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苏州河滨水景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对上海市苏州河及其滨水地带景观进行了评价、分析后,对苏州河及其滨水地带更新提供了基于景观学科的认识,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提出苏州河及其滨水地带更新与景观优化的意义,提出了景观优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从景观环境、景观格局与景观设施更新功能特性三个方面对景观规划与景观设施更新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调控景观环境可以改变更新类型、改变景观格局可以影响更新空间分布、调整更新功能特性可以影响更新的发挥过程。随后,总结了景观设施更新综合评估、触媒策略和情景模拟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最后对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未来应加快景观规划与景观设施更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推进景观规划中景观设施更新协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滨水工业遗产既是遗产,也是城市景观。从滨水工业遗产的空间形态出发,探讨城市景观的共享性,提出滨水工业遗产改造的3个特征和共享的5个特性。对上海苏州河两岸工业遗产更新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共享性有待提升。并指出以共享为导向的滨水工业遗产改造,将对城市景观的发展做出新的引领和呈现  相似文献   

4.
濠河是江苏南通市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北濠河区域环境建设的构思、设计原则、绿化、夜间景观、景观小品等的叙述,描绘了南通濠河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别样风景。  相似文献   

5.
赵梦 《中国园林》2012,28(2):37-41
瑞士苏黎世南部的锡尔河是苏黎世境内的第二大河。为了更好地改善锡尔河滨河地区的景观环境,苏黎世有关部门对锡尔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10年的景观更新工作,有效地改善了周边环境,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介绍了相关项目情况,然后基于更新规划所体现出的游憩行为的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了当地解决滨河地区游憩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矛盾的方法与手段。对该项目的分析与总结,将会为我国城市中类似的河流更新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上海苏州河滨水区更新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历程和内在动因,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研究动态,以上海苏州河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苏州河更新规划以复合规划、立体分层设计、无界限设计和多方位体验为规划理念,强调防洪安全交通设施、滨河文化和遗产保护,生态格局视觉景观和游憩感知六大体系,将滨水道路滨水绿地、河道水系以及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进行一体化规划,并明确规划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南京医院老院区景观现状进行了调研,从医院老院区景观更新设计的特点、更新设计的原则和更新设计的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医院老院区景观更新设计进行了研究,以营造出良好的医院整体就医环境。  相似文献   

8.
杨昕 《中外建筑》2012,(7):117-119
校园的景观更新涉及建筑、景观、遗产保护等诸多学科。校园景观的更新,既要延续历史文脉,又要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校园景观更新设计为例,探讨校园景观更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哈尔滨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恢复、工业建筑再利用、重构场所精神等方面,阐述了该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策略,为哈尔滨乃至东三省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研究和探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空间要素更新问题,归纳了街道景观更新设计的影响因素,讨论和探索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更新的策略及方法,为城市街道景观更新,城市景观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绪洪 《建筑科学》2012,28(7):107-110
针对目前城乡现代化迫切需要研究历史桥梁文化景观更变的特点,利用相应的景观更变设计方法,探索历史桥梁退役之后,功能、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从优化、整合、经营、发展的角度来实施景观更变,与历史街区空间复合,交通功能集约一体化设计,成为适合城乡人民休闲游憩的场所。  相似文献   

12.
在保护历史桥梁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机更新适应性发展策略,功能有机更新,树立标志性建筑地位,保护人文环境,张扬魅力余韵,立足桥梁景观,与历史街区空间复合,交通功能有机更新一体化设计等措施,对历史桥梁有机更新之后作为城乡人们游憩的场所,对城乡人文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侯晓蕾  苏春婷 《园林》2021,(5):17-22
基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老旧社区更新强调居民在空间更新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以"美好生活"为目标,关注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度与空间治理关系,关注居民切实需求,鼓励打造自我造血的健康社区。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基于居民需求导向和参与式设计理念,研究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中居民的5大需求,记录和分析空间中居民的行为活动,提出社区文化与生活原真性的挖掘、碎片空间的整合利用、社区触媒介入激活和参与式设计营造等老旧社区景观微更新途径,并以北京市常营小微绿地参与式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旨在为老旧社区更新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祎 《山西建筑》2011,37(34):16-17
通过对城市中历史遗存进行分析,提出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其进行更新与再生,从文化、功能以及空间三个方面论述了景观再生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实现城市风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袁牧  梁斯佳 《风景园林》2021,28(9):47-51
城市更新所面对的复杂城市发展问题,无法通过单一学科体系和技术方法的应用就解决。风景园林在城市更新实践中承载着不可取代的专业作用。通过回顾风景园林专业在城市更新实践中的作用,阐述专业实践在城市更新领域方法论层面上的契合关系,并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发展新阶段的问题为导向,探讨风景园林专业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能够发挥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思考面对城市更新任务时,专业技术支撑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与城市内部功能的不断转化使原本处于城市边缘的山地工业遗产面临转型和更新等难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对工业遗产更新的认识和实践;接着分析了山地工业遗产的特点及其更新所面临的问题,即在重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功能更新,充分利用并重新塑造各种要素的景观更新,保护与传承山地工业文化和历史文化的风貌更新;最后,以绵阳市朝阳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为例,在整体保护、动态保护、景观建筑一体化等设计策略的指导下,探寻了山地工业遗产更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芳  周曦 《中国园林》2021,37(3):44-4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增量拓展转向内部更新,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回应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以及关乎城市本源的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城市高架桥(路)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效率和景观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双面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挑战。梳理景观重构应对"高架危机"的"空间-场所"改造探索模式;指出高架桥更新需纳入城市空间-社会的动态发展系统之中,并结合"反桥"背景下的改造实践分析高架桥景观重构在城市多维整合中的意义与影响,揭示科学决策、整体协同、均衡化效益的城市多维整合作用机制;系统总结城市高架桥改造的街区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策略。通过反思,指出以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切入高架桥改造可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唐毅 《山西建筑》2012,38(27):30-31
结合成都东郊工业区的改造实践,通过对城市产业结构"退二进三"的更新及建筑空间、景观与生态、城市小品的设计,阐述了城市工业旧区的业态调整、文态打造、生态修复、形态美化的旧城有机更新方式,有利于今后类似旧工业区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