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开发中后期的湖相沉积环境的油田,河道的识别精细程度直接决定注水效果及剩余油的分布研究。渤海地区A油田目的层为多河道复合砂体,从常规地震平面属性很难识别出砂体的内部结构。为此,结合钻井资料、生产动态,以地震属性、边缘检测、相干切片等技术手段,对研究工区目的层展开研究,利用边缘检测方法对复合河道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出小尺度末期河道和废弃河道,为指导调整井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震沉积学主要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结合钻井资料进行沉积体系、沉积相平面展布以及沉积演化研究。海上油田钻井资料少,一般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相方面的研究。文中在渤海南部海域BZ19—4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进行了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即利用井震结合进行层序划分及地层对比,根据对比结果的小层厚度发育情况选择合理的切片时窗,使用90°相位移资料进行地层切片。研究系列地层切片,同时结合钻井信息进行地质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纵向上经历了Ⅲ,Ⅳ油组窄河道型砂体到Ⅰ,Ⅱ油组朵叶状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演化,油田开发过程中,针对不同油组砂体发育特征,可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庆葡萄花油田和敖包塔油田葡Ⅰ组油层以窄薄砂体为主,且呈条带状、断续条带状或零星分布,在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时,对"窄、薄、散"砂体的展布和储层的非均质性的准确描述,对低级序断层的准确识别和解释,是剩余油挖潜的关键。基于对大庆葡萄花油田和敖包塔油田宏观构造特点和砂体展布总体特征的分析,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基于正演模拟结果,综合采取地震剖面解释、沿层相干属性解释和断层综合解释等方法,对6个存在开发问题的低幅度构造断块的葡Ⅰ组油层低级序小断层进行了识别,结合开发动态资料,落实了86条四、五级小断层,为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渤海勘探力度加强,岩性圈闭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目标。J气田是渤海新评价的以湖底扇沉积为主的气田,探井证实该湖底扇岩性砂体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分布范围和内部连通关系十分复杂。在油田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将地震、地质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湖底扇储层精细刻画流程。首先,通过地震分频技术提高目标体的分辨率,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用方差体代替传统地震成果数据,利用地层切片技术较好地刻画出湖底扇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纵向沉积演化特征;然后,以测井结果和地震相为依据,优选出平均瞬时频率属性和地层倾角属性,结合地质认识刻画出湖底扇内扇、中扇和外扇,建立了湖底扇精细沉积模式;最后,根据地震相和流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确定了湖底扇砂体内部的叠置和连通关系,规避了构造高部位含水风险。上述精细表征技术,为前期开发方案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同时对该区其他类似湖底扇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华建 《岩性油气藏》2019,31(4):112-120
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萨葡高油层属于陆相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多层薄,砂泥互层频繁。利用常规叠后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只能预测部分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精度低,井震结合储层描述技术不利于在长垣油田萨葡高油层中全面推广应用。利用萨尔图高密度地震资料的优势,进行叠前地震OVT域的处理,保留了数据体中炮检距和方位角2个参数,以地震沉积学为手段,分析了不同方位地层切片反映储层砂体特征的振幅属性,结合研究区的地貌学特征预测薄互层河道砂体,井震结合储层描述,进一步提高了河道砂体的预测精度,与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相比,精度提高15%以上。该方法为指导长垣油田井间剩余油描述和挖潜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以秦皇岛32-6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研究对象,综合测井与地震资料,针对薄层砂体与厚层砂体不同的地震属性响应特征,采用了"先优选地震资料频段,再提取并优选地震属性"的方法进行砂体预测。针对NmⅠ-1小层薄层砂体,提取了高频信号的地震属性,针对NmⅠ-3小层厚层砂体,提取了低频信号的地震属性;进而对提取的地震属性进行优选,并结合测井解释,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预测了砂体及沉积相的展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降低了调谐厚度以及地震数据中的低频信号对砂体预测的限制,明显提高了地震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了砂体及沉积相的预测精度,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地区的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储层精细刻画决定了剩余油分布及油田挖潜方向.以Q油田北块砂体为例,针对区域生产动态矛盾,结合新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完成复合砂体内部小层、单砂体级别储层精细对比.依据目标区存在的曲流河砂体叠置关系,建立3种叠置砂体的地震正演模型,明确不同叠置砂体剖面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  相似文献   

8.
