据,验证了结论的客观性.结果表明:组织行为干预方法在短期内效果明显,但无法使不安全行为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降低.通过不断优化干预措施,提高干预强度,将显著提高组织干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杨雪  杨娟  张瀚元 《煤矿安全》2021,52(1):252-256
为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分别从矿工群体层面、社交媒体网络层面、煤矿企业治理层面构建矿工不安全情绪影响因素SD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矿工不安全情绪影响因素微观演化趋势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情绪领导力水平和组织情绪承载力的提高能有效控制矿工不安全情绪;煤矿企业应及时利用"领导者说服效应"、"媒体效应"传播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控制矿工不安全情绪强度的增加。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注重矿工情绪的变化,积极对不安全情绪进行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矿工个体特征因素对险兆事件的影响,对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矿工个体特征因素的测量指标,提出相应假设,采用SEM结构方程模型构建矿工个体特征因素对险兆事件影响的初始模型,并运用SPSS24.0和AMOS21.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矿工个体自我能力感因素与个体安全行为显著负相关|矿工人格倾向因素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家庭引导因素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显著正相关|环境满意度因素对个体安全行为的影响显著正相关|个体安全行为对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显著负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干预对策,对今后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和相关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红霞  樊欣怡 《煤炭工程》2022,54(1):181-186
为明晰人因失误造成的煤矿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统计分析和文献计量学,借助Citespace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2000-2019年的1490篇有关煤矿工人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研究成果从管理和矿工个体两个层面进行划分归纳。结果表明,我国人因视角下研究领域内的核心科研力量初步形成,研究主要聚焦于矿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心理致因因素的探究。研究发现研究侧重点和方法逐渐从行为理论、认知心理学向认知神经学转变,未来通过更先进的神经测量工具有望从根本上揭示矿工的行为机理。  相似文献   

16.
 在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观和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煤矿员工安全行为的数学描述,构建了煤矿企业员工安全观、工作幸福感与安全行为选择之间的影响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矿工不安全行为,基于情感事件理论和心理压力理论,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构建情感事件视角下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SD模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动态仿真模拟。结果表明:认知水平、积极情感事件和安全氛围对不安全行为具有抑制作用;心理压力和消极情感事件对不安全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因此,煤矿企业要重视矿工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适当增加积极情感事件,提高安全氛围能有效降低矿工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8.
陈鸿 《煤炭技术》2012,31(8):262-264
在煤矿矿井灾害事故发生后,及时准确地获知矿井人员的分布情况和位置是至关重要。文章将RFID技术应用于煤矿中,提出了1种全新的井下安全监控系统方案,既能实时上传带有地址信息的瓦斯浓度值,又避免了数据冲突的产生,并制定了危险源管理及预案处理技术,加强了矿井人员的作业管理,有效地实现矿井人员管理的实时跟踪、监管和定位,进一步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煤矿事故灾害造成的心理创伤问题,基于我国煤矿事故灾害状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了煤矿事故灾害对矿工的心理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事故灾害发生后,矿工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心理创伤的大小主要与事故灾害的严重程度、矿工的人格特征、认知评价、创伤性事故经历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