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脓毒血症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对照组(NS组)、模型组(LPS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ED组),每组20只。LPS和ED组采用尾静脉注射LPS(10mg·kg-1)建立ALI模型,ED组随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5mg·kg-1)。LPS注射6h后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测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提取肺组织测定干/湿重比值(D/W),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显著下降,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升高(P<0.05)。与LPS比较,ED组肺组织D/W、动脉血气测得PaO2、PaCO2、PaO2/FiO2升高,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血浆TNF-α、IL-6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NS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清除肺内氧自由基,减少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ASAⅠ或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乳酸钠林格组(R组)、聚明胶肽组(P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H组),每组20例。P组和H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90min静脉滴注聚明胶肽和6%羟乙基淀粉130/0.4,速率20mL·kg-1·h-1,扩容量20mL·kg-1,R组和C组分别滴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生理盐水6-8mL·kg-1·h-1。分别于AHHD前(T0),AHHD后即刻(T1)、2h(T2)和6h(T3)时采血,测定血清TNF-α、IL-6、IL-8、IL-10、NO、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T0比较:T2—T3时C组、R组、P组和H组血清TNF-α、IL-6、IL-8、IL-10、NO含量及MDA活性升高,SOD含量降低(P〈0.05);与C组比较:R组、P组和H组T2—T3时血清TNF-α、IL-6、IL-8、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IL-10及SOD含量升高(P〈0.05);与R组比较:P组和H组T2—T3时血清TNF-α、IL-6、IL-8、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IL-10及SOD活性升高(P〈0.05);与P组比较:H组T2—T3时血清IL-10及SOD含量升高,NO含量及MDA活性降低(P〈0.05),血清TNF-α、IL-6及IL-8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乳酸钠林格液、聚明胶肽或6%羟乙基淀粉130/0.4行AHHD,可抑制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且6%羟乙基淀粉130/0.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刺激肺泡巨噬细胞后炎症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mtDNA 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致炎效应。方法取 SD大鼠肝脏组织用改良的碱变性法进行 mtDNA 的提取、纯化。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分为mtDNA组(5μg·mL-1,A组),mtDNA组(10μg·mL-1,B组),空白对照组(C组),分别在 A、B组中加入mtDNA 5μg·mL-1、10μg·mL-1,在0、3、6、12和24 h时相点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 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3、6、12和24 h 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组(P<0.01),且在3、6、12和24 h 时B组的表达量高于 A组(P<0.05)。结论 mtDNA 能够诱导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和 IL-6等炎症因子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mtDNA 具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廖希  谢平 《矿产勘查》2014,(11):56-59,9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U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40例。U 组于 CPB前10 min 经中心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000 U·kg-1,C 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升主动脉开放时(T1)、CPB 结束时(T2)、术毕(T3)及术后6 h(T4)时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于 T0—T4时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浆 TNF-α、IL-6、IL-10、S100β及 NSE 浓度;并分别于术前,术后1、2、3、5及7 d 时对患者进行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 T0时比较:2组患者 T1—T4时 Da-jvO2及 CERO2均降低,血浆 TNF-α、IL-6、IL-10及S100β、NSE 浓度均升高(均 P <0.05);与 C 组比较:U 组 T1—T4时 Da-jvO2、CERO2、TNF-α、IL-6、S100β及 NSE浓度降低,IL-10浓度升高(均 P <0.05);与术前时比较:C 组患者术后1、2、3及5 d 时 MMSE 评分均降低,U 组患者术后1、2 d 时 MMSE 评分降低(均 P <0.05);与 C 组比较:U 组 术 后1、2及 3 d 时 MMSE 评分升高(均P <0.05),术后5、7 d 时 MMSE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乌司他丁预处理可降低 CPB 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脑氧代谢率,减轻围术期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涂洪强  明腾 《矿产勘查》2011,(2):37-39,4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炎性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30例≤6个月、需手术纠治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2组患儿均行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手术。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术后1 h即给予乌司他丁5 000 U.kg-1.次-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中静脉滴注,8 h 1次,连用3 d。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检测2组患儿术后1(T1)、6(T2)、24(T3)、48(T4)、72(T5)h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troponinⅠ,cTnⅠ)水平。结果 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及术中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术后血浆cTnⅠ、IL-6、TNF-α水平的降低更早、更明显,试验组均在T5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浆IL-10水平的降低却正好相反,试验组降低更慢,在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例死于呼吸衰竭。试验组15例、对照组14例患儿随访3个月,均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乌司他丁在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应用可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产生,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的释放,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择期CPB 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 组,n=20)和利多卡因组(L 组,n=20)。C 组和 L 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 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0 mL 和2%利多卡因10 mL。分 别 于 麻 醉 诱 导 后10 min (T0)、停 CPB 后1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及24 h (T4)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 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TNF-α、IL-6、IL-1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与 T0比较,T1—T42组患者血清 TNF-α、IL-6、IL-10及 MDA 升高,SOD 降低(P <0.05);与 C 组比较,L 组患者 T1—T4血清 TNF-α、IL-6及MDA 降低,IL-10及 SOD 升高(P <0.05)。