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低,媒染法染色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很多环境污染就是由重金属媒染造成的。文章通过壳聚糖对羊毛表面改性,以提高栀子蓝色素对羊毛纤维的直接性达到直接上染的目的,计算了栀子蓝在羊毛纤维上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10%(owf)用量范围内,栀子蓝在羊毛上的吸附最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并用拟合系数和正规偏差验证了吸附模型,该过程是吸热过程,染色热为分别为-19.516 k J/mol(未处理),-16.836 k J/mol(壳聚糖),染色熵ΔS0分别为69.11 J/mol·K(未处理),62.29 J/mol·K。染色亲和力和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为天然染料在羊毛纤维上的生态染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羊毛纤维对栀子蓝色素的亲和力低,通常使用媒染法染色,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利用壳聚糖对羊毛进行预处理,通过分析栀子蓝色素上染壳聚糖处理羊毛的染色速率及染色动力学模型,初步探讨了壳聚糖处理羊毛对栀子蓝色素的染色机理,结果显示,经壳聚糖处理的羊毛染色平衡吸附量和上染速率均高于未处理羊毛,栀子蓝色素在壳聚糖处理羊毛和未处理羊毛上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壳聚糖处理羊毛对栀子蓝色素的吸附过程仍然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媒染的方法,通过对比预媒染色、同浴染色和后媒染色3种方法,确定天然染料栀子蓝染羊毛的染色方法,并对栀子蓝染色羊毛织物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进行测试评价,最后对栀子蓝染羊毛的染色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进行测试、计算和分析,为天然染料在毛织物染整加工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分散蓝79对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分散蓝79上染PHA纤维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上染速率增加,扩散系数增大,半染时间明显缩短;分散染料对PHA纤维的吸附模型属于能斯特型,染色温度越高,分散蓝79对PHA纤维的亲和力降低,上染PHA纤维的染色熵为-6.02 J/(mol·K),染色热为-21.31 k J/mol,2者都为负值,说明染色过程为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5.
《印染》2016,(20)
将天然染料栀子黄应用于羊毛纤维染色中,通过优选媒染剂及处理条件,以及壳聚糖改性羊毛纤维的染色工艺,对染料上染性能及染色羊毛色牢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锌盐作为媒染剂,对栀子黄染色效果影响最显著,预媒处理优化工艺为:Zn SO46%(omf),60℃处理60 min;优化的壳聚糖改性羊毛染色工艺为:壳聚糖0.5%(omf),p H值5,85℃处理60 min。媒染剂和改性剂壳聚糖均对羊毛纤维的染色K/S值、摩擦牢度和皂洗牢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毛用活性染料对氯化羊毛染色布面的匀染性,应用尤纳素红CQ染料(α-溴丙烯酰胺类)进行染色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尤纳素红CQ染料上染氯化羊毛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型吸附等温线,染料对氯化羊毛亲和力较大,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的趋势较大。尤纳素红CQ染料吸附上染氯化羊毛纤维的染色热(ΔH°=-33.3 k J/mol)、染色熵[ΔS°=-0.035 5 k J/(K·mol)]为负值,说明氯化羊毛的染色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尤纳素红CQ染料上染氯化羊毛的动力学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常数增大(98℃时,K_2=118),吸附速率加快,氯化羊毛较易上染,容易出现色花。筛选合适类型的匀染剂以降低染色速率,结果表明:TF-217CA匀染剂(阳/非离子型)对氯化羊毛有很好的缓染效果,对羊毛织物染色的最终得色量影响小,染色后布面匀染性好。  相似文献   

7.
牛奶蛋白纤维染色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提纯的弱酸性艳红10B对牛奶蛋白纤维染色,并与羊毛、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进行比较,绘制吸附等温线,并计算了牛奶蛋白纤维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研究结果表明:提纯的弱酸性艳红10B在牛奶蛋白纤维上的吸附属于Nernst型吸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趋向于Langmuir型,而羊毛的吸附等温线类型比较复杂;牛奶蛋白纤维染色亲和力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染色热为-73.67 kJ/mol,染色熵为-241.3 J/(K·mol),染料上染纤维的过程是放热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4种天然染料对羊绒、羊毛进行染色,通过实验比较羊绒、羊毛染色性能的差异。选择染色温度、染液pH值、媒染剂用量和媒染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羊绒的上染百分率和表观深度(K/S值)普遍高于羊毛,羊绒的天然染料染色性能优于羊毛;对上染百分率、得色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染液pH值,染液p H值稍微降低,上染百分率或得色率可明显提高;天然染料可以在低温条件下对羊绒进行染色。几种染料相比较,紫胶红可以在染色阶段达到97%以上的上染百分率(对羊绒);叶绿素铜钠盐不仅染色阶段上染百分率达95%以上、而且媒染阶段上染百分率达96%以上(对羊绒),最终达到非常高的上染百分率;栀子蓝是典型的媒染染料,染色阶段上染百分率较低,但在媒染阶段可以使上染百分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秦皮天然染料在染色加工中的应用,采用水浸提法从中药秦皮中提取天然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通过测试染后样品K/S值对比了直接染色及不同媒染剂媒染染色工艺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染色温度及时间、染浴pH值、媒染剂硫酸铜用量、媒染温度及时间等后媒法染色工艺对羊毛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铜作为媒染剂,采用后媒法染色工艺染色效果最好。秦皮天然染料对羊毛的最佳工艺为:后媒染染色工艺,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45 min,染液pH值4.0,媒染剂硫酸铜用量2.0%(owf),媒染温度100℃,媒染时间30 min,染后样品K/S值及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4种天然染料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研究了红花黄、栀子蓝、栀子黄和甘蓝红等4种天然染料的一般性能及对羊毛织物的染色性能.通过改变染色条件,采用直接染色和媒染染色对羊毛进行染色,从而得到优化的染色工艺.4种染料的水溶液呈弱酸性,除甘蓝红外,对酸、碱的稳定性较好.红花黄和栀子黄对羊毛织物都适合采用后媒染色,染色后除了日晒牢度在3级以下外,其它各项牢度基本都在4级以上.栀子蓝对羊毛织物适合采用预媒染色,除日晒牢度在2~3级外,其余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甘蓝红对酸、碱较敏感,适合后媒染色,但是由于不同pH值下色相会发生变化,因此不太适合用作织物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