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煤矿井下的粉尘和硫化氢同属职业危害,严重威胁工人身体健康及煤矿安全生产.为实现尘毒高效共治,采用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将表面活性剂和碱液(Na2CO3)复合配制成碱性降尘剂,通过测定其表面张力、溶液与煤尘的接触角评估其润湿性能,并利用沉降试验验证溶液对煤尘的润湿效果.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05%的仲烷基磺酸钠(SAS60)与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的组合润湿效果最好,其表面张力值、接触角、沉降时间分别为26.45 mN/m、10.97°、6.94 s.通过自制硫化氢吸收装置,检验所配碱性降尘剂对硫化氢的吸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a2CO3质量分数增大,溶液吸收硫化氢效率先迅速升高,后逐渐趋于稳定.综合润湿性能、吸收硫化氢性能以及煤矿应用成本考虑,最终确定碱性降尘剂的最佳组成为质量分数0.05%的SAS60和1.0%的Na2CO3,其对硫化氢的吸收效率为87.67%.根据无机化学和界面化...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不同碱性激发剂对钢渣水泥性能的影响,开展碱性激发剂(水玻璃、Na2CO3/NaOH、NaOH)对钢渣水泥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采用水化热测试、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DSC-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试验(MIP)对其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激发剂提高钢渣水泥早期水化时孔隙液的碱度,加速钢渣玻璃体解聚并生成H3SiO-4和H3AlO42-,增大体系反应速率,加速C-S-H凝胶和沸石类产物的形成,从而宏观上表现为凝结时间降低,诱导期缩短,反应热峰值和累计放热量增加,早期强度提高;激发剂对钢渣水泥性能的影响与其分子结构有关,影响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玻璃、Na2CO3/NaOH和NaOH;水玻璃不仅可增大钢渣水泥早期水化时液相的碱度,同时激发剂中的SiO32-可与Ca(OH)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氧化钙和碳酸钠复合激发矿渣对碱激发水泥自收缩的影响机制,采用氧化钙和碳酸钠(摩尔比1∶1)为复合激发剂制备碱矿渣砂浆(AM),研究复合激发剂Na2O质量分数(CaO和Na2CO3反应生成的Na2O质量与矿渣质量比,为2.5%、4.5%、6.5%和8.5%)对AM自收缩的影响;通过XRD、TG-DTG、MIP和NMR分析其水化产物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Na2O质量分数的增加,激发剂反应耗水量增加,孔结构细化,孔隙压力增大;Al3+对C-(A)-S-H中Si4+的取代量增多导致Na+的吸附量增多,C-(A)-S-H滑移增大;水化程度提高,水化产物数量增多,AM的自收缩增大。Na2O质量分数为6.5%的AM为最优组,其力学性能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OM),但由于较低的晶体含量和致密的孔结构,其自收缩大于OM。  相似文献   

