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分析方法,对2.25Cr1Mo钢经受三次热循环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三次热循环作用,获得贝氏体组织。经三次热循环-三次热循环中最高峰值温度1 195℃,三次热循环总的t8/5达97s以上的作用时,晶粒尺寸并未发生明显长大。由于第一次热循环冷却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没能产生第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的晶粒细化作用使晶粒尺寸细化。试样热循环作用后,对试样的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析出相微区成分相近,以Fe元素为主要成分,可推测形成了Fe,Cr,Mo碳化物析出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模拟试验技术,研究了X100管线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高Nb、微Ti设计的低碳X100管线钢的焊接粗晶区经焊接热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韧性。焊接热影响区的脆化区出现在峰值温度为750℃的两相区。沿原奥氏体晶界形成的岛状组织是导致韧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电脉冲处理条件下,不同初始组织对逆变奥氏体晶粒细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马氏体初始组织电脉冲奥氏体化过程为α+Fe_3C→γ扩散型逆相变,逆变奥氏体晶粒获得超细化(d_γ5μm),这证实了脉冲电流促进奥氏体形核率提高的理论分析;马氏体初始组织电脉冲奥氏体化过程为α′→γ位移型逆相变;初始马氏体的原奥氏体晶界在逆相变过程中未发生变化,形成晶粒粗大的位移型逆变奥氏体;从位移型逆变奥氏体淬火得到的马氏体获得再次强化;升高电脉冲处理峰值温度,位移型逆变奥氏体发生再结晶;再结晶形核始于位移型逆变奥氏体晶界这唯一具有大角度位相差的区域;再结晶完成后,奥氏体平均晶粒直径为11μm。  相似文献   

4.
激光熔凝处理对轧辊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3KW连续CO2激光器对轧辊钢进行激光熔凝处理,用金相用显微镜、、SEM及71型显微硬度计,进行湿微组织分析和显微微硬度测试。结果发现,其剖面组织区域分为熔化区(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奥氏体)、相变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热影响区和基体4个部分,各区域的尺寸及显微硬度与功率、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有关,且激光处理后硬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焊接热循环方法 ,研究奥氏体区不同热循环对奥 贝球铁缩孔焊补热影响区 (HAZ)显微组织、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和断口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模拟焊补缩孔HAZ中奥氏体区上限温度区显微组织变化大 ,力学性能差 ,是焊接接头的最薄弱环节 ,而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间内施加缓冷的热循环 ,奥氏体区内产生一定量奥 贝组织 ,力学性能改善 ,达到与奥 贝球铁母材的力学性能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相区加速冷却法(DPAC),X80管线钢经奥氏体化及缓冷后分别在760、740、720、700、680℃淬火。淬火组织分别经4%硝酸酒精与LePera试剂进行金相腐蚀,分别进行组织定性/定量分析及整体/组织硬度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淬火温度下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与硝酸酒精腐蚀的微观结构相比,LePera试剂可清晰显示马氏体/奥氏体组织,但铁素体晶界模糊。随淬火温度下降,铁素体晶粒尺寸与含量增加;针状铁素体逐渐向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转化;马氏体/奥氏体岛状组织分布上由铁素体/贝氏体两相晶界间向铁素体同相晶界间转变,组织形态上由薄膜状向颗粒状转变。  相似文献   

7.
敏化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敏化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电极动电位再活化扫描(EPR)后的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敏化时间,敏化温度,直接影响敏化程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结果说明敏化程度越大,晶间腐蚀开裂越严重,敏化使晶界局部成份变化,腐蚀发生在贫铬处的晶界,Fe、Cr、Ni等元素被溶解腐蚀。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从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出发 ,讨论了一种显示淬火钢奥氏体晶界的方法 ,所采用的浸蚀剂经反复实验确定。实验结果表明 ,使用该试剂显示 45钢和 40Cr钢在淬火态下的原奥氏体晶界时 ,对基体组织的抑制和晶界显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开有V形缺口的平板试样,研究了两种不同成分的改型K417L镍基铸造高温合金在最高温度为1100℃,最低温度为室温的热循环下的热疲劳行为.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合金的组织和热疲劳裂纹形貌,研究热疲劳损伤机制.结果表明:晶界及显微组织的差异是造成改型合金热疲劳性能劣于原K417L合金的主要原因;改型合金的热疲劳主裂纹主要从V形缺口处萌生,主裂纹和二次裂纹都沿晶界扩展,裂纹沿着或穿过MC碳化物,高温氧化是影响裂纹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硬度测试及SEM观察,分析X80管线钢焊接接头处硬度和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受焊接热循环的影响,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主要为粗大的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硬度较高.靠近热影响区的基体,由于M/A岛分解,硬度值减小.外焊焊缝的显微组织主要是晶内形核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靠近外焊焊缝的内焊焊缝组织受二次热循环的影响较大,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和块状的铁素体.远离外焊焊缝的内焊焊缝组织受二次热循环影响较小,组织和外焊焊缝组织相差不大.内焊组织中析出物的数量远大于外焊焊缝组织,析出强化效果显著,使内焊的硬度大于外焊的硬度.  相似文献   

