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硅粉的制备方法很多,但采用硅烷(SiH4)热CVD法制备纳米硅粉较于其它方法有很多优势。文章研究了在特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硅烷流量对硅粉制备的影响,并对制得的硅粉进行XRD、SEM和粒径分析表征,从而获得硅烷热CVD法制备硅粉一些关于硅烷流量等关键控制参数,为该法多参数优化控制以及将来的大规模工业应用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国内外硅烷交联聚烯烃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介绍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硅烷交联聚丙烯,硅烷交联乙丙橡胶,硅烷交联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生产工艺、配方研究、制品的性能及应用等。指出了硅烷交联技术在聚烯烃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国内外硅烷交联聚烯烃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介绍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硅烷交联聚丙烯,硅烷交联乙丙橡胶,硅烷交联乙烯-辛烯共聚物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生产工艺、配方研究、制品的性能及应用等。指出了硅烷交联技术在聚烯烃改性方面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参赛单位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企业简介苏州赛力菲陶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以研发、生产、销售陶瓷先驱体-聚碳硅烷、连续碳化硅纤维及制品陶瓷微纳米粉、纳米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精密构件及产业化装备为主要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固态聚碳硅烷、液态聚碳硅烷、含铝聚碳硅烷、含锆聚碳硅烷等聚碳硅烷产品,连续碳化硅纤维,碳化硅纤维及其编织件,高性能碳化硅/碳化硅复合材料制品等,涉及中间体法制备聚碳硅烷、增粘法制备脆性聚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微米级的羟基硅酸镁粉体,探讨在冷轧钢板表面制备羟基硅酸镁/硅烷复合膜的最佳羟基硅酸镁添加量,通过极化曲线、交流阻抗、硫酸铜点滴实验研究硅烷复合膜的耐蚀性能,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征粉体及硅烷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羟基硅酸镁粉体用量为100 mg/L,羟基硅酸镁/硅烷复合膜膜层较为致密,自腐蚀电流密度由硅烷膜的2.603×10~(-6)A/cm~2下降到4.368×10~(-7)A/cm~2,提高了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金属表面有机硅复合膜的耐腐蚀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制备了氨基硅树脂和环氧改性氨基硅树脂,加入无机金属盐制得硅烷钝化液,涂覆在镀锌板上形成耐腐蚀的硅烷复合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硅烷复合膜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用盐水浸泡实验、硫酸铜点蚀实验和电化学腐蚀实验对镀锌板表面硅烷膜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SEM电镜扫描对硅烷复合膜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氨基硅树脂钝化液处理的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硅烷复合膜,金属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国内硅烷法制备电子级区熔用多晶硅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硅烷热分解法制备多晶硅的工艺作了介绍,探讨了硅烷法制备电子级多晶硅的优势。硅烷CVD法所沉积的多晶硅,在电阻率、少子寿命、杂质含量等方面符合高纯多晶硅的要求,纯度不仅可以达到国标(GB/T 12963-2009)电子一级品的标准,还可以满足区熔用超高纯多晶硅的要求。合理控制反应条件、保持反应环境的高度洁净,能够得到均匀、致密的高纯多晶硅棒,可以作为区熔法生产单晶硅棒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良前驱体转化法所制备的碳化硅陶瓷的耐高温性能,通过乙酰丙酮铝和聚碳硅烷之间的反应,将铝引入聚碳硅烷,制备了含铝聚碳硅烷,并研究了聚碳硅烷的陶瓷产率.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分析测定了产物的耐热性,讨论了乙酰丙酮铝与聚碳硅烷的反应工艺以及陶瓷产率.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物配比是乙酰丙酮铝的质量分数w为聚碳硅烷的10%,反应时间为6h,反应温度300℃.聚碳硅烷的分解温度从350℃提升到了550℃;陶瓷产率由88.24%提高到92.37%.  相似文献   

9.
