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号高炉投产6年半后炉底温度升高至762℃,经过科学、正确诊断、明确炉底温升的症结所在危及安全生产的严重程度,制定了应急手段,采取了强化冷却等针对性护炉措施,成功地将炉底温度控制在700℃水平;研究与利用高炉操作制度,操作参数与炉底温升关系,控制炉底温度波动,改善高炉冶炼技术经济指标,实现计划安全停炉大修。  相似文献   

2.
王映宏  迟建生  赵思  覃昌倬 《炼铁》2003,22(3):10-12
对武钢高炉炉缸、炉底技术管理的主要经验进行了总结。武钢通过抓好高炉炉缸炉底设计、高炉操作以及炉缸炉底日常维护管理,使高炉炉缸、炉底各部位热流强度均处在受控范围内,大大延长了高炉炉缸、炉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正常的操作炉型应该是既能维持生产高效、稳定、低耗、优质,又能使高炉有长寿的内型,即内壁表面光洁、下料顺畅,渣皮稳定。维持一个合理的高炉操作炉型,尽量减少炉况波动,是实现高炉长寿的关键。高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化学反应器,在同一时间起作用的因素很多,炉型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正常渣皮脱落,不会对炉况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当发生炉墙粘结或渣皮大面积脱落等炉型变化时,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则会造成炉况失常,并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分析高炉操作炉型变化特点、调控手段,并结合炉型变化导致高炉炉况失常的实例,提出有关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方面的建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陈令坤  周曼丽  吴男勇 《炼铁》2004,23(6):25-29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理论(SOFM),开发了一个高炉操作炉型诊断管理模型。通过将该模型用于分析武钢1号高炉的炉型管理,发现利用该模型可以及时分析高炉操作炉型的波动及变化,从而帮助高炉操作人员调整炉况,维护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炉炉型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武钢6号高炉炉型管理的实践,总结出高炉炉型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主要经验是:加强原燃料管理、水系统管理和高炉日常操作管理。炉内参数调剂合理,炉前渣铁排放及时均匀,炉况稳定顺行是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2号4038 m3高炉的高炉冷却结构、原燃料条件和高炉侵蚀情况.针对高炉炉役末期炉缸出现的安全隐患,提出结合定向局部护炉和活跃炉缸的整体护炉理念.通过采取钛球护炉、炉缸压浆、堵风口、大风量和高鼓风动能冶炼、规范出铁操作、发展中心气流等护炉措施,并优化高炉操作,实现了高炉的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7.
插入式炉内摄象仪能连续获取炉内图象,是一种新型炉内实时监测装置。在高炉生产条件下,工长使用炉内摄象仪可在线观察炉内图象,及时了解斜面煤气流分布、炉内设备工作状况和炉况异常等信息,直观诊断炉况,有效地指导高炉操作。济钢6号高炉使用炉内摄象仪以来,改变了传统的间接推断和预报炉况模式,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高效运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炉役后期高炉特点,4#高炉始终把合理炉型控制放在科技攻关的首要位置,逐步形成了适应原燃料条件变化及炉役发展的高炉操作控制体系。结合宣钢4#高炉生产攻关操作实践,解析和探讨炉役后期高炉合理炉型稳定控制技术基本规律,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炉役后期合理操作炉型管控技术。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大型高炉炉型发展的趋势,着重论述扩大炉缸容积的必要性。指出我国已有2500m^3级高炉炉型设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为2550m^3高炉炉型设计方案。并为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提出了内衬和冷却壁配置的设想,为2500m^3级高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寿高炉炉缸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华堂 《江苏冶金》2005,33(1):37-40
结合高炉炉缸的侵蚀机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炉常用的炉缸结构,详细对比了各种炉缸结构的性能,提出了高冶炼强度和强化操作下长寿高炉炉缸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刁岳川  廖东海 《江苏冶金》1992,(2):50-51,42
高炉一代炉龄开始,随着生产的进程与变化高炉操作炉型也不断形成与变化。原燃料条件、操作制度和设备运行状况直接影响高炉操作炉型。耐火砖脱落、炉墙结厚或结瘤,炉缸堆积等不利于操作炉型的合理维护,直接影响高炉顺行度。操作炉型与顺行  相似文献   

12.
对梅钢1号、3号高炉炉役后期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高炉长寿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用加钒钛矿护炉、优化操作制度以及合理维护等操作技术措施,2座高炉在炉役后期实现了稳定顺行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3.
王振山 《炼铁》1997,16(5):27-30
从高炉开炉,停炉及处理炉缸冻结等方面探讨了高炉操作中的技术问题。作者认为:高炉开炉后的顺行与否和是否填充木柴无关,第一次出铁时间应以熔融的物料量来决定,高炉停炉过程中应重点控制的是煤气中氧气的含量而不是氢气的含量,处理炉缸冻结构可参照国外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首钢5号高炉炉役末期炉缸二层水温差升高的情况,总结了高炉炉役末期顺稳降焦的生产实践,指出合理的操作方针和操作制度,良好的操作管理是高炉炉股末期安全,稳产和降焦比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炉操作炉型的分析认为,炼铁4^#高炉炉况变差、炉腹结厚的原因是炉渣性能差、碱度高,炉体冷却强度大。对具体处理过程进行分析,探讨炉腹结厚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首钢2号高炉操作炉型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首钢2号高炉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强化原燃料质量、优化高炉冷却参数、炉内煤气分布合理、完善炉前出铁操作、炉内操作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管理是高炉操作炉型合理、稳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天铁3号高炉炉役末期的特点和设备状况,采取了一系列的生产操作措施,使处于炉役末期的3号高炉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8.
张晓光  张爱明  崔跃芳 《山西冶金》2006,29(2):54-56,79
通过设立护炉小组,强化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采用炉底穿管、炉外喷水、安装冷却棒、缩小铁口角度、加钒钛矿、炉体灌浆、炉内喷补等操作技术,有效地延缓了炉缸炉底的侵蚀,遏制了冷却壁热流强度升高的态势,减少了炉腹炉腰的开裂变形,实现了稳定顺行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9.
对梅钢3号高炉炉役后期如何维持高冶强操作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护炉措施,采用人工修复侵蚀炉衬配合操作护炉,突破传统护炉对V-Ti矿的依赖,梅钢3号高炉在炉役后期维持了操作炉型的稳定,炉况稳定顺行,获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生利  匡洪锋  蔡林 《炼铁》2019,38(2):33-35
韶钢7号高炉在炉役后期,逐渐出现炉体上涨,炉身区域冷却壁大量烧坏,炉缸侧壁温度频繁超标,风口变形等现象通过采取优化工艺操作,冷却壁穿管修复,加强炉缸炭砖残厚管理,提高炉体冷却强度等一系列护炉措施,在稳定炉况的同时,高炉日产量也能达到6200t/d。7号高炉护炉效果表明,追求精料入炉的操作理念,维持好合理稳定的煤气流分布,达到合理的操作炉型,是高炉护炉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