滴西178井区梧桐沟组发育上、下2套气层,天然气地质储量为31.49×108m,是下步开发建产的有利区。但是梧桐沟组储层构造幅度低、砂体薄,现有地震资料频率较低,勘探开发的投资成本高、风险大,因此要提高水平井砂体的钻遇率,对薄砂体识别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常规叠后地震反演方法能够识别厚度较大的砂岩储层,但对较薄的砂体由于受到地震分辨率的限制,预测结果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在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基础上,基于波形特征、阻抗属性和烃类活动因子属性,结合测井信息,对砂体厚度进行多属性融合预测,刻画出滴西178井区梧桐沟组砂体发育分布区,并利用预测结果部署实施了4口水平井。预测结果与钻井、气测结果吻合,有效地提高了水平井砂体钻遇率,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盆地Jabung地区西北部油区的Gemah油田Lower Tanglang Aka油层组储层砂体厚度较薄,一般为5~10 m,部分小于5 m,且横向变化快。找准这些储集砂体是油田开发取得油气产量的关键因素;应用地震属性确定砂体分布既是油气开发的关键之一,也是难题之一。将地震波形分类、本征值相干体属性分析等新技术,应用于薄层砂体的识别,据此部署钻井5口,实钻与预测吻合良好,实践证实,结合测井资料,进行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是油田开发中识别薄层砂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乍得D油田MIII油组储层地震、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提取地震属性来识别储层小层级别的砂体的展布为手段,结合测井资料,精细刻画储层展布特征,勾绘小层级别砂体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来实现储量计算。  相似文献   

11.
河道砂体边界识别是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与开发中的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地震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了河流相砂体边界的展布规律,研究了河道边界的接触关系,建立了典型模式,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废弃河道沉积物、不连续河间砂体、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和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等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了反射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和时间等变化规律,总结了在不同标志接触关系中应用水平切片、相干分析和地震属性等技术进行识别的可能性。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济阳坳陷老168井区的河道砂体识别和精细描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震层砂泥含量的地质意义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砂泥含量是油气地质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岩性参数。地震层定量解释的砂泥含量与地质研究中岩石的砂泥含量意义不同。地震层划分与岩性层一致时,地震层砂泥含量与岩层砂泥含量意义相同,数值大小能够反映岩层的形成条件:地震层划分与岩性层不一致时,地震层砂泥含量只能反映地震层内砂泥地层累积厚度百分数,不能用于直接解释地震层的形成环境。地震层砂泥分量既与形成时的地质条件有关,也与地层的压实作用有关。由于泥岩层的压实率远大于砂岩层,所以沉积初期表现为低砂含量的地震层,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表现为高砂含量。这个问题在砂泥分量的应用中需要特引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宽带约束反演在江陵凹陷谢凤桥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宽带约束反演是利用测井信息的纵向高分辨率和地震资料的横向连续性得到高分辨率的宽带波阻抗和速度模型,进行油气藏横向预测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声波测井的综合校正和制作合成记录先进行层位标定,继而对剖面精细解释,按解释剖面形成宏观模型,完成地层层位的数字化;然后采用井旁三道平均振幅值作为井旁模型地震道提取长度为100ms的子波和1ms的采样率进行随机地震反演,在此基础上便可对储层进行预测.预测认为,新沟咀组下段-沙市组有O3和O4两层主力含油砂层,经横向追踪,圈定了O3和O4含油砂层的平面展布范围,通过与构造圈闭叠合,确定O4砂层面积为7km2,经钻井获得自喷油流,证明预测结果具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以冀中坳陷深县凹陷沙一段为例,研究古地貌对层序中沉积体系发育规律的影响。首先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深县凹陷等时地层格架,再结合地震剖面上下切沟谷、古凸起等古地貌识别特征标志,利用残留厚度法与层位拉平方法对砂一段进行古地貌分析。