4.
刘志红      赵辉      孟亚鸽      韩正伟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6):582-586
以贵州某地硅钙质磷矿双反浮选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作业所产生的废水水质不同,采用CaO+Na2CO3+PAC(poly aluminum chloride,聚合氯化铝)+PAFC(poly aluminum ferric chloride,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沉淀方法对其进行分质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粗选精矿滤液和最终精矿滤液在质量浓度分别为3 200 mg/L、4 000 mg/L、4 200 mg/L、4 200 mg/L和3 200 mg/L、3 200 mg/L、3 600 mg/L、3 600 mg/L的CaO+Na2CO3+PAC+PAFC试剂处理后返回到浮选,会有效的降低废水回用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离子浮选法分离酸性水溶液中铀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捕收剂及起泡剂,随着溶液pH值从3升高到7,铀的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少,且Na2CO3的添加对铀的去除率有显著的提高。在pH值大于5时,铀酰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开始转变为UO2(CO3)22-及UO2(CO3)34-,而这些络合阴离子可与溶液中的CTA+相互作用。使用阳离子活性剂作为捕收剂,可防止难形成络合阴离子的其它金属离子混入,有利于提高溶液中铀分离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6.
以呋喃甲醛为原料,VB1为催化剂,Na2CO3为碱性试剂,通过安息香缩合反应绿色合成了糠偶姻,分别探讨了溶剂配比、VB1的用量、碱的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熔点测定和IR光谱测定进行了结构确认。实验结果表明,最好的实验条件是:呋喃甲醛(10 mL,0.12 mo1)中加入95%乙醇(20 mL)、VB1(1.80 g)和10% Na2CO3(8.0 mL),在 60 ℃反应1.0 h,收率最高可达到84.56%。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Na4MnV(PO4)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与高温固相法在750℃下烧结10 h制得了不同Zr4+掺杂浓度的Na4-xMnV1-xZrx(PO4)3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Zr4+离子掺杂对Na4-xMnV1-xZrx(PO4)3结构演变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径为80 pm的Zr4+离子部分取代半径为74 pm的V3+离子后,材料的晶胞体积增大,这有利于Na+的快速扩散。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a3.9MnV0.9Zr0.1(PO4)3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燃煤电厂中NH4Cl氛围,研究NH4Cl如何影响飞灰沉积引起受热面热流密度变化. 实验采用竖式炉系统模拟锅炉尾部烟道,油循环系统控制温度,探针收集积灰,实时监测探针内外表面温度,获得探针受热面热流密度,将NaOH,Mg(OH)2,Ca(OH)2作为脱除剂,研究3种碱性氢氧化物对烟气中NH4Cl的脱除效果. 研究发现,NH4Cl对灰分的黏附能力较弱,受热面热流密度降低主要由NH4Cl析出形成的沉积层引起. 在3种脱除剂中,Ca(OH)2能够改善探针顶部热流密度降低,将热流密度降低率缩小到3.61%;NaOH能够改善探针底部热流密度降低,将降低率缩小到6.46%;Mg(OH)2虽然能够减少探针顶部热流密度降低,但会引起探针底部热流密度降低加剧.  相似文献   

9.
在110℃下,加热搅拌乙酰胺和氯化锌混合物制备了CH3CONH2/ZnCl2低共熔溶剂,对其结构进行 了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红外分析和黏度分析。以CH3CONH2/ZnCl2作为萃取剂和催化剂,H2O2作为氧化剂,氧 化脱除模拟油中的噻吩硫化物。对n(ZnCl2)/n(CH3CONH2)、n(H2O2)/n(S)、反应温度、剂油体积比和不同硫化 物对脱硫率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在模拟油体积5mL、n(ZnCl2)/n(CH3CONH2)=0. 4、n(H2O2)/n(S)=8、剂油体 积比1∶3、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00min的最佳条件下,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达到87. 12%。经过5次循环之 后,脱硫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0.
To reduce the coercive field of Na0.5Bi0.5Ti O3,Ba Ti O3 were added as dopant materials.Then the(1-x)Na0.5Bi0.5Ti O3-x Ba Ti O3 ceramic samples were produced in solid synthetic way.The optimum preparation condition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The XR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bric transites from rhombohedral to tetragonal gradually with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Ba2+.T...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油泄漏进入凝结水系统会对精处理混床树脂造成污染,对此,给出汽轮机油对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系列试验结果.试验内容包括:在20,30,40℃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汽轮机油(30,50,100,300,500,1 000,2 000,5 000,10 000 mg/L)浸泡阴树脂,检测其工作交换容量变化情况;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复苏处理,比较再生后的复苏效果.在浸泡时间(6,12,24 h)、浸泡温度及浸泡液pH值(7,8,9)变化时考察阴树脂的污染与复苏情况,比较使用不同复苏液时的复苏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油浓度增大、溶液pH值降低及浸泡时间加长,使得阴树脂污染加重、复苏程度降低.复苏液10%NaCl+2%NaOH+3%Na3PO4+0.2%OP-10具有较好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得到长势一致的雪莲果幼苗,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结果表明:培养基MS+2,4-D(2.0mg/L)+NAA(1.0mg,L)适合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MS+BA(2.0mg/L)+NAA(0.20mg/L)适合芽的诱导;培养基1/2MS+NAA(1.0mg/L)+IBA(0.5mg/L)适合再生植株生根.田园土:粗沙:腐殖土=1:1:1对组培苗的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温度、碱(NaOH和Na2CO3)及3种表面活性剂(SDS、SDBS和OP-10)对滨南采油厂超稠油降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稠油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当温度高于65℃时,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缓慢;NaOH和Na_2CO_3对该稠油有很好的降黏效果,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12%和0.18%;SDS、SDBS和OP-10的降黏效果也很好,最佳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2%,0.2%和0.9%;实验确定的降黏剂的最佳配方为:NaOH质量分数为0.06%,SDBS质量分数为0.14%,OP-10质量分数为0.22%,此时降黏率可达95.81%。  相似文献   

