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井复合解堵剂HGA—1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何耀春  郑平 《油田化学》1997,14(3):209-212,229
本文介绍了复合解堵剂HGA-1的研制和大庆油田采没五厂两口注水井用该剂进行解堵试验的结果,在研制中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酸液类型及浓度,反应物浓度,环境温度,起泡剂浓度等对有关性能的影响,HGA-1具有放热量大,放气量大,起泡性强,溶垢容量较大的特点,是具有酸化,泡沫洗井,热解堵等复合作用的一种高效水井解堵剂。  相似文献   

2.
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碱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苯甲醛与氰乙酸乙酯的Knoevenagel缩合为模型反应,研究了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乙二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功能化的纯硅介也分子筛HMS(Hexagonal mesoporous silica)的碱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除个别碱基负载量高的样品外,功能化样品对反应显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的初期活性不仅取决于催化剂上活性中心的密度,而且与载体的孔道结构有关。大孔径载体有利于反应物、产物的扩散,故在高负载量时,大孔径样品比小孔样品有更高的活性。此外,还考察了反应温度、溶剂、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反应可在低于100℃的温和条件下进行,有明显的溶剂效应,反应物配比和催化剂用量存在一最佳值;随使用次数的增加,催化剂逐渐中毒而失活。  相似文献   

3.
公开号 CN 1796491A 公开日 2006.7.5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本发明涉及一种催化裂解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物引入预热器,该反应物经预热器气化成为反应物气体。  相似文献   

4.
微波辐射氨基磺酸催化合成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基磺酸为催化剂,在微波辐射下环己酮与1,2-丙二醇反应合成了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考察了反应物投料比、微波辐射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反应条件:环己酮为0.2mol时,环己酮与1,2-丙二醇摩尔比1:1.3,微波辐射功率500W,辐射时间20min,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18%,带水剂(环己烷)15mL,反应温度130℃。在此条件下,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77.2%。  相似文献   

5.
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苯乙烯三乙醇胺树脂催化合成正丁基苯基醚,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在本实验优化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99%,催化剂回收和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未下降,质量未损失。  相似文献   

6.
以国产D005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以乙醇和叔丁醇为原料,通过醇缩合制备ETBE。讨论了内外扩散、催化剂浓度、反应物初始摩尔比、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D005可作核反应的催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2400吸附仪FT-IR550及NH3-TPD等仪器,研究了超疏水Y型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和表面酸性,自制的超疏水Y型分子筛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能,二次孔多,一端封闭的孔少,有利于分子扩散,减少反应物分子二次裂解。  相似文献   

8.
用反应蒸馏技术制备碳酸二甲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开发了以填料蒸馏塔与多釜汽液相串联反应器组合的新型反应蒸馏设备。在此设备中研究了以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反应 ,实现了碳酸丙烯酯的高转化率 ,考察了反应物进料量、进料配比、回流比、精馏塔底加热量 (或温度 )、停留时间等工艺操作条件对塔顶、塔底组成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相催化过程是通过基元步骤的循环将反应物分子转化为反应产物。催化循环包括扩散、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和反向扩散五个步骤。由此可见,化学吸附是多相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决定着反应物分子被活化的程度以及催化过程的性质,例如活性和选择性。因此研究反应物分子或探针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对于阐明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的性质、催化作用的原理以及催化反应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学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它与催化、腐蚀、粘结等有密切的关系,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4-羟基-3-硝基苯甲酸制备工艺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以4-氯-3-硝基苯甲酸和氢氧化钠为主要原料合成4-羟基-3-硝基苯甲酸为宜。并对反应物的量比、反应时间、后处理等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找出最佳反应条件,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收率,简化了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多孔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分离和环保等诸多领域。SAPO分子筛狭窄的微孔孔道会带来较大的传质阻力,不利于反应物分子与孔道内部活性位点接触。减小SAPO分子筛的晶粒尺寸可以缩短反应物分子在孔道内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活性中心的利用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小晶粒SAPO分子筛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混合模板剂法、晶种诱导法等,并对每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介绍和对比。混合模板剂法合成小晶粒SAPO分子筛流程简单、工艺成熟,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聚焦如何降低有机模板剂的使用量。其余的合成方法大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未来的研究方向不仅要关注合成工艺的优化,也应注重分子筛合成设备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注水井近井地带地层堵塞和酸化井排酸困难等问题,利用喷射原理研究了降压解堵排酸技术。文中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原理、工作参数的确定、工艺特点和现场应用等情况。经过现场应用证明,降压解堵排酸技术确实能有效地排出地层中的残余酸、酸反应物以及各种堵塞杂质,减少地层污染。  相似文献   

13.
《石油化工》2011,(11):1215+1224+1229+1235+1241+1246+1252+1257+1262+1265-1266
<正>制备聚酰胺的方法该专利涉及一种将单体聚合形成一种聚酰胺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形成了一种含有反应物的母体混合物。将母体混合物和单体送至反应器;单体在反应物作用下聚合得到含有反应物的聚酰胺(反应物与聚酰胺合为一体)。该单体也可以是一种己内酰胺单体,在VK管反应器中聚合形成一种  相似文献   

1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燃料重整方面有应用前景,但单独利用时能量效率不高,催化剂的引入可有所改善。利用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对催化剂Ni/Al2O3理化性质的影响,考察了等离子体催化正戊烷重整的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物活化和产物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催化剂活性物种粒径更小,与载体相互作用更强,同时催化剂抗积炭性能得到提升,因而反应活性提高,在温度25℃、压力0.1 MPa、能量密度3.6 kJ/L的条件下,反应物转化率提高了50%以上;反应物转化受电子引发化学和热化学的共同影响,而产物生成则受热化学和原料气组分的影响。该研究为制备高效抗积炭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等离子体协同催化重整过程,为开发车载重整器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相F-T合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超临界相F-T合成的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了超临界相与气、液相F-T反应的不同,超临界相F-T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扩散,催化剂孔结构、介质种类与分压以及体系中加入α-烯烃等因素对超临界F-T反应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相F-T合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超临界相F-T合成的研究概况,主要介绍了超临界相与气、液相F-T反应的不同,超临界相F-T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扩散,催化剂孔结构、介质种类与分压以及体系中加入α-烯烃等因素对超临界F-T反应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1700h不间断实验和停加一种反应物的催速老化实验对Pd/Al2O3-SiO2催化剂在丙酮一步合成MIBK反应中的寿命进行了评价,同时考察了低温吹扫、高温还原及焙烧后还原等再生方法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温度和浓度是影响复合反应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反应器类型和反应器操作方式影响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反应的选择性;对于气固催化反应,还可通过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类型、结构和形状、活性组分非均匀分布,以及控制催化剂中毒程度和反应物吸脱附过程等方法来提高反应的选择性;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提高复合反应选择性的新方法,如:超临界反应、膜反应、反应精馏等。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环己烷二甲醇改性共聚酯的合成方法、合成工艺条件,并介绍了催化剂体系和反应物配比的选择,并建议加快环己烷二甲醇改性共聚酯的成套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20.
烷基苯生产中β沸石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于直链烷基苯生产的β沸石催化剂的失活机理和再生机理。结果表明,β沸石的失活是由于生成的直链烷基苯本身逐渐堵塞孔道导致反应物分子不能接近活性中心引起的。热苯洗涤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时,伴随着堵塞孔道的直链烷基苯的向外扩散,有裂解、环化等反应发生,并形成了低碳芳烃、萘和茚、联苯、稠环芳烃、不饱和物等新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