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维生素B_2微胶囊,研究了壁芯比、壁材浓度、进风温度、进料流速四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芯比为10:1、壁材浓度为20%、进风温度为170℃、进料流速为3 mL/min,该条件下维生素B_2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6.12%。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制备丁香酚微胶囊并研究其缓释性。以丁香酚为芯材,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ALG)和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为壁材,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丁香酚缓释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不同壁材的浓度、KGM和ALG的质量比、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及乳化剂用量这4个因素的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红外光谱扫描(Infrared spectrometer,IR)、热重分析仪对优选实验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进行表征,并对其缓释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壁材浓度为2.5%、KGM和ALG的质量比为1:1、壁材和芯材的质量比为5:2、乳化剂用量为0.5 mL时,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平均为50.15%;对比丁香酚微胶囊、壁材和芯材的红外光谱图可知,丁香酚被壁材所包裹;热稳定性和缓释性研究表明,相较于未包覆的丁香酚,丁香酚微胶囊更加稳定,不易挥发。制备的丁香酚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且其缓释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单凝聚法芝麻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芝麻油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通过单凝聚法,以明胶为壁材,芝麻油为芯材,添加适量的乳化剂来制备微胶囊化芝麻油。以微胶囊成型效果和包埋率为指标,研究了壁材质量分数、芯壁比、乳化剂单甘脂浓度及操作温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单凝聚法制备芝麻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明胶质量浓度4%,芯壁比1∶4,单甘脂浓度0.3%,操作温度60℃时,所得芝麻油微胶囊的包埋率最大为79.42%。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以乳清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壁材凝聚率选出最佳壁材配比及最适浓度,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首先对壁芯比、复凝聚pH、凝聚时间做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试验筛选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结果:在壁材质量分数3%、壁芯比3、pH 4、凝聚60 min条件下制备微胶囊,最高包埋率为87.95%,包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肉桂精油是一种从肉桂树皮中提取的以醛类和酯类为主要成分的挥发性油,由于其易受贮藏条件的影响使得主要成分挥发而导致抑菌和抗氧化效果减弱,因此利用高分子物质包埋肉桂精油形成微胶囊,不仅可以提高肉桂精油的稳定性,还能降低其在贮藏过程中的挥发损耗。本研究以肉桂精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首先建立了包埋率与芯壁比、壁材浓度、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四个单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从而确定肉桂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包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芯壁比为1∶8、壁材浓度为29%、包埋温度为51℃条件下反应1.9 h后包埋效果最佳,包埋率达到了80.19%,此结果为肉桂精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提供了有效的参数支持。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为壁材以苹果多酚为芯材,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复合微胶囊。对微胶囊制备的壁材浓度,芯壁材质量比和反应温度为单因素进行试验,再利用Design expert 8.0.6.1设计试验,以包埋率为指标,得到制备方法的最优条件。并对微胶囊进行缓释试验。结果表明:壁材浓度和芯壁材质量比对包埋率的影响最显著,温度对微胶囊的制备影响较大;较适宜的微胶囊制备条件为:壁材浓度2.2%,芯壁材料质量比1∶11,反应温度41.51℃。此条件下预测可得到的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3%,实际包埋率为88.2%。在6h缓释试验中,模拟胃液释中放率为45.8%,模拟肠液中释放率为67.5%,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锐孔法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采用锐孔法,以原花青素为芯材,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并优化其制备工艺。以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海藻酸钠浓度、凝固液氯化钙浓度、芯壁比、针头孔径、下滴高度等因素对原花青素微胶囊化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制备原花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海藻酸钠浓度3%,氯化钙浓度3%,芯壁比1:4(芯材浓度1.5%),针头孔径0.45mm,下滴高度8cm;此时微胶囊化产率和效果最好,包埋率可达77.83%。视频变焦显微镜图显示,原花青素微胶囊有良好的形态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微胶囊补铁剂的影响因素,微胶囊的壁材质量与芯材体积之比、预冻时间和壁材质量浓度3 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壁材质量与芯材体积之比为19.5:1(g/mL)、壁材质量浓度为9.8g/100mL 和预冻时间13.0h,血红素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2.2%。  相似文献   