14.
以NaOH、正硅酸乙酯和乙醇为原料经溶胶一凝胶法制备新型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将该催化剂用于催化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n(NaOH)/n(SiO2)、n(甲醇)/n(大豆油),催化剂质量分数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碱催化剂Na/SiO2在大豆油与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00℃、n(NaOH)/n(SiO2)为2:1、n(甲醇)/n(大豆油)为15: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7%、反应时间3h,酯交换反应转化率可达97.42%。该催化剂在稳定性试验中呈现出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页岩灰为油页岩及其半焦的燃烧产物,可作为建筑原材料、化工填料和吸附剂等,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为研究页岩灰制取水玻璃的最佳条件,分别以水玻璃模数和页岩灰中SiO2溶出率为指标,NaOH溶液质量分数、物料比(NaOH溶液与页岩灰的质量比)、碱浸时间和碱浸温度为影响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最优方案分别为NaOH溶液质量分数10%、物料比1:1、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100℃和NaOH溶液质量分数40%、物料比1:1、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100℃.经验证,最优方案的水玻璃模数和SiO2溶出率分别为4.816和94.337%,为最优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庆北一区断东二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分析了试验区中心井伴生气中CO2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和三元液的化学作用规律,研究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复配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特性、驱油效率。其中HPAM质量浓度2 000mg/L、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0.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0.8%、碳酸钠质量分数0.4%组成的复合碱三元体系(简称F21)综合性能较优。复合碱(F21)三元体系2h的平衡界面张力低至6.5×10-3mN/m;复合碱(F21)三元体系的黏度比强碱体系增加28.5%,且三元体系黏度随复合碱强度减弱而升高;复合碱(F21)三元体系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4.4%,和强碱体系化学驱采收率接近;非均质模型化学驱采收率比均质模型降低2.4%。  相似文献   

17.
以硅酸钠(Na2SiO3)为催化剂,以餐饮废油和甲醇为原料合成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了较佳反应工艺条件:n(甲醇):n(废油酯)=6:1,Na2SiO3催化剂用量为餐饮废油和甲醇总质量的5%,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6.0h,在该条件下餐饮废油的转化率达到97.8%.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的固相反应成套设备(SRE-1000型),将固态脱氢醋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钠直接研磨发生固相反应生产食品防腐剂脱氢乙酸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脱氢醋酸与摩尔比为3:7的NaOH和Na2CO3混合进行固相反应是最优配比,固体碱分2次加入可使固相反应快速且平稳地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了作为磨介的氧化铝球的配比,其结果是不同直径的氧化铝球西φ18=253.59kg,φ27=368.14kg,φ35=251.50kg时,固相反应时间最短,总反应时间为444.7min.  相似文献   

19.
以^99Tc^mO4^-淋洗液为起始物,在0.1MPaCO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羰基锝中间体[^99Tc^m(CO)3(H2O)3]^+,并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配体C60(OH)20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99Tc^m(CO)3-C60(OH)20配合物标记率的影响,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并观测了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最佳标记条件为:0.1mL[^99Tc^m(CO)3(H2O)3^]^+中间体,0.1mL10mg/mL的C60(OH)20溶液,pH为8,在98℃沸水浴中反应30min,标记率大于95%。^99Tc^m(CO)3-C60(OH)20为一种亲水性配合物,其体外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催化剂降解有机染料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光催化材料在光催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制备化学性质稳定、在可见光下具有高的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一直是人们探索的一个主题。以Ag2O、Nb2O5、Na2CO3为前驱物,经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不同Na/Ag摩尔比的(AgNbO3)1-x(NaNbO3)x复合铌酸盐。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谱(UV-vis DRS)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和光谱响应特征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的降解反应为探针考察不同Na/Ag摩尔比的(AgNbO3)1-x(NaNbO3)x复合铌酸盐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由高温固相法合成出的复合铌酸盐的结构随着Na/Ag摩尔比的变化而变化,光谱响应特征随Na/Ag摩尔比的减小逐渐红移,而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性能随Na/Ag呈规律性变化,其中(AgNbO3)0.6(NaNbO3)0.4复合铌酸盐呈现最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