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汁液流失、质构特性、色泽、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等为指标,研究了静止空气冻结、鼓风冻结、液氮浸渍冻结3种冻结方式处理的鮰鱼片在-18℃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鮰鱼片的汁液流失增多,质构劣变,冻藏16周后,硬度分别下降了67.99%(静止空气冻结)、63.80%(鼓风冻结)、58.13%(液氮冻结),其中静止空气冻结方式处理的鮰鱼片下降速度最快,液氮冻结方式处理下的最慢;而p H值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种冻结方式处理的鮰鱼片TVBN、TBA值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液氮冻结处理的鮰鱼片TVBN、TBA值增加较缓慢,液氮冻结能够延缓TVBN、TBA值的增加,更有利于保持鮰鱼片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斑点叉尾鮰鱼脱水程度对其油炸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色泽、质构、含油量、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BA)以及酸价为指标,研究鱼块的脱水程度(未脱水,水分质量分数75%、70%、65%、60%)对油炸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油炸前鱼肉水分含量的减少,油炸过程中鱼块的TBA值和酸价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过氧化值则是先变大后减小,表明脂肪氧化程度的加剧,然而鱼肉的含油率随着油炸前水分含量的减少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感官品质分析表明,鱼肉油炸前适度脱水可以改善油炸后鱼肉的色泽,增强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  相似文献   

3.
以两种不同品牌的秘鲁鱿鱼丝为研究对象,以酸价、过氧化值、p H、水分活度值、菌落总数、色差值(L*、a*、b*)、二甲胺及甲醛含量为指标,探究秘鲁鱿鱼丝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为探索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产生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秘鲁鱿鱼丝在贮藏两个月内的甲醛含量、二甲胺含量、菌落总数、酸价、过氧化值以及色差a*值、b*值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p H、水分活度值和L*值则呈降低趋势。贮藏期间A品牌鱿鱼丝的水分活度、酸价、过氧化值以及L*值和b*值均高于B品牌,其余品质指标含量则相反。两种品牌的秘鲁鱿鱼丝甲醛含量以及B品牌的菌落总数,在贮藏两个月后均超过了最大限量标准。秘鲁鱿鱼丝的甲醛含量与菌落总数、酸价值及过氧化值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表明鱿鱼丝贮藏过程中甲醛的产生可能是与细菌生长繁殖和脂肪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白乌鱼肉在冷藏期间呈现并保持良好色泽,本文初步探讨了一氧化碳(CO)对白乌鱼肉色泽及其他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CO处理对白乌鱼肉颜色、菌落总数、pH、失水率、硬度、咀嚼性、TBA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发现随着CO处理天数的增加,鱼肉的a~*值呈先显著上升(p0.05)后下降的趋势,鱼肉贮藏13d时的a~*值为8.66,比新鲜白乌鱼肉的a~*值提高了18.79%;随着CO处理天数的增加,白乌鱼肉的菌落总数、失水率和TBA值呈整体上升趋势,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硬度、咀嚼性和感官评分整体呈下降趋势。因此,CO处理白乌鱼肉,可使鱼肉在冷藏期间保持良好的红色,但CO处理对鱼肉在冷藏期间的贮藏稳定性和其他品质无明显影响。因此,用CO处理白乌鱼肉能有效保持白乌鱼肉的色泽。  相似文献   

5.
研究NaHCO_3浸泡对反复冻融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影响,以鮰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aHCO_3浸泡后的鱼肉在冻融循环中的感官品质、脂肪氧化特性、蛋白氧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鮰鱼肉的pH值、白度显著下降,解冻损失率、脂肪氧化程度、蛋白氧化程度显著上升。经4次冻融循环后,鱼肉的2-硫代巴比妥酸值到达15μg/g,此时鱼肉品质出现恶化,基本不能食用。NaHCO_3浸泡后,鱼肉的pH值上升,解冻损失率下降。鮰鱼肉脂肪和蛋白氧化程度与冻融次数有明显的线性关系(R~20.9),且NaHCO_3质量浓度对脂肪和蛋白氧化速率有显著影响,当NaHCO_3质量浓度提高到1.0 g/100 mL后,脂肪和蛋白质氧化速率显著下降。因此,NaHCO_3浸泡处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鮰鱼肉在反复冻融过程中的脂肪氧化和蛋白变性,维持鱼肉的持水能力,延缓鱼肉的品质劣变,且1.0 g/100 mL较0.5 g/100 mL NaHCO_3浸泡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测定了实际电商物流和模拟物流过程中鱼片产品的温度变化,并探究了不同终止温度对冷冻鮰鱼片冷藏品质影响。经过实际电商物流中不同运输距离鮰鱼片的温度变化模拟电商物流不同带冰量、包装材料和温度环境下鮰鱼片的温度变化,发现冷冻鱼片的物流终止的温度在0~8 ℃之间。实验设定了3个电商物流终止温度(0、4、8 ℃),模拟鮰鱼片继续冷藏的过程。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鮰鱼片的汁液损失率、b*值、三甲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新鲜度(K值)、菌落总数均显著上升,而pH值和色泽无显著影响。另外,电商物流终止温度为0 ℃的鮰鱼片在冷藏过程中,嫩度、三甲胺含量、TBA、TVB-N、K值最低,其次是终止温度为4 ℃的鮰鱼片,而终止温度为8 ℃时冷藏超过6 d,菌落总数为7.12 lg CFU/g超出鲜鱼的最高安全限量值,不推荐食用。电商物流结束时终止温度对后期产品冷藏品质影响较大,终止温度越低,后期冷藏时品质劣变越慢。  相似文献   

7.
