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连翘花中芦丁、连翘酯苷A、连翘苷、松酯酚的含量。方法 采用Symmetry 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25 ℃。结果 不同产地的连翘花之间各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连翘酯苷A在各样品中含量最高,芦丁含量次之,连翘苷含量最少;其中菏泽产的样品连翘酯苷A含量高达119.38 mg/g,连翘苷的含量达4.71 mg/g;临沂产的样品芦丁含量最高达75.64 mg/g;日照、青岛和烟台的样品中松脂酚含量较高且相差不大,分别是25.41、24.45、23.60 mg/g。结论 12个产地连翘花中连翘酯苷A的含量远远高于药典规定的最低含量要求。但连翘花中连翘苷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同时测定连翘叶茶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芦丁和连翘脂素的液相色谱方法。采用70%甲醇在70 ℃恒温水浴回流提取目标物,以0.3%醋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选用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在277 nm下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该方法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好,检出限和定量限低,适用于连翘叶茶中上述四种活性成分的测定。采用标准方法和自建方法对连翘绿茶(FGT)和连翘红茶(FBT)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4.15%和15.02%),利于茶汤甘甜滋味及香气形成;FGT的水浸出物(50.62%)、维生素C(48.63 mg/100 g)、总多酚(11.06%)、黄酮(2.39%)、连翘酯苷A(8.77%)、连翘苷(4.98%)和芦丁含量(2.19%)显著高于FBT(p<0.05),其中特征成分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含量远高于传统中药连翘(果);FBT虽特征成分含量低,但在发酵过程中生成了更易吸收和更强药理活性的连翘脂素(2.88%),含量远高于FGT(0.10%)。此外,FBT茶汤呈橙黄色,含有11.83 mg/100 g的茶黄素。综上,两种连翘叶茶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极具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3.
对连翘叶提取液中同时分离连翘酯苷A、芦丁和连翘苷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以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质量浓度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检测,比较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和不同工艺条件对这3种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能力。最佳工艺条件为:以AB-8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药材-树脂比1.5∶1(g/g),上样流速2 BV/h,先用8 BV的水洗脱,再用6 BV的30%乙醇溶液和6 BV的50%乙醇溶液分别洗脱,洗脱流速3 BV/h;进一步采用C_(18)-硅胶柱反相层析法纯化连翘酯苷A,静置沉淀的方法纯化连翘苷和芦丁,纯化后连翘酯苷A和芦丁的纯度可达到97%以上,连翘苷纯度可达到95%以上。此工艺条件能得到高纯度的3种有效成分,为连翘叶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连翘叶、木糖醇、柠檬酸、麦芽糊精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连翘叶固体饮料。方法 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以优、中、差三个质量等级对产品的色泽、气味、滋味、状态四个方面进行感官评判,通过模糊数学法处理数据,得到连翘叶固体饮料最佳配方。根据固体饮料的颗粒状态和溶解速度,选取固体饮料产品颗粒粒径;直接干燥法测定固体饮料的水分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饮料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结果 连翘叶固体饮料最佳配方为连翘叶提取物4g,木糖醇5g,柠檬酸0.2g,麦芽糊精4g;固体饮料产品颗粒粒径为40目;水分含量为6.1%,符合国标要求;固体饮料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含量分别为0.34%和0.27%。结论 得到的连翘叶固体饮料颗粒饱满,溶解迅速,冲调后呈透明的黄色,气味淡雅,酸甜适口,本实验可为连翘叶固体饮料的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连翘叶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连翘叶中提取、分离和纯化的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进行研究,通过油脂抗氧化实验,分别以油脂的酸价值和过氧化值为参考指标,评价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活性和VC、柠檬酸对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协同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纯度为93%连翘苷和92%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对猪油氧化作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连翘酯苷A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远优于连翘苷,效果与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接近;VC和柠檬酸对连翘苷和连翘酯苷A的抗氧化作用均表现出协调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双黄连口服液的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测定连翘酯苷A的含量,检测波长280 nm;流动相:甲醇-0.4%冰醋酸(30∶70);流速:1.0 mL/min.结果 连翘酯苷A在1.4~1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98.01%,RSD=0.8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为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柱层析方法制备粗连翘酯苷A,进一步用反相硅胶色谱柱层析得到纯化连翘酯苷A,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其纯度;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法测定粗连翘酯苷A和纯化连翘酯苷A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从连翘叶中分离得到的纯度为62%粗连翘酯苷A和92%纯化连翘酯苷A均具有较强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清除DPPH自由基、总还原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强于阳性对照。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生物活性,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保健食品及生物药品基料。  相似文献   

8.
