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尾矿砂的动力变形及动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钼矿尾矿砂在不同固结应力状态下进行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该尾矿砂的动力变形和动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尾矿砂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可用Hardin等效黏弹性模型描述,模型中的起始动剪切模量和最大动剪应力皆随固结应力比和有效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增大,这两个参数与有效固结轴压成幂函数关系,且其受固结应力的影响较小。同时,该尾矿砂的阻尼比随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有效固结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变化对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的影响较小;在不同固结应力条件下,阻尼比与最大阻尼比之比与动剪切弹性模量比的减小量之间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在振动条件下,该尾矿砂达到破坏时对应的动剪应力随有效固结围压和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增大,其动剪应力比受固结围压的影响较小,并随固结应力比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4,(9):127-129
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禹州段膨胀土的共振柱试验,探讨了围压及干密度对膨胀土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动剪切模量比随动剪应变的变化几乎不受围压及干密度的影响;然而,围压及干密度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呈线性变化,并给出了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西霞院坝基粉细砂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霞院坝基为粉细砂和砂砾石层,为进行大坝动力安全性分析和液化评判,采用振动三轴仪对坝基粉细砂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了其动强度、动力变形、动孔压特性,结果表明:粉细砂的振动应力比值随振次的增加而减小,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剪切模量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阻尼比随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代黄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形成年代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对Q_4全新世黄土、Q_3晚更新世黄土和Q_2中更新世黄土试样进行共振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动剪切模量G随形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对动剪切模量采用两种常见的经验模型进行拟合对比,结果发现Davidenkov模型要比Hardin—Drnevich模型更加精确,并给出了模型的拟合参数;采用经验公式对不同年代黄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和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拟合,并确定了拟合参数;阻尼比也随形成年代的增加而增加,在半对数坐标系中,阻尼比与剪应变呈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动单剪仪研究某地震滑坡地区残坡积土的动力强度特性,针对残坡积土进行了不同固结压力、不同干密度、不同振动频率下的动单剪试验。结果表明:在振动荷载作用下,饱和和非饱和残坡积土动剪应力-动剪应变关系呈双曲线型,动荷载频率越大、震动持续时间越长、产生的动应变越大;动剪切模量随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减小,阻尼比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固结围压、干密度和振动频率对残坡积土的最大动剪切模量有显著影响;非饱和残坡积土的动剪模量和最大动剪模量较饱和土大,阻尼比较饱和土小。试验结果为该地震滑坡地区稳定性评价提供了相关参数,为动力作用下残坡积土变形机制和动本构模型的分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4,(2):132-134
通过对陕西子洲重塑黄土进行三轴压缩试验,探讨和分析了不同等应力比、不同初始固结围压、不同初始干密度以及不同初始含水率对重塑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强度特性随初始固结围压、初始含水率以及初始干密度的变化规律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变化规律一致;试验黄土的强度随等应力比k的变化而变化,k增大,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增大,k减小,黄土的强度也随之减小;侧向压力在随着竖向应力的微小变化下,土体破坏时的主应力值大幅度提高,使得土体的承载力大大提高,进而使得工程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7.
庞庆庄 《吉林水利》2021,(12):14-18
通过对聚丙烯纤维混合黏土的动力特性试验数据分析,拟合各组试验数据获得了聚丙烯纤维混合黏土的动剪切模量比曲线和阻尼比曲线,分析不同固结压力对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混合黏土的动剪切模量倒数与剪应变的关系总体上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剪应变的增大,剪应力也随之增大,聚丙烯纤维混合黏土剪应力剪应变的斜率不断减小,剪应力增大到最大剪应力后逐渐变得平缓;围压最大时所对应的聚丙烯纤维混合黏土动剪切模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河南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动力特性,对不同有效围压下的原状黄土样和饱和黄土样进行了GDS共振柱试验,测定了小应变范围内黄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结果表明,原状黄土样和饱和黄土样的动剪切模量随着有效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有效围压下,原状黄土样的动剪切模量大于饱和黄土样的动剪切模量;原状黄土样和饱和黄土样的动剪切模量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在初始阶段,原状黄土样的动剪切模量衰减速度大于饱和样的,后期两者衰减速度趋于相等;原状黄土样和饱和黄土样的阻尼比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在初始阶段,原状黄土样的阻尼比增速大于饱和样的,后期两者增速趋于相等。  相似文献   

9.
黄土抗剪强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非饱和黄土强度问题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问题研究的基础。以杨凌黄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黄土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分析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特性,并对原状黄土和重塑黄土强度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含水率和干密度是影响黄土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在快剪试验条件下,原状黄土应力与位移关系曲线有一转折点,曲线转折点前陡后缓,重塑黄土应力随着位移的逐渐增大而增大,曲线无峰值点。严格控制黄土含水率和干密度是保证工程基础稳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重塑黄土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安新区工程建设中填方区的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准确计算填方区黄土地基的沉降为主要目标,以工程实际中填方区黄土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为参照,室内制取了 Q3重塑黄土固结样。开展了4组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固结试验,得到了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压缩曲线,分析了吸力对重塑黄土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状态相同的重塑黄土土样,压缩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重塑黄土试样的压缩指数除了受竖向压力影响外,也受吸力作用的影响,压缩指数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2 MPa 的竖向应力下,重塑黄土土样总的竖向应变较小,最大的竖向应变为0.7%。  相似文献   