在古地貌恢复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古地形地貌对沉积体系的影响,结合含砂率、地震属性、地震相等特征恢复了深县凹陷沙一下段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根据倾角及方位角属性信息检测出地层同相轴,在常规分界面的限制范围内对整个地震数据体进行追踪,生成高于地震分辨率的地层界面,并将其排列到地层层序中以形成年代地层。由于年代地层的分辨率高于地震数据体的分辨率,因而能够清楚的从地震等时体上分析沉积层序地层和雕刻出等时地质体,所以可以用来追踪各种地质沉积背景下的砂体。在年代地层算法及计算参数优选基础上建立年代地层格架,结合测井解释标定砂体顶底界面,在多条线道号剖面上完成砂体年代地层追踪,最终完成砂体形态刻画,同时建立了一套用于三角洲沉积砂体形态刻画研究的年代地层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薄层砂体的预测一直是精细储层评价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震沉积学是目前识别薄层砂体横向展布特征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针对地震资料品质差、薄层砂体描述难等实际情况,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频率控制地震同相轴倾角及内部结构”和“三维地震资料横向分辨率较高”这 2 个重要理念,在经典地震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拓频处理和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参数等技术,这不仅对薄层砂体横向展布进行了有效识别,而且对重要小层的砂体厚度和砂地比进行了预测,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 TZ12 井区的地震沉积学识别薄层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车西地区沙三段下部第4套油页岩之下发育油泥岩"尾巴"段,可划分为3个砂层组,是高精度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利用录井剖面、电测曲线和合成记录对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剖面T6反射层进行了标定和解释:将T6反射层标定于沙三段底部两个强相位的第1个波峰;指出该强相位的底界不是一岩性界线,而是一由速度变化引起的岩石物性界面;根据目的层段的地震反射特征,提出了改善高分辨率地震解释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S变换的时[CD*2]频局部化思想,采用可灵活选择窗函数的广义S变换,以实际地震子波代替常规S变换中的基本小波,系统地研究了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并首次提出了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剖面。仿真实验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均说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此得到的高分辨剖面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波的主频,而且可以通过提取单频曲线或单频剖面,细致地研究局部构造的层位信息,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在与传统沉积体系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体系分析。 在 对准噶尔盆地阜东地区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开展 90° 相位转换、地震属性分析、地层切片提取与分析 等,最后通过岩心、露头、测井与录井等资料,并参考现代沉积模式进行地震沉积相分析,建立了地震属性 平面特征与沉积相间的对应关系,并对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地震沉积学沉积体系分析方法 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基础,保证了地层对比的等时性;充分利用了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可识别地震垂向 分辨率难以识别的薄层砂体;将地震属性分析与沉积学相结合,可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其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唐湘蓉  蔡涵鹏  贺振华   《石油物探》2012,51(3):244-250
为了证实地震波通频带以外高频信息在砂岩体预测中的有效性和应用价值,利用褶积模型分析了地震波的高频信息是精细描述砂岩地质体空间结构展布的基础;提出在最小限度地影响有效信号的条件下,利用Curvelet变换进行地震数据噪声压制处理是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保留高频信息的关键环节和有效方法;采用具有自动调节时频聚集性能的自适应S变换,对经Curvelet变换噪声压制后的地震资料进行瞬时谱分解,可以获取高质量通频带以外与砂体厚度有密切关系的高频数据体,用于薄层砂岩体的精细预测。TH地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通频带以外高频端信息清晰地刻画了薄层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