连翘花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河南连翘花提取物中芦丁、金丝桃苷、连翘酯苷A、连翘苷、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进行分析,并对连翘花提取物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连翘花提取物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芦丁、金丝桃苷、连翘苷、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在中性和弱酸性环境中连翘花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25~75 ℃范围内,温度对连翘花提取物影响较小;室光和避光对连翘花提取物的影响小于自然光;金属离子K+、Na+、Ca2+对连翘花提取物的吸光度影响较小,Mg2+、Fe3+有增强连翘花提取物吸光度作用;氧化剂、还原剂、蔗糖、食盐和淀粉对连翘花提取物稳定性影响较小。本实验为综合利用连翘花提取物资源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
本文优化了连翘叶多指标成分的超声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同时测定连翘叶提取物中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系数,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并以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连翘叶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50%,液料比28:1 mL/g,提取温度51 ℃,提取时间25 min。验证实验表明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量分别为69.69、22.87、22.46 mg/g,综合评分为32.18,RSD均小于3%。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效成分提取量较高,适用于连翘叶连翘酯苷A、连翘苷和芦丁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产地新鲜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及总酚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鲜紫色马铃薯中主要功能性物质——花色苷和总酚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不同产地来源的紫色马铃薯品种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pH示差法、福林酚比色法分别对不同产地的新鲜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与总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通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得内蒙产的花色苷含量为13.68 mg/100g,总酚含量108.29 mg/100g;山东产的花色苷含量6.15 mg/100g,总酚含量100.15 mg/100g。结论:采用pH示差法、福林酚比色法测定马铃薯中花色苷与总酚的含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适合新鲜紫色马铃薯中这两类功能物质的含量测定,可为紫色马铃薯的品质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不同加工方式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BDS HYPERSIL-C18(4.6 mm×150 mm,5μm);流动相:连翘酯苷A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连翘苷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连翘酯苷A为330 nm;连翘苷为277 nm;柱温:40℃;流速:0.8 m 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均较高,其含量顺序为:蒸后烘干炒后烘干蒸后晒干炒后晒干烘干晒干。结论不同加工方式对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的含量有较大影响,蒸、炒后干燥有利于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成分的保存,烘干比晒干更有利于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成分的保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紫色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中花色苷含量及组分,采用p H示差法检测了甘肃、山东和贵州等不同产地"黑金刚"紫色马铃薯中总花色苷含量,并采用HPLC-VWD法对花色苷不同组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三个产地紫色马铃薯中花色苷组分种类相同,但总花色苷及花色苷各组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甘肃产地样品中总花色苷含量最高,薯肉中含量为0.839 mg/g,薯皮为1.178 mg/g;贵州产地含量最低,薯肉中含量为0.512 mg/g,薯皮为0.865 mg/g。与甘肃产地相比,山东产地的暖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贵州产地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均显著降低了薯肉中所有花色苷组分含量,但也分别提高了薯皮中个别花色苷组分含量。可见,环境气候条件影响着马铃薯薯皮和薯肉中花色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连翘中连翘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供试品溶液在12h内稳定,连翘苷回收率达到100.6%,该法可作为连翘的控制指标。同时对5个产地的连翘中连翘苷含量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同产地连翘苷的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澳洲坚果果仁、花、叶、壳和青皮各部位的蜀黍苷含量,并为澳洲坚果各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苦杏仁苷为内标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柱温35℃,自动进样器进样量5 μL,总流速1.0 mL/min,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蜀黍苷和苦杏仁苷标准品的浓度比(X)与对应的峰面积比(Y)所作标准曲线方程为Y=0.465389X2+0.349685X-0.000520968,决定系数R2=0.9977,RSD为2.6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7.93%±2.35%,RSD为2.39%。对澳洲坚果各部位蜀黍苷含量进行测定发现,澳洲坚果花中蜀黍苷含量最高,达(49.92±0.96)mg/g,叶次之,果仁中蜀黍苷含量最低,仅为(0.64±0.01)mg/g。且不同品种青皮中蜀黍苷含量亦不同。HPLC-ELSD内标法测定蜀黍苷快速简便,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成本较低,测定结果可靠。澳洲坚果花、叶中蜀黍苷含量较高,使用时应适当考虑脱除其中的蜀黍苷。澳洲坚果仁中仅含微量蜀黍苷,在安全使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孙丹  陈为凯  何非  王军  谷会岩 《食品科学》2017,38(4):181-18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甜樱桃‘雷尼’、‘红艳’、‘红灯’3个品种的花色苷与非花色苷酚的组成与含量。