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交通、舒适性、燃油效率和无人驾驶……这些全球汽车产业的大趋势积极推进着江森自控在座椅、内饰和电池领域的创新。江森自控在2015上海国际车展现场展出两款概念性的汽车内饰解决方案,从而诠释这些全球趋势。2015汽车座椅概念展示车(SD15)和汽车内饰概念展示车(ID15)中所陈列的全新创新产品有助于提升驾乘舒适性、丰富个性化选项,并提供了响应自动驾驶趋势所开发的各种独特配置。江森自控还发布新一代12伏锂离子电池产品,适用于更先进的起停汽车车型,帮助汽车厂商符合日趋严格的燃油能效及节能减排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2.
杨永福 《中国机械》2013,(13):120-120
汽车行业的快速崛起,促使汽车形式丰富多样,功能也日益强大,与此同时,公众在汽车选择标准中,逐渐将内饰纳入考虑范围,这就要求汽车内饰设计应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综合权衡其观赏性、舒适性、经济性、实用性以及环保性等。对此,本文对汽车内饰做了概述,并就其优化设计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汽车零部件》2013,(8):9-10
正济南沃德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如下简称济南沃德)拥有56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之一。济南沃德始建于1956年,原名济南汽车配件厂,是国内领先的专业生产和销售汽车发动机气门和气门挺杆的企业。气门和气门挺杆的实际年产量始终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的地位。济南沃德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现有员工2600多  相似文献   

4.
基于目前常见的汽车座舱反光问题,描述反光形成的基本原理,介绍两种通用的定性、定量反光分析方法,最后针对某款多屏电子仪表板,进行了主驾屏反光分析以及优化,为该方法在整车内饰布置开发的推广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获取用户对色彩感性的评价信息,提高汽车内饰设计的成功率与效率,引入脑电技术,在解析用户的内隐感性信息基础上,对汽车内饰色彩样本进行感性评价研究。首先收集与汽车内饰色彩相关的形容词汇,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代表性意象词汇。其次由汽车内饰图片归纳出内饰代表性色相及其空间布局,两两组合形成新内饰色彩样本。接着,内饰色彩样本与代表性词汇建立基于脑电的感性认知实验,并实施感性评价实验。然后,将收集的原始脑电数据与行为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与正向归一化处理,获取标准化数据。最后基于标准化数据应用熵权TOPSIS法,为不同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样本与意象之间的相对贴近度,得出不同意象下的最佳色彩样本排序。排序结果经专家小组讨论证明客观指标筛选出的方案具有有效性,可作为汽车内饰色彩设计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在整个内饰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饰色彩设计的效果直接决定了内饰设计的感官质量。首先介绍了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流程,然后结合实际项目具体介绍了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流程中市场调研、内饰色彩设计、色彩方案验证以及色彩标准板制作管理工作,为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建立规范性的流程。  相似文献   

7.
近日,丰田纺织(中国)有限公司今日宣布,丰田纺织将携多款产品及新技术再次亮相第15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作为汽车座椅及内饰零部件供应商和滤清器制造商,丰田纺织此次围绕”环保”这一主题,展示以洋麻等天然植物材料制成的汽车内饰产品,在实现“轻量化”目标的同时,倡导绿色环保技术、为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提供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展示的产品中还包括多款丰田纺织全球研发中心研发的产品和中国地区自主研发并向本土客户提案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汽车零部件》2014,(7):9-9
<正>目前,25%的汽车内饰与40%的软垫家具都是采用皮革制造。拿轿车内饰来说,细腻的座椅布料或皮革内饰裁剪可以显示一款车的质量;在安全气囊裁剪方面,裁剪技术的好坏直接决议了气囊封边质量,司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也直接受到影响。不仅如此,成功的裁剪计划还能帮助轿车内饰供应商节约制作本钱、提高制作功率、削减出产过程中的能源耗费。据了解,轿车内饰布料的裁剪与服装或家私布料大不相同,其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的现有量的增加,汽车内饰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基于用户体验的汽车内饰的设计是当前对汽车内饰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首先对汽车内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介绍了用户体验的基本理念,然后建立了用户体验的理论模型,最后分析了汽车内饰设计方法研究形式,研究结果为汽车内饰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层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汽车生活空间中最直接的视觉中心,汽车内饰面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内饰中面料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不同样式、材质、工艺的面料用在内饰不同的位置,大面积的包覆增加内饰的视觉与触觉,对内饰整体的感官质量也明显的提升。介绍了汽车内饰面料设计流程,然后结合实际项目具体介绍了汽车内饰面料设计流程中市场调研、内饰面料设计、方案验证以及标准板制作管理工作,为汽车内饰面料设计建立规范性的流程。  相似文献   