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品质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炸过程中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hiobarbituric acid value,TBA)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煎炸油和鸡肉串的酸价均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过氧化值先上升后下降,TBA值呈现升降交替变化现象;煎炸油的酸价与鸡肉串的酸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过氧化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与TBA值无显著相关;煎炸油的过氧化值与鸡肉串的过氧化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TBA值呈显著的正相关;煎炸油的TBA值与鸡肉串品质指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多重指标的鮰鱼片构建品质量化评价。对待测的鮰鱼肉片分别进行白度、嫩度、解冻损失、三甲胺含量、K值(新鲜度)以及TBA(硫代巴比妥酸)的测定;对上述测定的数值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法处理,获得其标准化后的数值:白度标准化后数值记为Zx1,嫩度标准化后数值记为Zx2,解冻损失标准化后数值记为Zx3,三甲胺含量标准化后数值记为Zx4,K值标准化数值记为Zx5,硫代巴比妥酸值标准化数字记为Zx6;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将标准化数值代入评价模型y=-0.095×Zx1+0.168×Zx2+0.34×Zx3+0.342×Zx4+0.313×Zx5+0.328×Zx6中,其中y为电商鮰鱼肉的品质评价结果:鮰鱼片的品质同解冻温度和储藏时间有关,解冻温度越低鮰鱼片品质越好,储藏时间越短,鮰鱼片品质越好,得到的y值判断电商鮰鱼肉的品质:y≥1,鱼肉品质极差,-1y1,鱼肉品质一般,y≤-1,鱼肉品质好。该评价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对电商鮰鱼肉品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鮰鱼片冻融循环贮藏过程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关联产物进行检测并计算新鲜度K值,采集其近红外光谱数据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新鲜度近红外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ATP含量在第1次冻融循环中由2.15μmol/g降至0.55μmol/g(P<0.05),此后趋于平缓;肌苷酸(IMP)含量在第1次冻融循环中由4.07μmol/g上升至最大值5.97μmol/g(P<0.05),随后显著下降(P<0.05);次黄嘌呤(Hx)含量在前4次冻融循环中上升缓慢,在第5次冻融循环中由4.29μmol/g上升至19.65μmol/g(P<0.01);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K值显著上升(P<0.05),3次冻融循环后,K值达到67.95%(超过60%的限制),表明鱼肉开始腐败。近红外光谱数据经滤波拟合法(SG)以及标准正态变换(SNV)预处理,建立的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决定系数最高(R2=0.938 1),预测均方根误差最低(RMSEP=1.49),效果最佳。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鮰鱼片样品的新鲜度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持鲈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延长鲈鱼的保鲜期。以新鲜鲈鱼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茶多酚(0.1%TP,0.2%TP和0.3%TP)对鲈鱼冷藏过程中p H、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K值、过氧化值(PV)、菌落总数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贮藏条件下茶多酚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鲈鱼的p H,TVB-N,TBA,K值,PV值和菌落总数的增加,感官评分值明显优于冷藏对照组,这表明茶多酚处理可以较好地保持鲈鱼在冷藏期间的品质。研究结果为茶多酚在鲈鱼冷藏过程中的保鲜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羊肉粒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当压力不断增大时,羊肉粒的水分含量大幅下降,L*值明显下降,a*值和b*值快速上升,羊肉粒硬度增大,弹性和p H先增后减,TBA值快速上升。通过对羊肉粒的感官评价发现,压力控制在200~300 MPa之间时,羊肉粒品质、口感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包装对巴旦杏仁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过加工的去壳巴旦杏仁为材料,研究不同包装材料对其酸价、过氧化值、TBA值、总酚含量、VE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以期了解包装材料对巴旦杏仁贮藏过程中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旦杏仁在贮藏过程中发生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为过氧化值和酸价上升,TBA值增加;采用EVOH共挤膜包装可显著降低其贮藏过程中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增加幅度,抑制TBA值增加,减轻脂肪的氧化酸败;并保持较高的自身抗氧化物质总酚和VE含量,减缓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相对较好地维持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广式腊味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研究广式腊味酸价、过氧化值、TBA值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储藏温度对三者的影响,以及广式腊味的风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广式腊味酸价的变化规律与过氧化值、TBA值的变化规律的相关性不显著.保藏温度越高,广式腊味酸价、过氧化值和TBA值在储藏过程中升高速率越大.储藏时间是影响TBA值更为重要的因素.酸价超标的样品其感官品质也未发生不良变化.所以,酸价和过氧化值在评价广式腊味脂肪氧化程度上并不一致,都不能作为其合适的指标;TBA值是反映广式腊味脂肪氧化程度的最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乙基麦芽酚对猪肉糜的色泽、p H、TBA、感官影响以及乙基麦芽酚最佳护色条件。结果表明,乙基麦芽酚有助于缓解贮藏过程中a*、b*的下降和TBA的上升,在贮藏9 d,添加量为0.03%实验组的a*值比对照组高28.41%,b*值比对照组高13.52%,TBA值比对照组低25.71%;对L*值和p H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乙基麦芽酚在添加量为0.005%~0.03%范围内能增强肉糜肉香味,在p H较低时发色更好;0.02%的乙基麦芽酚与0.03%抗坏血酸及0.03%茶多酚结合添加到生鲜肉糜中贮藏9 d,a*值比单独添加0.02%乙基麦芽酚高21.36%。  相似文献   

