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肉苁蓉水浴浸提物与超声辅助浸提物在体外模拟胃液pH条件下清除亚硝酸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水浴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80%的乙醇溶剂,水浴温度80℃,料液比1:20,浸提时间120min;超声辅助浸提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的乙醇溶剂,30℃的超声温度,料液比1:20,超声时间20min,超声功率60Hz;在反应时间8min,浓度为0.0720g/mL时,水浴浸提物与超声辅助浸提物对NO2-的清除率分别为99.33%和84.21%。肉苁蓉对亚硝酸根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并随着浓度的增加清除作用加强,且水浴提取物对亚硝酸根清除作用显著高于超声辅助浸提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水、50%乙醇、50%甲醇作为提取剂,对簕菜茶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提取簕菜茶中的活性成分,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pH3.0),采用了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纳的清除作用和对N-二甲亚硝胺(NDMA)体外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从簕菜茶中提取抗亚硝化反应活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g:mL)为1∶25,沸腾水浴回流2.0h,此簕菜茶提取液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最高可达75.04%,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最高可达88.65%.同时比较了簕菜茶提取液清除亚硝酸根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提取介质,微波辅助提取黄芪黄酮并测定了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能力。采用单因素确定β-环糊精介质中微波法提取黄芪黄酮提取液的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能力。优化提取条件为:羟丙基-β-环糊精介质中,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在260W功率下提取2min。加入羟丙基β-环糊精能使黄芪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从43.9%提高到60.6%。  相似文献   

4.
研究玉米皮膳食纤维的组分不同对其功能性质的影响。采用四种(水不溶性、水溶性、水溶性与水不溶性比例为1∶3和含游离阿魏酸)玉米皮膳食纤维(分别记作A、B、C、D)在中性条件(pH 7,模拟小肠环境)和酸性条件(pH 2,模拟胃环境)下对吸附胆固醇、亚硝酸根离子、清除羟自由基等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对胆固醇的吸附中性条件优于酸性条件的效果,且C>D>B>A;对亚硝酸根离子的吸附,酸性条件优于中性条件,且A>C>D>B;对清除羟自由基,D>C>B>A。得到结论为,四种玉米皮膳食纤维均可吸附胆固醇、亚硝酸根离子和清除.OH,且受膳食纤维的组分及酸碱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5.
董彦佐  李学理  何秀丽  何强 《食品科学》2014,35(13):132-136
在不同酚与亚硝酸钠物质量比、温度和pH值条件下,研究5 种典型酚类化合物(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连苯三酚)对亚硝酸钠的清除和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NDEA)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 种酚类化合物对亚硝酸钠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随酚含量增加作用增强,其清除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间苯二酚、邻苯二酚、连苯三酚、对苯二酚、苯酚,酸性环境和升高温度有利于清除作用。连苯三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在较低的浓度下就可显著抑制NDEA生成;苯酚不但不具有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NDEA生成;间苯二酚在低浓度时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在高浓度时可显著抑制NDEA生成。升高温度和弱酸性环境有利于酚类化合物对NDEA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介质,用微波法提取黄芪多糖提取液,在模拟人体胃液条件下,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芪多糖对亚硝酸根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加入β-环糊精能使黄芪多糖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从29.1%提高到50.2%。同时确定了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介质,在455W功率下提取2 min为提取的最佳条件。此时黄芪多糖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率为51.4%。  相似文献   

