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0KV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散热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鲁莽 《高电压技术》1997,23(3):65-66
实验研究了110KV复合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散热性能,确认其散热时间常数为62min,散热性能明显优于瓷套避雷器。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东省500kV 惠汕线的工程实际情况,说明在线路上安装复合绝缘外套避雷器能有效地限制操作过电压,达到取消合闸电阻、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并介绍了西安电瓷研究所和广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共同研制的500kV 复合绝缘外套避雷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绝缘子和避雷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特高压绝缘子和避雷器的研制,开发及运行状况,并阐述了国内外有机复合绝缘子,有机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发展,应用现状以及在特高压输电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项目采用合成外套代替传统的瓷套 ,使氧化锌避雷器可直接悬挂在线路铁塔上 ,限制了输电线路上传输的大气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 ,从而保护电站及线路电力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危害 ,同时免除了线路中部设置避雷器所需的占地费用及地面设施大建设费用 ,降低了系统绝缘投资 ,使线路更趋紧凑而减少土地占用 ,并解决了电瓷外绝缘难解决的防污问题 ,大大提高了 5 0 0kV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该成果解决了生产 5 0 0kV复合绝缘外套避雷器的一系列技术及工艺问题 ,填补了我国 5 0 0kV复合外套悬挂式避雷器的空白 ,在技术上达到了 90年代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抚顺电瓷厂研制的复合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特性,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周挺  唐信 《电测与仪表》2023,60(5):92-96
由于直流电场对污秽颗粒的吸附作用,使直流避雷器相对于交流避雷器的积污更加严重。且特高压直流极母线避雷器在绝缘外套内部还有3柱并联的电阻片柱,污秽分布对绝缘外套表面电场以及电阻片柱与绝缘外套之间的径向电场的改变,都将会对避雷器的运行状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结合直流场中污秽的分布特点,建立了特高压直流极母线避雷器污秽状况下的电场仿真模型,对避雷器在整体湿污秽以及出现局部干燥带时的伞裙表面电场和电阻片柱与绝缘外套间的径向电场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避雷器整体污秽会导致绝缘外套表面场强与内部径向场强的增大,但数值较小尚且不会引起电晕及闪络现象;而局部干燥带的出现,则会在伞裙表面和电阻片与绝缘外套间的空气间隙形成局部过高的表面场强和径向场强,导致绝缘外套表面闪络,以及电阻片柱与绝缘外套间的贯穿性放电等现象,严重危害避雷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配网用避雷器一般采用复合外套避雷器,大电流耐受能力是制约避雷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为此,对此进行深入试验研究。根据标准要求,配网避雷器应通过65kA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但是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在电阻片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通过的情况下,装有相同电阻片的整只避雷器的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却难以通过。因此选用5家国内有代表性的电阻片生产厂生产的电阻片和整只避雷器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外套避雷器整只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导致复合外套避雷器整只大电流冲击耐受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艺问题,其次是电阻片大电流通流能力不够,还有就是其内部绝缘件使用不当和质量差。试验还表明,采用管形结构设计的避雷器大电流耐受能力最好;大电流耐受能力不足是强雷地区配网避雷器故障率高的首要原因,而避雷器结构、工艺、制造质量及电阻片尺寸是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一起66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避雷器进行外观、解体检查及故障相分析,发现引起故障的原因是避雷器内部受潮,使避雷器整体绝缘迅速下降。针对此次故障提出了对避雷器进行带电测试,对硅橡胶复合外套避雷器交接验收试验时应进行交流持续运行电压下的泄漏电流、阻性电流测量及避雷器抽检试验,以提高避雷器运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增城110 kV线路避雷器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线路避雷器的防雷原理.根据易遭受雷击的110kV线路采用复合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对避雷器投运前后线路跳闸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而说明了线路避雷器确实具有一定的防雷效果。最后对线路避雷器的一些使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0kV线路型避雷器的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泽斌 《湖北电力》2004,28(4):23-25
