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的工作效率,实现设计过程的智能化、系统化、标准化,通过研究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数字化设计体系,形成能够满足智能变电站设计、施工、调试、运行各阶段要求的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文件。针对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范围,利用二次系统设计软件进行原理图的绘制,实现端子排图、电缆清册的自动生成。在实现传统变电站数字化设计基础上,利用电力设计软件实现智能变电站光缆虚端子的链接和自动生成。最后,在变电站设计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变电站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电缆清册与电缆敷设之间、光缆/虚拟端子与设备之间的二维到三维的可视化接口,实现面向对象的图模一体化变电站设计。  相似文献   

2.
陈昕  潘文霞  陈剑 《高压电器》2019,55(3):96-102
针对雷电直击输电线路引起的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问题,在贝杰龙法的基础上基于.NET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C#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Windows系统下的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计算图形软件,并通过通用计算程序EMTP验证了该软件的正确性。该软件具有参数输入、过电压计算和结果输出管理等功能,利用该软件对某500 kV GIS变电站侵入波过电压计算,根据各电气设备上的过电压数值研究变电站防雷保护方案。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数据处理高效、方便数值建模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二维设计模式难以满足国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精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而三维数字化设计系统先进的设计理念、强大的数据库功能契合了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并在电网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通过对某750 kV变电站三维数字化设计,实现了三维数字化变电站的建模、工程量自动统计、三维漫游等功能,并基于数字化三维软件对所建变电站进行了碰撞检查,最后对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4.
主要对一种新的软件HHCAD的功能实现进行阐述.HHCAD是用TurboPascal编程的并专门用于电厂或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的绘制.该软件具有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描述了一种以电力系统图形建模为基础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的实现方法.重点叙述了输入数据自动校验、电力系统图形建模、拓扑自动生成、数据库设计等核心模块的实现方法.该软件在NET平台下,利用其图形处理技术(GDI )、数据库访问技术(ADQNET)等功能,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进行设计并加以实现,其基于组件化的各个模块易于扩展,维护方便,代码重用率高.展示了TNET和图形建模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领域的广泛前景.  相似文献   

6.
变电站监控软件系统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实现变电站监控的实用软件系统。它是基于Windows平台的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人机界面友好。在开发过程中使用了Microsoft的VisualC++开发工具,以类为基础,使用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建立了动态连接库文件,对软件使用者在该软件基础上做二次开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软件能够实现与现场单元之间的通信及通信状态的监测、对现场单元的四遥操作、事件记录的查看等。详细地说明了该软件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功能并介绍了软件代码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陕西省电力公司开发的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指标统计数据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功能模块.利用集控站数据库中一次设备信息,并结合调度运行记录、电检单、变电站工作票、操作票、检修记录、事故跳闸记录等自动生成可靠性统计所需数据,利用遥信量与遥测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来克服遥信误动等影响.目前,系统已经实现了14个11O kV变电站可靠性数据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变电站远动机无缝切换的实现方法,同时提出CSC2000规约模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重点阐述利用该软件进行远动机无缝切换校核的调试方法。实践表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远动机无缝切换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多次对SCADA主站的影响,具有一定推广意义;同时CSC2000规约模拟软件具有高效、便捷的特点,可应...  相似文献   

9.
林惠勇  李文博 《广东电力》2012,25(10):91-94,121
阐述了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开发气体绝缘变电站(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暂态计算软件GIS-TP的方法。该软件基于微软公司的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NET的面向对象技术,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强大的图形功能。用户通过一次电气主接线图即可进行建模操作,无需学习暂态建模知识。用该软件与EMTP软件分别对贝杰龙法的网络进行验证计算,两者计算结果相符,证实了GIS-TP软件的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围绕变电站消防蓄给水系统设计,在系统集成、控制方式、自动巡检、故障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将变电站蓄水、给水、稳压系统进行设计上的整合,提出了消防蓄给水系统集中控制的理念;研发了变电站消防蓄水给水系统智能控制装置,实现消防蓄水给水系统的压力、液位、流量、温度的实时监测及逻辑分析计算;利用开发的巡检模块,首次实现了消防蓄给水系统自动巡检,替代了人工巡检;开发了故障诊断模块,实现了设备故障诊断。工程实践表明,该系统及控制装置具有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强、运行稳定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CSC2000规约模拟软件的构架、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介绍了利用该软件进行变电站调控一体化"四遥"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的基本方法和工程设计要求.利用Excel及其自带的VBA编辑器开发了一套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设计与计算软件.该软件具有避雷器配置方案的选择、修改和保存参数、计算绝缘水平、避雷器特性曲线查询等功能.该软件应用于某±8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的绝缘配合设计与计算中.实例验算表明该软件具有计...  相似文献   

13.
黄怡  严正  苏广宁 《供用电》2010,27(4):14-16
智能变电站的整体构架为电网谐波分析软件的跨平台实现提供了条件。介绍了作为智能变电站站控层高级应用的、基于Qt语言的谐波分析软件,分析了该软件的开发环境、算法,以及跨平台实现的功能与特点。该软件的应用将实现对当前普遍采用的谐波监测装置功能的重大跨越,现已在实际某变电站操作系统上编译通过。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光源、光功率计和OTDR卡等设备在软件系统控制下自动实现光缆在线实时监测技术,通过c++语言设计一套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给出了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利用GIS、PCI总线等手段加强了现有光缆监测直观性和实时性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库管理和网间通信的软件架构。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软件系统控制光源、光功率计和OTDR卡等设备实现光纤在线监测功能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胡航帆  王刚  张富柱  吴琼  张敏 《黑龙江电力》2012,34(2):142-143,147
针对哈东一次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后运行人员在监控模式和操作模式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阐述了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设计原则、培训平台的功能,采用Visual C++开发环境,设计了事故异常仿真处理模块、后台机操作模块、扩展能力培养模块.实践证明,该软件培训系统实用性强,能够很好地实现正常操作、异常操作、异常处理及事故处理等培训功能,对哈东一次变运行维护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次由小动物破坏引起的光缆线路纤芯中断事件,分析了变电站电缆沟内普通光缆的运行现状,总结了目前变电站普通光缆防动物破坏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措施和建议,以防止变电站电缆沟内普通光缆遭到小动物破坏,提高光缆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软件包含了动态的工程设计进度管理和静态的院交出成品统计两部分,能使管理部门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设计过程中各项工程及主要设计人员工作情况的信息,并生成各种上层管理所需报表及室级、院级、出版催办单,实现了工程设计进度管理信息规范化。本文介绍该软件开发环境和系统实现方式,模块结构,软件功能和特点,使用操作方法等。该软件获内蒙古自治区1992年优秀软件三等奖,并于同年12月全国电力勘测设计省院联合会上定为在全国省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专家系统理论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根据宜昌供电局城区分局下属十个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设计出一个通用的变电站操作票自动生成系统软件。该软件能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开出正确的操作票,具有普遍通用性和一定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电力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功能以及软件设计包括程控光开关的控制和模块的控制流程;提出了运用电力光缆自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即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的选取,相关参数的设置及故障点地理位置的精确定位。通过电力光缆自动监测系统可获取光纤长度、平均损耗、反射损耗、熔接损耗等相关数据并判断事故点与测试原点间的距离,实现故障点的精确定位,大大缩短了修复故障光缆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孙长生 《浙江电力》2002,21(3):24-26
介绍了电厂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利用率实时统计软件的研制和实现方法。该软件的使用,为评判自动调节系统运行状况和考核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热工各项技术指标统计向实现微机化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