7.
琯溪蜜柚果皮提取物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乙醇、丙酮和水作为提取剂,对柚皮中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在模拟人体胃液环境条件下,采用比色法和紫外光解法分别测定了柚皮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的最佳提取条件为:90%乙醇、60℃水浴冷凝回流,提取时间1h;提取液对亚硝胺、亚硝酸钠的最大阻断率和清除率分别为95.5%和91.8%。同时比较了柚皮提取物阻断亚硝胺合成及消除亚硝酸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肉制品加工中控制N-亚硝胺形成的有效亚硝化抑制剂,试验采用水相和乳相(油脂存在下)2种亚硝化模拟反应体系,探究不同浓度Vc、V_E或Vc+V_E对体系中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N-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N-亚硝基吡咯烷(N-nitrosopyrrolidine,NPYR)形成的影响;并研究Vc和V_E联合作用下,不同亚硝化条件(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这2种反应体系中NDMA、NDEA、NPYR形成的抑制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相体系中抑制N-亚硝胺效果最好的是Vc,当Vc浓度为3mmol/L时,对NDMA、NDEA、NPYR的抑制率分别达到78.50%、59.97%和58.53%;而在乳化体系中,Vc和V_E联合作用(1:1,3mmol/L)对NDMA(69.02%)和NDEA(86.57%)抑制效果达到最佳。且在pH为6.2、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1.5h的亚硝化反应条件下,Vc和V_E联合作用对乳化体系中NDMA和NDEA的抑制率可达到最高值,而对NPYR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NDMA和NDEA。研究将为降低肉制品加工过程中N-亚硝胺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核桃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核桃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体外模拟胃液(pH3.0、37℃)的条件下,1%核桃汁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分别为14.72%和63.11%。核桃清除亚硝酸盐的效果虽不及绿茶和大蒜,但核桃具有良好的抑制亚硝化效果,其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接近大蒜,较绿茶高。核桃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随pH不同而异,其中核桃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在胃液环境pH3.0中最高。核桃对亚硝酸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与温度、核桃汁浓度均呈正相关。核桃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随时间变化很小;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1%核桃汁在30min时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高达55.85%。  相似文献   

10.
玉米提取物抑制亚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玉米各部位提取物对亚硝酸胺合成的阻断作用和对亚硝酸盐的清除作用。结果显示:玉米各部位提取物均有较好的抑制亚硝化反应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作用,其阻断和清除率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玉米须对N-亚硝胺合成的阻断及亚硝酸盐的清除最佳,依次为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粒最次。  相似文献   