纳米氢氧化铜催化合成含氢三乙氧基硅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成含氢三烷氧基硅烷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直接合成含氢三乙氧基硅烷的纳米氢氧化铜催化剂,其粒径为18 nm,比表面积29.5 m2/g,晶型为简单四方型,应用该催化剂在溶剂中以硅粉与气态醇反应合成含氢三乙氧基硅烷.结果表明,以YD-325为溶剂,反应温度为483 K,催化剂用量为5.2%,硅粉粒度为45~63μm,含氢三乙氧基硅烷的选择性为98.9%,硅粉的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种由有机硅树脂和无机金属组成的硅烷钝化液,硅烷钝化液涂布在DC01型冷轧钢板表面形成硅烷有机无机复合杂化膜,研究了硅烷钝化液pH及金属离子对冷轧钢板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硅烷杂化膜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SEM扫描电镜对杂化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对涂布硅烷钝化液的冷轧钢板进行电化学分析,通过开路电位的测量、交流阻抗的总结、极化曲线的分析,研究了硅烷钝化液对冷轧钢板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钝化液pH为4.0、金属铈质量分数约为15%时形成的复合杂化膜涂布于冷轧钢板表面,金属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用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方法,在SiO2/Si衬底上沉积了非晶硅薄膜和注氢的非晶硅薄膜。研究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TCR)随制备工艺的变化,分析非晶硅薄膜电阻的稳定性对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本征非晶硅电阻太大,虽然经过适当地退火后,TCR能够达到6.39%K-1,但是电阻值还是过高,不适合制作器件。经过硼掺杂的非晶硅薄膜,电阻显著下降,相应的TCR可以达到6.80%K-1。制作的氢化非晶硅薄膜的电阻温度系数(TCR)高达8.72%K-1,且制作工艺简单,与常规集成电路工艺兼容性好。用离子束增强沉积的非晶硅薄膜可以用于制备红外探测仪。但实验还存在着重复性不好等问题,需要作深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研制出一种高选择性的管式硅基裂解膜;并报道了这种膜的制备方法.这种膜是由分子规则排列的硅树脂材料经裂解制成,对H2渗透系数达104Barrer,H2/N2分离因子16.8,其选择透过性能优于常规的有机膜和无机膜,也优于由分子无规排列的硅树脂所制成的裂解膜.这种膜制备方法简单、价廉、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评述了Si3N4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Si3N4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力学性能;同时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富里叶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对在氢氟酸中电解硅片时形成的多孔硅膜进行了分析,发现除了硅以外,其中还有晶态的二氧化硅(鳞石英)存在,由此说明多孔硅表面的硅氧化合物并非都是样品制备后在在气中氧化造成的,它对多孔硅发光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二氧化硅在牙膏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稻壳制备二氧化硅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分析了稻壳制备牙膏用二氧化硅的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碳化硅陶瓷粉体的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碳化硅陶瓷粉体的制备技术 ,并简要概述了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比西门子法成本、能耗更低以及环境更友好等优点,冶金法提纯和制备太阳能级硅正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研究热点.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硅的技术和研究现状,并通过本课题组在湿法浸出、真空氧化精炼、真空挥发、真空脱气和真空定向凝固精炼方面所取得研究成果,分析了冶金法提纯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指出了今后冶金法制备太阳能级硅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硅光电池的温度特性将关系到应用光电池的仪器设备的温度漂移,影响到测量稳定性及控制精度等主要指标。因此,对硅光电池温度特性的测量非常重要。如何运用基于单总线技术的温度传感器DS18820测量其温度,并结合单片机控制技术,给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光电池温度特性测量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为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纳米SiO2的制取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多种纳米SiO2的制取方法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制取过程中分散和干燥的有关问题,指出纳米SiO2应用研究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难题,强调了表面改性在改善纳米SiO2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辛基三乙氧基硅氧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沸副产物为防水活性成分,选用便宜易得的微硅粉为载体,制备了有机硅防水粉.以液质联用(HPLC-MS)检定高沸副产物,以红外光谱分析、激光粒度仪表征自制防水粉物化性质,并将其试用于防水砂浆中,与DOW CORNING(R)GP SHP 50防水粉进行对比,参照相关标准,测试了防水砂浆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防水性能.结果表明,自制防水粉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其制备方法切实可行,其配制的防水砂浆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