9.
以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壁材质量浓度、芯材壁材比、乳化剂含量、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对番茄红素微胶囊效率的影响作用,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对产品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壁材质量浓度0.28g/mL、芯材壁材比1:7、乳化剂质量分数2%、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60℃、出风口温度88℃,所得微胶囊效率为91.8%,此番茄红素微胶囊产品膜结构致密完整。水溶性大豆多糖为壁材喷雾干燥法对番茄红素红素进行微胶囊包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刘文妮  沈科萍  张忠  毕阳  燕璐 《食品科学》2014,35(18):17-21
以β-环糊精和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真空抽滤法包埋制备孜然精油微胶囊。在复合壁材比、固形物质量浓度、芯壁比和包埋时间4 个单因素筛选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微胶囊制备工艺参数为β-环糊精与麦芽糊精比8∶2(g/g)、固形物质量浓度40 g/100 mL、芯材与壁材比1∶5(mL/g)、包埋时间55 min,该条件下孜然精油的包埋效率可达97.68%。  相似文献   

11.
叶黄素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反式叶黄素晶体为芯材,辛烯基琥珀酸酯化淀粉和蔗糖为壁材,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叶黄素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叶黄素微胶囊化最优的工艺条件为蔗糖占总壁材质量为10%、壁材质量浓度0.15g/mL、芯壁材质量比1:15、乳化剂添加量为总壁材质量的0.6%、胶体磨均质两次、进料速度400mL/h、进风温度160℃、出风温度80℃,所得产品微胶囊效率和产率分别为92.35%和90.27%,且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相似文献   

13.
以菠萝粉为芯材,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菠萝粉中总胡萝卜素的包埋率和Vc保留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乳化、均质、喷雾干燥等工艺,制备菠萝粉微胶囊,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菠萝粉微胶囊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壁芯比8:50,壁材内部的配比(阿拉伯胶/麦芽糊精)1:12,入料流量15mL/min,所得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01%。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低聚肽和小麦低聚肽为壁材,维生素D3油为芯材,吐温-20为乳化剂,利用喷雾干燥法成功制备了2种低聚肽包埋维生素D3微胶囊,对比分析了两类微胶囊单因素条件差异原因,并利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玉米肽微胶囊和小麦肽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均为喷雾干燥温度150℃、芯材壁材比1∶20、固形物质量浓度0.15 g/mL,包埋率分别为75.8%和73.8%。微胶囊稳定性分析表明,两类微胶囊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和胃环境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6):143-148
以乳脂包埋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壁材配比、芯壁比、固形物中乳化剂的添加量和固形物浓度对乳脂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并确定了喷雾干燥法制备乳脂微胶囊产品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脂微胶囊化的最佳配方为,壁材为乳清蛋白和麦芽糊精,二者质量比1∶2.6,芯壁质量比1∶3,乳化剂添加量为3%,固形物浓度为23.5%;喷雾干燥的最佳条件为,进风温度170℃,出风温度80℃,均质压力40 MPa,微胶囊化乳脂的包埋率93%以上。  相似文献   

17.
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β-环糊精包合法进行了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超声波处理时间、壁材浓度、包埋温度、芯壁比、包埋时间等因素对橄榄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确定了包合法制备橄榄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芯壁比1∶6、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壁材浓度1∶19、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min,所得橄榄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76.2%。  相似文献   

18.
以红枣黄酮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研究β-环糊精的浓度,芯材和壁材的配比,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温度4个因素对红枣黄酮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最终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包埋法制备红枣黄酮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芯材与壁材的配比为1∶1.5(质量比),搅拌时间为50 min,β-环糊精浓度为14%,搅拌温度为30℃,经试验验证包埋率可达到45.2%。  相似文献   

19.
以猕猴桃籽油为芯材,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猕猴桃籽油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壁油比、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猕猴桃籽油微胶囊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油比4∶1、包埋时间90 min、包埋温度30℃,在此条件下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包埋率为74. 52%,产率为79. 33%;猕猴桃籽油微胶囊呈淡黄色粉末状固体,无结块现象,流动性良好,经微胶囊化处理的猕猴桃籽油过氧化值上升幅度缓慢,贮藏稳定性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0.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牛至精油为芯材,通过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牛至精油-HP-β-CD微胶囊,与涂料复合涂布制备抗菌食品包装纸。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包合时间3 h、包合温度50℃、芯壁比1∶8。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牛至精油-HP-β-CD微胶囊的芯材包合率为83.69%,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微胶囊及其制备的抗菌食品包装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