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热榨法、冷榨法、不同酶制剂辅助压榨(热榨、冷榨)法、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火麻籽油进行提取率、感官特性、理化特性、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83.2%;冷榨法提取火麻籽油和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都相对较低;不同方法提取的火麻籽油的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碱性蛋白酶Alcalase2.4L辅助冷榨法提取的火麻籽油VE含量最高,达到42.10 mg/100 g。对不同方法提取火麻籽油的品质进行分析,可为提取高品质火麻籽油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水酶法提油技术工业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火麻籽油的提取过程中,火麻籽中的毒性成分δ~9-四氢大麻酚易随油脂溶出,降低火麻籽油的品质。采用滚筒式微波翻炒设备对火麻籽进行热处理,旨在降低火麻籽油中的δ~9-四氢大麻酚含量,并对微波处理前后的火麻籽饼残油率及火麻籽毛油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微波功率1 000 W、微波时间15 min的条件下,火麻籽毛油中的δ~9-四氢大麻酚含量由122.63 mg/kg降至57.33 mg/kg,氧化诱导时间由2.28 h升至3.02 h,生育酚含量由708.38 mg/kg升至716.88mg/kg,火麻籽饼残油率由14.36%降至9.98%。火麻籽毛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略有增加,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火麻籽油是一种天然优质的养生保健油。为得到品质更好、得率更高的火麻籽油,对火麻籽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通过正交试验探讨温度、压力、时间对火麻籽油出油效率的影响,并观察试验所得油脂颜色的变化。综合考虑压力对出油效率和出油品质的影响,得到超临界流体萃取火麻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45℃、压力30 MPa、时间2 h,此条件下的出油效率88.43%,所得油脂的色泽为黄35红2.0,其中压力对所得油脂的颜色影响最为显著。超临界流体萃取火麻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达90.65%,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质量分数别高达55.55%和25.70%,高于其他工艺方法所制取火麻籽油的相应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了解油脂加工过程对麻疯籽油品质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浸出和压榨2种制油方法对麻疯籽油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研究了浸出麻疯籽油在精炼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2种制油方法制备的麻疯籽油在理化指标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脂肪酸组成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与压榨法相比,浸出法制备的麻疯籽油具有较高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皂化值以及磷脂含量;麻疯籽油中的主要甘三酯为LOO(17.86%),LLO(16.02%),POL(14.06%),POO(7.14%),LLP(6.58%),OOO(6.44%),St OL(6.38%);此外,精炼对麻疯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基本没有影响,但精炼后麻疯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和皂化值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以火麻籽为原料,利用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中心组合实验研究酶的种类、料液比、加酶量、酶解时间等因素对火麻籽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按1∶1进行复配且先加酸性蛋白酶作为提取酶时,提取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1.10%(w/w)、料液比1∶3.6g/mL、酶解时间3.8h,火麻籽油的提油率为75.64%。  相似文献   

6.
火麻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麻籽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可用作化妆品用油脂。选择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自变量,火麻籽油红色值和出油效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火麻籽油红色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对火麻籽油出油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通过规划求解和验证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38℃,萃取时间50min,在此条件下,火麻籽油的出油效率为77.2%,油脂的红色值为1.0。且超临界萃取出来的浅色火麻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7.
火麻籽粕是火麻籽提取油脂加工后的副产物,其蛋白质含量为50%左右,油脂含量为5%左右,与火麻籽相比具有高蛋白、低油脂的特性。同时,压榨提取油脂的过程使火麻籽粕具有独特香气,可作为代餐饼干的添加成分。选取不同油厂生产的压榨火麻籽粕1、压榨火麻籽粕2制备代餐饼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参考感官评分,确定在100 g低筋面粉中加入6 g压榨火麻籽粕1、20 g黄油、13 g木糖醇、0.2 g碳酸氢钠或8 g压榨火麻籽粕2、25 g黄油、13 g木糖醇、0.2 g碳酸氢钠时,饼干口感、形态最佳。添加了压榨火麻籽粕1、压榨火麻籽粕2的饼干体外消化率均高于80%,与添加了相同比例的大豆粕饼干的体外消化率无显著差异,同时体外消化产物具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8.
旨在为油用牡丹的品种选育、牡丹籽油的营养评价和产地溯源提供参考信息,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个油用牡丹主产地(河南洛阳、山东菏泽、安徽亳州和甘肃兰州)的凤丹牡丹籽油和紫斑牡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角鲨烯含量进行检测,并对牡丹籽油的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含有11种脂肪酸,以α-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8个牡丹籽油样品中的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角鲨烯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相同产地的凤丹牡丹籽油中的油酸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亚油酸相对含量除河南洛阳产地外均显著高于紫斑牡丹籽油的(p<0.05);甘肃兰州牡丹籽油的亚油酸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产地的(p<0.05),可作为对兰州牡丹籽油进行鉴别的指标之一;牡丹籽油中角鲨烯含量、油酸和α-亚麻酸相对含量,均随着年降雨量的增加、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增加,且牡丹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随着油酸、α-亚麻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亚油酸相对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综上,品种、产地及环境因子的不同均会造成牡丹籽油脂肪酸及角鲨烯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从两种新疆胡萝卜籽中提取油脂,并通过GC-MS对两种胡萝卜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胡萝卜籽油中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且油酸含量超过75%.  相似文献   