15.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金鲳鱼的杀菌作用及其品质影响。采用60, 70和80 k V电压处理金鲳鱼1, 2和3 min,分析处理前后鱼肉的菌落总数、色差、p H、水分含量、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TBARs值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升高、处理时间延长,鱼肉的菌落总数、p H、b*值和TVB-N值逐渐降低, L*值和TBARs值逐渐升高,处理前后鱼肉中水分含量无明显变化。经80 k V处理3 min,鱼肉的菌落总数和TVB-N值分别下降1.40 lg (CFU/g)和2.60 mg/100 g, L*值和TBARs值分别升高22.42和0.073 mg/100 g。低温等离子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鱼肉中微生物数量,减缓鱼肉变黄,增加鱼肉亮度,改善鱼肉色泽,维持鱼肉含水量。因此,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金鲳鱼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够维持鱼肉的良好品质,在金鲳鱼杀菌保鲜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对0℃贮藏的三文鱼片的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包括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2-硫代巴比妥酸(TBA)值、p H值、色差值、菌落总数】进行定期测定,用电子鼻分析其挥发性气味组分(包括主成分分析、负荷加载分析以及线性判别分析);结合感官评价,探究冷藏条件下三文鱼片新鲜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0℃贮藏的三文鱼片的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 H值先降低后增高;色差值L*值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a*值与b*值与其相反;总色差值则先增加后减小;感官评定分数一直下降。采用电子鼻能很好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的三文鱼片,各理化指标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的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硫代巴比妥酸(triobarbituric acid,TBA)值、羰基价、总酸、水分以及脂肪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脂类物质氧化特性及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酸价不断增加,过氧化值呈逐渐上升趋势,TBA值及羰基价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脂肪酸总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烘烤8 h后呈下降的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脂肪不断氧化水解,氧化程度逐渐加深,酸价、过氧化值、TBA值、羰基价、总酸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性,过氧化值和总酸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发酵广式腊肠中酸败程度和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压结合一定的温度处理对猪肉色泽及脂肪氧化的影响,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以猪背脊肉为原料,以肉色参数红度(a*)、黄度(b*)、亮度(L*)、总色差(△E)和脂肪氧化酸败指标TBARS、过氧化值(POV)、酸价(AV)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温度(25~55℃)下不同压力(100~600 MPa)处理10 min对猪肉色泽及脂肪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和温度的上升,L*值和△E值增加,a*值下降,肌肉逐渐失去红色变为灰白色,同时,TBARS值、过氧化值、酸价显著升高(p0.05)。利用SPSS软件逐步回归得到色度参数a*、b*和L*与脂肪氧化酸败指标(TBARS、POV、AV)之间的三个最优多元回归方程,经统计检验极显著(p0.01),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差异较小,表明模型精确度较高。因此,在高压结合热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色度参数定量预测脂肪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贮藏条件对原料葵花籽油脂酸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色葵花籽原料为研究对象,考察温度、包装、避光等不同贮藏方法对原料葵花籽在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酸价、碘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葵花籽原料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油脂的氧化酸败,表现为过氧化值、酸价、p- 茴香胺值和TBA 值上升,碘价下降。采用低温贮藏和真空避光包装可显著降低葵花籽的氧化酸败、延缓品质劣变,可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20.
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宰杀方式对冷冻斑点叉尾鮰鱼片品质的影响,寻求合适的宰杀方式以提高冷冻鮰鱼片的品质。采用四种不同宰杀方式:CO2窒息、电击、敲头及冰水中放血,宰杀后将鱼肉置于-18℃冰箱中保藏。考察各组样品的p H、色差、血红蛋白含量、解冻汁液流失、TVB-N及菌落总数。鱼肉p H值在宰后45 h内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放血组的p H值变化最小,其次为敲头组,CO2窒息组变化最大。冰水中放血组鱼片白度和绿值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残留少(P0.05)。储藏60 d期间,CO2窒息组的解冻汁液流失率最大为5.53%(P0.05),敲头组最小为3.25%(P0.05)。冰水中放血组的鱼肉TVB-N值最小(P0.05),其他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菌落总数在储藏期间呈现下降趋势,冰水中放血组的菌落总数最小,其次为敲头组、窒息组和电击组。可知敲头和冰水中放血的致死方式能得到较好的鮰鱼片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