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导鱼雷射击禁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鱼雷武器的威力,保证编队内我方兵力的安全,研究了自导鱼雷的射击禁区,介绍了鱼雷射击禁区的定义及影响射击禁区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射击禁区的划分原理。以MK46鱼雷为例,对鱼雷管装发射、直升机空投发射和火箭助飞发射等3种不同发射方式的射击禁区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计算,给出了不同发射方式的射击禁区图,为进一步计算我方兵力是否落入鱼雷射击禁区内及寻找退出鱼雷射击禁区的方法提供借鉴,为自导鱼雷作战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舰船安全与鱼雷射击禁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A244/s鱼雷的射击禁区为例,对舰船是否在鱼雷射击禁区内作了探讨并给出了判断舰船是否在鱼雷射击禁区内的数学模型。如果舰船在鱼雷射击禁区内,推导并计算了退出鱼雷射击禁区航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1 图例简要说明图1是鱼雷发射和控制组件控制面板的平面图。图2是液压回路(图2A~图2F)的配置图;图2A~图2F是由图1控制面板操纵的用于鱼雷发射和控制组件的液压回路细部图。图3是鱼雷管发射和控制组件示意图,并附有一张鱼雷和鱼雷发射管的草图。  相似文献   

4.
双舰齐射火箭助飞鱼雷协同攻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金柱  周明  郑亚波 《鱼雷技术》2010,18(4):316-320
针对目前编队反潜的新趋势,介绍了2艘水面舰艇组成的舰艇编队齐射火箭助飞鱼雷的3种射击方法,建立了采用3种方法时的射击模型和齐射射击时间间隔的计算模型,并对3种射击方法的命中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鱼雷发射且敌我距离在38 km以内时,采用3种射击方法的命中概率均达到0.9以上;在鱼雷射程范围内,使用对目标提前位置射击方法的命中概率达0.95以上;当鱼雷发射且敌我距离分别大于46 km和51 km时,分别采用目标当前位置射击和目标可能位置射击方法的命中概率都小于0.8。该结果为提高水面舰艇编队齐射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的命中概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火箭助飞鱼雷空中禁区对舰载直升机引导阵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金柱  周明  王炳魁 《鱼雷技术》2010,18(2):152-155
为确保舰载直升机引导火箭助飞鱼雷对潜攻击时的安全,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射击时空中禁区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舰载直升机的引导阵位,确定了舰载直升机对目标的可定位区域,得出了引导距离和引导角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6.
曲延明  杨军  周明  姜凯峰 《鱼雷技术》2011,19(4):303-306
针对舰机协同使用火箭助飞鱼雷对潜作战中的兵力安全问题,通过分析火箭助飞鱼雷射击禁区及目标定位对舰机协同兵力位置的影响,从舰艇安全和目标定位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水面舰艇编队反潜队形配置、队形变换及脱离禁区的方法,为火箭助飞鱼雷对潜作战中水面舰艇合理占领阵位提供了依据。本文研究成果对火箭助飞鱼雷作战使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武器发射噪声的特性分析,通过计算在不同射击距离上鱼雷对采取了规避措施的目标舰的命中概率,分析了发射噪声对鱼雷射击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不利影响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反潜直升机鱼雷火控系统射击提前点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鱼雷的装定参数算法;引入目标机动因子、初始机动方程,给出了灰色系统的处理方法;推出满足模型前提假设的鱼雷攻击条件和最大有效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反潜直升机鱼雷火控系统射击提前点的数学模型,提供了鱼雷的装定参数算法;引入目标机动因子、初始机动方程,给出了灰色系统的处理方法;推出满足模型前提假设的鱼雷攻击条件和最大有效射击距离。  相似文献   

10.
远程垂直发射舰空导弹射击禁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远程垂直发射舰空导弹射击禁区的计算模型,根据破片飞散区及导弹射击误差原理计算得到了不同高度、射程条件下的射击禁区的最大侧向边界、纵向边界和后方边界.  相似文献   

