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环境下输出特性呈现出多峰曲线,传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在多峰寻优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致使光伏阵列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效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架构的混沌粒子群最大功率点跟踪(CPSO-DMPPT)算法,并通过PSIM平台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CPSO-DMPPT算法能在多峰曲线中寻找到最优点,拥有更快速的响应速度和更优的全局搜索能力,其分布式架构可有效地提高光伏阵列的输出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在局部阴影下发生算法失效、功率损失较大以及无法准确找到最大功率点等问题。通过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理论分析,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3.5kW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并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全局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对局部阴影遮蔽下的光伏阵列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MPPT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不均匀光照发生时,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曲线存在若干个局部最大功率点LMPP1、LMPP2、LMPP3,随着不均匀光照对象的增加,功率曲线的"阶梯状"越来越明显,光伏阵列特性受其影响越来越大。因此,该控制策略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均匀光照和不均匀光照条件下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有效地提高了光伏发电效率和实际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使用Simscape仿真技术,建立光伏阵列物理模型,研究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特性曲线的多峰现象对输出功率的影响。设计均匀阴影和梯度阴影两类照射条件,使用仿真计算方法获得全局峰值跟踪算法最大输出功率,使用累加求和方法获得分布峰值跟踪算法最大输出功率。计算结果表明,在阴影反差较大的情况下,分布峰值跟踪算法可以大幅提高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4.
针对局部阴影使光伏阵列呈现多峰值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的全局MPPT寻优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大步长扰动观察法进行一次寻优,然后通过非线性动态改进惯性权重策略对粒子群算法改进,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二次全局寻优,最后使用变步长扰动观察法进行三次迭代寻优。仿真结果表明,混合算法能够在不同阴影条件下快速、准确地跟踪最大功率点,避免系统陷入局部最优值,具有良好的动态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光伏阵列处于复杂光照环境时,其P-V(power-voltage)输出特性曲线会出现多个功率峰值点,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大多无法收敛于最大功率点,造成光伏阵列输出效率下降。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对复杂光照环境下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仿真模型,结合P-V特性曲线总结了功率峰值点的相关特性,提出了一种多重区间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应用中环境复杂性导致光伏阵列的输出呈现多峰值现象,而传统控制方法在此情况下存在无法持续高效的跟踪到最大功率点的难题,将优化的多峰值支持向量机函数和具备快速收敛特性的猫群算法相融合,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重迭代收敛的改进型猫群算法(IMCGA),并用于解决局部遮阴情况下的多峰值寻优问题,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功能。通过搭建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分析局部遮阴情况下光伏电池的多峰值输出特性;通过详细分析IMCGA智能算法中自适应权重和变异算子的优化构造,阐述IMCGA算法在局部遮阴的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实现过程。最后,通过与一系列传统控制算法进行对比仿真实验,显示所提出控制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曲线呈阶梯状,传统电池模型不再适用,需搭建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模型.通过详细地对串联、并联阵列进行理论推导研究,总结出光伏阵列的输出特点.在MATLAB中搭建了适用于各种条件下的光伏阵列仿真模型.并在搭建的仿真模型上研究了变化的云层和阵列结构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影响,并将输出特性运用三维仿真图形进行直观模拟.通过得到不同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为研究阵列结构优化及多峰值最大功率点跟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局部阴影的情况下,光伏阵列的P-V特性曲线呈现多峰值特点,传统的跟踪方法常常会受限于局部最大功率点而导致跟踪失效,而智能算法跟踪时间过长。因此,在两类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扰动观察法和猫群算法结合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大步长扰动观察法缩小搜索范围;采用猫群算法进行全局搜索最优局部;采用步长逐次逼近的扰动观察法在最优局部内寻找最大功率点。该算法能准确快速地跟踪到全局最大功率点,分别与猫群算法和扰动观察法进行比较分析,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光伏发电系统在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参数改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动态快速追踪,从而解决高效的追踪最大功率点的科学技术难题,提出一种快速变化环境条件下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该方法的实现由控制系统分析实时检测到的光伏电池阵列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通过最大功率跟踪算法MPPT计算输出量,控制BOOST驱动电路中的IGBT占空比,从而改变负载特性,实现最大功率点快速、精确地跟踪。