11.
利用振动三轴仪对饱和粉煤灰的动模量、阻尼比和动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动应变、固结压力、试样密度、初始剪应力等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动模量随动应变增减成倍成量级增减,并随固结压力、试样密度、初始剪应力增减而增减,阻尼比随应变增大而增大。抗液化强度随固结压力、试样密度、初始剪应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初始剪应力的增加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海洋淤泥与固化剂混合形成的固化土对地基工程进行处理,相比于回填土、开山石作为地基材料要更加经济,淤泥固化土可广泛用于道路、堤防、填海造地等工程领域。通过对大连金州湾海域海洋淤泥土进行不同掺入比(8%、10%、12%)的固化处理,采用动三轴试验对不同(掺入比、围压)条件下的固化土进行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固结应力与动剪应变值不变时,固化土的动剪模量随着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阻尼比减小;当动剪应变小于临界值10-3时,动剪模量减小的速率较小,阻尼比增长曲线缓慢,当动剪应变大于10-3时,模量值衰减速率增大,而阻尼比增长变快;当固化剂的掺入比大于10%时,固结应力的增大对固化土动模量的影响稍有减弱。  相似文献   

13.
张婷  谭凡  杨哲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0,37(12):146-151
采用GDS动三轴试验仪,对某尾矿坝的尾矿粉土筑坝料进行了动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研究了尾矿粉土的动应力-动应变特性,分析了围压和固结比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影响,并基于沈珠江动力本构模型,提出了可以将固结比影响归一化的最大动剪切模量和模量衰减的修正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和固结比增大,尾矿粉土的动弹性模量增大,阻尼比减小;随着动应变的增大,动剪切模量比逐渐减小,阻尼比变大;该修正公式可以将固结比和围压对最大动剪切模量和模量衰减的影响归一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尾矿粉土的动力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动静三轴试验仪对粗灰和细灰进行了不同围压和固结比情况下的动剪切模量和液化试验,分析了粗灰和细灰的动剪切模量比、阻尼比与动剪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粉煤灰液化特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试验结果符合一般规律,细灰动应力强度低于粗灰,设计时以细灰为依据更安全可靠;抗液化强度随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以杨凌揉谷原状和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和固结围压下的动强度试验,探究单向激振下土样动强度随振次变化规律,对比原状和重塑土样动强度值差异,为西部地区工程建设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含水率的降低、固结围压的增加,相同破坏振次下的土样动强度值增大,原状土样和重塑土样的动强度值差异随固结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率增大稍有减少.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应力条件下砂土动模量特性的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郭莹  栾茂田  董秀竹  王栋 《水利学报》2003,34(5):0041-0045
利用新研制的三轴—扭剪多功能剪切仪分别进行了竖向与扭转双向耦合剪切振动、振动三轴和振动扭剪等3种试验,采用内置于三轴室的轴力及扭矩双出力传感器和非接触式微小位移传感器测量荷载与位移,着重研究了均等固结条件下福建标准砂的动模量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双向耦合试验在扭转方向和竖向的动模量与应变之间的变化规律分别与相同条件下的动扭剪、动三轴试验结果一致;归一化动模量与按照参考应变归一化后的应变比之间的关系不再依赖于初始固结压力、密度及应力路径;动三轴试验与动扭剪试验所得到的最大动剪切模量与初始固结应力之间的关系基本一致,与此相比,由动力耦合试验中扭转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偏高,由动力耦合试验中竖向振动分量所得到的结果又稍低。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边坡存在初始剪应力,地震波双向振动存在相位差,两者对边坡砂土的动力特性都有影响。利用GCTS双向动三轴测试系统实现对初始剪应力和相位差的控制,研究了饱和砂土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初始剪应力和相位差的增大,土体趋向于更稳定的状态,变形幅值减小,最大动剪切模量增大,最大增幅达125%;初始剪应力对阻尼比有放大效应,但相位差对其影响较为复杂;两者的耦合作用对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根据试验结果得到了该条件下的最大动剪切模量经验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寒区饱和含黏粒粉砂的动力学特性,对松花江河漫滩饱和含黏粒粉砂土进行循环三轴试验,分析冻融循环、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等环境因素对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影响显著,表现为在不同冻融次数区间内两者不单一变化;未冻融饱和粉砂土动剪切模量随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阻尼比随动应力幅值、有效围压、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并进一步提出了可预测该种土不同工况下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经验公式。研究成果可以为粉砂土在路基工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