11.
The measurement of thermal cycle curves of a high-strength low-alloy steel (HSLA) subjected twin-wire submerged arc welding (SAW) was introduced. The thermal simulation test wa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obtained curves. The impact toughness at -50 ℃ temperature of the simulated samples was also tested. OM, SEM and TEM of the heat-affected zone (HAZ) of some simulation specimen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SLA endured the twin-wire welding thermal cycle, generally, the low-temperature toughness values of each part of HAZ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parent materials,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arse-grained zone(CGHAZ) mainly made up of granular bainite is the reason of the toughness serious deterioration. Coarse grain, grain boundary carbide extract and M-A island with large size and irregular polygon, along the grain boundary distribution,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toughness deterioration of CGHAZ. The research also showed that selected parameters of twin-wire SAW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to weld the test steel.  相似文献   

12.
采用SEM-EDS和XPS对粉尘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元素分布分别进行了检测,然后用FACTSage 5.2软件通过热力学平衡计算研究了Cr-Fe-Zn-Mn-Mg-Al-Ca-Ni-O-Cl体系在尾气管中的演变行为,以及温度、氧气含量和粉尘中碱金属元素等对Cr-O2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在Cr-O2体系中,Cr元素主要以Cr2O3形式稳定存在.在高温区均有少量的CrO3或CrO2生成,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含量不断增加.在尾气系统中,氧势越高或者含氧量越多,越容易在高温区生成CrO3.在氧化性气氛中,碱金属的存在易于与Cr结合形成含Cr(Ⅵ)物相,如K2CrO4和Na2CrO4.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柴油机燃料燃烧能量利用率,以某增压柴油机为例,设计了单螺杆膨胀机双循环系统来回收柴油机尾气余热能量。此系统由朗肯循环(水为工质)与有机朗肯循环(R245fa为工质)组成,由单螺杆膨胀机输出动力。建立双循环系统热力学模型,对其性能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并确定合理的工作范围。可得出如下结论:随着柴油机尾气(水蒸发器出...  相似文献   

14.
Arc spraying with the cored wires was applied to deposit FeMnCr/Cr3C2 coatings on low carbon steel substrates, namely FM1, FM2 and FM3.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s of the coatings were investigat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Cr3C2 content on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tings under thermal cycling test were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um (EDS),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  相似文献   

15.
酸性镀液铝合金表面沉积Ni-Mo-P三元合金非晶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化学镀液在铝合金表面沉积Ni-Mo-P三元合金非晶镀层。利用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能谱(EDS)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镀层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钼酸钠浓度和热处理对镀层纳米压痕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态下,化学镀Ni-Mo-P三元合金镀层为致密非晶态镀层,镀层中Mo元素分布均匀,镀层与基体结合良好。热处理可促使非晶镀层晶化,产生Ni和Ni3P晶相,获得了纳米压痕硬度为15.12 GPa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比试验方法,通过热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燃煤锅炉燃烧器喷嘴常用的两种材料的热疲劳性能和高温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铬、锰、硅等元素含量高的新材料ZG40Cr26Ni4Mn3NRe的热疲劳性能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均明显优于原燃烧器喷嘴材料ZG40Cr20Ni5.材料的抗热疲劳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热疲劳裂纹在表面缺陷处最易出现,热循环过程中氧化膜的形成和破裂加剧了热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提高18Cr2Ni4WA 钢制曲轴性能的途径. 方法 通过实验对不同工艺18Cr2Ni4WA钢的基体组织进行分析. 结果 常规工艺处理的工件具有粒状贝氏体(Bg)+ 粒状组织 (Gs) 的复合组织,而较快冷速可以避免粒状组织的出现. 结论 由于Gs 的强韧性明显低于Bg, 故提高空冷淬火第一阶段的冷速可以提高曲轴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T91钢在650℃高温水蒸汽条件下的氧化实验,用静态增重法测定了T91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其氧化动力学遵循类抛物线规律;对氧化膜进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的氧化物类型为Fe2O3和Fe3O4,在不同的氧化时间段分别呈片状、簇状、条状和颗粒状;氧化物晶粒是通过形核和长大形成的;氧化1h时,氧化膜的表面有Cr,其后均未发现Cr,且随后的8h氧化过程中,氧化反应一直在氧化膜的外表层进行,即发生外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