花色苷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柱(250 mm×4.6 mm,6.5μm),流动相为水-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30μL,流速1.00 m L/min,柱温50℃,检测波长525 nm;非花色苷酚的检测条件为:色谱柱Zorbax SB-C18(50 mm×3.0 mm,1.8μm),流动相为1%乙酸-1%乙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进样量2μL,流速1.0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结果表明,3个品种共检测到9种花色苷,主要为花青素-3-芸香糖苷和花青素-3-葡萄糖苷,其在‘红艳’果皮、‘雷尼’果皮、‘红灯’果皮、‘红灯’果肉中的含量分别为5.21、2.51、75.70、7.40 mg/g和0.09、0.07、3.57、0.34 mg/g。非花色苷酚类化合物检测出了芦丁与山柰酚-3-芸香糖苷这2种化合物,其在‘红艳’果皮、‘雷尼’果皮、‘红灯’果皮中的含量分别为0.30、0.63、0.74 mg/g和1.17、2.91、2.37 mg/g。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测定桑叶中4种主要黄酮含量的方法,并通过主成分和热图分析比较10个不同产地桑叶中4种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选择ACQUITY UPLC BEH C18为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甲醇溶液和0.5%磷酸溶液分别作为流动相A和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设置为350 nm;柱温设置为30℃。采用TB tool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 4种黄酮对照品在相应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为9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12%~1.86%。且10个产地桑叶4种黄酮含量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安徽地区桑叶中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槲皮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0.543、6.801、1.328、3.645 mg/g;湖南桑叶中异槲皮苷的含量最低,为3.902 mg/g;其余3种黄酮化合物均在河北地区含量最低,分别为芦丁10.021 mg/g、紫云英苷0.348 mg/g和槲皮素1.784 mg/g。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桑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稳定性强,可大大降低分析成本,且不同产地桑叶质量差异明显,可作为桑叶用药来源选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蓝莓关键品质因子分析及其抗氧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产地的同一品种蓝莓品质特性及其花色苷抗氧化特性,以采自南京、湖州、玉溪、贵阳四个不同产地的"灿烂"蓝莓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总酸、总糖、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和矿质元素含量;并采用体积浓度为60%、pH为3.0的乙醇溶液提取蓝莓花色苷,测定了蓝莓花色苷含量、总还原能力及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以VC为对照,系统评价了不同产地蓝莓花色苷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灿烂"蓝莓的关键品质成分含量不同,贵阳产地蓝莓总酸含量最低为0.39%,总糖含量最高为11.91%,四产地水分含量在80.37%~83.60%,玉溪产地蓝莓蛋白质含量最高为613.50 mg/10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高至低为南京蓝莓、贵阳蓝莓、玉溪蓝莓、湖州蓝莓。不同产地蓝莓提取液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抗氧化能力由高至低均为贵阳花色苷、湖州花色苷、玉溪花色苷、南京花色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湘莲中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0.6%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5 nm。结果:20批湘莲样品中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32~2.06,1.36~2.43,1.41~3.26 mg/kg;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均为5~200μg/mL(R2=0.999 9),在相应的线性范围内,3种黄酮类物质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及回收率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0%;芦丁、金丝桃苷及槲皮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6%,96.9%,97.4%。结论:该方法操作便捷且结果准确,可用于湘莲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探究炮制对广山楂中儿茶素、柚皮苷、根皮苷3种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SHIMADZU VP-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85 nm;柱温30℃。结果表明:各炮制品中儿茶素含量如下:炒焦品(14.23 mg/g)盐炙品(12.53 mg/g)炒黄品(7.35 mg/g)炒炭品(7.23 mg/g)酒炙品(5.12 mg/g)生品(3.71 mg/g);柚皮苷含量为:酒炙品(6.18 mg/g)炒焦品(5.35 mg/g)盐炙品(4.66 mg/g)炒黄品(3.26 mg/g)生品(2.54 mg/g)炒炭品(1.87 mg/g)。根皮苷含量依次是:盐炙品(0.98 mg/g)炒焦品(0.82 mg/g)酒炙品(0.76 mg/g)炒黄品(0.43 mg/g)生品(0.37 mg/g)炒炭品(0.27 mg/g)。不同炮制方法对广山楂中成分产生一定影响,盐炙等炮制方法可提高广山楂中儿茶素、柚皮苷、根皮苷含量,炒炭后则使柚皮苷、根皮苷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104-108
研究黑杞一号制干前后酚类物质的变化。对黑杞一号鲜果和干果的总酚、总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和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进行测定分析。与黑杞一号鲜果相较,干果的总酚含量高2.10 mg/g、总花色苷含量低5.30 mg/g、总单宁含量高0.66 mg/g。黑杞一号鲜果中检测出8种单体花色苷,干果中检测出4种单体花色苷。两者均以甲基花翠素葡萄糖苷及其酰化衍生物含量最高。黑杞一号鲜果的单体花色苷总量比干果高6 119.33μg/g。黑杞一号鲜果和干果中均检测出29种非花色苷单体酚。与干果相较,黑杞一号鲜果中非花色苷单体酚总量低0.54μg/g。干燥有利于黑杞一号总酚和总单宁的积累,同时降低了果实中总花色苷的含量,以期为黑杞一号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