11.
蒸煮火腿加工过程中影响二乙基亚硝胺形成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蒸煮火腿生产过程中二乙基亚硝胺(NDEA)含量,研究其形成的关键因素,包括加工温度及NaNO2的含量,并探讨了NDEA的形成量随着生产工艺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GC/MS能够准确测定蒸煮火腿中的NDEA含量,而在原料肉和腌制肉中没有或含量极微的NDEA,证明了NDEA是在蒸煮阶段产生并积累。蒸煮温度是NDEA形成的催化剂及必需条件。产品中的NDEA含量随着NaNO2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油脂对N-亚硝胺形成的影响,采用体外模拟亚硝化反应体系,研究油脂种类(花生油、亚麻籽油和葵花籽油)和比例(0%、10%、20%、30%、40%)对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N-二乙基亚硝胺(N-nitrosodiethylamine,NDEA)生成量的影响;同时,在油脂参与条件下(20%花生油),以不含油脂的水相体系为对照,考察亚硝化反应条件(底物浓度比、pH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NDMA、NDEA、N-亚硝基吡咯烷(N-nitrosopyrrolidine,NPYR)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油脂对NDMA和NDEA的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于葵花籽油,花生油和亚麻籽油的添加更易促进N-亚硝胺的形成,且随添加比例升高有增加的趋势。亚硝酸盐浓度对NDMA和NDEA形成的影响大于对NPYR形成的影响;在pH值为5.4~7.0范围内随着pH值的升高,NDMA和NDEA生成量有下降趋势,pH值对NPYR形成影响较小;当反应温度高于80?℃时,N-亚硝胺生成量随着温度上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NDMA和NDEA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增加后略下降的趋势,NPYR的生成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含有油脂的乳化体系中NDMA、NDEA和NPYR的生成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相体系,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3?种N-亚硝胺的生成量依次为NDMA>NDEA>NPYR。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较低的pH值、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以及一定量的油脂存在条件下,可以明显促进NDMA和NDEA的形成,而对NPYR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反应温度,因此在肉制品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这些因素从而降低N-亚硝胺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以洋葱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设计法,研究了不同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用量对洋葱提取物清除亚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依次影响洋葱提取物的亚硝酸盐清除率,优化得到的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温度69.0℃,提取时间40.7 min,溶剂用量3.7 mL/g;在此条件下,洋葱提取物亚硝酸盐清除率为82.78%。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紫甘薯花色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和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探究胃液条件、反应时间和紫甘薯花色苷浓度对亚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浓度提高和反应时间延长,紫甘薯花色苷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和阻断亚硝酸胺合成能力有较明显提高,不同模拟胃液条件下效果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低温蒸煮火腿生产过程中腌制剂对亚硝酸钠(NaNO2)残留量和二乙基亚硝胺(NDEA)形成的影响,在腌制过程中分别添加了抗坏血酸钠和三聚磷酸钠(STPP),研究了蒸煮火腿中NDEA及NaNO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抗坏血酸钠能够显著降低(p<0.05)NDEA的形成量,随抗坏血酸钠添加量的增加,NDEA下降速度增大;同时能明显降低蒸煮火腿中NaNO2的残留量。添加STPP的处理组NaNO2残留量有所增加,随加入量的增加,NaNO2残留量上升趋势减缓;一定程度上提高蒸煮火腿中NDEA的形成量。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蒸煮火腿储藏期亚硝酸钠(NaNO2)含量的变化对二乙基亚硝胺(NDEA)形成的影响,在腌制过程中添加了不同含量的NaNO2,分别研究了不同储藏条件下低温蒸煮火腿中NDEA及NaNO2含量的变化,研究确定了NDEA的形成量与储藏过程中NaNO2含量的相关性。所选择的储藏条件是为了反映超市的实际保藏情况(4℃和25℃)。结果表明:NaNO2含量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显著(P<0.05)下降,并且室温放置比冷藏下降速率要快;随储藏时间的延长,NDEA含量先逐步上升然后下降,上升阶段,室温放置比冷藏增加速率快,下降阶段,室温比冷藏降低速率慢;相关性分析表明,2种储藏条件下NDEA含量与储藏过程中NaNO2含量的相关系数都比较低(P>0.05),冷藏比室温其总体相关系数偏高,随着NaNO2添加量的升高,相关系数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的BBD组合设计,对淫羊藿提取液清除亚硝酸盐的参数进行优化。淫羊藿中清除亚硝酸盐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76 min,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78℃,液料比37∶1(mL∶g),此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75.64%。  相似文献   

18.
荔枝皮色素体外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荔枝皮色素体外清除亚硝酸盐能力,并与茶叶提取液和VC 对亚硝酸盐的体外清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荔枝皮色素同亚硝酸盐反应10min,对亚硝酸盐的清除基本完全,亚硝酸盐的清除率随荔枝皮色素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加热处理、反应体系酸性pH 值能有效增强荔枝皮色素对亚硝酸盐的清除效果。100℃加热10min 条件下,1mg/mL 和10mg/mL 的VC 对亚硝酸盐清除率均最高,荔枝皮色素在低质量浓度(1mg/mL)时对亚硝酸盐清除率为(42.76±0.98)%,高于同质量浓度的茶叶提取液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37.92±0.79)%)(P < 0.05),但在高质量浓度(10mg/mL)下对亚硝酸盐的清除率则低同质量浓度的茶叶提取液(P < 0.05)。体外模拟胃酸和体温条件下,荔枝皮色素保持较高的亚硝酸盐清除效果,1mg/mL 和10mg/mL 时的清除率分别为(23.55 ± 0.45)% 和(51.62 ± 0.91)%。  相似文献   

19.
海带岩藻多糖的水提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热水浸提后乙醇沉淀的方法从海带中提取制备岩藻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可获得岩藻多糖最大提取率为4.99%,硫酸- 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为96.9%。多糖提取物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还原力测定以及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对NO2 的清除实验结果表明,海带中岩藻多糖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性能,且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整体呈逐渐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