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余氏理论的平均晶胞模型,分析了间隙元素对Ti-Al系中间相价电子结构的影响,讨论了间隙元素对中间成分Ti-Al合金某些相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余氏理论的平均晶胞模型及键能公式,分析了间隙元素对Ti-Al系α,β,γ(TiAl)相价电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间隙元素对这些相变点温度的影响,并对一些有争议的实验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Ti-34Al,Ti-34Al-0.5Sb-0.03Mo,Ti-34Al-1.0Sb-0.07Mo合金在900℃的氧化行为和机理,发现在TiAl基合金中复合添加Sb和Mo以后,氧化增重量增加,主要是由于Mo氧化生成易挥发的MoO3引起的,三种合金的氧化过程都遵循氧化剥循环,残余氧化膜的平均度随合金元素添加而下降,在基体中不产生大的元素富集,添加合金元素可以促进氧化膜的种类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是Ni-Al,T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结果,包括它们的氧化腐蚀机理、合金元素对其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所需的高温涂层等。  相似文献   

5.
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有序金属间化合物,主要是Ni-Al,T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高温腐蚀与防护方面的研究结果,包括它们的氧化腐蚀机理、合金元素对其氧化腐蚀性能的影响以及它们所需的高温涂层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机械合金化Al-Al_3Ti材料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增强体Al_3Ti的性质和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l-Al_3Ti的组织与性能。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l-Al_3Ti具有理想的组织。相当高的强度与塑性,良好的热强性。目前对机械合金化制备的Al-Al_3Ti的研究不够深入,还需进行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at%Ti元素对B2结构Fe-36.5at%Al金属间化合物组织和从室温至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元素完全面溶于FeAl合金,使FeAl合金高温性能有所提高,同时亦提高低温强度和中温塑性,对低温塑性没有改善。Ti不改变FeAl合金的变形机理,亦不改变合金断裂模式,仅使700℃以下温度时混合断口形貌中沿晶断裂部分所占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l-Ti合金时,球磨时间影响粉体的粒度、结构和相组成,从而影响合金成型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经过足够长时间球磨后,Al、Ti混合粉转变为单一Al(Ti)过饱和固溶体,且颗粒细小均匀;成型后可获得Al基体上弥散分布细小Al3Ti颗粒的Al-Ti合金。  相似文献   

9.
TiAl基合金中的不连续粗化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细化铸造TiAl基合金的显微组织,将成分为Ti-44.9Al、Ti-48Al以及Ti-44.3Al-3.0Cr(at%)的三种合金在略高于Ti-Al共析温度的1150℃进行长时保温处理。结果表明,保温一定时间后,合金中的Ti3Al+TiAl片层组织会发生三种类型的不连续粗化转变,转变结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尺寸,其中Ti-44.3Al-3.0Cr合金的晶粒细化效果最佳。此外,Al含量的增加,合金元素Cr的加入等都会大大促进合金的不连续经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何贵玉  张太贤 《材料工程》1995,(3):26-29,47
研究了涂层对Ti纤维及Ti纤维强化γ-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在Ti纤维表面涂覆Y2O3制得Ti/TiAl复合材料,不仅改善了γ-TiAl及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使纤维与基体间的界面反应层厚度减小,涂覆Y2O3较Al2O3有较高的稳定性,这对深入研究涂层对复合材料合成及性能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影响TiAl高温氧化的两个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热重法研究了试样表面粗糙度及环境介质流动性对五种铸态TiAl基合金(Ti-50Al,Ti-48Al,Ti-52Al,Ti-48Al-1Cr、Ti-48Al-4Cr)900℃断续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增加(△7→△4)时TiAl氧化加重;与静止空气介质(v=0mm.s-1)相比,空气流动(v=1mm.s^-1)也使TiAl抗氧化性下降。前者因不可避免的计算误差和氧化内应力引起,后者由  相似文献   

12.
球磨时间对机械合金化Al—8Ti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Al-Ti合金时,球磨时间粉体的粒度、结构和相组成,从而影响合金成型后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经过足够长时间球磨后,Al、Ti混合粉转变为单一Al(Ti)过饱和固溶体,且颗粒细小均匀;成型后可获得Al基体上弥散分布细小Al3Ti颗粒的Al-Ti合金。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合金化合成Al—Ti系纳米过饱和固溶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XRD,TEM,硬度试验研究了Al-Ti系的机械合金化(MA)过程.经40h球磨后,Al-15at.-%Ti形成了Al(Ti)的过饱和固溶体,Al-10at.-%Ti除形成Al(Ti)外,还产生了少量的fcc结构的新相.而Al-5at.-%Ti在球磨120h后也未能形成完全的Al(Ti),但有fcc结构相的形成,这种特殊的固溶行为可以用溶质原子在纳米晶晶界快扩散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快速凝固Al-Ti合金的再结晶行为,探讨了增强相Al3Ti颗粒对合金再结晶进程的影响。增强体Al3Ti的存在促进再结晶晶粒形核,增大再结晶驱动力,从而降低再结晶激活能,加速Al-Ti合金再结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Al-TiO2-C-Ti-Fe体系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和XRD对不同Fe含量Al-TiO2-C-Ti-Fe体系的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TiO2-C-Ti-Fe体系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在高温区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分解及Ti、C反应为主;在低温区则随着Fe含量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反应:Al-TiO2-C-Ti以Al、Ti的反应为主,Al-TiO2-C-Ti-20wt%Fe以Al、Ti及Al、Fe反应为主,同时还存在Al、TiO2及Fe、Ti反应,而Al-TiO2-C-Ti-50wt%Fe则以Fe、Al和Fe、Ti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6.
Ti—Al—C系热爆反应制备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i,Al,C粉末为原料,用热爆反应制备了原位TiC颗粒增强的TiC/Al的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Al-C系热爆合成过程,探讨了热爆合成TiC粒子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生成了TiC粒子呈球形,尺寸均匀,且随体系中含Al量的增加,热爆反应合成TiC的温度降低,TiC颗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7.
以Ti,Al,C粉末为原料,用热爆反应法制备了原位TiC颗粒增强的TiC/Al的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Al-C系热爆合成过程,探讨了热爆合成TiC粒子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生成的TiC粒子呈球形,尺寸均匀,且随体系中含Al量的增加,热爆反应合成TiC的温度降低,TiC颗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代位原子在Fe3Al亚点阵中的占位与合金的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子衍射法测定了Cr、Mo、Ti、Ni、Mn、Si等代位原子在DO3结构Fe3Al亚点阵中的原子占位,并从解离能角度探讨了原子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合金室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r、MO、Ti都占据了Al原子的次近邻位置,替代Fe原子;Ni、Mn占据Al原子的最近邻位置,(Si+A)当量成分以内的Si原子替代占据Al原子的位置,由于Al-Cr原子对的结合能低于Fe-Al,AL-Mo用Al-Ti对  相似文献   

19.
利用Al-Ti-TiO体系放热反应,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TiAl基体和Al颗粒,成功制备出TiAl/Al复合材料.结合差热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相组成分析;对Al-Ti-TiO体系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铝热还原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先期发生的Al-Ti、Ti-TiO反应降低了Al-TiO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  相似文献   

20.
化学热处理表面改性对TiAl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渗碳处理对Ti-48Al-2Cr-2Nb(at.%)合金高温循环氧化性的影响。试验发现,表面渗碳处理能够显著地改善TiAl基合金抗高温氧化能力。使用SEM、波谱分析、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渗碳处理提高TiAl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