11.
将自然色彩系统(Natural Color System,NCS)应用在汽车内饰色彩设计中,缩短汽车内饰色彩设计周期。阐述了自然色彩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其在色彩设计中的应用可行性;建立了汽车内饰色彩快速设计流程;根据设计流程对汽车内饰色彩进行提取、分析、统计,建立了汽车内饰色彩数据库,并对数据库中的色彩进行调用。提出基于自然色彩系统的汽车内饰色彩快速设计方法,并结合设计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能够快速、准确地生成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方案,提升了汽车内饰色彩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汽车内饰材料优劣不仅决定车辆舒适性与商品形象,其阻燃性能也和乘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了分类,简要概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范围,对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标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结合当今现状,提出了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的研究方向,对汽车内饰的开发与阻燃体系测试标准制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饰的品质、外观及生产工艺都在不断地提升和进步,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汽车内饰的整体效果,这给汽车内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一种使汽车内饰零部件达到更高外观品质的双料注塑微发泡工艺进行了分析及说明,希望能对汽车内饰零部件的设计及制造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初,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梅赛德斯奔驰带来了一款全新的概念车——F015,搭载一套插电式氢动力燃料电池配搭两台电动机,内饰设计也非常具有革命性。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在于它是一台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之后又一次将自动驾驶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汽车的使用也逐渐普及。作为汽车零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饰材料不仅关系着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而且对于汽车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浅谈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及燃烧特性检测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汽车内饰材料分类的简单阐述,进而分别从汽车内饰材料的特性以及燃烧特性检测两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本文旨在为汽车内饰材料领域的研究提供几点参考性建议,并为汽车内饰材料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2015,(7)
汽车内饰色彩皮纹设计在整个内饰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饰件皮纹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内饰的最终感官效果。介绍了汽车内饰皮纹的设计方法及原则。在设计汽车内饰皮纹时不仅要考虑车型的定位使用人群的喜好、皮纹与整体内饰的搭配,还要考虑到加工过程中拔模角度以及表面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车辆的普及率快速增加。汽车内饰与驾驶舒适性息息相关,各个汽车制造企业不光在车辆外形上下足功夫,也十分重视汽车内饰的设计。将体验设计模式应用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可以增强汽车内饰的舒适感与美观性,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体验驾驶,从而增加汽车的销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体验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对它在汽车内饰设计中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辆汽车最容易出彩的是内饰件,因为汽车的外观是给别人看的,而人们真正享受的是汽车的内饰,内饰强调触觉、手感、舒适性和可视性等。本文详细介绍了轿车广泛应用的塑料内饰件和外装件制品,并列举了车用功能件的塑料制品实例,以及其他车用塑料件。  相似文献   

19.
曹越  苏畅  魏君  韩玲 《机械设计》2019,36(3):129-133
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内饰色彩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的赋色与修改,消费者感性参与度较低。为挖掘消费者感性诉求,运用感性工学的方法获取内饰色彩感性诉求,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感性数据降维处理,用少数变量表示总体变量信息,得出单个内饰色彩的意象贡献值;提出相对客观的感性意象评价系统并进行实例验证。该系统可结合汽车内饰色彩流行趋势和不断丰富的内饰新材料,逐渐补充新的色彩感性词汇,变更内饰色彩方案,重建感性语义空间,最大程度挖掘消费者感性诉求。结果表明:该系统量化了感性诉求与汽车内饰色彩的关系,从而可指导汽车内饰色彩的设计与开发。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汽车内饰设计不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需开发方便客户参与的汽车内饰交互式设计系统,然而主流造型软件3D M ax设计的文件大,无法很好地实现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设计。以汽车内饰设计中的材质设计为对象,研究一种新型的W eb3D技术方案解决这一问题,开发汽车内饰设计中的材质交互式设计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