根据易遭受雷击的110kV线路采用复合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后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投运前后线路跳闸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说明了线路避雷器确实具有一定的防雷效果,也对其中某些问题提出了疑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氧化锌避雷器按外壳材料分类,可分为瓷套式、罐式及复合外套式三类。复合外套式在我局35 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中占比高达70%,主要由环形氧化锌阀片组成,中心穿有有机绝缘棒。避雷器常见故障主要有阀片受潮、劣化、闪络或击穿等~([1])。变电站内110 kV避雷器投运后主要采用带电测试,我局开展的项目有泄漏电流带电测试、红外测温及敞开式一次设备局放(AIS局放)带电测试。分析近五年带电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复合绝缘外套线路型ZnO避雷器防雷运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复合绝缘外套线路型 Zn O避雷器近年在广东省 110、2 2 0 k V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 ;肯定了线路避雷器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的积极效果 ;讨论了在解决选点、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复合绝缘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500 kV变电站运行中两起35 kV复合绝缘避雷器故障为例,分析了复合绝缘避雷器故障产生原因,提出了及早发现避雷器缺陷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浅析10kV合成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10kV合成绝缘外套氧化锌避雷器的三种组装工艺,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在配电线路上,广泛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来限制雷电过电压,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损害。有机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是有机绝缘材料和传统的瓷套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优点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它不仅具有瓷套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优点,还具有电气绝缘性能好、介电强度高、抗漏痕、抗电蚀、耐热、耐寒等优点。随着电力事  相似文献   

16.
李凡  施围 《电气应用》2002,(8):50-52
优化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外串联间隙的110kV线路型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通过计算、分析及一系列试验,证明其优越的性能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避雷器外套(包括瓷外套和有机外套)的绝缘耐受试验要求在国标中已有明确规定。例如,GB11032—89《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5.12条规定:“避雷器瓷套的绝缘耐受电压应符合GB311.1中对高压电器外绝缘的规定”。第6.12条规定:“本试验应在干、湿状态下进行,……。具体试验要求及方法,应符合GB311.1~311.3中的规定”。 但是,笔者在一些避雷器制造厂的鉴定资料(含企业标准和型式试验报告等)及宣传材料中发现,试验值经常高于或低于国标规定值。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一起110 kV线路终端无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爆炸事故同批次试品的解体检查试验, 指出整体密封性能较差导致运行受潮 是加速了电阻片老化的主要原因。针对线路终端避雷器运行条件和运行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运行管理和试验维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从1988年开始研制合成绝缘氧化锌避雷器,1991年起开始批量生产,至1994年底已出厂100000余相,已有80000相·年运行经验,运行事故率在1/10000以下,最长运行历史已有6年。良好的质量信誉赢得了电力系统及广大用户的支持与信任。HY。W系列27.skV电气化铁道用及35kV电网用合成绝缘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分开关柜用及通用两种型号,外套材料采用高性能的硅橡胶整体成形、芯体选用老化特性好、压比(U;。^/U;m^)低、工颇耐受能力强的金属氧化物非线性电阻片.它具有一系列优点:·保护恃性好·工频耐受能力强·密封性能优良·防爆…  相似文献   

20.
特高压避雷器用ZnO压敏电阻电压梯度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研制性能优异的特高压避雷器,笔者对实际所需ZnO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是否存在限值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特高压避雷器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讨论了ZnO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限值的相关问题。研究表明,对适用于特高压避雷器的ZnO阀片,其电压梯度不仅受到特高压避雷器绝缘间距、通流容量等外在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受到ZnO阀片能量吸收密度的限制。在现有生产制造能力的条件下,特高压避雷器采用ZnO阀片的电压梯度越高,阀片所必须达到的能量吸收密度也越高。笔者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特高压避雷器适用ZnO阀片的方波能量吸收密度理论极限值为517 J/cm3,对应的电压梯度理论极限值为686 V/mm。对于特高压瓷套、复合外套、GIS罐式避雷器所需ZnO阀片,最理想的电压梯度分别为213、300、426 V/mm,相应的能量吸收密度要求至少分别为150、226、301 J/c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