结论CPB 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可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及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所致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NC组)、模型组(PQ组)、依达拉奉组(ED组)、乌司他丁组(ULI组)、依达拉奉联合乌司他丁组(ED+ULI组),除NS组外均通过腹腔注射百草枯建立急性百草枯中毒模型,ED组、ULI组、ED+ULI组3个药物治疗组建立模型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并每隔24h重复给药。建模后72h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NS组比较,PQ组和药物治疗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PQ组比较,使用药物治疗组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TNF-α、IL-6、TGF-β1、MDA水平下降,其中以ED+ULI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乌司他丁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缓肺纤维化程度,从而达到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水平的变化及卡托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24只造模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和卡托普利组,每组6只。对照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0.5cm处位置穿线,不结扎。缺血组:于同一位置结扎4.5h持续至实验结束。再灌注组:结扎0.5h后再灌注4h。卡托普利组:术前0.5h耳缘静脉蠕动泵静脉滴注卡托普利6mg·kg-1,再灌注时改为3mg·kg-1经耳缘静脉蠕动泵持续静脉滴注1h。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于相应时间内经电子蠕动泵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4组分别于造模前、结扎0.5h、再灌注1、4h经股静脉插管取外周血检测TNF-α、IL-8、IL-10的水平。结果缺血组、再灌注组、卡托普利组结扎0.5h、再灌注l、4h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均较造模前升高(均P〈0.05),再灌注组、卡托普利组结扎0.5h、再灌注lh血清TNF-α、IL-8、IL-1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再灌注组再灌注4h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卡托普利组结扎0.5h、再灌注l、4h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再灌注组(P〈0.05或P〈0.01)。结论 TNF-α、IL-8、IL-10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而卡托普利在体内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8、IL-10的生成或释放,发挥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PM)预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RPM预处理组(R组),每组20只。采用右肾切除和左肾缺血45 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R组缺血前给予RPM(10 mg·kg^-1·d^-1)×3 d,最后1次术前2 h灌胃。再灌注6 h后经心脏采集血样,检测血清SOD活性、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取肺组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并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重(W/D)。结果与S组比较:其他2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R组肺W/D、血清MDA、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均P〈0.05)。结论 RPM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和抗炎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许飞  涂洪强  陈霞  段君凯 《矿产勘查》2010,(4):83-84,1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后细胞因子的变化及1,6-二磷酸果糖(FDP)在减少细胞因子释放中的作用。方法将63例先心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在CPB前一次性在预充液中加入FDP200 mg.kg-1;对照组33例,预充液中不加FDP。2组分别于术前,CPB后3、48 h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ELE-SIA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术前及CPB后48 h TNF-α、IL-6、IL-8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3 h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 CPB后细胞因子TNF-α、IL-6及IL-8明显升高,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在预充液中加入FDP后,可以明显减少TNF-α、IL-6及IL-8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及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40例,年龄35~5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帕瑞昔布钠组(P组,n=20).术毕2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P组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和36 h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及72 h(T1-T6)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活性数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1-T4时CD+3、CD+4及NK细胞百分比升高,T1-T5时CD+4/CD+8升高,T1-T6时IL-6水平降低(P&lt;0.05),CD+8水平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与T0比较,T1-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及NK细胞百分比降低,T1-T5时IL-6水平升高(P&lt;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可减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减少IL-6的分泌,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1,继而以0.5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2h,术后6、24h及3、7d(T1-T5)6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样,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浓度,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CD+3、CD+4、NK细胞浓度及CD+4/CD+8比值升高(P〈0.05),CD+8水平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2组患者CD+3、CD+4、NK细胞浓度及CD+4/CD+8比值降低(P〈0.05),T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13.
刘铭  谢平 《矿产勘查》2014,(8):66-6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30例麻醉诱导前经2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随后以0.3μg·kg-1·h-1速度输注至术毕前,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30例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1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术前访视时,术后6h、1d、2d及3d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1)与T0时点相比,T1-T3时点2组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点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2)与术前比较,C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组术后6h及1d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6%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前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 min内给2组患者分别输注10 mL.kg-1HES溶液(HES组)或乳酸钠林格(Ringer’s lactated,RL)溶液(RL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抽取静脉血,同时选1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ES组、RL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均增加(P〈0.05)。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这对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