利用该方法研究开发的光伏发电系统装置,除适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阵列在环境条件一定外,特别适用于光伏阵列在光照突变以及在部分遮挡(如云层、建筑物、植物等)等复杂条件下,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输出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0.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并且当光伏阵列被部分遮挡时其输出特性出现多个峰值。传统变步长MPPT方法对均匀光照条件下的单峰值特性寻优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在处理多峰值寻优问题时可能会失效。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自适应变步长MPPT方法。首先建立部分遮阴情况下光伏阵列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最大功率点所在电压区间与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呈现出的特殊规律,将多峰值寻优问题转化为单峰值寻优问题。找到其所在区间后启用改进自适应算法搜索全局最大功率点,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无遮阴和部分遮阴情况下均能有效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传统风能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鲁棒性,提出了新的滑模自适应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策略。由于实际无速度传感器的风电系统变量难以测量,为此构造了滑模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系统的转速跟踪误差,并基于估计值设计了滑模自适应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完整的风电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风速扰动作用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均能实现良好的跟踪和控制效果,提高了风电系统的鲁棒性,保证了风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应用于旋转机械的在线与离线状态监测及事故记录的多功能和低成本数据采集器的设计。采用高集成度的MAX180/MAX181芯片及单片微处理器,并设计了专用的采样控制和存储地址生成电路,解决了多功能与低成本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沉隆观测分析,得出了无粘性土和粘性土这两大类地基土的最大沉和量Smax和最大沉降差(△S)max的关系,并给出关系图,利用该图,可快速判断房屋地基的最大沉降量Smax和最大沉降差(△S)max,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V的抛掷爆破影响因子权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露天矿为示范区,对训练样本中的自变量分别加减某个比率,构成两个新的训练样本,利用新训练样本和已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获取模拟仿真结果.计算两个训练样本模拟仿真值的差及其平均值,该平均值即为各输入参数的MIV值;以MIV值为评价依据,研究了各输入参数对最远抛掷距离、抛掷率、松散系数的影响权重;对比分析了不同MIV调节率下,各输入参数影响的权重变化情况,并应用2009-2010年实际爆破观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对最远抛掷距离、抛掷率、松散系数影响最大,其权重值在0.3~0.4之间;台阶高度与抛掷率呈正相关,与最远抛掷距离、松散系数呈负相关;平均炸药单耗对抛掷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其权重值为0.2左右,炸药单耗与抛掷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相同周长、相同壁厚的扁管在直边段和圆弧半径的不同比值条件下与所能承受最大外压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计算分析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和得到了扁管在直边段和圆弧半径的不同比值条件下能承受最大外压力的关系及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RV- M1 型机器人干涉的数学模型。利用反运算求解关节角;并推导出手臂与工件干涉的判别关系,通过编程处理得到不干涉的最大半径与TL、L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隐马尔科夫模型算法对大豆基因组中MAPK基因家族进行了计算识别,明确了大豆中MAPK基因家族的成员数量、分布,基因结构以及分子进化关系等方面的信息。结果表明:大豆MAPK基因家族的成员有19个,保守区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大豆的MAPK基因中有6个成员含有TEY模式,13个成员含有TDY模式。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大豆的MAPK基因只分布于ABD三个组中,其中A组有2个基因,B组有4个基因,D组有13个基因。由于基因的进化关系往往预示着基因功能之间的关系,所以对大豆MAPK基因家族进化上的研究有利于对该基因家族功能上的进一步的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网络映射为Petri网形式的大量Petri网仿真实验得知,没有任何控制且并发运行的网络,其流量不能总是自行达到理论最大值,究其原因在于托肯在路径选择时随机经过了易拥堵结点与不拥堵结点。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网络控制策略,对网络从库所参数、弧参数和变迁参数3个方面进行单一或组合的设置,使得托肯优先经过不拥堵结点。运行调整后的网络,托肯沿网络从起点出发在各个局部并发地移动,遍历每一可能达到的结点,直至终点,网络流量达到其理论最大值,网络流实现全局最优。基于Petri网求解网络最大流的并发仿真方法为大规模网络最大流问题的分布式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可控滤波器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叙述用开关电容滤波器MAX262构成低通、高通、带通、陷波和全通滤波器的设计。利用DDS芯片AD9851为MAX262提供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通过单片机对max262内部寄存器的写操作,改变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克服了传统滤波器中心频率不易改变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该滤波器较好的滤波功能,能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20.
3ds max是一款拥有悠久历史的三维设计软件,其功能十分强大,包括:建模、渲染、动画等。可以运用在建筑装潢设计、工业设计等各方面。本文简单介绍了该软件的发展史并着重介绍了如何以3ds max7.0中的离子系统、布尔对象、导向器等对象模拟电火花加工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