10.
溶剂萃取脱酸前后麻疯树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实验方法对脱酸后麻疯籽油中析出白色结晶物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该现象是因麻疯树籽油在溶剂中萃取脱酸时,处于分散状态各种脂肪酸在较低温度下(约为5-8℃左右)处于固体脂肪酸和液体脂肪酸熔点之间,固体脂肪酸凝固点高,呈晶体,液体脂肪酸凝固点低,呈液态,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所致。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萃取脱酸后白色结晶物和液体麻疯籽油脂肪酸组成,有助于麻疯籽油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火麻仁油冷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得到高品质、纯天然火麻仁油及保留饼粕中蛋白质的天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冷榨法提取火麻仁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入榨水分含量、入榨温度、压榨压力、压榨时间与火麻仁油提取率之间的数学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面积归一化法分析所提取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通过典型性分析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入榨水分含量4.5%、入榨温度59℃、压榨压力40MPa、压榨时间36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提取率可达82.74%。脂肪酸测定表明火麻仁冷榨油富含亚油酸、亚麻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总含量高达89.80%。结论:将响应面分析法应用于冷榨提取火麻仁油工艺条件优化,获得良好效果。火麻仁冷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保健价值的功能性油脂。  相似文献   

12.
以2016年不同发育期(7月8日、8月10日、9月6日、10月7日)的红松种子为原料,采用氯仿甲醇法测定种子含油率,GC-MS/MS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不同发育期红松种子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育初期红松种子的含油率较低(4. 4%),随后迅速增加,并在9月6日达峰值(71%),之后降低;红松种子油中共检测出13种脂肪酸,其中油酸、亚油酸和皮诺敛酸为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红松种子不同发育期其油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不断增加,但皮诺敛酸含量在8月10日达到峰值(16. 30%)后不断降低。研究可为红松种子采收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对红松种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火麻仁油中脂肪酸的不同酯化方法与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火麻仁粗油进行提取,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处理,通过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对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甲酯化方法分别鉴定出14、11和10种脂肪酸,占火麻仁油总量的83.36%、99.63%和96.98%。甲酯化方法1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0.97%,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56%,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3.42%,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4.80%;甲酯化方法2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33%,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5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4.64%,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42%;甲酯化方法3的火麻仁油中鉴定出的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20%,硬脂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3%,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19%,亚麻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5.77%。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压蒸制、炒制、热风烘烤以及微波4种热加工方式处理云南大姚火麻仁.以火麻仁香味为指标,探究4种热加工方式在最佳香味处理条件下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色泽、营养成分及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热加工方式最优处理条件分别为100℃常压蒸制8 min、150℃炒制15 min、130℃热风烘烤40 min以及600 W...  相似文献   

15.
李羽翡 《中国酿造》2014,(5):150-152
对甘肃产亚麻籽油与其它6种小品种食用油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亚麻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值为54.1%),其次是油酸(平均值为24.25%);紫苏油、牡丹籽油、松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其中松子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紫苏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南瓜籽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平均含量0.106%,御米油二十碳五烯酸(EPA)平均含量0.242%。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是构成甘肃地产亚麻籽油的特征脂肪酸。甘肃产亚麻籽油的ω-3系脂肪酸与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是1.6∶0.4,仅次于紫苏油,是健康饮食的高品质油脂。  相似文献   

16.
T.D. Parker    D.A. Adams    K. Zhou    M. Harris    L. Yu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3,68(4):1240-1243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fatty acid (FA) compositions and oxidative stabilities of cold-pressed cranberry, carrot, hemp, and caraway seed oils. The cold-pressed cranberry and hemp seed oils exhibited higher α-linolenic acid (18:3n-3) contents with levels of 22 and 19 g/100 g fatty acids, respectively. Cold-pressed carrot seed oil contained about 82% oleic acid and had the lowest total saturated fatty acids among all tested oils. Cold-pressed caraway seed oil had the greatest oxidative stability with an OSI value of 150 hours. In addition, cold-pressed carrot seed oil had the lightest color while hemp seed oil was the darkest among all the oil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刘永衡  陈彬  王学英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251-255,320
研究了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测定了两种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微生物抑菌圈实验,测定了葡萄籽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提取物、两种葡萄籽油对三种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联合质谱法(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了葡萄籽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葡萄籽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排列如下:正丁醇萃取物(N-butanol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N)>95%乙醇总浸提物(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石油醚萃取物(Petroleum ether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P)>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ate part of 95% ethanol total extracts,TEE)>两种葡萄籽油(Oil-1、Oil-2);TEN样品在0.20 g/mL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显示出强抑菌效果,对枯草芽孢杆菌也显示出较强抑菌效果。此外,两种酿酒葡萄的葡萄籽油化学成分种类相似,Oil-1、Oil-2中分别鉴定出11个和10个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脂肪酸和酯类,但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Oil-1、Oil-2的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5.36%、43.97%,除亚油酸外Oil-1中其余相同成分的含量均低于Oil-2。本实验提示葡萄籽正丁醇萃取物可以应用于食品的保鲜防腐,为葡萄籽的药用食用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火麻仁油组分含量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维生素E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火麻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9.83%,其中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别为10.93%、58.79%和20.11%,亚油酸和亚麻酸搭配的比例更为合理,且维生素E总含量高达537 mg/kg,是一种重要的营养保健油脂资源,极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