11.
在鱼雷武器攻击前需要火控系统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给出在一定射击阵位下的鱼雷最大命中概率(MHP),为指挥员进行鱼雷攻击决策提供依据.考虑到为使模型简单明了且便于装机使用,将命中概率作为发射时几何运动特性的函数,通过一级近似得到鱼雷最大命中概率模型,并进行了回归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指挥员快速评估射击效果并进行攻击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本昌  梁涛 《鱼雷技术》2013,(5):384-387
依据解相遇原理,采用参数替代的方法,把潜艇各种自导方式的鱼雷射击模型整理成为形式相同的通用射击方程,并明确了鱼雷航程和命中角等用于射击决策时判断发射时机或当前态势是否满足射击条件的重要参数的物理意义。以期在达成工程实现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同时,更便于工程设计者与战术运用者对相关概念理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李原  李本昌 《鱼雷技术》2014,22(5):377-380
按照潜射鱼雷的相遇原理,通过对鱼雷最小射距以及最小射程的分析比较,论证了一定射击条件下,鱼雷的最小射程是描述鱼雷最小射击范围的唯一参量.在分析影响鱼雷最小射程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其计算方法.最后,依据发射平台的探测能力和可能的战术情况,论述了鱼雷最小射程对战术平台承担作战使命的限制,并提出了缩小鱼雷最小射程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涛  芮力 《鱼雷技术》2013,(6):464-468
针对反潜鱼雷如何有效打击机动潜艇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反潜鱼雷移出点射击法,即鱼雷发射至假想点时,该点相对预期命中点移出了一定的距离与角度。通过建立有利提前角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与潜艇机动模型,给出了移出距离与移出角度解算方法,进而仿真计算出各种不同战场态势下的最优移出距离与移出角度,从而为部队在反潜鱼雷作战使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振动特性是影响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发射动力学模型和各部件传递方程、传递矩阵、系统的总传递方程、总传递矩阵、系统特征方程。编制了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振动特性仿真程序,仿真获得了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建立了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系统结构参数和振动特性间的定量关系,为多联装串联发射武器发射动力学研究和射击精度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直航雷齐射命中间隔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佩伦  刘勇  陈志鹏 《鱼雷技术》2010,18(4):308-311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直航鱼雷齐射命中原理,在潜艇鱼雷齐射攻击中鱼雷命中间隔是确保被攻击目标不从齐射鱼雷间"漏过"的重要射击参数,该文探讨了对直航雷齐射的鱼雷命中间隔计算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研究了各种情况下鱼雷命中间隔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其性质,得出了命中间隔与提前角正切成比例等结论。另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鱼雷按逆序发射时,如果目标长度不大,而目标速度较高,且鱼雷出管时间间隔较长,则有可能变成实质上的一种顺序发射。此外,还通过使用MATLAB 6.5绘制数学工具绘制方程曲线的办法来直观地展示鱼雷命中间隔计算公式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丁福康  鱼子双 《鱼雷》1999,(3):41-41
本文就空投鱼雷用于管装发射时雷尾排气阀于雷制动器的兼容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计算机图形解算和实雷发射试验,表明空投鱼雷排气阀可以被管装式鱼雷发射装置的鱼雷制动器兼容。解决了在应急情况下,空投雷鱼不必更换雷尾排气阀直接用于管装发射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鱼雷反潜武器的通用性和作战能力,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崔国恒 《鱼雷技术》2007,15(3):55-58
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连续射击是提高潜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研究了潜艇使用声自导鱼雷对双目标连续攻击问题,分析了攻击过程中鱼雷使用的基本要求,解决了鱼雷自导装置互导、爆炸相互影响和航行途中相互碰撞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潜艇攻击护航运输编队和战斗舰艇编队的射击阵位进行深入分析,制定了潜艇在占领不同射击阵位时所应采用的连续射击方案及组织实施措施,为潜艇部队组织实施连续射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发挥潜伏式鱼雷作战效能,根据其发射导引的技术特点,在想定原则、态势和弹道流程下,建立了攻击性能仿真模型,分别利用当前方位法和提前方位法计算了多速制鱼雷高低速航程不同配置时的发现概率,得到了能够有效提高潜伏式鱼雷发现概率的高低速配置方案,并针对大敌舷角鱼雷脱靶量大的问题,对比2种方法的仿真结果后表明,采用提前方位法射击更能有效提高潜伏式鱼雷的发现概率。  相似文献   

20.
舰艇运动对舰载鱼雷发射有较大影响。为了分析舰载鱼雷发射的入水参数,对舰载鱼雷发射入水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了舰摇、舰速、发射管转角及鱼雷发射时舰艇姿态对鱼雷入水参数的影响,建立了鱼雷发射入水参数的数学模型,并分别对舰艇运动发射过程与静水中发射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舰艇运动下的鱼雷发射模型能更真实的反映鱼雷发射情况,为舰载鱼雷发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